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ppt

上传人:心*** 文档编号:390507 上传时间:2018-09-30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2.97MB
下载 相关 举报
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5、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0年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必修( )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专题的认识,1、专题内容,该学习专题主要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并讨论有关的经验教训。,将本专题的学习放在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和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这一时代背景中去考察。,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一、专题的认识,1、专题内容,2、专题基本思路,该学习专题主要阐述新中国成立以来在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并讨论有关的经验教训。,教学中应注意理顺思想文化和教育发展与科技发展之间的关系,理顺文化科技发展与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关系。

2、,科学技术的进步离不开思想文化的更新和教育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也有力推动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进步。,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二、目标的定位,新课程的目标更为明确和具体,内容上有新的突破,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是历史教学中形成认知结构的中心环节。,如:“双百”方针、“双为”方向、科教兴国,策略:1、通过历史现象分析其各种本质特征把握其整体和内在的联系(如: “双百”方针)2、概念的转移:上层概念下层概念3、概念体系的形成:相关、相对、并列、从属概念,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二、目标的定位,新课程的目标更为明确和具体,内容上有新的突破,帮助学生形成历史概念是历史教学中形成认知结构的中

3、心环节。,如:“双百”方针、“双为”方向、科教兴国,如:隐性技能观察识读图表、收集整理并获取史实信息的技能等;显性技能编制图表、访谈调查、情景表演等,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二、目标的定位,新课程的目标更为明确和具体,内容上有新的突破,1、知识与能力2、过程与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转变教学的方式和方法,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策略:学生情感价值观的目标的达成,关键在于促进学生自身的情感体验和交流。,1、重点与难点(教学指导意见),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三、内容的处理,2、整合与拓展,知识内容,专题式内容设置能更突出地体现历史发展过程中规律性和线索性。专题教学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有一

4、定的矛盾。,分阶段去整合内容,按时间顺序理顺专题内容的阶段特征。,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三、内容的处理,1、重点与难点,2、整合与拓展,知识内容,文学和影视作品、图片和照片图书馆资源网络资源社区和家庭资源,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三、内容的处理,1、重点与难点,2、整合与拓展,细化,新课程的模块专题是依据时代性和基础性原则上的精选内容;教材结论性表述多;历史人物脸谱化、历史事件结论化、历史方法程式化、历史情感边缘化。,如:历史人物。历史人物的一举一动,所作所为会对历史造成或正面或反面的影响,让学生以这些不争的史实为镜鉴,能逐渐认识到我应该如何学习,应该如何生存,应该如何做人。(钱

5、学森、杨利伟),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三、内容的处理,1、重点与难点,2、整合与拓展,细化,补充,模块专题教学跨度大、延续性强,打破了原有的时代顺序和知识结构,使学生在学习中会经常出现知识的漏洞,从而造成学习的障碍。,要在纵向作适当补充,更要在横向展开历史的内容,使不同模块内容之间能有机联系,使之“形散而神不散”,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历史概貌。,如:在建国初和改革开放后的文艺作品之间补充“样板戏”的知识内容。在讲述50-60年代科技成就时,联系20世纪中期世界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联系国内政治和经济发展的史实。,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三、内容的处理,1、重点与难点,2、整合与拓展,

6、细化,补充,关注现实,新课程增加了与学生社会生活和现实经验联系的内容。致力于培养学生用历史的眼光去审视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能力。,如:文革期间发生的“破四旧”事件与现实我们大力提倡中华传统文化进行联系,反思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进而联系生活,谈谈如何才能有效保护好优秀文化遗产。,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四、过程与方法,新课程倡导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强调新型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1、教学程序:,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四、过程与方法,1、教学程序:,传统的教学程序A 组织上课B 检查复习C 讲授新知识D 巩固与小结E 布置作业,教改中较流行的

7、教学程序A 创设情境,引起注意和兴趣(或告知目标)B 提供指导,呈现有组织的信息C 给活动和方法,探究新知识D 变式练习,知识化为技能,提供反馈与纠正E 技能在新情境中的应用,专题五:现代中国的文化与科技,四、过程与方法,1、教学程序:,2、教学方法:,教师无论采用何种教学方法,其主要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与探究的兴趣,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如:组织学生自主阅读几部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作品,并与同学或家人探讨一下对作品的感受和认识。,如:学生分组收集有关科学家的主要事迹,在班上作分组的介绍和讨论,并谈谈自己的人生感悟。,如:让学生通过对自己家庭或对老年、中年、青年

8、三个年龄段人员的调查访谈,了解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的受教育经历及其对教育问题的看法。,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师)设问:我们学校是何时建校的?(生):1954年。(师):对,同学们,回忆学过的知识,可知道1954年发生在我国政治领域里的一件大事?(生):54宪法。(师):对,1954年我国通过并实施了第一部宪法,宪法明确规定了新中国教育的法则和方针。我国的教育事业便迅速发展起来了。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代表学校发展的不同时期的三张图片学生活动:根据图片反映的内容,划出教育发展表格,(1)结合图片,概括出教育事业在不同阶段的成就和特征。(2)结合图片,分析教育发展的原因和与政治经济的关系。(3)

9、结合图片,通过介绍学校知名校友(科技人才)的事迹,让学生体会科教兴国的内涵。树立勤奋学习的理想。,如:第一课可通过截取英雄儿女等影视作品片段进行有机插播,培养学生爱国之情。可精选红岩、创业史等片段,引导学生概括和体验作品的内涵,激发学生学英雄、学劳模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第二课可让学生通过对自己家庭或对周遍老年、中年、青年三个年龄段人员的调查访谈,了解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们的受教育经历及其对教育问题的看法,从而增强感悟。 第三课可组织学生进行角色互换的历史情景表演,学生模拟钱学森在回国途中发表告海外学子书并交流,模拟杨利伟在太空宣读美丽的地球、美丽的祖国或发表感想。,显性技能:如第一课文化事业的曲折发展,让学生参观萧山历史档案馆,并进行访谈调查。如第二课人民教育事业的发展,让学生编制教育发展的图示表格。如第三课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成就,让学生课前分组收集著名科学家的先进事迹,课堂中作交流介绍。隐性技能:如整合书本第二课中三副图片,设置识图题,三副图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分析成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