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件参赛联系方式:单位:江苏省省扬州市宝应县范水高级中学姓名:王新邮编:225819用户名:信箱:版本:人民版,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一轮复习:,考试说明: (3)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汉初郡国并行制; 汉朝至唐朝的选官制度; 唐朝的三省六部制; 元朝的行省制度。,问题1、古代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演变?,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內外朝制、察举制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二府三司制(宋)一省两院制、行省制(元)废丞相,设内阁(明)设军机处 (清),完成下表:,概念辨析: 隋唐时期,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常常同时有七八个宰相议政。统治者这样做的目的是A防止宰相权重难控制 B完善中央集权 C
2、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D扩大民主权利,A,问题导学:,问题2、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概念1、专制主义:是与民主政体相对立的概念,指中央决策方式,其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的专断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军政财政大权都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2、中央集权:是相对于地方分权而言的,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制于中央。,由此推断在此制度下存在哪两大主要矛盾,历代统治者一般又是如何解决两对矛盾的呢?,君权和相权的矛盾;中央与地方的矛盾,一、君权和相权,问题3、你能否画出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时期的中央机构示意图?,一、君权和相权,问题4、
3、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明太祖是如何调整相权的?从中反映的趋势是什么?,丞相助理万机,御史大夫牵制,丞相、御史大夫集体“朝议”,设立内朝,牵制外朝,频繁换相,平民为相,三省六部制,三省长官都是宰相,集体议政,废除丞相,权分六部,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皇权不断加强。,问题5、以上历代你认为那种方式较好解决了相权和皇权的矛盾,为什么?问题6、唐太宗贞观五年,黄河决口,地方官奏请兴修水利,唐朝中央政府将如何应对?,二、中央与地方,问题7、列举西周、秦朝、汉初、元朝中央政府为加强对地方控制所采取的措施?说明哪一制度造成的后果是与推行者的初衷是相违背的?,问题8、阅读教材17页分析元朝为加强中央集
4、权是如何对行省进行控制的?有何意义?行省制度:1、行省受中央节制,民政呈报中书省军政枢密院税收、调军中央诏旨朝觐、述职,2、监察机构御使台3、省官互迁,影响:行省制的确立,加强了元朝的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我国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省制的开端。,问题9、中国古代三大地方行政制度体现的趋势?,分封制,郡县制,行省制,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焚书坑儒 江南贡院,文字狱,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思想文化专制不得加强。,问题10、以下三幅图又体现了我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的什么趋势?,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过程中的三大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直至废除,皇权不断加强。地
5、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日益加强。,知识总结:,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问题11、阅读教材15页回答,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历经了哪三个阶段?各自特点是什么?问题12、张三是平民子弟,他梦想着封侯拜相,光宗耀祖,我们把他放在西周、西汉、魏晋、隋唐时代,正常情况下,他将如何实现愿望?哪个时代他最能实现愿望?,知识运用:1、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1)在处理相权的问题上,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分别采取了怎样的措施?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秦始皇
6、不给丞相以兵权,让御士大夫牵制丞相,集体朝议”汉武帝重用近臣,让他们参与国家大事,以削弱相权;唐太宗规定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三分、相互牵制;共同点:相权受到限制和分割,皇权加强,材料二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材料三 明中叶以后,内阁首辅的基本职权是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宰相,地位经常受到挑战;清朝雍正年间以后,军机大臣的基本职权是承旨拟写传达皇帝旨意。(3)当时也有人称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为宰相。这种称呼是否
7、有实质意义?为什么?内阁属于皇帝的顾问内侍机构,内阁首辅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行政或决策机构的长官。其权限大小取决于皇帝;军机处是皇帝谕旨的传达机构,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内阁首辅和军机大臣不具有宰相的权力,不能对皇权形成制约,所以不是实质意义上的宰相,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 血缘、门第、等级、世袭、出身。,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材料二 汉代察举制“四科取士”为:“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
8、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四曰刚毅多略皆有孝悌廉公之行。” 后汉书百官志注(2)材料二与材料一的选官制度相比,有何进步性? 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材料三 九品访人,唯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二者苟然,则荜门蓬户之俊,安得不有陆沈者哉! 晋书段灼传(3)材料三中说的是哪一种选官制度?其主要弊端是什么?,九品中正制;弊端: 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垄断仕途,材料四 唐人沈既济说:“故太平君子,唯门调户选,征文射策,以取禄位,此行己立身之美者也。父教其子,兄教其弟,无所易业,大者登台阁,小者任郡县,资身奉家,各得其足。是以五尺童子,耻不言文墨焉。是以
9、进士为士林华选,四方观听,希其风采。每岁得第之人,不浃旬而周闻天下,故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转引自韩国磐隋唐五代史论集 (4)据材料四,概括说明科举制的影响。,影响: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提高了官员的素质,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唐朝三省六部制,皇帝,中书省(草拟、颁发诏令),尚书省(执行命令),门下省(审核政令),吏、户、礼、兵、刑、工,特点:相权一分为三,相互配合,相互牵制,意义:提高了行政效率,保证了君权的独尊,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为后世沿用。,政事堂,刘邦认为周王朝亡于分封,而秦王朝亡
10、于不分封。如果封国协助,陈胜、吴广就不可能成功地起义。所以,刘邦采取了一个折中的办法,一方面保留秦王朝的郡县制,另一方面则恢复了周王朝的分封制。后来,诸侯王势力逐渐强大,威胁中央。汉景帝采纳谋臣晁错的建议削藩。公元前154年,吴王刘濞联络六个诸侯国,以“诛晁错、清君侧”为名,起兵叛乱。“七国之乱”震惊朝廷。景帝杀掉晁错,刘濞仍不退兵,扬言“我已为东帝”,景帝只好派兵出征,平定叛乱。事后,汉朝不断削弱诸侯王的权力,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汉景帝的基础上,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结果,王国越分越小,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思考:刘邦为什么要推行郡国并行制?结果如何?汉景帝汉武帝各是如何解决王国问题的?,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先秦 两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明清世袭 以官举士 以官举士 分科考试, 择优录取血统 品德才能 门第 考试成绩,世袭(封闭性),以官举士,权操于上 (封闭性),定期考试,公开选拔(开放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