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德州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第一章 指导思想与任务第一条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主动适应学习者个性化发展和多样化终身学习需求,加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应用与共享,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应用与管理的意见 (教高20153 号) 、山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山东省高等学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等 3 个实施方案的通知 (鲁教高201711 号)和德州学院关于深化课程信息化改革的实施意见 (德院政字20162 号)等文件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在线开放课程指德州学院网络教学平台中校外的MOOC(Ma
2、ssive Open Online Course)以及学校自主建设的在线开放课程等。第三条 依托引进网络教学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协同育人课程建设机制,组织教师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平台应用培训,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和技术资源,完成新老平台教学资源迁移,实现课程和平台的多种形式应用与共享,营造开放合作的网络教学与学习空间。第四条 以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创新创业类课程为重点,兼顾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自主建设具有校本学科专业优势特色的在线开放课程;认定一批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校级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并遴选推荐申报省级在线开放课程、省级优质在线开放课程。第五条 以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契机,深
3、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 2 -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学和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创新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手段,建立多元化学习评价体系和教学效果评价办法,整体推进学校、专业、课程等多个层面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第二章 建设要求与内容第六条 在线开放课程须经长期教学实践形成独特风格,教学理念先进、方法科学、质量高、效果好,得到广大学生、同行教师和专家,以及社会学习者、行业企业专家认可,在同类课程中有一定影响力和较强示范性。在线开放课程应参照德州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评价标准(试行) 的具体要求,围绕以下方面加强建设。1.课程团队与服务。在线开放课程应有相应的课程团队,团队负责人应具有丰富的
4、教学经验和较高的学术造诣,团队主讲成员均应有承担本课程教学任务的丰富经验。支持和鼓励教学名师、知名专家主讲课程。除主讲教师外,课程团队还需配备必要助理教师和现代教育技术人员,能长期在线服务课程建设,承担课程内容更新、在线辅导、答疑等。课程团队成员分工明确合理,主讲教师能够承担课程相关教师的培训及教学研讨工作。2.课程内容与资源。课程内容能够涵盖课程相关领域的基本问题、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核心内容,能够根据预设教学目标、学科特点、学生认知规律及教学方式,围绕学科核心概念及教学内容和资源间关系,组织教学内容及资源、设置教学情境。每门课程的
5、课程资源应包括课程介绍、负责人介绍、教学大纲、教案或演示文稿、重点难点指导、在线作业、试题库、参考资料和围绕知识点展开、清晰表达知识框架的教学视频。- 3 -3.教学设计与方法。遵循有效教学的基本规律,围绕教学目标并结合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的特征与需求进行整体的教学设计。根据课程内容采取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积极开展在线学习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改革。4.教学活动与考核。重视学习任务与活动设计,通过网页嵌入在线测试、线上线下讨论、网上作业提交和批改、网上社区讨论等,促进师生之间、学生之间进行资源共享、问题交流和协作学习。明确学业评价策略和学习激励措施,建立
6、线上和线下融合,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促进学生自主性学习、过程性学习和体验式学习。课程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综合评定。5.教学效果与分析。要注重对教学效果的跟踪评价并开展教学研究工作。基于大数据信息采集分析,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反馈的学习过程、行为和效果,促进因材施教,提高学校及教师的教学质量。第三章 组织实施第七条 课程申报1.课程负责人填写项目申报书(见附件 2) ;2.系主任、教学单位院长(主任)审核签字;3.教务处审核签字;4.学校组织专家评审、确定立项;第八条 课程建设1.学校评审通过的课程遵循“边建设边应用边完善”的原则,按照德州学院
7、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评价标准(试行) 进行立项建设,自批准立项起建设周期为一年,课程负责人负责课程内容的长期更新与维护。- 4 -2.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行动态管理,已立项的课程经验收不合格的取消立项;鼓励教师立项外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经个人申请达到课程建设验收标准,可纳入同期立项建设课程。第九条 评审验收。建设期满,学校组织专家对立项课程进行评审验收,届时课程应完成所有课程建设任务,对于建设进度迟缓、建设效果不明显等问题的课程,学校将根据情况取消其立项建设资格,且一年内不允许再次申报。第四章 课程管理第十条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实行课程负责人负责制。课程负责人在课程建设期内应积极开展课程建设的各项
8、工作,包括课程团队的管理建设、制订建设计划、推动建设方案实施、接受评估与验收等。教务处组织专家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建设和应用情况开展专项评估。第十一条 经认定的校级及以上优质在线开放课程可纳入培养方案中,授课教师可申请上线教学,经课程开设学院及教务处审核通过后开展教学活动。第十二条 上线教学的在线开放课程均在选课时向学生开放,供学生自主选择。在线开放课程在录入教学任务时,应注明“慕课”字样,向选课学生说明其授课性质。第十三条 在线开放课程上线教学时,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原则上课堂教学时间不得少于总学时的 40%,通识教育课程和创新创业类课程以学生线上自学为主,见面课不少于 4 次,每次不少于 2 学
9、时。第十四条 课程建设教师应及时关注教学效果与影响、学生访问量、课程好评率、注册课程学习情况等,结合学科、课程发展情况,不断更- 5 -新教学设计与方法、教学活动与考核方式,保证在线开放课程的持续建设和不断改进。第十五条 课程运行期间,授课教师应及时发布课程信息,适时更新教学资源,发布、批改作业,在线解答学生提出的疑问等。同时做好过程考核,按照考核要求给出期末总成绩。第十六条 学校鼓励主讲教师实施助教制,择优选拔符合要求的助教,指导并督促其完成在线教学辅助任务。助教职责包括但不限于:在课程平台上发布课程通知通告、课程视频、作业题、考试题;参与课程论坛讨论、答疑等。第十七条 教务处通过在线监管、
10、使用评价、年度检查等方式对在线开放课程的实际应用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和综合评价,监督和管理课程的运行、维护和更新,实现常态化、安全化运行,促进课程建设质量和使用效益不断提高。第十八条 学校安排教学督导和教学管理人员,对开展网络教学课程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教学视频的发布、课程通知的发布、学生观看视频进度、教师在线辅导答疑情况和课堂教学情况等。第十九条 在立项建设、运行周期内,学校对上线课程组织检查,对使用效果好、师生评价高的课程,优先推荐参加省级、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认定。各学院建设、使用在线开放课程情况纳入学校教学工作业绩考核。检查不合格的课程,学校将取消其课程建设资格。第五章 课程修读第二十条
11、在线开放课程应设计足够的、高质量的讨论主题,以引导学生讨论。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要设计好后续混合式教学的讨论内容或活动主题。- 6 -第二十一条 学生按照要求学习在线开放课程的教学内容,独立完成在线作业、考试等教学环节,并积极参与在线开放课程讨论。平台根据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度形成量化数据计入课程成绩。第二十二条 教师通过课程平台监控学生在线学习状况,并及时取消学习不认真学生的修读资格。 第二十三条 授课教师按规定的比例计算出学生的期末总成绩,考核成绩合格的学生,即可获得相应的学分。第二十四条 混合式教学在线开放课程成绩由在线学习成绩、课堂教学互动成绩及期末考试成绩三大部分组成,具体各部分成绩构成
12、比例由教学团队在开课前确定并向学生公布。第二十五条 在线开放课程成绩录入均参照正常选课授课模式,由任课教师登录教务系统进行填报。第六章 保障措施第二十六条 学校成立由分管校长为组长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的推进。校级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名单如下:组长:李永平成员:徐静 王萍 马洪才 马应心 田屹 付修勇 李丽 刘汉平 刘印房 张建臣 孙如军 徐凤生 孙汉文 相子国 黄金元 张国强 张秀玲 郑世英 夏峰 董福君 曾强成 魏训田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教务处处长任办公室主任。各教学单位成立由学院院长为组长的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工作组,负责本单位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13、第二十七条 学校每年组织一次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情况评选,评选结- 7 -果作为教师教改立项、职称评聘、名师评选、教学单位年度教学工作评价等的重要依据。各教学单位可制定适合本单位的激励政策,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激励教师课程建设的积极性。第二十八条 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经费列入年度财务预算,专款专用。第二十九条 工作量认定。学校自建的在线开放课程上线教学,在计算任课教师的工作量时,前三次按传统课堂教学的 2.0 倍计算,第四、第五次按 1.5 倍计算,以后按 1.0 倍计算,人数系数均按 1.0 计算。学校引进的在线开放课程,首次开课按照传统课堂教学工作量计算,以后按照传统课堂教学工作量的二分之一核算,人
14、数系数均按 1.0 计算。第三十条 成果认定。验收通过的在线开放课程上线教学两学期运行平稳、使用效益好、师生评价高,优先推荐参评省级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获得省级及以上优质在线开放课程荣誉称号的,按照德州学院教学质量建设奖励办法予以奖励。第三十一条 技术保障。教务处、网络教育技术中心负责学校网络教学综合服务平台的运行和维护;教务处负责组织和指导教师积极开展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举办教师培训和经验交流会,提高教师建设在线开放课程的制作水平。第七章 其他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德州学院教务处- 8 -二一九年五月二十日- 9 -附件 1 德州学院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及评价标准(试行)评审指标
15、采取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以提高评审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评分指标总分计算:M = K i,其中 Ki是各二级指标的分值。序号主要观测点 指导标准分值1 课程团队1. 课程建设负责人应为我校正式聘用、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较高学术造诣的教师,至少应承担本课程 1/3 以上的授课视频录制任务。2. 主讲教师有 3 年以上本课程主讲经验,课程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及任务分工合理,团队配有课程助教,团队总人数在 3 人以上。102 课程内容1.课程结构原则上按周设计教学单元,课程持续时间建议不超过 16 周,超过 16 周的课建议开成两门课,如高等数学(一) 、高等数学(二) 。课程结构
16、设置为两级,各级编号均可自主编写(亦可无编号) 。第一级结构仅包括标题以及单元测验或单元作业,如果课程的教学内容按周发布,且每周仅发布一次,建议课程的一级结构按“周”命名;如果课程的教学内容不能严格保证每周发布一次(如每周发布多次,或隔周发布) ,建议课程的一级结构以“讲” 、 “单元”等称谓命名,而不要使用“周”命名。第二级结构下包括标题、视频、课堂讨论、教学资源、随堂测验等各类教学内容。二级结构的标题可自主编写,每个二级结构中可以包含多个视频文件和其他类型的教学资源,数量不超过 15 个,以 1-2 个学时的课堂负荷为宜。教师可根据自己的习惯和教学安排,对教学内容进行排序。2.课程要件(1
17、)课程介绍。课程介绍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覆盖面、学时学分、教学方法及组织形式、授课对象要求、教材与参考资料、课程特点、课程已开设情况、面向社会开放情况等内容。课程设置应与本校的课堂教学的要求相当,学分以 0.5 学分为最小单位。(2)课程标准。课程标准以纲要形式规定课程的教学内容,具体应包括课程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教学内容的结构、模块或单元教学目标与任务及知识点、教学活动以及教学方法上的基本要求等。(3)教学日历。教学日历是教师组织线上课程教学的具体实施计划表,应按周来明确规定教学进程、授课内容、授课方式、讨论主题与要求、线上线下作业等教学活动的时间进度。(4)课程导学。课程导学包括课程学
18、习指南、学习建议,各课程单元的学习指南、学习方法建议,各种学习活动和学习方法介绍,常见问题等。20- 10 -序号主要观测点 指导标准分值2 课程内容(5)教学视频。课程教学视频应该满足在线开放课程教学模式要求,按授课单元录制,每个视频针对 1-2 个知识点,要求结构完整。每个视频片段 5-15 分钟为宜,最多不超过 20 分钟。视频若有片头、片尾,片头和片尾的总长一般应控制在 10 秒以内。时长超过 5 分钟的视频应插入课间提问;有条件的课程,建议每 5-6 分钟插入一次。课间提问一般为 1 道客观题,题型可以是: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课间提问不计入平时成绩。一个教学单元内,如果有
19、多个视频,建议仅在第一个视频加片头,在最后一个视频加片尾。每 1 个学分当量的课程学时应不少于 16学时,教学视频(不含素材)应不少于 120 分钟。(6)教学资料。教学资料包括每个授课单元的课程教学演示文稿,以及其他参考资料、文献、案例等,可以 PDF 文档的格式上传,也可使用平台提供的富文本编辑器在线编辑。例如,每讲或每单元的 PPT 教案,可放在该部分教学内容的最后,供学生下载。(7)团队介绍。课程负责人及主讲教师基本情况介绍;课程团队构成及介绍,包括教学设计人员、助教、拍摄制作人员、技术支持人员、志愿者等。(8)课堂讨论。课堂讨论是教学团队在教学单元中发起的讨论。每个单元可以安排有一个
20、或多个课堂讨论,需设定讨论的主题,平台为每个主题生成单独的讨论区。教师可选择将学生发言情况记入学生的平时成绩。(9)测验。测验包括随堂测验和单元测验,随堂测验可以安排添加在某个教学单元中的多个教学视频间,可以方便学生即学即练,也便于老师随时考查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单元测验一般安排在整个教学单元学习完成之后进行。随堂测验和单元测验一般由客观题组成,题型可以是单一的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判断题,或是上述多种题型的组合,平台自动判分,一般没有提交时间的限制,也不计入学生的平时成绩。教师也可以对单元测验设置提交截止时间和管理策略,如:学生可以提交的次数(建议 2-3 次) 、有效成绩取最
21、后一次成绩还是最好成绩(建议取最好成绩) 。(10)作业。作业的形式可以是主观题、客观题,或是两者的组合,可以采用学生互评或教师批改的方式进行判分。单元作业的有效期以 10-15 天为宜。为保证注册较晚的学生能够获得证书,前两周作业提交时间建议设定为 30 天。(11)试卷。试卷是检测学生课程阶段性或整体学习情况的正式测验题,可以包括客观题、主观题及两者的组合题;试题满足测试目标的要求,涵盖考查范围内的主要知识点,考查内容的题量和试题难度分布应与教学内容结构一致,具有一定的效度和信度,前后顺序必须合理,试题之间不能相互提示,不能相互矛盾。客观题由平台自动判分,主观题采用学生互评或教师批改的方式进行判分。考试题一经发布将不允许修改,发布前需确保考试内容核查无误。考试题学生只能提交 1 次,且有答题时间限制,该时间按平台的时间计算(即学生一旦开始考试,不论其是否关闭电脑,系统都将按平台的时间计时并按时结束) 。(12)考核办法。课程考核包括完成课程学习必需的课程整体考核和各学习周、讲或单元的考核,考核办法要明确完成每个知识单元或每个学习周以及整门课程学习所必须按时完成的各项学习活动的数量、评分标准及成绩合成比例等,列入考核的学习活动应包括视频点播、学习讨论、在线测试、在线作业、材料阅读等。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