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3932999 上传时间:2019-08-26 格式:DOC 页数:52 大小:1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人物事迹介绍助人为乐模范李明素,女,55 岁,中共党员,重庆市沙坪坝区回龙坝镇中心小学退休教师。 2007 年 7 月 17 日清晨,回龙坝镇梁滩河洪峰汹涌,一幢幢民房成片垮塌,情况万分危急。 站在自家楼顶的李明素发现 50 米开外的一个屋顶站满了群众,正在大声呼救。由于地处洪流中心,房屋受到强大冲击,随时都有垮塌的危险,而一旦坍塌,群众生还的可能十分渺茫。李明素毅然决定带领一家三口,立即展开营救。李老师用手势引导受困群众利用两楼之间的四幢房屋屋顶,逐步爬向相对安全的自家屋顶。当 30 多名群众爬到隔壁王孝伦家楼顶时,由于两家间隔太大,群众被困在了王家楼顶上。李明素来不及多想

2、,割掉家中所有绳索拼接在一起,将楼梯搭在两屋之间,她和丈夫牢牢地扶住梯子,人们顺着梯子一个个向李明素家转移。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在李明素的指挥下,老人、小孩、妇女、男人,依次爬了过来。上至 65 岁的老人,下至 2 岁小孩,一共 32 名群众,全部安全转移到李明素家屋顶。就在最后一个人离开不到分钟,王孝伦家的房子轰然倒塌,顷刻消失在滚滚洪水之中。由于长时间受惊吓,群众情绪很不稳定。李明素又安抚大家说,要相信党,相信政府,一定会来救我们的。不久,救援队来了,用绳索搭起一条滑道,惊慌失措的群众都想抢先通过。李明素再一次挺身而出,安排妇女儿童先走,然后老人,最后是年轻小伙子。群众一个一个脱险,李明素却

3、把自己的儿子留在了最后。 李明素说, “在这次洪灾中,虽然我的损失很大,但受灾的群众还很多,需要党和政府解决的问题还很多。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有决心和信心与党和政府一起共渡难关,困难只是暂时的。 ”朴素的话语,表达出一名共产党员崇高的精神境界。 2007 年,李明素先后被重庆市妇联、全国妇联评为重庆三八红旗手、全国2三八红旗手。林秀贞,女,61 岁,中共党员,河北省枣强县南臣赞村农民。 30 多年来,林秀贞义务赡养孤寡老人,救危济困,被人们称为“好人林秀贞” 。她义务赡养本村和邻村的 6 位散居孤寡老人,使他们过上了幸福生活,其中一位已在林秀贞家生活了 26 年。老人常说,自己生活得比有儿有女

4、的还要幸福。 1998 年 1 月,林秀贞到合肥洽谈业务,在火车站候车时遇到一名弃婴。婴儿由于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和小儿痴呆症而被遗弃。林秀贞把婴儿抱回了家,花了 8000 余元给他治病。她把孩子看得跟亲生儿子一样亲,正式办理了领养手续,给了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1992 年以来,林秀贞先后出资 4 万余元,资助本村和邻村的 14 名贫困学生考取大中专院校,圆了他们的求学梦。1992 年她一次就为邻村一名考上大学的学生捐资 5500 元。2007 年她又为一位父亲刚刚去世、母亲身患癌症的辍学女生捐助了 6000 元,帮她完成了学业。 这些年来,林秀贞办起了玻璃钢厂、橡胶加工厂,又创立了河北省枣强县宏

5、达防腐工程公司,生意做大了,日子过好了。富起来的林秀贞不忘乡亲,她无偿为残疾人提供玻璃钢、橡胶技术培训。 自 1998 年起,林秀贞在自家小厂里安排了 8 名残疾农民就业,使他们不靠天、不靠地,用双手支撑起自己的生活。为方便这些残疾职工生活,林秀贞还专门请了一名炊事员,免费为他们提供一日三餐,送开水、搞服务。这些残疾职工在林秀贞的小厂里工作得舒心,生活也有了劲头。有位残疾职工的父母都已过世,林秀贞自己掏了 4000 多元,为他张罗成亲办喜事,解决了他的终身大事。林秀贞热心社会公益事业,自 1987 年以来,先后为乡、村各项公益事业累计捐资 3.91 万元。 2005 年以来,林秀贞先后被授予

6、2005 感动河北十大年度人物、第五届全国五好文明家庭、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2006 年全国 30 多家新闻媒体采访报道了她的感人事迹。2007 年当选党的十七大代表。3刘月生,男,90 岁,中共党员,军委工程兵原副政委、离休干部。王世昌,女,84 岁,中共党员,国务院国资委离休干部。 为了能让家乡河北省顺平县的孩子可以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上学,刘月生、王世昌夫妇将晚年的心血,毫无保留地献给了家乡的教育事业。 对这样两位老人来说,要想白手起家,为家乡建一所学校,何其难啊。1989 年开始,他们通过社会关系,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找到 3 位爱国港商捐资了 74.5 万元。其中,港商梁洁华女士捐

7、款 58 万元。此后,王世昌四处奔波,跑有关部门落实建校的具体事宜。不久,以梁洁华命名的“希望学校” ,在顺平县常各庄村动工建设。 施工期间,60 多岁的王世昌始终奔波在一线,刘月生因岁数较大,默默地在背后支持。一次,王世昌正在工地上忙碌,突然接到电话说刘月生心脏病突发住进了医院。她连忙赶回北京,在医院里陪了三天三夜。但王世昌心里却总惦记着工地的事。刘月生知道她的心思,就对她说:“ 快忙学校的事去吧,我这儿没关系。 ”王世昌一听,当天就离开医院回到了工地。那时的王世昌,不知冒着严寒酷暑往返于北京和顺平之间多少趟。她和民工同吃一锅饭,啃馒头,喝菜汤,中午就在一个长椅上枕着砖头小憩一会儿。那段时间

8、,她瘦了 30 斤。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她忍受着右腿膝盖长有骨刺的疼痛,亲自去建材厂家订货,亲自押车将建材运回工地。为了买到便宜的水泥,她一趟趟地找水泥厂,磨破了嘴皮子,终于拿到了低价货。她打听到附近南吕村的砖瓦质量好,为了把每块砖的价格降低一分钱,她拉着县里有关人员去说情。施工后丢弃的废水泥袋、破纸盒,她都要捡起来卖破烂换钱入账,地上的碎砖头也要收起来铺路。到1995 年,建筑面积达 2060 多平方米,计 84 间校舍,可容纳 18 个教学班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终于屹立在了顺平大地上。1997 年以后,王世昌、刘月生夫妇又用梁洁华女士的捐助,为“梁洁华希望学校”盖了 30 间教室和计算机实验室

9、。2001 年至 2003 年,他们再用梁洁华女士的捐款,为“ 梁洁华希望学校”建起了高中部。这不仅使“梁洁华希望学校”成了顺平条件最好的学校,还使全县普及高中教育的时间提前了两年。从为家乡筹建新校到最终建成“梁洁华希望学校” ,刘月生、王世昌夫妇整整奋斗了 18 年时光。刘月生、王世昌夫妇在执著为家乡建新校的同时,还主动捐款成立了家乡4教育基金会,号召社会集资,支持家乡发展教育事业。他们的家境并不富裕,然而他们省吃俭用,共向家乡的学校捐款 30 余笔、近 20 万元,还对口资助了三名困难家庭的小学生和一名大专生。 王世昌先后被授予全国老有所为奉献奖、全国离休干部先进个人奖、全国老干部先进个人

10、等荣誉称号。丛飞,男,中共党员,生前为深圳市义工联艺术团团长。 丛飞是我国著名歌唱家郭颂先生的关门弟子,一直刻苦钻研小品、哑剧、口技、魔术、模仿等方面的技艺。刚到深圳的时候,他做过搬运工、洗碗工。曾经因为累得浑身发抖,晕倒在草地上,那时候就给自己改名叫“丛飞” ,意思就是从草丛中起飞。难忘的经历,使丛飞特别同情弱者,对那些遭遇不幸的人,他总想尽力去帮助。1994 年,丛飞到四川成都参加为失学儿童重返校园的慈善义演,他毫不犹豫地掏出身上全部现金 2400 元放进了捐款箱。这件事使他体会到,自己也有能力改变那些穷孩子的命运。从此他立下誓言:要尽自己所能扶危济困,向社会奉献爱心! 丛飞回到深圳就加入

11、了深圳义工联成为一名义工,经常进行公益演出活动,先后 20 多次到贵州、湖南、四川、山东等地贫困山区举行慈善义演,为失学儿童筹集学费。每到一地,丛飞都要认领资助当地几个贫困学生,从 1995 年到身患癌症住院的前一年,丛飞资助的孩子已经有 178 名。丛飞本可以过上富裕的日子,但丛飞的家只有 58 平方米,非常俭朴。有时为了及时给山区的孩子们交学费,丛飞还向一些朋友借钱,前后共欠下了 17 万元的债务。 2005 年 5 月,丛飞被诊断为胃癌晚期,就在这生死攸关的半年里,丛飞坚持参加各类慈善义演 65 场,捐款数万元。累计下来,丛飞的义工服务时间 3600 多个小时,无私捐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

12、过 150 人,捐款金额超过 300 万元。受丛飞资助的贵州省织金县中学生王维珊在写给丛飞的信中说:“我从来不知道伟大可以这样具体,感动可以这样彻底,人生可以活得这样博大无私。 ” 丛飞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很好地回答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普通市民应该如何发扬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一个当代青年应该如何弘扬时代精神,一个文艺工作者应该如何做到德艺双馨、为人师表,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如5何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等重大课题。丛飞精神是时代的强音,丛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文明的实践者、传播者,他用火红的青春和诚挚的爱心,谱写了一曲扶困助残、无私奉献的动人乐章,折射出对人生、

13、对理想、对事业的忘我追求。 丛飞荣获 2005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中国百名优秀青年志愿者、广东省优秀共产党员、深圳市五星级义工、深圳市优秀外地来深建设者、首届深圳百名优秀义工、深圳市最具爱心人物等荣誉称号。邱娥国,男,61 岁,中共党员,江西省南昌市公安局特警支队调研员。邱娥国从警 25 年来,无论获得怎样高的荣誉,在哪里工作,任什么职务,都始终坚持做到助人为乐。 邱娥国关爱孤寡老人。他有一册孤寡老人帮扶记录本,记着每个孤寡老人的基本情况。他们爱吃什么、爱做什么、需要什么帮助,应有尽有。他奉养了13 名孤寡老人,由他送终的就有 9 个。他奉养的黄糯女老人临终前,面对儿孙却呼喊着一个并没有血缘亲

14、缘关系的人的名字邱娥国。 他无论工作多么繁忙,都会去长期照顾的孤寡老人家,替老人张罗家务。几年来的大年三十,他都会把 73 岁的徐银娣等 3 位孤寡老人接到家里共度除夕夜。 邱娥国热心扶贫济困。在他的下岗人员情况登记本里,详细记录了2000 年以来他对辖区内下岗职工的普查情况。在他和筷子巷派出所民警的帮助下,已有 197 个下岗工人实现再就业。2000 年春节,邱娥国一连收到 4 封一位正在服刑人员的信,说自己因被判无期,家人与他断绝了关系,虽有悔改之意,但却失去了生活的信心。在他绝望的时候,邱娥国大年初四去探望他,与他促膝谈心,使他重新点燃了新生的希望。 一个两岁时就被父母弃在街头的孩子,到

15、处流浪,邱娥国把他带到派出所里住了一个多月,还给他取了个小名叫“多多” 。虽然后来 “多多”被叔叔领走,但派出所民警一直把“多多”视如亲生儿子。他们帮“ 多多”解决户口、生活费等问题。2007 年 9 月“多多”小学毕业后,又帮助“ 多多”上了中学。邱娥国把国家每月发给他的 100 元劳模津贴,全部分给了辖区的几位老人和孤儿。 6邱娥国一直悉心做好传帮带工作,坚持言传身教。他常说:“当户籍警就要姓户 ,要把家家户户连在一起,拴在一起,把百姓当亲人、父母。 ”在邱娥国的传帮带下,筷子巷派出所工作成绩突出,2007 年 5 月获得国务院授予的“人民满意派出所”荣誉称号。 邱娥国是全国公安战线的重大

16、先进典型,中宣部、公安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了邱娥国同志先进事迹报告会。他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公安部一级英模、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第三届当代雷锋、全国敬老爱老金榜奖等 100 多项荣誉称号,并荣立个人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他是党的十五大代表,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全二平,男,1971 年 1 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邮政局小佘太镇邮政所所长兼乡邮员。 全二平从事乡邮投递 16 年,踏实工作,服务乡亲,扶残助困,不计功利,帮扶村民脱贫致富,得到了周边群众的一致称赞,也深深感染了他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小佘太镇,孩子知道有一个雷锋式的邮递员叔叔,大人知道有一个干工作

17、不讲条件、不讲代价、不怕吃苦的邮政职工,他是全市 50 万青年的旗帜和骄傲;在邮政行业,是“一言一行树邮政形象,一心一意为用户服务 ”企业精神的实践者。 全二平长期帮助一位叫任秀菊的孤寡老人。1990 年,任秀菊老人中度烧伤,整个胸脯脱了一层皮,双腿被烧得卷曲了,两只手失去知觉。全二平雇车把老人送到乡卫生院进行住院治疗,医药费除了政府给补贴一部分外,其余全部由全二平负担。出院后,全二平每两天为老人清洗换药一次,直到两个月后伤口愈合。老人吃饭需一口一口地喂,大小便失禁不能自理,全二平端屎端尿,直到 1992 年老人 90 岁去世。全喜贞,乡村教师,今年 48 岁,与全二平同村,1995 年患脑血

18、栓偏瘫在床,全喜贞的妻子也体弱多病,还有两个孩子在念书。全二平将全喜贞老师家的农活一揽子包了下来,春天耕地、播种,夏天打药、浇水,秋天收割、耕地。义庆昌村有个残疾人刘财,今年 55 岁,天生弱视,生活不能自理,1997 年其父去世,其母患了脑血栓卧病在床,家庭生活遇到了极大的困难。全二平得知后,主动承担起照顾这娘儿俩生活的重担。每天上班途7经刘财家时,他总要进屋看看,帮刘财劈柴打炭,挑水买药。每年冬季,全二平就找村社干部为刘财解决取暖的煤炭。每逢过节,他总是把家里好吃的给刘财娘儿俩拿上。到了年关,他忘不了嘱咐母亲给刘财家里多置办一份年货,抽空帮助刘财打扫卫生,让他们也能高高兴兴、干干净净地过年

19、。 全二平曾获乌拉特前旗优秀青年、十佳优秀青年、优秀共产党员、行业十佳文明服务标兵,巴盟首届十大杰出青年等称号;连续 15 年被评为乌拉特前旗邮政先进工作者、优秀投递员;2007 年,被树为巴彦淖尔市邮政行业爱心邮路的标兵和旗帜。吴天祥,男,63 岁,中共党员,武汉市武昌区政府巡视员。 吴天祥同志几十年如一日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对待人民群众,不是亲人胜似亲人,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他用真情和爱心感化服刑人员,倾其所有救济困难的下岗职工。他把女儿用来结婚的新房让给困难户住;卖掉父母遗留的房产,抵押贷款帮助特困人员创业。为了疏通公厕管道,他跳进窨井;25 次义务献血共 7000 毫升,捐骨髓

20、捐钱物帮助他人; 4 次跳入长江救人。十多年来,他先后照顾过 26 位孤寡老人、6 名孤儿,结下了 300 多个“穷亲戚” 。每年春节,他还把孤老、孤残儿接到家里吃年饭。有的孤寡老人去世后,他以儿子的身份为老人送终。他把家里的电话向社会公布,便于遇到困难的群众及时求助。他坚持每天早上 6 点半钟上班,接待来访群众,先后接待上访群众 2万余人次。节假日他很少休息,经常深入困难群众的家中体察民情,并将群众反映的困难和疾苦向有关部门反馈,督促尽快解决。 今年 8 月 2 日早晨 6 点多钟,武汉市周小珍等 30 多名残疾人一起来到武昌区委,要求到省文明办推荐吴天祥为全国道德模范。他们动情地说:“吴天

21、祥牺牲自己的利益,一心为民做好事,是我们老百姓的贴心人,推荐他为全国道德模范是我们大家的心愿。 ”特困妇女陈春桂到处打听省文明办的地址,她激动地说:“吴天祥是我的救命恩人,他花了两万多块钱为我治病,给了我第二次生命,哪怕是爬我也要爬到省文明办投他一票。 ” 在吴天祥行为的感召下,湖北省相继成立了 1 万多个“吴天祥小组” ,约10 万多名小组成员常年活跃在街道、社区,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做实事,已成为8全省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品牌。去年武昌区举办“吴天祥小组成立 10 周年暨十佳集体、十佳个人”表彰大会,区委、区政府授予吴天祥 “吴天祥小组活动突出贡献奖” 。当接受过他帮助的居民周润香上台献花时,全

22、场 1400 名干部群众一起伸出大拇指。 吴天祥先后被评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学雷锋先进个人,并当选为党的十七大代表。刘国江,男,42 岁,中共党员,吉林省长春市二道区国家税务局工人。 从 1986 年起,刘国江先后义务照顾 100 多位孤寡老人。在部队服役期间,他常去看望、照料驻地的五保户王妈妈,为老人拆洗被褥、打扫房间,用自己有限的津贴给老人买罐头和蛋糕细心周到地照顾着老人的生活。老人感动地哭着对邻居讲:“我有儿子了,我有了一个当兵的好儿子!”转业后,他继续发扬部队的好传统、好作风。1997 年 3 月,他了解到九台市羊草沟乡 80 岁的孤寡老人李于氏生活窘困、无依无靠,

23、便与二道区东站十委社区联系,把老人接到益寿(敬老)院。从此,他负担起老人每月近 500 元的生活费和医药费,而当时他每月工资只有 700 多元。每年农历六月初八,他都要为老人过生日。李于氏乐得合不拢嘴:“感谢共产党培养了这样的好青年,要不我哪能享这个福啊!”因照顾李于氏,刘国江与益寿院结下了不解之缘。老人们走了一茬又一茬,可他对这里的感情越来越深。他把这里的老人当成自己的爸妈,能为亲生父母做到的,他都会努力地为这些老人做,老人们打心眼里感激。2002 年 1月 5 日,益寿院几位七八十岁的老人冒着刺骨寒风徒步走到二道国税局,为他送上一面锦旗,上面写道:“人民的公仆,敬老的楷模” 。刘国江表示,

24、能让这些孤寡老人幸福地安度晚年,是他最大的心愿。 除了照顾孤寡老人,刘国江还有许多扶危济困、助人为乐的事迹被传为佳话。2001 年,他及时把在一起交通事故中受伤的长春市 108 小学学生陆遥送到医院,并交付治疗费;得知白血病患儿顾小青需要资助,他送去了 800 元钱。2002 年 9 月,听到见义勇为英雄胡广胜身负重伤住院的消息后,他立即前去探望,将身上仅有的 500 元钱全部捐出,自己连坐车的钱也没留,徒步回到单位。2003 年 2 月,他把刚领到的 1000 元工资,捐助给长春市第 34 中学的几位贫困9生。2005 年,印度洋发生海啸,他捐了 1000 元钱只要有人需要帮助,只要口袋里有

25、钱,他就不会犹豫。 辛辛苦苦挣来的钱捐助别人,自家生活窘迫不堪,图啥?有人叹服,有人不解。刘国江前妻就是为此与他离婚。2002 年,他与赵淑杰结婚。婚后,二人经常一起去照顾孤寡老人、陪老人过年。可是,夫妻俩至今住着租来的房子。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媒体对刘国江事迹进行了宣传报道。刘国江先后被全国总工会授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被吉林省慈善总会命名为吉林省慈善先进个人。党素珍,女,汉族,中共党员,72 岁,山西省西山煤电集团公司杜儿坪矿矿工家属。 党素珍 1953 年结婚后,跟随丈夫李万义从乡村来到矿山。当时,矿井条件十分艰苦,没有后勤服务。当她得知丈夫和矿工兄弟们下班出井后,渴得、呛

26、得嗓子直冒烟,不能及时喝上热水时,觉得很心疼,便主动开始为矿工送水。每天早晨 4 点,她就挑着一担开水,步行 10 里来到井口,为上早班的工人送上一碗热乎乎的开水。夏日,她为矿工送上清凉败火的绿豆汤、桔子水;寒冬,她熬好姜汤水、鸡蛋汤、红糖水,一碗碗递到矿工手上。后来矿区有了电车,党素珍仍然在凌晨 4 点出门,把家属区 4 个公用厕所清扫干净, 5 点挑着开水乘坐头趟电车准时到达井口。 50 多年了,矿工们换了一茬又一茬,党素珍坚持了下来,为矿工服务成了她这一辈子“分内”的事。她设立了“支前服务站” ,服务的领域越来越宽,从缝衣送水,到宣传安全生产,越来越受矿工的欢迎。矿上每次安全会她都去录音

27、,到坑口给工人播放。她自费一年订十几份报纸,张挂在坑口阅报栏,被工人们亲切地称为“党素珍阅报栏” 。她在家属区、矿区大街上制作了 16 块黑板报,宣传安全生产等知识,三天换一次新内容。为了做好义务宣传,党素珍先后用坏了 12 台录音机、两台卡拉 OK 机、300 多盘磁带、 5 个扩音器这些全都是她自己出资购买的。除此之外,还有支前服务站每天用去的小米、绿豆、白糖、红糖、茶叶、布块、针线、扣子据粗略统计,多年来,党素珍挑水30 余万担,缀扣子 30 多万粒,缝补衣服 60000 余件、手套 1200000 副、安全10帽 100000 余顶,修补雨鞋 20000 多双。 50 年来,党素珍的名

28、字传遍了整个西山矿区, “党妈妈”成为百里煤海的一座丰碑,200 多本荣誉证书见证了她 50 年来的默默奉献。中央和地方多家媒体对党素珍的事迹进行了多次报道。李玉兰,女,57 岁,中共党员,安徽省蚌埠市蚌山区天桥街道居民,现经营一个小饭馆。 16 年前,还在摆地摊的李玉兰就给“希望工程”寄去 600 元钱。当时,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寄来了印着她资助的两位内蒙古儿童名字的希望工程救助卡 。从此,她就与“希望工程”结下了割舍不断的 “情缘” 。 从 1997 年开始,李玉兰每月给山东郯城县泉源乡长埠岭村 7 位老人汇去210 元,一年后增加到 350 元,至今从未间断。2002 年春节,她又给老人

29、们买了一台大彩电。 1996 年夏天,平时省吃俭用的她由于劳累过度,加上长期营养不良,得了肺病。在住院的前一天晚上,她从电视上看到安徽省部分地区遭受严重水灾。第二天,她让丈夫和照顾她的姐姐先去医院办理住院手续,自己硬撑着病弱的身体,拎了一大包硬币来到区妇联捐款。工作人员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清点,共1125.6 元。这些零碎钱都是她平时一分一毛节省下的。她平时身患多种疾病,却舍不得花钱看病,吃的药也都是最便宜的。 有一位 80 多岁的老人,儿子去世后媳妇离家出走,只剩老人和孙子相依为命。一天老人突然病倒了,她得知后掏出 1700 元钱请来医生给老人看病,还安排自己的儿女一日三餐为老人送饭送汤。老人去世后,她又送给刚成年的老人的孙子 1000 元钱,教他做点小本生意,自食其力。 今年 7 月,淮河流域发生洪灾。受灾严重的蚌山区燕山乡,有 46 名孩子面临辍学的危险。李玉兰闻讯后,在家庭欠债尚未还清的情况下解囊相助。她在自己的饭馆里办起了少儿图书阅览室,专供那些家庭贫困买不起图书的孩子阅读。 十几年来,李玉兰捐助失学儿童近百名,遍布全国 20 多个省区市,为社会捐助的各项资金达 17 万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