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新员工医院感染岗前培训 医生专题,主讲人:李明,医院感染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及案例分析 医院感染暴发 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 多重耐药菌基础知识 医务人员手卫生,医院感染:医院感染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入院时已存在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的定义,医院感染分类,医院感染分类,医院感染分类,无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规定入院48小时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有明确潜伏期的感染,自入院时起超过平均潜伏期后发生的感染为医院感染。本次感染直接与上次住院有关。在原有感染基础上出现其它部位新的感
2、染(除外脓毒血症迁徙灶),或在原感染已知病原体基础上又分离出新的病原体(排除污染和原来的混合感染)的感染。新生儿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获得的感染。,哪些属于医院感染?,由于诊疗措施激活的潜在性感染,如疱疹病毒、结核杆菌等的感染。医务人员在医院工作期间获得的感染。,哪些属于医院感染?,皮肤粘膜开放性伤口只有细菌定植而无炎症表现。由于创伤或非生物性因子刺激而产生的炎症表现。新生儿经胎盘获得(出生后48小时内发病)的感染,如单纯疱疹、弓形体病、水痘等。患者原有的慢性感染在医院内急性发作。,哪些不属于医院感染?,入院至发病时间详细的病史(既往史、现病史)疾病发展过程的记录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结果易感因素流行
3、病学资料,医院感染诊断的依据,上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发热(38.0超过2天),有鼻咽、鼻旁窦和扁桃腺等上呼吸道急性炎症表现。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涂片或培养可发现有意义的病原微生物。说明:必须排除普通感冒和非感染性病因(如过敏等)所致的上呼吸道急性炎症。,呼吸系统,例一、患者术后第三天,体温已经连续两天波动在38.1-38.4,伴流涕、咳嗽、咳少量白色粘痰,做了胸片检查无异常,血象不高。医生用了抗病毒、止咳化痰药后体温恢复正常,症状减轻,没有用抗菌药物。请问,该例是否为上呼吸道医院感染?,案例分析,患者是普通感冒手术后第三天,体温连续两天波动在38.1-38.4为术后吸收热不属于医
4、院感染诊断标准中的上呼吸道感染,案例分析,例二、患者入院后第10天,11:00时出现咳嗽、咽部充血,体温38.9,肺部听诊无异常、两天后症状为缓解体温仍在38以上。 请问,该例是否为上呼吸道医院感染?为典型的医院感染上呼吸道感染,案例分析,下呼吸道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下述两条之一即可诊断。患者出现咳嗽、痰粘稠,肺部出现湿罗音,并有下列情况之一:发热。白细胞总数和(或)嗜中性粒细胞比例增高。X线显示肺部有炎性浸润性病变。慢性气道疾患患者稳定期(慢性支气管炎伴或不伴阻塞性肺气肿、哮喘、支气管扩张症)继发急性感染,并有病原学改变或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改变或新病变。,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
5、,符合下述六条之一即可诊断。经筛选的痰液,连续两次分离到相同病原体。痰细菌定量培养分离病原菌数106cfu/ml。血培养或并发胸腔积液者的胸液分离到病原体。经纤维支气管镜或人工气道吸引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病原菌数105cfu/ml;经支气管肺泡灌洗(BAL)分离到病原菌数104cfu/ml;或经防污染标本刷(PSB)、防污染支气管肺泡灌洗(PBAL)采集的下呼吸道分泌物分离到病原菌,而原有慢性阻塞性肺病包括支气管扩张者病原菌数必须103cfu/ml。痰或下呼吸道采样标本中分离到通常非呼吸道定植的细菌或其它特殊病原体。免疫血清学、组织病理学的病原学诊断证据。,说明:痰或下呼吸道标本采集方法非常重
6、要,直接关系到培养结果的准确性。由于下呼吸道的定植菌的干扰,在选择痰培养检查时应同时进行谈涂片检查。若谈涂片结果每低倍镜视野白细胞25个且上皮细胞10个,提示这是一份合格的痰标本,若每低倍镜视野白细胞10个且上皮细胞25个,则表示标本被唾液污染,应重新留取标本;免疫抑制和粒细胞缺乏患者见到柱状上皮细胞或锥状上皮细胞与白细胞同时存在,白细胞数量可以不严格限定。应排除非感染性原因如肺栓塞、心力衰竭、肺水肿、肺癌等所致的下呼吸道的胸片的改变。病变局限于气道者为医院感染气管支气管炎;出现肺实质炎症(X线显示)者为医院感染肺炎(包括肺脓肿),报告时需分别标明。,例三、某患者,男,71岁,以冠心病、慢支于
7、7.6日入院。入院查双肺呼吸音粗,无干湿罗音,血常规正常。7.29日,患者咳嗽、咳痰,测体温两次体温在38.539度之间,查双肺呼吸音粗,大量干湿啰音,血常规中性高,X线胸片显示与入院时比较有明显炎性浸润性改变。请问这是医院感染吗?,案例分析,患者入院时有慢性支气管炎,但处于慢支的稳定期。后来的症状符合下呼吸道感染诊断的第二条,可诊断为医院感染下呼吸道感染。,案例分析,泌尿系统感染又称为尿路感染,指病原菌在尿路中生长繁殖引起的尿路的炎症反应。根据感染的部位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感染累及肾、肾盂及输尿管时称为上尿路感染;累及膀胱和尿道时称为下尿路感染。,泌尿系统,临床诊断:患者出现尿频、尿
8、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或有下腹触痛、肾区叩痛,伴或不伴发热,并具有下列情况之一:尿检白细胞男性5个/高倍视野,女性10个/高倍视野,插导尿管患者应结合尿培养。临床已诊断为泌尿道感染,或抗菌治疗有效而认定的泌尿道感染。,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符合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清洁中段尿或导尿留取尿液(非留置导尿)培养革兰阳性球菌菌数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菌数105cfu/ml。耻骨联合上膀胱穿刺留取尿液培养细菌菌数103cfu/ml。新鲜尿液标本经离心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1400),在30个视野中有半数视野见到细菌。无症状性菌尿症:无需临床诊断基础,仅凭病原学证据即可诊断。患者虽然无症
9、状,但在近期(通常为1周)有尿路内镜检查或留置导尿史,尿液培养革兰阳性球菌浓度104cfu/ml、革兰阴性杆菌浓度105cfu/ml,应视为泌尿系统感染。,说明:非导尿或穿刺尿液标本细菌培养结果为两种或两种以上细菌,需考虑污染可能,建议重新留取标本送检。尿液标本应及时接种。若尿液标本在室温下放置超过2小时,即使其接种培养结果细菌菌数104或105cfu/ml,亦不应作为诊断依据,应予重新留取标本送检。影像学、手术、组织病理或其它方法证实的、可定位的泌尿系统(如肾、肾周围组织、输尿管、膀胱、尿道)感染,报告时应分别标明。,表浅手术切口感染仅累及切口皮肤和皮下组织,感染发生于术后30天内。临床诊断
10、:具有下述三条之一即可诊断。切口浅部组织有化脓性液体。从切口浅部组织的液体或者组织中培养出病原体。具有感染的症状或者体征,包括局部发红、肿胀、发热、疼痛和触痛,外科医师开放的切口浅层组织。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手术部位,下列情形不属于切口浅部组织感染:创口包括外科手术切口和意外伤害所致伤口,为避免混乱,不用“创口感染”一词,与伤口有关感染参见皮肤软组织感染诊断标准。针眼处脓点(仅限于缝线通过处的轻微炎症和少许分泌物)。外阴切开术或包皮环切术部位或肛门周围SSI。感染的烧伤创面,及溶痂的、度烧伤创面。切口脂肪液化,液体清亮,不属于切口感染。,深部手术切口感染无植入物手术后30
11、天内、有植入物(如人工心脏瓣膜、人造血管、机械心脏、人工关节等)术后1年内发生的与手术有关并涉及切口深部软组织(深筋膜和肌肉)的感染。临床诊断:符合上述规定,并具有下述四条之一即可诊断。从切口深部引流出或穿刺抽出脓液,但脓液不是来自器官/腔隙部分,感染性手术后引流液除外。自然裂开或由外科医师打开的切口,有脓性分泌物或有发热38,局部有疼痛或压痛。,经直接检查、再次手术探查、组织病理学或影像学检查发现涉及深部切口脓肿或其它感染证据。临床医师诊断的深部切口感染。病原学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分泌物细菌培养阳性。,说明:临床和(或)有关检查显示典型的手术部位感染,即使细菌培养阴性,亦可以诊断。手术切口
12、浅部和深部均有感染时,仅需报告深部感染。经切口引流所致器官(或腔隙)感染,不须再次手术者,应视为深部切口感染。,例三、患者,女,65岁,主诉为“左踝伤痛5小时”于11月8日入院,11月11日行“左三踝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11月25日患者切开拆线后出现手术切口渗液,呈淡黄色,无臭味,行切开引流;11月27日切口红肿热痛引流液培养结果:大肠埃希菌生长;11月29日二次送检培养结果:大肠埃希菌生长;本科室诊断为手术切口脂肪液化 请问,该例是否为医院感染?,案例分析,切口红肿热痛且培养出大肠埃希菌为典型的切口感染,案例分析,医院感染按临床诊断报告,力求做出病原学诊断。临床确诊后24小时内通过“东软
13、”电子病历系统报告。报告流程:登录“东软”电子病历系统 点击“住院医嘱” 点击“感染报告卡”点 击院内感染患者完成信息填写,医院感染上报,正文医院感染,医院感染电子报卡,医院感染电子报卡常见错误,不匹配,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疑似医院感染暴发: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的感染病例;或者3例以上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感染病例现象。,医院感染暴发的定义,当科室(病区)在7天内发生3例以上疑似或确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于12小时内报告感染监控科 如发生5例以上疑似或确诊的
14、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发生特殊病原体或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应在2小时内电话报告感染监控科,医院感染暴发需要医生做什么?,患病率调查:是利用普查或抽查的方式收集某一特定时期内,即在某一时点或时段内,调查病例中处于医院感染状态的病例数量,从而描述医院感染及其影响因素的关系。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是综合性医院感染监测方法之一,通过现患率调查可以了解和掌握医院感染的现状,分析医院感染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医院感染监测规范4.5 c的要求: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应每年至少开展一次。,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调查对象:调查期间(一天0:00-24:00)内所有住院患者(包含当日出院的患者
15、不包含当日新入院的患者)。例:调查时间定为2016年10月20日,王X X于10月20日3:00出院,李X X于10月20日11:30入院。医生于10月20日下午1:00填写调查表,此时调查对象应包含王X X而不包括李X X。,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调查对象,基本资料:住院号、科室、床号、姓名、性别、年龄、调查日期、疾病诊断、切口类型等。医院感染情况:感染日期、感染诊断、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及相关性、医院感染培养标本名称、送检日期、检出病原体名称。按科室记录应调查的人数与实际的人数,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调查内容,制定调查计划抽调、培训调查人员以查阅运行病历和床旁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调查填写医院感染患病率调查
16、表资料分析总结和反馈,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流程,多重耐药菌(MDRO):主要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每类中至少有1种)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全耐药(PDR):对几乎所有抗菌药物都耐药的细菌。广泛耐药(XDR):除12类抗菌药外,几乎对所有类别抗菌药物不敏感。,多重耐药菌定义,PDR,XDR,MDRO,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RE)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多重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等,医院感染防控中的多重耐药
17、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产超广谱-内酰胺酶(ESBLs)细菌耐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鲍曼不动杆菌(CR-AB)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DR/PDR-PA)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我们医院常见多重耐药,多重耐药菌感染流行三环节,医被污染器械,对多重耐药菌患者由主治医生下达“接触隔离”的长期医嘱并应实施接触隔离,在患者床头卡、病例夹粘贴蓝色“接触隔离”标识。首选单间隔离,条件不允许时可床旁隔离,不与留置导尿、有开放性伤口或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安置在同一病房,同种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可同室收治。,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患者的诊疗操作应放在最后,医务人
18、员实施诊疗、护理操作中,当有可能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应戴手套、穿隔离衣或防水围裙。诊疗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手卫生。,正文医院感染,多重耐药菌预防与控制,连续2次培养阴性(每次间隔应24小时)或者感染已经痊愈无标本可送,方可解除隔离,医生需下“接触接触隔离”医嘱,并通知责任护士做终末消毒。,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外出诊疗:先通知该诊疗科室,及时采取感染控制措施。转科或转院时,必须在转科记录或出院小结中向接收方书面说明培养结果及对该患者应使用接触隔离措施,并安排医务人员陪同,向接受方说明对该患者应使用接触隔离措施。,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手卫生的相关概念手卫生:为医务人员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
19、消毒的总称。洗手:医务人员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去除手部皮肤污垢、碎屑和部分致病菌的过程。卫生手消毒:医务人员用速干手消毒剂揉搓双手,以减少手部暂居菌的过程。外科手消毒:手术前医务人员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再用手消毒剂清除或者杀灭手部暂居菌和减少常居菌的过程。使用的手消毒剂应具有持续抗菌活性。,医务人员手卫生,牢记口诀:“内”“外”“夹”“弓”“大”“立”“腕”,七步洗手法,手卫生的基本原则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采用皂液和流动水洗手。当手部无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手卫生的“五个重要时刻”五个重要时刻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根据循证医学证据对洗手或卫生手消毒指征的高度概括。五个重要时刻归类为:二前三后。(一)二前接触患者前:测脉搏血压、胸部听诊,腹部触诊等。无菌操作前:进行侵入性操作、无菌操作或接触无菌物品前。(二)三后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手卫生的“五个重要时刻”,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