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七单元 训练 26 从 “战时共产主义 ” 到 “斯大林模式 ” 基础达标 1.1919 年初 , 苏维埃政权颁布法令 , 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 、 种子粮和饲料粮外 , 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 。 该法令表明苏俄政府 ( ) A.实行余粮收集制 B.实行粮食税 C.推行农业集体化 D.取消自由贸易 2.苏俄 (联 )历史上 “ 打开军事共产主义时期所堵塞的东西 。 于是就有了 ” 这里省略的是(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体制 D.新经济体制 3.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 , 从经济规律的角度讲 , 苏俄的新经济政策 “ 新 ” 在 ( ) A.加强国家
2、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B.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C.征收固定的粮食税 D.依靠工农及其他劳动阶级 , 开展有计划的社会主义建设 4.苏联史专家闻一评价斯大林时 , 认为他一定要以动员的方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 一定要让社会自我牺牲地为苏联效劳 。 下列属于 “ 社会自我牺牲 ” 发展苏联的策略是 ( ) A.新经济政策 B.管理权下放原则 C.物质利益原则 D.农业集体化政策 5.1929 年斯大林说 : “ 当我们使苏联人坐上汽车 , 使农民坐上拖拉机的时候 我们还要看看 , 到那时哪些国家可以被 评定 为落后的国家 , 哪些国家可以被 评定 为先进的国家 。 ”由此可知斯大林 ( )
3、 A.继续推行新经济政策 B.对苏联工业化充满信心 C.反对农业集体化 D.帮助西方摆脱经济危机 6.在 “ 斯大林模式 ” 下 , 全国是一个统一的 “ 大工厂 ” , 而企业只是这座 “ 大工厂 ” 中的一个 “ 生产车间 ” 甚至 “ 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 , 都要由中央调配 ” 。 这表明 “ 斯大林模式 ” ( )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能力提升 7.有学者在评价新经济政策时指出 : “ 它是列宁在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的一种改革运动 ,实质上是一种 混合 经济的创造性实验 。 ” 这里的 “ 混合 经济 ” 是指
4、 ( ) A.计划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的混合 B.工农业生产与市场 、 商品流通的混合 C.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先进思想学说的混合 D.资本主义经济与社会主义经济的混合 8.1928 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斯大林在工业化时期 , 实 际上是把农业作为 “ 殖民地 ” 了 。 把农业作为 “ 殖民地 ” 主要是指 ( ) A.牺牲农业 、 农民的利益为工业提供粮食 、 资金和原料 B.余粮收集制 C.取消商品 、 货币关系 , 实行供给制 D.大规模开荒 , 提高粮食产量 9.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列宁曾说: “ 我们计划 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
5、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 ” 材料二 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其生产率 应当以实物税代替余粮征集制这种国家收集粮食、原料和饲料的方法 如果不在工业和农业之间实行系统的商品交换或产品交换,无产阶级和农民在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就不可能建立正确的关系,就不可能建立十分巩固的经济联盟。 齐世荣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 材料三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说: “ 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 ” 材料四 项目 1928 年 1940 年 增幅 (%) 钢 (万吨 ) 430 1 830 326 谷物 (万吨 ) 7 300 9 5
6、50 31 请回答 : (1)材料一中列宁所说的 “ 办法 ” 是什么 ? 你认为这一 “ 办法 ” 错在哪里 ? (2)根据材料二 , 苏俄实行了什么经济政策 ? 这一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 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 (3)根据材料三 、 四 , 斯大林时期又形成了怎样的经济政策 ? 怎样正确评价这一政策 ? 10.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 苏联处于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之中 到 1928 年,苏联工业产值还不到德国的一半,是美国的八分之一。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 (苏联 )在不到二十年的时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它以极快的速度,走完了欧美国家通常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才能走完的工业化路
7、程。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苏联的办法把农民挖得很苦。他们采取所谓义务交售制等办法,把农民生产的东西拿走的太多 使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受到极大的损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 (1)材料一反映了苏联什么样的国情 ? (2)材料二说明苏联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什么 ? (3)材料三体现了苏联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什么问题 ? 答案精析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训练 26 从 “战时共产主义 ”到 “斯大林模式 ” 1.A 1919 年初,苏维埃政权颁布了有关余粮收集制的法令,规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全部余粮按国家的规定价格交售给国家。苏俄的这种政策是余粮收集制,故A项正确。 2.B
8、 “军事共产主义 ”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而材料是说打开之后有了新的政策,故 A项错误;材料中明显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否定,才有了新经济政策,故 B 项正确;斯大林体制是在新经济政策之后实行的,故 C 项错误;新经济体制属于无中生有,故 D项错误。 3.B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用单纯的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新经济政策尊重经济发展 的客观规律,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这是两者的显著区别。 4.D 新经济政策尊重苏联全体人民的利益,与题意不符,故 A项错误;管理权下放在斯大林时期没有出现,故 B 项错误;物质利益原则出现在列宁时期,故 C 项错误;苏联通过农业集体化
9、政策让苏联农民牺牲自身利益以促进工业化实施,故 D项正确。 5.B 从材料看 “苏联人坐上汽车 ”“农民坐上拖拉机 ”即斯大林对苏联的工业化充满信心,故 B项正确。 A、 C、 D三项与史实不符。 6.B 通过材料中的 “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 ”可以得出苏联实行的是 指令性计划管理,故 A项错误。 C、 D两项在材料中未体现。由中央统一调配,完全排斥了市场的调节可知 B项正确。 7.D 新经济政策是列宁在当时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的一种改革运动,是利用资本主义,通过市场渐近地过渡到社会主义。实质上是以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相结合的一种“混合 ”经济,故 D 项正确;但体制
10、不能混合,故 A 项错误。工农业生产与市场、商品流通的混合是市场经济,是单一经济,不是混合经济,故 B 项错误。落后的经济文化与先进思想学说的混合,不符合 “混合经济 ”说法,故 C 项错误。 8.A 由 “殖民地 ”可知题干强调的是不合理的过度的索取。斯大林的工业化是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的,故 A 项正确;余粮收集制不属于斯大林执政时期,故 B 项错误;取消商品、货币关系,实行供给制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故 C 项错误;大规模开荒属于赫鲁晓夫执政时期,故 D项错误。 9.(1)办法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 错在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许多措施超出了战时需要的限制 ;战争结束也没有缓解 ,
11、反而进一步加强 ; 并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 (2)政策 : 新经济政策 。 特点 : 运用商品货币关系 , 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 。 作用 :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 得到广大工人 和农民的支持 , 使国民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 , 巩固了工农联盟和苏维埃政权 。 (3)斯大林体制 (模式 )。 评价 : 最大限度地集中全国人力 、 物力 、 财力 , 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突出成就 , 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 , 基本实现了工业化 ; 超越了苏联的生产力发展水平 ,并逐渐僵化 , 越来越阻碍苏联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 10.(1)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封锁和包围 ; 生产力发展水平落后 。 (2)苏联迅速实现工业化 , 成为工业强国 。 (3)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太多 , 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