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 读懂 学生 应 唱 好“三部曲” 数学广角 集合的教学 感悟 浙江省 绍兴 文理学院附属小学 汪国祥 奥苏贝尔认为:影响学习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我们应该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状况去进行教学。 也就是说 , 教师 在 进行 教学设计 之前 需要 读懂学生。 那么教师读懂学生到底该读什么、如何读、怎么做呢?下面结合本人 执教 人教版第六 册数学广角 重叠 的 教学 经历 谈谈个人感悟 。 一、 引入 师:北京奥运会前点燃主火炬呼声最高是姚明和刘翔,你能介绍这两个人吗? 师:我们班第一小组也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下 图 :(图中数字为学生学号) 二、 探究 师:根据这张统计表,你能获得
2、哪些数学信息? 师:为什么不是 11 人? 师:能不能用一幅图来表示 ,让我们 能 很快看出支持姚明的 、支持刘翔的 、两个人都支持的 分别 有几人? 师:你认为哪些图设计的比较好?其余几幅图可以怎么修改? 展示学生作品: 师指着 ( 5) : 我们一般用这样的图表示, 这样的集合图叫韦恩图, 是十九世纪英国哲学家和数学家约翰 韦恩发明的。 2 师 出示 右图:你能看懂这幅图的意思吗? 师:支持姚明和只支持姚明有什么不同吗? 师:你能把这幅图填完整吗? 师:如果想知道支持 两个人 的 共有多少,用算式该怎么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师:这几种方法都很好,一般用 5 6 2 这种方法,这种方法是怎么
3、算的? 师:看课本第 110 页第 1 题,你能读懂这幅图吗?请你填一填。 师:你能介绍这幅集合图吗?一共有几只 动物 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你们都很聪明,要知道一共有多少,有时只要观察就能知道,有时需要计算才能知道。 三、反思 师:刚才我们讨论的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师:可以用怎样的图来表示?可以用怎样的算式来表示? 四、应用 师:看课本第 110 页第 2 小题,用算式解决这个问题 , 解释算式的意思 。 按照这样的设计 进行 执教, 学生参与 情绪 非常 高涨 、 思维非常活跃、 教学效果非常理想! 执教后, 我的最大感悟是:读懂学生应唱好“三部曲”。 第一部: 需要教师 读 什么
4、读懂学生首先要明确需要读什么 ,也就是读懂学生的具体内容 是什么 。 读懂学生简单讲就是要读懂学生的 现在知能区、 最近发展区、可能发展区和未来发展区,具体讲就是要读懂学生的知能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 学习障碍 和 学习需求等。 学生学习此内容之前, 知能基础是 : 已经能 认识到求两个“单集”内的对象的总数用加 法 计算, 已经 会 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 已经能 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 生活经验是 :已经知道求有重复的总和需要 把重复部分减掉。 认知规律是: 先用直观的方式发现结果,再用尝试的方式探究过程, 最后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 学习障碍是 : 很难直接用算式解决重叠问题,
5、部分学生不能 独立画出 正确的图示 。 学习需求是 : 需要有自主尝试和独立探究的空间, 需要通过直观图 理解并掌握如何用算式解决重叠问题。 教师只有 读懂学生的这些,才能 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才能实现让学生跳一跳刚好摘到果子,才能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更大的生机和活力。 第二部: 需要教师 如何读 读懂学生其次要明确应该如何读 ,也就是读懂学生的具体方法 有哪些 。 3 1.经验分析 。 经验分析是 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和 专业知识,对学生的 知能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学习障碍和学习需求等 方面进行预测 与判断。 这种 方法 适用于家常课 的教学设计, 一方面是因为教师
6、的课务比较重, 另一方面是因为教师 对自己所教 学生 的相关情况 比较了解 ,尤其是中老年教师的教学实践智慧已经佷丰富 。 上面的教学 设计是基于 这样 的经验分析, 学生在学习新知之前已经具备比较丰富的经验,有的学生已经会解决问题、有的学生会有自己的创意,有的学生需要一定 的 思考时间、有的学生需要一个探究的空间,因此采用了“让学生 试着 走”的教学思路 。 当然 ,不同 深度的经验分析会产生不同 水平 的教学设计 ,教师需要不断积累 教学经验 并 提升分析水平 。 2.调查研究 。 调查 研究是 教师 在实践中对 学生的 知能基础、生活经验、认知规律、学习障碍和学习需求等 方面 进行 调查
7、了解和分析研究 。 这种 方法 适用于 研究课的教学设计 , 一方面是因为结果 要求 比较准确 , 另一方面是因为调研过程比较复杂 。 为了更好地读懂学生,我 在 进行上述经验分析的基础上 到 班 级 里 进行了一次调查问卷 : 让学生 先 读信息“喜欢语文的是 1、 3、 5、 6、 8、 10,喜欢数学的是 2、 4、 5、 7、 8、 9” ,说说读懂了什么; 再问学生“喜欢语文和数学的共有几人”, 78的学生都认为是 10 人 ; 然后让学生设计一幅图 ,要求 “能很快看出喜欢语文、喜欢数学、 两种 都喜欢的分别有几人” ,其中 30的学生的设计完全正确, 14的学生的设计基本正确,
8、48的学生的设计 可以看出她们已经理解题意并有了自己的想法, 8的学生的设计完全错误。 这一调研结果与课前 的经验分析基本吻合, 由此也 坚定了执教的信心。 当然, 调研的方式 还可以 是 课前 访谈 ( 课前访谈 就是 教师与学生在 学习新知之前围绕与新知有关的话题展开 交流 ) 和上准备课 (上准备课就是在学习新知之前安排一节短课围绕与新知有关的话题进行对话和交流) ,内容可以跟调查问卷的内容相同 ,也可以有所不同。 第三部: 需要教师 怎么 做 读懂学生最后要明确 应该 怎么做, 也就是读懂学生的 应该注意有哪些。 1.认真分析。 读懂学生需要教师 走近 学生, 认真分析 : 哪些知识已
9、经掌握、有多少人掌握、掌握的程度怎样?哪些知识能够独立学会、怎样组织更有利于学生独立学会?哪些知识可以通过合作学习完成、怎样的合作方式更有效?哪些知识 需要教师进行点拨、引导和传授,怎样的点拨、引导和传授是依托学习起点的? 2.善于等待。 读懂学生 需要教师信任学生,需要教师善于等待 。 因为 学生 学习 就 是一个过程,需要 给 他们提供 充分 的 思考时间 和空间 , 相信他们 通过自己的努力一定能解决问题 。 4 3.多向 互动。 读懂学生需要教师引领学生,需要开展多向互动 。 教师 要善于从 “ 说话的强者 ” 变成 “ 积极 倾听者 ” ,倾听学生的 需求、思想 和 情感 , 倾听学生 的 差异 、优点和不足; 多创设情境增加数学与生活 的 本质 互动, 多独立思考增加学生内部的 认知 互动, 多小组合作增加组内学生的 方法 互动, 多集体交流增加师 生之间的 思维 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