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南科技大学 2006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为了引导青年学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践中进一步深入学习贯彻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根据湘团联200621 号文件精神,经研究,校团委将组织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让大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国情,了解省情,奉献社会,服务农村,提高素质。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我校 2006 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方案。一、活动主题今年我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紧扣“践行荣辱观,服务新农村”主题,坚持“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的原则,通过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学生学习践行“八荣八耻”,
2、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践中拓展自身素质,促进全社会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和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活动内容社会实践活动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突出科学发展观,通过社会实践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倡导学习“八荣八耻”,宣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政策,广泛开展科技支农、爱心帮扶、义务支教、义务维修、文艺演出等活动。根据服务内容,本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将分为宣讲调研组、文艺演出组、义务维修组、科技支农组、支教服务组和新农村规划服务组。1、宣讲调研组。“服务新农村建设,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了使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及时准确的把握中央的精神和相关政策,进一步推进农村的发展,
3、宣讲调研组将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搞好一次问卷调查:通过走访农户、座谈、实地调查等形式,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农村留守儿童的情况为主要内容开展调查;开好一次座谈会: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开一次座谈会,与当地政府进行交流,了解当地新农村建设情况,并结合调查统计的结果提出有意义的建议和方案;组织一次观摩学习:通过到企业参观学习,对乡镇企业发展态势进行分析,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做好一次生态环保宣传:结合当地实际,通过主题宣讲、图片展览、散发传单等方式,开展一系列环保宣传活动,向农民朋友宣传“合理施肥,保护环境”,发出“保护生存环境,使用无磷洗衣粉”的倡议,建设生态型新农村。2、义务维修组。义务维修一直是我校
4、“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品牌项目,今年我校将继续组织一支精干力量,开展大型义务维修活动,为提高当地农民生活质量和经济建设贡献力量。3、科技支农组。组织一批专业知识扎实、教育技能强的学生骨干,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素质拓展和义务支教活动。通过开展学业辅导、素质培训等活动,帮助学生过一个愉快的暑假;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提升当地教育教学水平。根据当地实际情况,提供科学种花、养猪、大棚菜等农村经济作物的栽培及加工等科技支农培训资料,帮助当地农民增收致富。 4、支教服务组。组织一批专业知识扎实、教育技能强的师范类学生,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展素质拓展和义务支教活动。通过开
5、展学业辅导、素质培训等活动,帮助学生过一个愉快的暑假;针对性地对教师进行培训,提高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水平,提升当地教育教学水平。5、文艺演出组。以“我与祖国共奋进、科大青年建新功”和“知荣辱、树新风”主题为统揽,在服务中开展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大型文艺演出活动,使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在我省各族人民中蔚然成风,成为各族人民的道德追求和生活方式。6、新农村规划服务组。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在广泛调查和调研的基础上,为当地村舍村貌规划提出合理性建议和方案,帮助当地政府搞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工作。三、实施步骤1、组织发动阶段(6 月 27 日-7 月 2 日)为加强对社会实践工作的领导,学校成立暑期社会实践活
6、动领导小组:组 长:刘建武副组长:余 杰成 员:各学院党委副书记通过多种形式广泛发动,积极鼓励同学积极报名参加暑期社会实践;举行专场招聘会,面向全校招募志愿者,组成一支素质高、技术好、能力强的精干队伍。2、策划协调阶段(7 月 2 日7 月 12 日) 对服务地区进行实地调查,了解服务需求,确定服务项目,设计出严密细致、切实可行的总体方案,并与服务地区做好联系工作。 3、活动实施阶段(7 月 15 日至 7 月 25 日)校团委加强对社会实践活动的正确引导,采取各种有效方式指导服务队开展好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对社会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解决,对活动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和富有成效的做法注意总结、宣传,及时上报,加大对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力度。4、总结表彰阶段(9 月至 10 月)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进行认真全面的总结,通过座谈、学校网站、报纸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进一步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影响和效果;表彰在活动中做出成绩和贡献的先进个人,对在社会实践中涌现出的先进个人和典型事迹,要给予充分肯定,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我校社会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将在 9 月上旬评选一批先进个人和优秀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总结材料及时上报团省委。共青团湖南科技大学委员会二六年六月二十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