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老服务业发展与投融资机制建设(上)杨燕绥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各位学员好,非常高兴能跟大家来探讨这个问题,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和投融资机制建设。人口老龄化是不可避免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发展的速度非常快,程度也非常深。所以最近关于老龄化的问题,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以及老龄事业和老龄产业发展,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一个非常热门的话题。但在热门的同时,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前不久我到重庆市的一次调研中,大家就提了一个问题,就是说我们政府,现在拿出钱来是“补砖头”还是“补人头” ,这样的争论很多。到底我们拿钱出来,补砖头还是补人头。补砖头应该说就是,拿地皮建养老院,床位补贴,还
2、有一些基础设施,人们通常说补砖头。那么补人头,补人头应该是,把这个床位补贴,不是落实在敬老院,是落实在一个,住在这个床上需要照顾的老人身上,就是给个人,补贴发给到个人,所以这个通常大家补人头。所以很多争论,说我们到底是应该补砖头还是补人头。所以其实,人口老龄化是有时间表的,在第一个阶段进入阶段,这个阶段很多国家都在补砖头。因为已经意识到人口要老龄化,我们这个大家庭的老人要多了,所以我们的科研、生产、基础设施,方方面面要考虑到老人多了以后怎么办。所以这时候如果有一个很好的规划的话,能够早期发现这个问题的话,那么无论政府和商家都会开始向养老的科研和基础设施投资,通常补砖头。当然一旦到了第二个阶段,
3、老龄社会深度了,老人真的多起来了,这个时候需要补人头了。所以其实补砖头补人头,是有一个阶段性的,所以我们根据这些规律看一下,我们自己现在该做些什么,为什么。我想我们从以下三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先介绍一下背景,老龄社会发展规律,还有老龄社会的发展战略。我们从发展规律和战略的角度,来分析一下我们面临的背景,然后我们再看养老服务业,这个服务业它的架构和发展规律,最后我们推导出这个投资融资的机制问题。我今天讲的这些东西,都是我们研究中心这些年来研究的一些成果,所以这些成果都会在我们这样一个报告,中国老龄社会和养老保障发展报告。这个报告每年在重阳节前后,会通过一个论坛发表。那么每年二月份,在两会召
4、开之前,我们这个报告中,会有一些指数,每年二月先行发布,涉及到老龄社会,养老金,还有医疗保障,最近正在研发的是养老服务,这样的一些相关指数会在二月份发布。九月份,就是重阳节前后会发这个报告,所以有一些讲的东西,如果大家今后在学习和研究中,需要的话,大家可以从这些报告中,去找这些资料的相关资料还有研究的过程。一、老龄社会发展规律及其战略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老龄社会发展规律及其战略。在这一部分,我们需要从四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先解决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在老龄社会,谁是老人,谁是老人。可能过去当了爷爷奶奶就被称为是老人,但是现在爷爷奶奶的上面也有爸爸妈妈,那么谁是老人。这个问题就要变成一种
5、社会常识,甚至一种教科书,让全社会大家都能了解。这样,有些事情就容易达成社会共识。所以如何科学地界定老龄人口,然后我们再看人口老龄化的时间表。一个国家进入人口老龄化,分进入、深度、超级,三个阶段,那么这三个阶段会有一个时间表,大约在哪个年份期间进入老龄社会,什么时候就进入深度,什么时候就是超级。所以我们的工作就要倒计时地来解决问题,按照这个时间表,倒计时地来解决问题。所以刚才我讲到,在进入老龄社会阶段,应该大量地补砖头。等一旦深度老龄社会来了,就需要补人头了。这时候就可以说我们做好准备了,老人真的多了,老人来了,但是我们已经做好准备了,所以这个时候补人头。如果第一个阶段进入老龄社会阶段,我们没
6、有做补砖头的工作,所以到第二个阶段老人多起来了,这个时候会有点乱。会觉得有一点钱,又得干这个又得干那个,就觉得有点接应不暇。所以这就是我们做规划和这个发展规律,所以我们的工作应该按照老龄化的时间表,倒计时地解决问题。所以我们把它作倒计时的发展策略。然后我们归纳,人口老龄化是其实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它是一个社会稳定,经济发达的表现。那么到了这个阶段,它是一个经济发达的表现,老龄化也跟现代化是关联的,那么这样老龄化的社会和经济到底有些什么特征。我们把它归纳为银色经济,银色经济,所以我们就要知道,银色经济,它自身的特征是什么,把它纳入宏观规划,我们该怎么做,而且这是一种常态。现在大家都在讲新常态,其实
7、老人多了,整个人口结构偏老龄化了,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常态。面临这个常态,我们该宏观上微观上,我们该做些什么,所以我们把它归纳为银色经济。那我们看看银色经济的发展战略是什么,按照这样的战略我们该做些什么。(一)科学界定老龄人口我们先看第一个问题,科学界定老龄人口,其实就是要解决谁是老人。随着人口老龄化,在国家的统计当中,各国非常关注一个问题,就是人均预期寿命,人均预期寿命。这个是国家的统计数据,尤其人口统计数中非常关键的一个数据,所以老龄化也就意味着国民的平均寿命中 70 岁向 80 向 90 延伸。过去一句话“人活七十古来稀” ,这个前不久我们清华大学,当时恢复法学院的第一人院长,前些日子去世
8、了,今年是 74 岁,所以大家都说英年早逝,74 岁这样一位专家,他就去世了,所以大家都觉得英年早逝,我相信过几天是大家去告别他,我觉得在告别厅大家会送很多花圈,很多人会在这个会写上英年早逝的。因为大家觉得这样一个专家在70 多岁就走了,觉得很早。其实以前人活七十古来稀,这个 70 多岁觉得还可以,但现在觉得英年早逝。所以国民的平均寿命,从 70 80 甚至 90,甚至百岁老人也越来越多了,那么这样的数据就成为国家的统计当中,信息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数据。因此随着这个寿命的延长,人们对人的一生的三个阶段的划分,也发生了变化。第一个阶段是被人抚养期,这个没有变化,还是传统的划分。从一岁到从 0 岁
9、到 14 岁,这个期间被认为是被人抚养期。那么一般讲从 15 岁开始,到过去我们国家现在是 59 岁,这个期间算劳动年龄。那么随着老龄化当这个人均寿命超过 80 岁了,所以这个劳动年龄延长到 65岁,所以就 15 岁到 64 岁作为劳动年龄。那么现在欧美国家,像德国日本他们更加老龄化,所以他们现在做未来的规划,他们做的是 2010 年到 2060 年的发展规划,在这个期间他们已经计划把人的劳动年龄延伸到 70 岁。所以这个期间就认为 15 岁到 69 岁,都是劳动年龄。那么再划后边一个阶段,64 岁以后,就 65 岁以后,或者 70 岁以后就被认为基本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力市场,颐养天年,这
10、时候应该拿,靠养老金来生活了。所以人的一生,前面有一阶段被抚养阶段,后面有一段经过劳动、缴税、纳费,最后得到养老金被供养阶段,中间那一段是劳动年龄阶段。所以随着寿命的延长,这个中间的劳动年龄阶段,就变得更长了。当然我们国家情况不太一样,中国非常大,你比我们的西藏拉萨这个地方,它到现在平均寿命还没超过 60 岁,因为它那个地方缺氧,所以它没有超过 60 岁。像大兴安岭那个地方,一年的温差比较大,三个季度都是有冰霜的,所以室内室外温差 60 度,所以人的血管就是很疲劳,所以它那个地方人平均预期寿命没有超过 65 岁,所以中国比较大,但中国内地更多的地方,江浙地区这个平均寿命超过 80 岁的地方还是
11、很多的,因为我们国家比较大。所以我们看每个地方的情况,看我们这个省,我们这个城市,我们要关注我们自己的平均寿命。那么接下来第三个问题,退休余寿,这个就是说到了人口老龄化阶段,社会非常关注一个问题了。就是人到底什么时候基本丧失劳动能力,他要退出劳动力市场了。各个国家就开始关注这问题,因为各个国家都面临这个大家庭的日子,想过下去的话,得把劳动年龄相对延长。可是要把这劳动年龄从这个 59 岁推到 64 岁,现在欧美国家又要推到 69 岁,这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它也不是大家都能做到的事情。还有,在这个里边,政府要有很多的公共服务,教育产业结构调整,健康保护等等,有方方面面的工作要去做,所以这是很艰苦
12、的一件事情。所以在老龄化阶段,各个国家尤其是政府,非常关注一个怎么才能让这个劳动年龄延长。人们就要研究,人们到底,这个当然可以用大数据,用统计的方法来看,到底人们什么时候退出劳动力市场。北大有一个网,它这些年一直在做这个调查,到底人们什么时候退出劳动力市场,这个跟我们传统观念,退休,不一样的。进入老龄社会以后,国家不是很简单地去规定退休年龄,因为你规定没有用,你规定了人们有劳动能力的人,他还是想工作的。而且国家应该主张人们多工作,所以国家既不能强制没有劳动能力的人去延退,国家也不能强制有劳动能力的人一定到时候就退休。所以退休跟领养老金这就是两回事情了,国家只规定领养老金的时间,不去规定退休的时
13、间,会有一个机制来引导人们能够多工作,这就是老龄化社会面临的非常大的一个问题。但是国家即使强制退休,其实很多人他从正规机构退休,领养老金以后,他其实又回到了劳动力市场。所以国家要知道的是,到底劳动力市场上有多少人,这个问题就变得很敏感,它既是一个社会问题,也最后对宏观国家的宏观层面的这个经济发展,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那么所以退休的余寿,指的是人们丧失劳动能力,颐养天年以后,这个期间到底有多长。它是 10 年,12 年,13 年还是更长,所以中国现在缺乏这方面准确的数据统计,都是一些学术研究,所以我们现在在理论上就一般说 15 年,其实世界各国都没有长过 15 年,理论上说 15年。那么这样,
14、把上面三个条件具备了,我们就可以知道每个年度,老龄人口的年龄到底是怎样的,就是用国民的平均人均预期寿命,减去退休后的余寿。因为缺乏这个数据,我们现在一般来讲,就是减 15 年。所以这样,我们看,看看中国现实的数据,2014 年,我们的人口摸底,城镇人口平均 78 岁,全国平均 76 岁,就是城市加农村 76 岁,而城镇人口平均年龄是 78 岁,当然有些地方,已经超过 80 岁,全国平均 78 岁。如果我们假设退休后的预期余寿是 15 年,这是最长的一个假设,其实各国都没有这么长的,15 年那么 78-15,我们就可以说,2014 年,中国的老龄人口应该是 63 岁。就是这样来把它计算,统计计算
15、出来的。所以,进入老龄社会一个非常基本的问题,社会常识性的问题,就是谁是老人,如何科学地界定老龄人口。那么我们各个地方做这个十三五规划,做各种什么规划,这也是我们地方要非常清楚的一个数据。所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对我们自己所在的地方和城市来算一下,这个地方老龄人口应该是多少,也可能是 62.5 岁,也可能 61 岁,要看地方的这个情况。(二)人口老龄化时间表那么下面我们来看一下,人口老龄化的时间表,这是一个常识,我想这是我们今天这个课程,大家其实很容易懂,就是大家已经观察了一些现象,我们把观察的这些现象,把它归纳到这个课件上来,变成我们今后工作的一种常识,一种方法。尤其是作为规划部门,这个常识,这个
16、方法还是非常重要的,人口老龄化的时间表。这个时间表是这样来算的,这个是从国际社会,尤其是联合国,大家达成的共识。把人口老龄化的进程分为三个阶段,进入、深度、超级。那么这三个阶段的划分的条件是什么,我们刚才说的界定老龄人口,那么这个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来决定人口老龄化的这个发展阶段。我们现在以 65 岁为例,如果 65 岁的人,占总人口的比例达到 7%,达到 7%,那么在总和生育率,总和生育率,就是所有育龄妇女,在育龄期内平均生孩子的数量,总和生育率如果达到 1.8 以上,就是我们所有育龄妇女在育龄期内平均生了 1.8 个孩子,如果能达到 1.8 以上,这个时候就会出现另一个数据,65 岁的
17、人占到总人口 7%的时候,另一个数据就是劳动人口,15 岁到 64 岁这个期间的劳动人口,和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之间的供养比,我们老年赡养比,这个赡养比就会是 10:1,10:1。我们就按这个10:1 去考虑问题,那么当 65 岁的人口占总人口的 14%,那么老年赡养比就会 5:1,占到老年人口占到 21%,老年赡养比会 2:1 或者 3:1,所以这个比例就变得越来越重。那么,为什么到占到 10:1 的时候,就说明这个国家进入老龄社会。因为这个 10:1 是一个统计口径,就是我们根据人口统计口径,但其实 15 岁到 64 岁的这个人口中,不是所有的人都在就业,而且都能纳税和供养老人。所以这
18、里我们还要分析,实际赡养比。刚才说的是个统计赡养比,我们还要知道实际赡养比,所谓实际赡养比,就是我们要把一些可以逆转的一些数字,给它减掉。首先这个劳动人口中的在校生,其实到 15 岁,初中还没有毕业,其实中国初中毕业得 16 岁,然后高中、大学,还有很多人去念研究生,所以这个我们必须要把这个在校生减掉,而且在校生就是必须减的,这是不可逆转的。但是我们还要减掉其他几种情况,失业的,低收入的,低收入的人虽然有工作,他这份工作只能他自己吃饱饭,他自己养孩子都很困难,他怎么能去供养老人,低收入。还有一个就是提前退休,就是在 64 岁以前退休,当然中国现在的制度是允许女性 50 岁退休,所以这个不能人家
19、提前,这是说明我们的退休年龄就早,它需要改变这个退休年龄。但尽管这样,还是有些人在 50 岁以前退休了,所以中国你看,从这个统计上可以看到,社保中心的统计上可以看到,其实中国女性退出劳动力市场的时间是,47岁到 48 岁,相当一部分人,至少占 40%的人,在 50 岁之前就退出了劳动力市场。她们可能进到了灰色劳动力市场,但是在正规市场上看到的就是这样。那这就是说,不仅我们退休年龄比较早,按国际标准,按你老龄化的程度,我们的政策已经是提前了。那么还有很多人由于种种原因,他再来一个提前,所以像这些人其实他不可能供养老人。所以在实际赡养比中,我们把这几个数据减掉,就会发现会提前比统计赡养比,提前老龄
20、化。所以当一个国家如果一旦到这个 10:1,劳动人口跟老年人口 10:1 的时候,通常会说这里边有 30%的人在念书,所以真正能进劳动力市场的 70%,10 个人里有 3 个人在念书,有 7 个人可以工作。那么这里你再把这个失业的,残疾的,特别低收入的你再减掉,真正能纳税,缴费,供养老人的,其实 50%都不到了。当 10:1 的时候,那其实能够供养老人的 50%甚至都不到,这是实际赡养比。那么一旦进入实际赡养比,5:1 的时候,我们算一个简单的算术题。假如每一个人挣一百块钱,我们说养老金的替代率是 50%,那就是说必须有 50 块钱给老人发这个养老金,每个人挣一百,养老金要得到五十,如果是五个
21、人缴费,一个人领取,那这五个人他们的养老金的税费是多少,每个人就要拿出 10 块对不对,每个人要拿出 100 块钱中的 10 块,10%税费率 10%。那这个时候,工作的人只剩下 90%,他拿出 10%去交养老金税费,他还剩 90%,这90%,他要用来做三件事儿,三件事儿。一,日常开支,二养孩子,三买房子。这是人一生当中必须要做出的安排,所以这个时候工作的人会对政府说,10%的税费率不能再提高了,我还有 90%的实际收入要应付三件事,所以企业和各缴费人,都会和政府说,税费率不能提高。但老人说了,老人说我的养老金才相当于你们工作的 50%,我一退休减少了很多收入,这 50%我只能吃饱饭,所以政府
22、只能再提高,你千万不能降低了。问题就来了,工作的人说费率不能再高,老年人说费率不能再低,所以养老金替代率50%,和工作的人企业和职工,养老金税费率 10%这个之间就形成了一个边界,形成一个边界。所以政府在这个时候要非常关注两代人,这代际关系,你既要考虑现在办企业和职工,也要考虑退休的老人,他们的生活,两代人的事情政府都要非常敏感地讨论,这就是因为它进入了一种边界。所以说这个时候,社会进入了老龄社会。所以这个进入,就是从这里来发生的。那么一旦到了占 14%,我们说深度,这深度老龄社会。那这个时候 3:1,如果养老金替代,这个时候老年赡养比 5:1,减掉两个,减掉两个上学的,还有这种失业的低收入的
23、,提前退休的,那么其实有三个人在缴费去供养一个老人就很不容易了。这时候费率怎么办,如果养老金替代率还是 50%,是不是就要这三个人拿出收入的 17%。当然个人不交让企业交,个人和企业来分摊这 17%,三个 17%才能凑够一个 51%的养老金替代率,这就是三个养一个的原因的产生的一个结果。所以这时候应该说税费率就比较重了,养老金就要 17%,还有医疗还有其他的东西,所以这就是一个深度老龄社会。这个时候,企业会说费率高,我没有办法用工,我发展不了,你杀鸡取卵。年轻人也会说税费率太高,我不想正规就业,我希望灰色就业。而老人说,物价涨得快,我养老金不够,其实这时候矛盾就更加尖锐了,所以我们它深度。一旦
24、老年人口占 21%的时候,两个养一个,那如果养老金还是 50%替代率,那就是说工作的人,他的养老金税费率要达到工资的 50%,拿出一半来解决上一代人养老,因为两个劳动人口就要供养一个老人。这里再有一个失业的,提前退休的,那你说这个税费率得达到多高。是让养老金下降,还是让费率下降,这个矛盾就来了,所以这深度老龄社会,这时候已经不简单是一个养老金税费和养老金水平,它会使这个问题变得越来越政治化,已经是一个国家生存社会发展非常大的政治。我不知道今天中午大家是否看新闻,央视四台讲这个新闻,国际新闻,今天中午我看到的。就是讲希腊,希腊又拿出一个,政府拿出一个改革的报告,然后由欧盟决定它是不是能留在欧盟里
25、面。那么希腊的报告,其实就是这个报告主要说了两个问题,一个问题就是他提高了一些,什么奢侈品的负增值税等等,增加了税收,这样财政能多了一些钱来解决这个国家现在面对的问题。另一个问题就是养老金的改革,而且这次的改革说,不允许任何情况下提前退休,不允许了,就对养老金改革。其实希腊还没有到是超级老龄社会,它刚刚接近深度老龄社会,它的问题已经暴露出来了。所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从进入到深度到超级,养老金的问题,越来越不是一个社会政策,不是一个财务问题,它是一个政治问题。到了深度老龄社会以后,尤其到超级老龄社会,就意味着这个国家有四分之一的人口,每个人有四分之一的生命要靠养老金来生活,这是多么大的政治问
26、题。所以我们看美国的两个政党,他们为医疗保险会打得很厉害,你要说东,他就说西。但是他们从来不对养老金问题,有那么大的争端。因为他们知道,这是不得开玩笑的事情,所以这就是这个三个阶段。那么按照这三个阶段,中国的时间表如何。每个国家都有时间表,中国的时间表如何。我们国家应该是 1996 年到 2000 年这个期间进入老龄社会,1996 年到 2000 年期间,因为这个出生率,你没有办法决定某一年大家都要生孩子。我们去年允许单独生二胎,那么原来预期去年能够多生出来两百多万人口,但其实生出来不到 50 万,但不等于这个政策影响不大,得观察。因为每个家庭他要准备,准备一下就两年了,从准备到生出来,这可能
27、跨年度。然后还有有的人说工作,房子还很多事情,或者是父母还没有退休,反正有很多原因。所以关于人口的问题,受出生率的影响,一般统计口径看五年。我们要下一个结论的话,得看五年。所以这个统计都是以五年为一个阶段,中国应该是 1996 年到 2000 年这个期间进入老龄社会。但是我们想想,由于中国发生了十年文化大革命,这十年文化大革命是生产力变化非常快,尤其是这个计算机这个信息时代到来,经济全球化在这十年发生,中国搞十年文化大革命,我们落后了。所以 1996 年到 2000 年我们国家进入老龄社会了,我们那个时候才刚刚开始进行国营企业改革。为了国营企业改革,用减员增效的办法,来推动国营企业创造效益,减
28、员增效。我们两千多万国企职工下岗了,下岗以后怎么办,我们不可能马上就产业结构调整,把他们转化为服务业,这个有难度。所以下岗以后,基本上用提前退休解决问题了,也就是说当中国进入老龄社会了,我们不得已做了一件跟老龄社会相违背的事情,背道而驰的事情。人家都在增加工作年龄,我们来一个提前退休,当年两千多万国营企业职工,老一点的都让提前退休了,当时平均退休年龄 47 岁,但是这个做法到今天,没有改变。所以显然就是我们时代快车不等人,我们发展滞后了,有些事情步伐就比较慢,成本就比较高。那么,按照人口统计的口径,我们应该是 2020 年以后,到 2025 年这个期间,中国会进入深度老龄社会。预期到 2038
29、 年到 2040 年这个期间,中国也超级老龄社会了,这个速度是比较快的。但这里,我们要关注一个现象,按人口统计,我们应该是 2022 到 2025 这个期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但其实,按实际赡养比,中国提前老化了。当 2007 年的时候,我们就听到了民工荒,招工难,这样的一些问题。我们中国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改革是 1991 年就进行试点,1997 年正式在全国推行。那么这个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到底有多少人在缴费,有多少人在领取,始终就是 3:1。三个人缴费,一个人领取。这个过程中,我们是一个有一个替代效应,一方面是允许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甚至包括外资企业,外籍职工,都让他缴费,这扩面增缴。另一方面老
30、龄化,退休比较,退休年龄比较早,大量的人 50 岁左右就退休了,然后再加上本来我们老职工就比较多,一方面是退休的人越来越多,一方面是农民工个体户都加入进来。所以一边扩面增缴,一边大量的人在退休。所以从 1997 年到现在,我们建立这个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从数据上你会看到,始终就是 3:1,一直就是三个人缴费一个人领取。去年,2014 年,这个局面也打破了。从 2014 年开始,中国是去年我们是 2.9:1,不到3:1 了。那这就说明中国提前老化了,从大家 2007 年听到民工荒、养老难,中国在事实上从实际赡养比上,已经进入深度老龄社会了。所以我们的养老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这个费率比较高,我们的养
31、老保险 28%的费率,企业要交工资的 20%,个人要交工资的 8%,28%的费率。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降费率,你看降到现在,前些日子总理主持这国务会,把失业保险降了一个点。昨天克强总理主持会又把工商生育降了一个点,这些小险种都降了,养老不敢降,28%的费率,全世界最高,但是不敢降,为什么。我们从去年开始,当年收支有缺口,一边是有缺口,一边是费率高,其实这是典型的代际问题,就是我们解决问题比较晚,这个事情已经拖了下来。所以现在无论中央和地方,解决这个问题都比较棘手的。所以从这个课件里,大家可以比较一下,按老龄化的时间表,我们看看各个国家的进度。这个我们可以从这个数据上,我们这选了一些主要的国家,这
32、个大家就可以看到,其实从进入老龄社会,到深度老龄社会,这个阶段时间还比较长。那么从深度到超级老龄社会,这个时间就比较短了,这就是人口的结构,当你这个 60 岁到 70 岁的人口非常多的时候,一下子走到80 岁 90 岁的平均寿命就非常快了,所以基本上在 20 年之内它就实现了。所以就是说,从进入老龄社会到深度这个期间,你要做很多的准备,包括我们养老服务业补砖头的问题,要大量地提前地做很多准备,如果这个准备没做好,我们大家说的未备而老,那么后面的速度就非常快了。再加上你提前退休,这个失业的太多,那这个来得就更快了,所以后边就比较紧张了。所以我们比较一下,可以看,我们跟美国的差距比较大,其实第二次
33、世界大战一结束,这些工业国家发达国家都老龄化了,英国更早,英国其实一九三几年就出现老龄化了。那么二战后他们这些 OECD,就是经合组织国家,他们纷纷进入了老龄社会。但是我们看,各国不同,各国一旦发现这个问题,他们就大量地在做人口调整,我们知道美国他有八类签证,其中有两类签证,他都是解决低端劳动人口进入美国的问题。他这个体育明星,这个低端劳动力市场它大量引这个,有两类签证是引低端,只要年轻,有体力有一定的技能,他就引入。所以很多国家在人口的结构上,他们做了很多调整。这样他会把它这个速度,进入老龄社会到深度老龄社会,这个期间拉长,速度放慢,他就可以做很多准备。所以美国从进入老龄社会到深度,今年,美
34、国也进入了深度老龄社会,但这个过程他用了 65 年,而中国这个过程,乐观地说 25 年,就是我们如果能到 2022 到 2025 这个期间,进入深度老龄社会,我们用了 25年,但是刚才说了,按实际赡养比,中国现在已经深度老龄社会了。所以如果按实际赡养比,中国这个从进入到深度期间,十几年,不到 20 年。所以我们说中国到现在,不是世界上最老的国家,但是中国是一个老龄化速度最快,程度最深,原因是有很多方面。我在这里不一一列举,其中大家包括这个一孩家庭政策,我们曾经很长一段时间,把计划生育等同一孩家庭。其实发达国家都做计划生育,但计划生育不等于一孩家庭。按我们的数据库,到 1995 年,间隔性地放开
35、二胎,中国的这个人口结构是,年龄结构是比较好的。我们长期只看人口总量,没看人口结构,只看这个大家庭热闹不热闹,有多少人,没注意这个大家庭四代同堂,每一代之间应该有多少人,忽略了这个问题,忽略了人口结构问题。(三)倒计时的发展策略所以还有其他原因,所以中国老龄化速度还是非常快的。倒计时,凡是说到养老问题,都需要倒计时,或者未雨绸缪,提前准备,有备而老,这是必然的。所以我们看一下,OECD 这些发达国家,因为他们比我们先行老龄化,先行进入老龄社会。那我们看看他们都做了些什么,到每个阶段他们做些什么。那么我们可以引以为戒,作为一种经验我们要总结。所以从未雨绸缪的角度来看,应对老龄化的问题,必须倒计时
36、,而不是说我我只说今天怎么办,我们做五年规划,五年计划,只是说未来五年怎么办,这不可以。这个一定要看到未来 30 年、40 年、50年养老金的精算模型,在国际上是 75 年。当一个人 15 岁,觉得自己应该活到 90 岁,就要想想后边这 75 年怎么办。如果我们的教育是这样,让大家说想活 90 岁,每个人都想着我就缴费 20 年,我剩下那五六十年全靠别人养,去占一占国家的便宜,如果我们的教育,大家都这么想,那是很失败的。那对这个老龄社会就是一个非常大的败笔,这会对我们的整个经济社会,最后导致在政治上,都步履艰难。你做每一条改革,大家都不会接受的。可是现实是要接受,想活 90 岁,你自己就得工作
37、 50 年,为自己退休后的这个 20 年 30 年做点准备,这是一个常识性的问题。所以我们说,其实老龄化的问题,是个倒计时要解决问题,看好未来再说我今天必须干什么。像我前面说到的,要给老人一个很好的服务业,那么进入老龄社会阶段,补砖头,补砖头。到了老龄社会,深度老龄社会,老人真的多起来了,每个人坐在中年人坐在一块都说,哎呀,我们家的上一代怎么怎么样,像我们现在这个年龄大家,我看最近有很多决策者,各个部委发改规划,做这些的领导同志们。其实现在有很多到做规划的时候,说的已经不是一个空泛的为人民服务了,他们会用很多身边的实证,比如有一个领导同志,我们座谈的时候,做十三五规划项目的时候,有一位领导同志
38、就说,他说我们家,现在就有一位坐轮椅的老人,就是父母都上九十多岁了,其实有一位,老人已经坐轮椅了。那么带来了什么样的问题,就是这个老人,我们国家发展到现在这个全科医生,家庭医生这个制度没建立起来,其实人类进入老龄化,养老金不充足是个大问题,但是家庭没有医生也同样是大问题。你可以想象,家里带着一个坐轮椅的老人到处去找医生,这是什么感觉。所以老人有任何一点问题,没有人给你出主意,你不知道他到底怎么了,会不会引起其他的问题,所以只好带他去找医生。但是他坐着轮椅,自家的私家车都用不了,怎么办。找医生的时候,必须救护车,救护车可不像打的那么方便,费用又高,时间又长,因为一个城市就那么些救护车,大家都去,
39、你想想这个队得排多长。所以这位领导同志一说起这个问题,他说哎呀,解决老年服务问题,我们得解决的问题太多了。他说现在,下班,就是上班时间就怕接电话,就怕老人出现问题。其实越来越多人体会到这一点,所以现在很多问题就是说,我们要是提前准备了,就不至于这么仓促。而没有提前准备,不是有备而老,事情来了再说怎么办,有些晚。我按时间表的推算,我们认为中国有备而老的问题,晚了一个阶段。就是我们把很多进入老龄社会要解决的问题都推到了现在,而现在我们其实已经接近深度老龄社会了,慢了一拍。所以后边我们得加倍地工作,精打细算,砖头人头一起补。所以我们看这个倒计时,归纳这个倒计时的策略。在一个国家进入老龄社会,一个国家
40、进入老龄社会阶段,那我们看看 OECD 经合组织。他们在 1950 年代到 1970 年代这个期间,他们都是陆陆续续进入老龄社会,这个阶段用一句话讲,完善制度,完善制度。完善什么制度,我觉得这里边两个制度最重要,一,养老金,二,家庭医生。你想家里老人多了,如果家里有医生,他了解老人的健康档案,他知道老人是什么样的情况,他知道该老人到哪里去,不用这个小病呻吟,大病到处乱投医,那是什么感觉。所以在进入老龄社会这个阶段,一定要把两个制度夯实了,一个是养老金制度,它要做到全覆盖而且能够保证老年人的基本生活。这个不会很奢侈,但是不管社会怎么老,得让老年人吃饱饭,所以我们把它“全覆盖,保基本” 。另一个就
41、是相关的养老服务,相关的养老服务,这时候我们就要为这个,构成养老服务的这个体系去做准备,人们补砖头。比如老年科技,老年人要多起来了,助听器,尤其智能型的助听器,能分辨声音的远近男女,这个智能型的助听器它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我们国家现在助听器每年销售量的增长就上千万,所以我听这个丹麦的朋友就讲,因为那个智能型助听器里那个芯片,那我们知道一个智能型的产品,里边那个芯片是主要产值。所以助听器可以在中国加工生产,但是我们生产不了芯片。芯片谁生产的,丹麦。而丹麦这个国家五百多万人,所以丹麦人跟我讲,说我们的牛,可以不干活。我们的人也可以不干活,我们就好好给中国人生产那个智能助听器里的芯片,就足够了。而我们
42、自己,其实我们生产出一个智能型助听器,这种助听器一般都得要一万多人民币,60%到 70%的产值是芯片的,是科技的。还有像这个老年人使用的药盒子,老年人开了药以后,装到,回来以后他忘掉了,他没吃,然后他对医生说他吃了,因为他可能忘掉了,他不知道,他没吃,他说吃了。这样医生就没有办法知道,他的病情到底是怎么回事儿,这个药是对他没有效果,还是他根本就没吃,或者他没有按时吃。所以生产一种老年人用的电子药盒。所以这个按照医生的处方把这个药放进去以后,电脑设好,那么这个药盒它会到了时间,它会自动地通知这个老人。而且老人吃,让他吃三片,他只吃了一片,或者让他吃,他晚了半个小时,或者一天三次,他一次都给吃掉了
43、,或者他这一天干脆他就忘了,这些在电脑上是有记录的。那么医生他在对这个老人的时候,他交流起来就方便多了,这里边有很多记录,就跟那个飞机上的黑匣子似的,这种电子药盒。这种产品它是不断地在更新,功能也不断地在完善。我就说,像举例子吧,老年人用的智能型的助听器,老年人用的这个药盒子,像这些东西,其实都是在补砖头的阶段要大力发展,我们它老龄科技要大力发展。而且这个发展不光解决中国老人,还要解决出口消费,让别人消费我们的产品。所以这个在这一个阶段,你要为了建立这个养老服务体系,这样的老年科技要发达。还有医院,是不是要我们从医学院要培养老年医学,医院一个三甲医院你必须设多少病床是为老年人,你要设老年病区,这老年病区,能针对老年人的血病骨病脑病等等,最后提供这个老年病的服务包,这些都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一个好的医生没有十年是下不来的,所以他都需要提前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