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副标题样式* 1急性白血病诊治进展第一节 概述n 定义: 是由于 造血祖细胞 在增殖发育过程中发生了 一系列基因的改变 ,从而使得造血祖细胞 增殖失去调控和分化停滞 ,使得大量的原始造血细胞积聚在骨髓和外周血中,这些细胞对正常造血细胞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并逐渐取代正常的造血组织结构。n 临床表现:(一)正常血细胞减少症状1.感染2.出血:多发性3.贫血:进行性(二)白血病细胞增多症状1.淋巴结和肝脾肿大2.骨骼和关节:胸骨下段压痛3.眼部:粒细胞肉瘤(绿色瘤)4.口腔和皮肤:牙龈增生、肿胀5.中枢神经系统6.睾丸n AL的诊断标准:除临床症状、体征与血象
2、外,骨髓形态学分类目前仍是诊断急性白血病的主要依据,尤其是原始细胞(包括原粒、原单核及原淋巴细胞)的百分比。骨髓穿刺原、幼红细胞 50 ANC 原、幼红细胞 50 ANC原始细胞 20NEC原始细胞 20NECAML-M6 MDS ALL, M0-M5,M7原始细胞 20ANC原始细胞 20ANCANC:全部骨髓有核细胞; NEC:非红系骨髓有核细胞骨髓增生活跃以上骨髓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骨髓活检第二节 发病机制 病因包括放射、化学、病毒、遗传学因素等 白血病干细胞: 被认为是白血病发生、发展及治疗后复发的根源 ,具有其特异的性状特征,以及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等能力,目前已报道的表型标志包括:
3、CD96、 CD117、CD123、 C型外源凝集素样分子 1( CLL-1)等 基因组异常在白血病发病中起关键作用:在急性白血病中约 50%以上 的患者可发现特征性的非随机染色体易位目前认为有两类基因突变在白血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 第一类突变累及酪氨酸激酶 ,如FLT3突变、 C-KIT突变及 CML中的 BCR-ABL融合基因 : 第二类突变累及造血调控相关转录因子 ,如 APL中的 PML/RAR融合基因、 AML1-ETO融合基因和 C/EBP突变“多次打击 ”学说 (阶梯式发病机制)对小鼠模型的研究提示,上述两类基因突变单独发生时可分别引起 CML样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样(
4、 MDS-like)的造血异常 , 两者合并作用方可导致白血病的发生: 在 CML中, GATA-2突变可能与 BCR-ABL共同作用导致 CML”急变 “ 在 M2b性急性髓性白血病中, C-KIT突变可能是在 AML1-ETO基础上的再次遗传学异常 在 TEL-AML1相关的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由正常 TEL基因丢失作为第二次打击而致病。总之,遗传学的不稳定性、药物和化学物质以及环境因素等都可以成为白血病的发病因素。 造血祖细胞通过多个步骤获得对致白血病因子的敏感性,白血病的发生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第三节 WHO分型急性髓系白血病 (AML) 分类n 伴有重现性遗传学异常 AML:AML伴有 t(8;21)(q22;q22), (AML1/ETO)AML 伴有骨髓异常嗜酸粒细胞和 inv(16)(p13q22)或 t(16;16) (p13;q22), (CBF/MYHII)APL伴有 t(15;17)(q22;q12),(PML/RAR) 及其变异型AML伴有 11q23(MLL)异常n 伴有多系发育异常 AML继发于 MDS或 MDS/MPD无先期 MDS或 MDS/MPD,但髓系的 2个或 2个以上系别中发育异常的细胞至少占该系的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