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宝安区社会发展与公共服务 “十二五”规划 - 2 - 目 录 序 言 . - 4 - 一、 发展基础 . - 5 - (一 ) “十一五”发展成就 . - 5 - (二 ) “十二五”发展环境 . - 12 - 二、 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 - 18 - (一 ) 指导思想 . - 18 - (二 ) 基本原则 . - 19 - (三 ) 总体目标 . - 21 - 三、 主要任务 . - 22 - (一) 健全公共教育体系 . - 22 - 1、发展目标 . - 22 - 2、主要指标 . - 23 - 3、实现措施 . - 23 - (二) 完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 .
2、- 28 - 1、发展目标 . - 28 - 2、主要指标 . - 28 - 3、实现措施 . - 28 - (三) 构建普惠型的公共文化体育服务体系 . - 33 - 1、发展目标 . - 33 - 2、主要指标 . - 33 - 3、实现措施 . - 33 - (四) 完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体系 . - 37 - 1、发展目标 . - 37 - 2、主要指标 . - 37 - 3、实现 措施 . - 37 - (五) 构建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 . - 41 - 1、发展目标 . - 41 - 2、主要指标 . - 41 - 3、实现措施 . - 42 - (六) 建设一体化的公共交通体系
3、. - 44 - 1、发展目标 . - 44 - 2、主要指标 . - 44 - 3、实现措施 . - 44 - (七) 打造全方位的公共安全保障体系 . - 47 - 1、发展目标 . - 47 - 2、主要指标 . - 47 - 3、实现措施 . - 47 - (八) 健全市容环境服务体系 . - 51 - - 3 - 1、发展目标 . - 51 - 2、主要指标 . - 51 - 3、实现措施 . - 52 - 四、 保障措施 . - 56 - (一 ) 实行公共服务分类管理 . - 56 - (二 ) 建立公共服 务多元化供给机制 . - 57 - (三 ) 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 -
4、59 - (四 ) 健全公共服务财力保障机制 . - 61 - (五 ) 完善公共服务政策支持体系 . - 62 - (六 ) 创新公共服务技术支撑手段 . - 63 - (七 ) 打造“无缝隙政府”,加快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 . - 64 - 附件 1:宝安区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十二五”指标体系 . - 66 - 附件 2:宝安区“十二五”主要的公共服务建设项目表 . - 68 - - 4 - 序 言 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加快社会发展,对于改善投资发展环境,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权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推进幸福宝安、和谐宝安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5、推进特区一体化进程,让发展成果惠及全区人民,根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广东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规划纲要、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强社会建设的决定、宝安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结合宝安区实际,制定本规划。 本规划所指公共服务专指社会发展领域中的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公共教育、医疗卫生、公共文化、公共交通、公共安全、劳动就业、社会保障、住房保障、社会福利 和社会救助、市容环境等内容。本规划是对宝安区“十二五”时期社会发展和公共服务工作的战略部署,是政府有关部门履行公共服务的重要依据。本规划的空间范围为新宝
6、安辖区(不含光明、龙华管理新区),规划期为 2011 年至 2015 年。 - 5 - 一、 发展基础 (一 ) “十一五”发展成就 公共服务与社会事业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十一五”期间,区委区政府坚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社会体制,加强社会管理,加大社会事业投入,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方式,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社会公平正 义,努力使全区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全区公共服务和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明显进步。 1、坚持民生优先,公共服务财政投入持续加大。 2010年全区 GDP2616.48 亿元(含
7、光明新区),年均增长 15.9%,经济总量居全市首位,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同时,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建设,不断加大公共服务和民生投入,努力使全区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十一五”期间,财政用于文教卫体交通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支出总额为 292 亿元 ,占财政总支出的 60.3%。其中教育支出 76.7 亿 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 9.79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24.71亿元、医疗卫生支出 27.62亿元、交通运输支出 9.87 亿元、公共安全支出 71.71 亿元、城乡社区事务和环境保护支出 71.55 亿元。 - 6 - 2、教育事业均衡化发展,教育现代化进程明显
8、加快。 “十一五”期间,大力实施“公平、优质、高效、和谐”发展战略,深化教育改革,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初步形成了公平合理、充满活力、和谐发展的现代教育体系。全区新开办中小学 13 所,完成老校改造项目 56 个,村小改扩建 44 个,新增公办中小学学位 6.7万个;义务教育入学率达 100%;高标准通过深圳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验收;户籍人口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 95.8%;民办学校规范化率达 100%、上等级率达 80%;家长学校覆盖率达 100%。深入实施素质工程,全面开展教育培训,建立并完善了素质工程统筹协调、资金管理、跟踪问效、考核评估等制度,初步形成了“区系统组织为主导,单位组织为主
9、体,自我提高为基础”的职业能力开发体系。建成 235 个社区教育中心、 102 家市民学校、 155家外来女工流动学校、 6158个职工之家;累计组织开展教育培训活动 28236 班(场)次,成人教育年培训量从 88 万人次增加到 110万人次。先后荣获“全国家庭教育工作先进区”、“全国社区教育示范区”、“广东省推进教育现代化先进区”等称号,顺利完成“十一五”教育发展目标与任务。 3、医疗卫生事业稳步推进,“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得到明显缓解。 现代化卫生基础设施体系初步成型。区政府投资立项项目 27 项,区人民医院新门诊大楼、区中心血站新业务大楼等医疗设施投入使用,区慢病院新院主体工-
10、7 - 程完工,其他公立医院和卫生监督所的新、改、扩建项目相继启动 。 医疗服务质量和水平实现大提升。 “ 十一五 ” 期间,我区 医疗卫生机构由 711家增加到 853家,医院床位 由 4144张增加到 6169张(如不含龙华新区,区医疗卫生机构由 547家增加到 631 家,医院床位由 3140 张增加到 4319 张), 医疗机构总诊疗量翻了一番 。公立医疗机构均达到 A级医疗服务质量标准。成功创建 4间医学高等院校非直属附属医院,并在全市率先实现高等医学院校教学医院全覆盖。派出一批专业骨干分别到国外、国内著名医疗机构进修,医疗技术水平显著提升。我区无偿献血工作走在全国前列,实现无偿献血
11、率 100。 2009年,区中医院被广东省政府授予“广东省中医名院”称号。 建成社康中心 168 间, 获得“全国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 ”光荣称号,社区卫生服务成为全国标兵,“十分钟就医圈”初步实现。在全市率先开展社康运行机制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改革经验将在全市进行推广。公共卫生继续保持领先,国家基本职业卫生服务试点以优异的成绩通过验收。宝安区防治结核病规模化现场流行病学和干预的研究成为“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项目中唯一区级承担的项目 。 4、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各类文体设施不断完善。 “十一五”期间,公共文体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大,街道文化艺术中心、新中心区图书馆(含博物馆、展览馆)、-
12、 8 - 文化艺术中心(青少年宫)、演艺中心、区体育场及体 育中心游泳场馆等公共文体设施项目有效推进;建成了 91 个流动图书馆, 12 个劳务工图书馆,完成数字电视整转 50 万终端,双向化网改造 64 万终端。截止“十一五”末,全区有区级图书馆 1个、街道级图书馆 16个、社区图书馆 133 个,总藏书量 412.4 万册;有区级群艺馆 1个、街道级文化馆(站)11 个、博物馆 11 个、影剧院 13 个;有各类体育设施 2124个,其中,健身路径 326 条、游泳馆 (池 )91个、篮球场 1130个、足球场 76 个;有各类公园广场 199 个。打造了“百场送戏下乡”、“公园文化节”、
13、“千场电影进社区工厂”、“外来青 工文化节”、“送书下乡”、“宝图星期讲座”、“周末广场音乐会”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全民健身运动,不断提高了市民参与健身、乐于健身的热情,全区体育参与率大幅提高。实现了全区广播电视资源“一张网”的格局。全区有线电视网络实现安全传输无事故。启动了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及有线电视双向化网络改造工程,实现了有线电视由模拟信号向数字信号过渡,标志着我区有线电视迈入数字化时代。 5、社会和谐稳定机制日趋健全,民生保障体系逐步完善。 “十一五”期间,建立健全综治维稳机制,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开展平安宝安创 建活动,建立“围合式”小区 629 个,社区物业管
14、理覆盖率达 91%。建立区、街道、- 9 - 社区(企业)三级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平台,社会治安持续好转,大量矛盾纠纷得到及时有效化解,群体性事件逐年下降,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在省综治委 2009 年发布的 2007-2008年度公众安全感调查中,我区位列全省 123个县区第 20 位,全市第三。 2009 年我区在全市综治考核中名列各区第二,被市委市政府评为平安建设先进区,取得了历史最好成绩。创业就业各项扶持政策不断完善,设立专项资金,建设创业孵化基地。开展“农转居”居民创业就业工程 ,使“零就业家庭”动态归零,“充分就业社区”达标率为 98.7%,登记失业率继续保持低位。出台关于加强
15、和改善劳务工工作建立和谐劳动关系的若干意见及 22 个配套文件,出台32 项措施保护劳务工各项权益。建立了企业生产经营机制和劳务工工资监控系统,有效遏制了企业恶意欠薪行为。在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基础上,推行分类施保,建立涵盖教育、医疗、住房等 12 类专项救助的社会救助体系。各险种社会保险参保人数逐年增加,社会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截止“十一五”期末,各险种参保人数累计达到 1110.02万人,其中养老保险、医疗保险、 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 341.12、 371.69、 366.16、 31.05 万人,比 2005 年分别增长 196.63、 424.54、 23.9、 377
16、.69。 6、公共交通水平稳步提升,“出行难”问题得到缓解。“十一五”期间,交通枢纽工程有序推进,宝安国际机场国- 10 - 际货站、 UPS 亚洲转运中心、国内货运村二期建成;机场二跑道和 T3 航站楼在建;大铲湾港一期工程完工,二期正在加紧建设;国家铁路“两线一站”(广深港高铁、厦深铁路、深圳北站)即将建成。按照全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总体部署,强力推进地铁 1、 4、 5 号线建设。南光高速、龙大高速、南坪快速、福龙路等高快速路建成通车,新增高快速路通车里程共计 37.3 公里,总里程达到 121 公里,路网密度增加到 0.36km/km2。完成 107国道改造、宝石路一期改造、宝安大道、
17、大铲湾疏港通道等干道的建设,新增干道通车里程共计 120 公里,总里程达到 451 公里,路网密度增加到1.35km/km2。次干道总里程达到 570 公里,路网密度大幅增加,达到 1.7km/km2,路网结构得到一定程度的优化。支路总里程达到 573 公里,街坊路 967公里。宝安客运中心站建成运营,并实现与城区交通的 无缝接驳,客运站总数达到了15 处。公交线路由 148 条增加到 254 条,车辆由 2815 台增加到 5722台,公交站点 500米覆盖率从 45提高到 80。 7、市容环境服务不断提高,人居环境不断改善。在环境保护方面, “十一五”期间,全区道路清扫保洁市场化率100,市政道路机械化清扫率 78.6,重点路段全天候保洁,社区道路逐步纳入清扫保洁体系。创建省市卫生村 174个,建成 23 个市级绿色社区, 10 个街道全部成为“深圳市环境优美街道”。 在垃圾收运方面, 全面推行以小型压缩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