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doc

上传人:sk****8 文档编号:4099397 上传时间:2019-09-25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医疗质量管理制度2.1 余干楚东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医疗质量与安全是医院管理的核心,为切实加强我院的内涵建设,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效率,持续改进医疗服务质量, 保证医疗安全,特制定本方案,望各科室以二甲创评的精神,认真执行此方案,真正做到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并持续改进。(1) 实施依据: 卫生部二级综合医院评价标准实施细则(2012 年版 卫生部医院管理评价指南(2008 年版) 卫生部2008-2009 年”以病人为中心”医疗安全百日专项检查活动方案 上级医政管理部门管理文件要求(2) 健全质量管理组织体系,满足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需要。 健全院科医疗管理组织。实行院科二级负责制

2、,院长、科主任为院、科质量安全管理第一责任人,领导班子要定期专题研究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健全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管理体系和质控网络,强化职能科室及医疗质控科负责人的管理责任,加大质量控制监管力度。医院设立质量管理办公室及专家督导检查组,科室设质控员, 强化质量控制职能。 医疗质量管理职能部门组织实施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负责指导、监督、考核、分析、评价医疗质量及安全工作,定期进行医疗质量与安全指标的检查分析并督导落实。监管检查须有计划、有记录、有分析、有反馈、有整改措施、有实际效果。建立执行部门与监管部门交叉协调管理机制。 调整并健全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

3、会、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学术管理委员会和伦理管理委员会等,定期研究医疗质量安全管理问题,有活动记录,重视工作实效。(3)加强全员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营造质量安全氛围,提高全员质量安全参与能力,质量安全培训纳入全员培训年度计划,定期进行,确保培训效果。(4)强化“三基”训练,开展岗位练兵。职能部门制定并组织实施医、护、药、技等全员培训计划,分类开展临床医疗、护理、病理、影像、检验、药剂、输血、医院感染等岗位专业人员的练兵活动。抓好抓实急症处理、重患抢救、复苏技术、物理诊断、外科操作、临床技能

4、、病历书写等基本功训练,强化依法执业能力、临床思辨能力和医患沟通能力。(5)严格执行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的核心制度,完善并实施各项规章、技术操作规程及各类人员岗位职责,建立健全医疗技术风险防范、控制及追溯机制,完善重大医疗安全事件、医疗事故防范预案和处理程序,完善非医疗因素引起的意外伤害事件的防范措施。按规定报告处理医疗事故、纠纷等不良事件。(6)加强关键环节、重点部门、重点岗位和重点时段的管理。各质量安全执行及监管部门要制定可行的质控、监管计划和措施,重点查找医疗安全隐患和薄弱环节,加强整改,每月有检查、有监控记录。 高度重视关键环节管理: 即危急重症患者管理、围手术期管理、输血

5、与药物管理、有创诊疗操作等关键环节管理标准、措施的落实与改进; 高度重视重点部门管理: 即急诊科、手术室、血液透析室、内窥镜室、重症病房、新生儿病房,等重点部门管理标准、措施的落实与改进; 高度重视重点岗位管理: 即护理配药室、药剂科特殊药品的发放、检验科质控等重点岗位管理标准、措施的落实与改进; 加强对麻醉科、中心供应室、护理单元、检验科、院感控制以及输血科、感染疾病控制、临检、药事、病案管理等十项工作重点(即本院当前高风险的薄弱环节) 的全程质控管理。(7)依法加强医疗技术管理,遵守高危、敏感技术准入规定,严格医疗技术和人员资质准入、分级管理和监督评价管理。建立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完善并

6、实施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对新开展医疗技术进行安全、质量、疗效等全程追踪管理与评价。(8)充分学习、应用:临床路径、单病种质量控制标准、循证医学等现代医学理论和科学管理手段,指导制定患者的医疗护理诊疗方案,规范临床医疗工作和医疗行为,合理利用卫生资源,保证并持续改进医疗质量。(9)坚持以病人为中心,强化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增强病患服务意识,不断改进医疗服务,优化就医环境,简化服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加强沟通随访,改善医患关系,维护患者利益,实现医疗服务规范化、人性化。(10)切实加强临床一线科室的医疗服务质量,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各科室依据医院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实施方案 ,结合本科室工

7、作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计划 ,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11)主要专业部门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本院目前主要专业部门 非手术科室 手术科室 门诊 急症 感染性疾病科 临床检验 病理 医学影像 药事 输血 医院感染 质管办(病案) 血液净化 新生儿病室 护理2.1.2 手术科室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检查标准 1:实行患者病情评估制度,遵循诊疗规范制定诊疗计划,并进行定期评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调整诊疗方案。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全面推行患者病情评估及告知制度 ,由中级以上资质主管医师负责。普通患者诊疗方案由主治医师以上人员确定,疑难危重患者方案需经副高

8、以上人员确定。整个诊疗方案随病情变化和评估结果及时调整,检查、治疗、手术计划及方案调整、分析在病历须中有记录。检查标准 2:实行手术资格准入、分级管理制度,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各手术科室制定本专业的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并对临床医师的手术实行分级管理,按手术权限实施手术。按规定实行重大手术报告、审批制度,有原始资料记录。由科室、职能部门检查落实情况,有反馈、改进。检查标准 3:加强围手术期质量控制,重点是术前讨论、手术适应症、风险评估、术前查对、操作规范、术后观察及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医患沟通制度的落实。术前:诊断、手术适应症明确,术式选择合理,患者准备充分,与患者沟通并签

9、署手术和麻醉同意书、输血同意书等,手术前查对无误。术中:手术操作规范,输血规范,意外处理措施果断、合理,术式改变等及时告知家属或委托人。术后:观察及时、严密,早期发现并发症并妥善处理。提高术前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率。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各手术科室应建立围手术期质量控制的工作规范,加强术前、术中、术后环节控制力度,建立大中型手术术前讨论、医患沟通(谈话) 、重大手术术前医疗技术损害预警告知等制度,要求全面、细致,病历中详细记载,准确记录。检查标准 4:麻醉工作程序规范,术前麻醉准备充分,麻醉意外处理及时,实施规范的麻醉复苏全程观察。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麻醉科完善本科室麻醉安全管理制度及工作程序规范

10、,重点术前查房与术后访视,针对不同麻醉要求和病人具体病情进行分类管理,有麻醉意外应急预案,规范复苏及出手术室标准,建立复苏全程观察记录,提高麻醉安全性。检查标准 5:加强运行病历的监控与管理,落实核心制度和规范要求,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治疗安全、及时、有效、经济。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明确各级医师病历书写职责,严格遵守病历书写规定,病历体现诊断及时、检查合理、治疗恰当,知情同意书完备。由科主任负责对本科室落实、执行十四项核心制度情况进行检查监督,科室设兼职质控员,明晰其分工。科主任组织质检员及相关人员,及时检查、评价、监督、保障运行中病历质量及医疗质量,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处理。检查标准 6:落实三

11、级医师负责制,加强护理管理。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严格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度 ,在临床科室的整个医疗活动中,必须履行科主任领导下的三级负责制,逐级负责,逐级请示。各科室在相关制度制订中要明确规定各级医师查房要求,尽量能确定各级医师查房时间,由质控、医务部门不定期参加各科室、各级医师查房,并对终末病历及环节病历进行检查、落实。检查标准 7:规范治疗,合理用药,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其他药物治疗指导原则、指南。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及楚东医院制订的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实施细则 ,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应用和科室内抗菌素应用,由质检及临床药学制定相应的检查落实方案,有整改通

12、知,有落实及改进的措施及记录。检查标准 8:有危重病人抢救流程,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提高抢救成功率;严格并发症和医院感染事件报告制度,不瞒报和漏报。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各专业制定本专业的危重病人抢救流程,加强急危重病人抢救理论、技能及操作规程的的培训,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须80%。规范三级医师报告和职责,以及不良事件报告制度和信息反馈制度。并形成重大、复杂事件科级、院级分级响应机制。检查标准 9: 采取有效措施,缩短择期手术患者术前平均住院考核方法及改进措施:对诊断明确、符合手术指征的部分病人,在收住院之前做好相应术前准备,并预约住院日、手术日。手术科室实行节假日正常排手术制度。规定住院病人

13、三日内由主管医师提出诊断及处理意见,积极备术。2.1.3 门诊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检查标准 1:门诊环境布局和诊疗流程合理,服务设施齐全方便,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要求。考核方法:以实地查看考核为主。考查主要指标:(1)所有门诊挂号、划价、收费、取药等服务窗口病人及家属等待时间10 分钟;(2)门诊所有检验、心电图、超声及放射影像等常规检验检查项目,自检查始到出具结果时间30 分钟;(3)生化、凝血、免疫等检验项目自检查开始到出具结果时间6 小时。改进措施:(1) 重点做好门诊网络和设备突然出现故障、就诊病人突然增加等紧急情况下处理预案。(2)完善和公示医疗服务收费价目表、挂号收费标

14、准、门/急诊就诊流程图、门诊就诊注意事项等。(3)完善门诊就诊路标与指示牌,做到醒目、易懂、准确、规范。(4)配合院感染办公室做好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工作。检查标准 2:有分诊、导诊服务,落实首诊负责制和科间会诊制度。考核方法:(1)检查首诊负责制度和科间会诊制度,检查落实情况以抽查门诊病历为主。(2)分诊和导诊服务检查以实地查看和提问为主。改进措施:(1)完善和落实便民服务措施,加强门诊导诊人员、分诊人员的素质培训,加强门诊各项咨询服务,做到仪表端庄,用语规范,导诊专业,服务热情。(2)门诊接待工作,对门诊病人及家属的投诉和意见做到件件有落实。检查标准 3:依据工作量及需求,合理配置专业技术人

15、员,落实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职责,提高门诊确诊能力,保障门诊诊疗质量。考核方法:(1)检查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职责。(2)查看普通门诊、专科门诊、专家门诊排班表。(3)普通门诊具有主治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本院医师比例90。改进措施:(1)完善和督导门诊各项规章、制度、职责的健全和落实,落实门诊首诊负责制、门诊疑难病会诊制,提高门诊确诊率。(2)确保主冶以上医生就诊率,正(副)主任医师占门诊医师率90%。(3)完善和公示当日门诊医师一览表,并在各科室张贴病人就诊流程图,以指导病人明明白白就医。(4)依据工作量及就医需求,合理安排专业技术人员坐诊,提高门诊确诊能力。检查标

16、准 4:建立门诊质控组织,落实医疗文书书写规范,有书写质量监控措施。考核方法:(1)查看门诊质控组织。(2)查看落实医疗文书书写质量监控措施。(3)门诊质控组织的活动记录。改进措施:(1) 建立门诊医疗质量安全管理质控组织。(2)完善落实医疗文书书写质量监控措施和记录。(3)设立门诊管理关键性指标:门诊量;病人投诉情况;门诊患者满意度统计表;各专业医生日工作量一览表;主冶医师以上承担普通门诊工作一览表;法定传染病报告情况一览表。建立门诊行政查房制度,通过检查、分析、评价、反馈、整改等措施,持续改进门诊医疗服务质量。检查标准 5:制定突发事件预警机制和处理预案,提高快速反应能力。考核方法:查看门

17、诊就诊病人紧急情况处理预案及调度备案。改进措施:定期对门诊所有医务人员进行预案的培训和演练,做到人人知晓、人人会做。检查标准 6:开展多种形式的门诊诊疗服务,满足患者不同就医需要,方便患者就医。考核方法:(1)开设糖尿病、老年病、高血压、疼痛等专病特色门诊,提供人性化服务。(2)患者对医师、护士、药房、检验、放射工作人员服务满意度90。改进措施:(1)进一步加强糖尿病、高血压等专病门诊,新开设老年病、疼痛专病门诊。(2)拓宽门诊服务功能,以疾病为主导转移到以健康为主导,从单个病人转移到群体为中心,以医疗为重点转移到防治并举。(3)加强健康教育工作,使我院门诊、病区健康教育工作形成合力,工作上台

18、阶、上水平。检查标准 7:严格执行传染病预检分诊制度和报告制度。考核方法:(1)查看传染病预检分诊有关制度。(2)法定传染病报告率 100。改进措施:(1)加强传染病防治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定期督查和考核科室有关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学习及业务培训情况。(2)定期检查传染病疫情报告工作,完善门诊传染病报告制度,充分应用网络直报,做到切实执行,层层落实,做到疫情漏报率为零。输血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检查标准一:落实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考核方法:查看委员会,职责;实施细则、考核办法;文件及资料;教育和培训记录。改进措施:(1)医院成立输血管

19、理委员会,负责临床输血的技术指导和监督管理;指导临床血液、血液成分和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协调处理临床输血工作的重大问题。(2)定期组织员工学习献血法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试行) 、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等有关法律和规范并贯彻落实。加强输血科工作人员的业务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3)制订临床用血的管理制度,信息反馈等制度。(4)制定临床输血管理实施细则 、 临床科室成分输血考核办法等规定并执行和落实。(5)每年组织医院医护人员进行临床输血知识培训考核,使医护人员掌握输血基本知识。(6)每月召开质量与安全管理和持续改进工作会议,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分析、总结、讲评、改进并备案。检查标准 2:设立输

20、血科,具备为临床提供 24 小时配血、供血服务的能力,满足临床需要,无非法自采供血。考核方法:实地查看输血科设施、设备、人员资质及相关制度,抽查工作人员掌握工作制度与操作规程的情况及备案。改进措施:(1)加强输血科能力建设,做到布局合理,仪器和人员资质符合要求,确保临床工作需要。(2)与指定供血单位签订供血协议,输血科贮血基数要达到 3 天急症用血量,具备 24 小时为临床提供输血服务的能力。(3)严把质量关,输血科血液来源完全符合规定要求,杜绝非法采供血现象的发生。按照卫生部采供血机构和血液管理办法 ,严禁非正常途径的各种血液制品进入输血科和临床科室贮存、解冻、配血、发放和使用。检查标准 3

21、:建立输血质量全程监控,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科学、合理用血。考核方法:质管办定期抽查输血病例,输血科室备案。改进措施:(1)不断充实、改进、完善临床用血管理制度,并在工作中贯彻落实。进一步完善输血质量全程监控,保证输血安全。(2)加强血液入库、核对、交叉配血和出库的技术操作规范和登记制度,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程,确保输血质量与安全。(3)加强输血适应症的宣传,使医护人员熟练掌握输血适应症,完成全血和成份输血适应症合格率90,成分输血比例90的质量指标。(4)输血科每月对临床用血情况统计考核,指导临床科学、合理、安全用血杜绝不合理用血,对临床用血存在的问题及时反馈意见或通报。检查标准 4:制定

22、、实施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范。考核方法:查看控制输血感染方案及实施情况;工作人员输血技术操作规范掌握情况。改进措施:(1)制定并实施控制输血感染的方案。(2)严格执行报废血液处理规定。(3)贮血冰箱每周消毒一次(75%酒精) ,并进行细菌学监测,做好相关记录。(4)输血器材符合国家标准, “三证”齐全;杜绝不合格医疗用品购入和使用。(5)输血完毕后血袋按规定回收输血科,保存 24 小时后销毁,做好一次性器材的销毁记录。检查标准 5:落实临床用血申请、登记制度,履行用血报批手续,执行输血前检验和核对制度。完善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制度。考核方法:查看各

23、种制度文件及执行记录。改进措施:(1)输血前,做好临床输血申请单所查检验项目是否齐全的核对工作。(2)严格执行输血技术操作规程,输血申请单由主治医师核准签字后连同受血者血样与预定输血日期前送交输血科,双方核对后登记备案,受血者血样各种信息要齐全。(3)输血科工作人员从接收标本、交叉配血、发放血液要严格按临床输血技术规范严格操作,不得有误。(4)病人输血前经治医师应向患者或其家属告知同意,在输血治疗同意书上签字并存入病历。(5)急诊用血或患者及家属不能签字者时,应报医院职能部门同意,备案并记入病历,用血量超过 2000 毫升需报请医院职能部门批准。(6)加强输血科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知识的教育,做好

24、输血反应及输血感染疾病的登记、报告和调查处理。2.1.11 医院感染质量安全管理与持续改方案检查标准 1. 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按照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制定并落实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考核方法:查阅文件及资料,现场查看。改进措施: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及持续性发展改进措施,结合医院感染实际工作需要,不断修订、补充、完善相关制度。检查标准 2. 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和医院功能任务,建立完善的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考核方法: 查阅文件及资料,现场考核、检查感染知识知晓度。改进措施: 健全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网络组织: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临床监控小组。专职人员分工明

25、确,各负其责,持证上岗。兼职人员责任到位,须达培训要求。新上岗人员、进修生、实习生培训后上岗,医务人员培训按专业、层次进行院内、外医院感染专项培训。检查标准 3.医院感染管理部门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职责明确。考核方法:查阅文件及资料,现场检查考核。改进措施:医院感染管理三级组织及相关人员明确各级管理责任,有切实可行的感染管理控制办法, 制定医院感染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重点控制科室、岗位有相应预案、措施,全员重视,多方合作。检查标准 4. 医院的建筑布局、设施和工作流程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考核方法:现场查看布局、设施、工作流程。改进措施: 根据预防医学和卫生学要求,对本院的建筑设计重点科室建设的

26、基本标准、基本设施和工作流程进行审查,针对目前布局存在以往遗留的有待改进的问题,将卫生学布局列入今后医院感染控制议题,医院在今后基建、改建项目中,参考医疗卫生设计人及感染管理部门意见,争取三区划分合理。检查标准 5. 落实医院感染的病例监测、消毒灭菌监测、必要的环境卫生学监测和医院感染报告制度。考核方法:查阅原始资料、年度检测登记本、灭菌登记资料。改进措施: 定期开展医院感染各项监测,完成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调查报告。逐步由全面综合性监测进展到现患率监测、前瞻性目标性监测(手术切口、新生儿、ICU) 。开展消毒灭菌环境微生物监测,每月将报告网上反馈。与临床相结合,将疾病及部位感染状况控制在以下标

27、准:医院感染现患率10%;医院感染现患实查90,力争96%;清洁手术切口甲级愈合率97%;清洁手术切口感染率1.5%。由临床各专业小组配合,完成现患率、现患实查率,加强临床上报制度,进一步探讨环境微生物监测,建议有明确规定后,进行专项培训。检查标准 6. 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重点部门的管理,包括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手术室、重症监护室、新生儿病房、产房、内窥镜室、血液透析室、导管室、临床检验部门和消毒供应室等。考核方法:查看重点部门感染控制措施、管理资料。改进措施: 院科高度重视,加大管理力度,深入一线检查、指导。制定自查,感染办定期考核,不定期抽查,特殊情况及时检查的督促方式,及时反馈、完善,注重效果。在医院感染专栏进行宣教,加大知晓程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重点行业资料库 > 自然科学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