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总结 实施新课程以来,教师的教学行为、思想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教学方法和 学生的学习方式取得了较大成果,学生的思维活跃了,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能力相应提高。 我,就是接受新课程的理念而成长起来的一位年轻教师。在利用这些教学手段,运用这些 理念指导教学时,我发现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值得我们思考。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作为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怎么理解各种各样的感情呢?理解的 这种感情他们怎么用词语表达呢?表达出来之后带入文本朗读又是何其难呢!课堂当中 40% 的时间要用来“读得有感情” ,口诵之,目视之,耳闻之,脑记之,读书对于语言的学习有 一个开源的作用。那么怎么能笼统的
2、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呢?低年级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 刻,是不是该换一种形象的说法来指导学生朗读呢? 自从我有了这种想法,便结合表演读创设了一个要求:读出表情,读出动作。让学 生结合自己的表情动作进入文本,把自己当作主人公,试着体验体验。在课堂上,我把“有 感情地朗读课文”这单一的要求,转化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带上表情,边读边做动作”,不仅 使课堂气氛浓烈了,而且学生渐渐明白了哪些词语是可以通过动作表现出来的,而这种词 语就是他们以后要接触的“动词”。 “用你喜欢的方式读一读。 ”话音刚落,教室内人声鼎沸,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学生读 得摇头晃脑、面红耳赤,场面煞是热闹,教师颇为满意。这话日渐成为一种
3、时尚。 难道学生个个都喜欢高声朗读?仔细想想,答案非常明显。学生之所以都选择高声朗 读作为“喜欢”的方式,不排除以下两方面原因: (一) 受从众心理趋使。部分同学的放声朗读使其他同学身不由己,为给老师传达“我 读得很投入”这一信息,就不惜扯着嗓门,摇头晃脑。在这热热闹闹的场面中,学生的浮夸 心理日益膨胀,个性日渐磨灭,其阅读能力却一直在原地踏步。 (二) 学生无其它方式可选。从低年级到高年级,放声朗读历来都是“用你喜欢的方式 读”的代言。难道一定要“ 用喜欢的方式读” 吗?即使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阅读方式,这种说 法也未必恰当。 1、要教给学生多种阅读方法让学生可选择。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低
4、年 级,学习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中年级,初步学会默读; 高年级,学习浏览。作为一 线教师,应认真研读语文课程标准 ,并用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少一点哗众取宠,多 一分生本思想,真正从学生出发,立足于学生发展,让学生学会潜心地默读,学会快速地 浏览,让学生拥有选择的余地。 2、要引导学生灵活选用方法让学生会选择。如果学生已掌握各种阅读方式,那 么教师就应通过引导,让他们学会针对不同内容、不同需要、不同情境选择不同的阅读方 式。让他们知道诗词散文尤宜诵读,说明文较宜默读;初知大意需浏览,表情达意可放声朗 读;在需保持安静的环境中不宜出声朗读 (如其他人还在凝神思考)因此,我想将“用你喜 欢的
5、方式”改为“ 用你认为最适合的方式” ,可能更为妥当。 一学年以来,我默默无闻的奉献着,体会着付出与收获之间的甜蜜,积累了一些感 想、体验。 一、加强与任课老师、家长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在教育教学中我深深领会到,班主任与任课老师之间的交流,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 流,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这三者是相辅相成的,也是缺一不可的。班主任与任课老师 之间的交流,能使任课老师清楚的知道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这样便利于教学上。老师与 学生的交流,能更了解学生真正需要些什么,这样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 善课程的内容,实现自我提高。老师与家长之间的交流也是极其重要的。因为在与学生的 交流中,学生会有所保留。就像老师无意间问学生,喜欢老师吗?一般再老实的学生都会说: 喜欢。但是学生回家后就不同了,他们会把最真实的一面展示给家长。所以,与家长之间 应该时常联系。只有老师、家长和学生三方面共同努力,才能造就一个出色的孩子。 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热爱学生,增加情感投入。在教学中,老师首先应该热爱自己的学生,以爱心去 教化他们,把师生间的距离缩短。若是老师对他们不闻不问,或是经常批评他们,打击他 们,这会使他们对学习抱有阴暗心理,没有自信。也正是这样,学生就没有上这位老师课 的好心态。久而久之,学习兴趣全无,成绩大幅度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