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4140489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DOC 页数:26 大小:1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古诗词赏析(完美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 1 -古诗词赏析 1 中考诗歌鉴赏意境型考题复习课 一、常考的诗词类型有: 怀古抒怀诗:吊古伤今,壮志难酬的无奈之情。 游子思乡诗:对故乡的思念,旅途中的孤独寂寞。 赠友送别诗:对友人的留恋与不舍,以及对友人 的担忧或祝福。 边塞征战诗:对和平的渴望,对故乡的思念,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 山水田园诗:前者是对大自然的热爱,后者是对田园闲适生活的向往。隐逸的情怀 与对官场生活的厌倦。 二、考场常常赏析的句子有:写景名句 修辞名句 哲理名句 典故名句 常颂名句 1、写景名句如“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2、修辞名句如“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沉舟侧畔千

2、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哲理名句如“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4、典故名句如“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挈玉龙为君死” 5、常颂名句如“会当凌绝顶,众山小”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三、 理解品味文言诗词,人们有很多高雅的方法: 1、炼字角度 2、画面角度 3、修辞角度 4、哲理角度 5、情感角度 6、表现手法 (一)鉴赏字词:字词品味:这种方法,从人物、时空、动静、声色、远近、视听、 刚柔、宏微这些角度赏析: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红杏枝头春意闹;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山光悦鸟情,潭影空人心。 1、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

3、点注意动词,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 感时恨别的内心痛苦。公式:词语+词意+效果+描写内容+情感。 答题套路:句子中“”一词,有“现在常比喻败中取胜,绝处逢生,绝境中出现新的转机。 5有人评价说这首诗除了“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一句,其他诗句都是多 余的,没有写的价值,谈谈你的看法。 (略) 6、请概括诗人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答:(1)村民的热情好客;(2)优美的自然景色;(3)淳朴的风土人情 7、找出山西村人热情好客的句子。 答: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8、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

4、又一村”为什么被广泛运用? 答:因为这两句诗已超越了自然景色所描写的范围,它丰富的内涵困境中仍蕴涵着 希望,不仅与人生的各种境遇有惊人的契合之处,而且时时鼓舞着人们,引起人们的共 鸣,因而被广泛引用,显示出极强的艺术生命力。 (二)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引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赞凭杯酒长精神。 1.“到乡翻似烂柯人”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试联系前面的三句,简要分析说明诗 人的心情。 答用典既暗示自己贬谪时间的长久,又表现了世态的变迁,此番回来恍如隔世,诗人不 免有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2.这

5、首诗是对白居易给自己赠诗的酬答,从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诗句可以看出这 一点。 3.赏析“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两句诗. 答:通过描写千帆竞发、万木争春的富于生机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仕宦升沉、世事变 迁的豁达襟怀和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的思想感情。 4.这首诗感情沉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低沉愤懑(伤感) ,后四句高昂乐观(或 慷慨激昂)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5.请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意(哲 理)。 (1)画面: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 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2)含义(哲理

6、):新旧更替是必然的,新的事物必将代替旧事物 6.这首诗虽含忧伤,但更见作者心胸的豁达,请结合“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作简要分析. - 5 -古诗词赏析 5 答:“沉舟” “病树” 是诗人自喻,饱含感慨身世,惆怅忧伤之感, 但他对未来并不 失望,坚信“沉舟侧畔”,必然千帆竟渡,“病树前头”,终会万木争春,表现诗人豁达豪 迈的胸襟。 7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 答案:1对亲旧凋零的伤痛、人事全非的怅惘 暗示贬谪时间长久,表现了对世 态变迁的怅惘心情 2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 取的人生态度。 (答出

7、“运用比喻” 、 “生动形象” , “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 “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三)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1.“烟笼寒水月笼沙”连用两个“笼”字突出了水边夜色迷离冷寂(或:朦胧悲凉)的 特点。 (或:“烟笼寒水月笼沙”这句诗所描绘的画面,具有怎样的特点?) 2. 本诗的三、四句是在批评歌女不知亡国恨,一味沉迷于靡靡之音吗?为什么?这首 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答:表面上是批评商女不知亡国的悲愤,实则批评那些一味沉醉于靡靡之音不知亡国恨 的达官贵人。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3作者在诗的首句连用

8、两个“笼”字,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其作用。 答: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作者对当权者不理国事,沉溺享乐的批判、忧虑,开篇两个“笼” 字写出了水边夜色的迷梦、冷寂,奠定了全诗感伤、忧愁的基调。 4、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一事的态度怎样?请说出其中的理由。 答:作者对商女唱后庭花这一现象感到 不满(或愤恨等) 。因为后庭花是亡国 之音;在国事衰退之年,还有人沉溺于歌舞升平;作者感到无比愤慨和忧虑 5、怎样理解“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 答 :这两句是形象婉曲的议论,意在讽刺那些不知亡国恨醉生梦死的封建统治者,表 达了诗人对世道人心的忧患意识。 . (四)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

9、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诗中两次提到“巴山夜雨” ,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 答:前一句是写实,后句是想象会面时对当时情景的描述,两次出现构成了音调和章 法的回环往复之妙 . 2.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诗人想象了与友人团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渴望与友人 离别重逢的感情。 3 “秋”字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渴望团聚的急切心情 4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今夜”的心情。 答: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 5.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的内容,说说它的含义. 答:表达诗人思念朋友,渴望团聚的感情. (五

10、)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词中点明伤情的地点是西楼,时间是夜晚,季节是秋季。 2.这首词写景简练而有序, “月如钩”一句是写仰视之景;“ 寂寞梧桐庭院锁清秋”一 - 6 -古诗词赏析 6 句是写俯视之景。 3这首小令是南唐李后主降宋后所写,借以表达他的 愁苦之情。其感情基调可用; “愁”字来概括。 4.“剪不断,理还乱”是以麻丝比喻愁思。这样写有什么妙出?现在人们用这一比喻有 什么新意? (1)妙处:利用“丝”写“思”的谐音,形象地把“离愁”这种抽象的感情写活了, 写出了一种非常深切的人中感受 (2)新意

11、:内心的烦乱(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 5.“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表达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答:用来形容只有自己内心知晓的那种幽微难言的感受。 (六) 观书有感 (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1.诗人将书比作“方塘” ,用“天光” “云影”比喻 “书的内容精彩” “徘徊”即“欣赏 2.这首诗前两句写景后两句议论,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深切而独特地 读书感受,暗含哲 理。 3.全诗以方塘作比,形象地表达了作者微妙难言的读书感受。 4结合自己的读书体验,谈谈你对“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两句诗的理 解。 答:只有不断学习新知识,才能达到新境界 (七)

12、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中最能概括作者情感的是哪一个字? 答: “ 愁” 2在对全诗整体感悟的基础上,请简要分析诗人在尾联中是如何表达这种感情的。 答:全诗意境开阔,吊古伤今,虚实相映,情景交融。尾联将“乡愁”之情与“日落” “烟波”之景相交融,由景生情,融情于景,表达了诗人萦回无尽、百感茫茫的忧思之 情。 (八)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这首诗,作者重在写景。

13、“归雁入胡天”即通过抓住景物特征,点明出塞的季节是春 天。 2.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本诗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 诗人内心 激愤和抑郁。 3.根据此诗写出四种具有西北高原特色的自然景物: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4全诗叙述了诗人出示边塞的艰苦行程,描绘了边塞奇美壮丽的景象。 5.“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两句,被近人王国维称为“千古壮观”的名句。请简要 分析这两句诗的艺术效果。 答:诗人把自己的孤寂情绪巧妙地融化在广阔的自然景象之中,一个“直”字,一个 “圆”字,不仅准确地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作者的深切感受。 。 6.”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从景物描写和思想

14、感情两方面,谈谈你的理解. 答:随风而去的“征蓬”和进入胡天的“归雁” ,是远赴边塞的诗人自己的写照,诗人以 “征蓬” “归雁”自喻,说自己像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汗塞,像振翅北飞的归雁一样 进入胡天,从中透露出诗人内心幽微难言的激愤抑郁的情感. - 7 -古诗词赏析 7 7、 苏轼曾评论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试以这首诗 的颔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为例,谈谈你对苏轼评论的看法。 答:苏轼的评论中肯。王维的诗确实具有图画美,这两句诗为我们展现的是一幅开阔淡 远的边塞水墨画:在灿黄无垠的大漠上,挺起一柱直上云霄的烽烟;绵长如带的黄河边 上,一轮红日显得异常壮丽

15、深圆,是那么的雄浑壮美。 (九)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1、题目中“闻”的意思是听 , “左迁”的意思是贬官,降子职远调. 2、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既点明了写此诗的时令是.春末夏初,又渲染 了离恨伤感的气氛。 3、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表现手法, “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采用_融情 于景手法,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 4、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因构思奇特、感情深沉而流传千古。请作 简要的分析。 答:诗人通过丰富而巧妙的艺术想象,将月亮赋予人的情感色彩,真切地表达了

16、诗人对 友人诚挚的情谊。 (十)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第一二句,写实的是:“飞来峰上千寻塔 ” ,联想的是:“闻说鸡鸣见日升” 。这两 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黎明时分雄鸡啼鸣,登塔望见红日东升时的壮丽的画面。 2.第三四两句,抒发了不怕艰难险阻,勇于攀登高峰(不畏艰难,对未来充满信心)的 感情,形象地揭示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 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 的道 理。 (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3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 自然现象 ,实际暗指 社会现象 4这首诗中, “浮云”一

17、词的寓意是什么? 答:指遮挡视线的屏障,学习、事业上的困难、障碍、挫折等(眼前的困难、障碍、挫 折等。 ) 。 5.写出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义相同的诗句或格言成语. 答: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高瞻远瞩等 6、你从诗中领悟到怎样的人生哲理。 答:登得高才能望得远,知识和认识达到一定的高度,就会比别人想得深远一些(或者: 要想比别人想得更深远一些,就要在知识和认识上达到一定的高度) 。 7、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8、赏析“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 答: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

18、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了自己的立足点 之高;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 胸怀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 (十一) 渡荆门送别 (唐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首联交代了远渡的地点.荆门外,蜀的目的。到楚国故地游览 2品读全诗,展开联想和想象,描绘第二联所展现出的画面。 - 8 -古诗词赏析 8 答: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江水奔腾直泻,从荆门往远处望去, 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 3.本诗中间四句所写的景物有山、江、

19、月、云,细致入微地刻画了荆门外江面开阔、水 流平缓、两岸平旷的特点。 4.这首诗表现了诗人 对故乡无限眷恋(依依不舍,思念)的思想感情。 5.“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句中的动词“随” 、 “入”的使用得到后人的好评。请任 选其中的一个作简要的赏析。 答:“随”字化静为动,真切地表现了群山与平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给人以空间感 和流动感。 (或:“入”字写出了长江滚滚远去仿佛流入无边无际的荒野,写出了江水 磅礴气势 6、全诗以“起程远游”起笔,中间写“途中见闻” ,最后以“依依惜别”作结,结构严 谨,过渡自然。 7、用简要的语言描述“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想象的奇特之处。 答:诗人将映入

20、江水之中的明月喻为一面明亮的飞天之镜,将辉耀大地的云霞幻化成瑰 丽的海市蜃楼,展示了荆门外雄阔壮丽、气势磅礴的奇特景象。 8、从表达方式 上看,首联叙事;颔联和颈联写景;尾联抒情。 9、用自己的话描述颈联的意境。 答:诗人坐在船上,抬头遥看万里长空,只见一轮明月,又如天上飞下的明镜,皎洁澄 澈,普照大地,那飘荡在碧空的朵朵彩云,忽而连接在一起,由于折光的作用便构成了 非常壮观的海市蜃楼的幻影。 10、这首诗的尾联运用了拟人的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的感情 (十二)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诗的

21、前四句都统领在一个“望”字中,诗人的视野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山河到 草木花鸟 。 2诗中“草木深”表面上写的是山河依旧、草木蔓生的情景,实际上是写 草茂人稀、 荒凉萧条、物是人非的荒凉景象 。 3本诗将眼前景、胸中情融为一体。通读全诗,谈谈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答:抒发了诗人感时忧国,思家念亲的感情 4请展开想象,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参考事例:面对沦陷的山河,一位满头白发的老人因焦虑忧愁不停地挠头叹息。老人昔 日那长长的头发纷纷段落,已经短得无法梳髻插簮。诗句所描写的这一细节,含蓄而深 刻地表现了诗人忧国思家的情怀。 5、 “烽火连三月,家

22、书抵万金” ,作者用抵万金来形容什么? 答:形容家书的珍贵,表达对妻子儿女强烈的思念之情。 6、首联写春望所见,其中“破”字写出了使人怵目惊心之景, “深”字写出了令人满目 凄然之景。 (十三) 秋词 (唐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这首诗写秋景秋情,你觉得它们表达怎样一种感情? 答:明快乐观的感情 2.展开想象,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情景是怎样的?请用生动优美的 语言描绘出来。 - 9 -古诗词赏析 9 答:在碧蓝碧蓝的天空上,一行仙鹤冲天而上,这时诗人仰望天空,不由诗情澎湃,仿 佛也随着那仙鹤悠悠然直上碧霄 3、说出“排”

23、 、 “引”的妙处。 答:“排”形象形象的写出了白鹤直冲云霄的气势;“引”写出了作者看到白鹤冲天而 引发出来的豪迈乐观之情 (十四) 赤壁 (唐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这首诗的作者是杜牧,他与同时代的 李商隐齐名,人称“小李杜” 。 2.这是一首借物兴感的怀古咏史之作。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两句是写 其兴感之由;“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议论,寓吊古之意抒发自己的 感慨。 3.假设东风不与周郎以方便,其结果是:铜雀春深锁二乔 4.这首诗蕴含着怎样的深刻哲理? 答:偶然的机遇对历史变迁的重大影响。 5这是一首与三

24、国的故事有关的诗, “东风”指赤壁之战 。 6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它的意思是; 假如东风不 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7.将” 铜雀春深锁二乔”换成”国破家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答:不好,以二乔的命运更形象的代表东吴的命运,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也更体现 诗句的形象性. 8、这是一首咏史诗,诗人借“折戟” (赤壁之战的故事)引出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感叹, 表达了偶然的机遇对于战争十分重要的观点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情 9、这首诗的特点是: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情感) 。 10、说说“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

25、二乔”的深刻含义。蕴含着什么样的哲理,试 做简析。 答: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兴亡的慨叹,他认为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或者只要有 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反映出作者抑郁不平的心境(或者怀才不遇,有志不得 伸的心境) ;哲理:暗含机遇对于国家与历史的重要之意。 (十五) 过零丁洋 (宋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 诗中第二联, 运用比喻的方法, 将国家命运与个人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诗人以 “风飘絮” 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岌岌可危, 无可挽回, 以“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 坷如

26、雨中浮萍漂泊.无依 , 时起时沉 2诗中以“风飘絮” 、 “雨打萍”的形象比喻,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国家山河破碎,局势岌 岌可危,个人命运坎坷动荡如雨中浮萍漂泊无依时起时沉的情形.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借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暗示了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 3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 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答: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表明了诗人舍 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 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 。 4对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

27、留取丹心照汗青” 这一名句从抒情方法和内容上作简要 分析。这一句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 (1分), 表明了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 (1分), 充分体 - 10 -古诗词赏析 10 现了他的民族气节 (1分) 5、这首诗与毛泽东的沁园春.雪都是表达了热爱祖国的主题,但所抒发的感情又有 所不同,毛诗侧重豪迈、自信;文诗侧重忧虑、悲壮。 6、“辛苦遭逢起一经”中的“起一经”指的是因精通某一经籍而通过科举考试得官 (十六) 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溪(苏轼) (游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1.“山下兰芽短浸

28、溪” 一句的“浸”字既写出溪水清浅透明,又突出了兰草伸出 水面向上生长的勃勃生机。 2.这首词上阙写景,描绘了三幅画面:山下溪边长着兰草,山上松间沙路,暮雨 子规啼。下阙抒情,表现了作者 积极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十七)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宋 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这首词是寄给婚后远游的丈夫赵明诚的信,表达了诗人.寂寞、无聊、惆怅的内 心世界。 2.这首词起笔于一个“ 愁”字,落笔于一个“瘦”字。 3.词中“佳节又重阳” 和“东篱把酒黄昏后”两句用典故,既自然,又贴切。

29、4.这首词是表达怀人的情思的,作者除了用节令描写外,还用景物描写衬托人物 心情。 5.请代著名诗人王世贞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三句,字字俱 妙。试分析最后一句的妙处。 答:将帘内的人与花对照,做到了情与景的交融,“瘦”字,既指人物的形体特 征又是其内心世界的透视,活脱脱地再现了因愁苦而身体清瘦的女诗人形象。 (十八)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唐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处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诗人起笔不落俗套,从相见之难落笔来衬托别离时的痛苦。 2诗人借窗外百花凋零的景象抒发凄凉之情。 3

30、诗中有一句诗用的是比喻手法,而且其中一字用了谐音,以表达情感的执著深 切。 答:这句诗是: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个字是“丝”,以“丝” 谐“思”,使这句诗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4本诗尾联运用了典故,请说说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希望能够再与亲人相见的情感 5.试分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含义及艺术特色. 答: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比喻对爱人至至死不渝的忠贞感情.艺术上,运用对偶, 比喻,双关的修辞手法表现感情 ,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6.”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在现实生活中有何延伸意义? 答:今天多用于歌颂具有奉献精神的人. (十九)忆江南 (

31、唐温庭筠)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 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州。 - 11 -古诗词赏析 11 1.词中写景的句子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 2.点明全词主旨的一句是:肠断白蘋州 。 3.用一个成语概括“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的意思。 答:望眼欲穿或望穿秋水. 4.联系全词,说说“过尽千帆皆不是”一句包含了倚楼人怎样复杂的情感? 抓住“希望”、“焦急”、“失望”等词 5.这首词表明了什么样的感情?你觉得艺术上有什么特点? 答:表现了盼人不归的失望和怅惘.清新淡雅、朴实自然. 6、 请对梦江南中“斜晖脉脉水悠悠”进行赏析 这句采用借景抒情的手法, 落日流水本是没有生命的无情物

32、,但在此时此地 思妇眼里,成了多愁善感的有情者。这是她的痛苦心境移情于自然物而产生的一 种联想类比。斜阳欲落未落,对失望女子含情脉脉,不忍离去,悄悄收着余晖; 不尽江水似乎也懂得她的心情,悠悠无语流去。 7、这首词刻画了一个孤独守望归人的思妇形象,最能表现主人公状态的一个词是 独依;最具有抒情意味的一个词是肠断。 (二十)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诗歌以“浩荡”修饰“离愁”,以“白日”烘托“离愁”,以“天涯”映衬 “离愁”,写出了自己的断肠之念。 2.这首诗一、二两句写出了三种心境。一是离别的忧伤,二是回归的愉快;三是为 国家

33、奉献自己的一切的乐观情怀。 3.这首诗三、四两句是脍炙人口的名句,请谈谈你的理解.诗人以落花喻自己的身 世,表明自己的心志,虽辞官还乡,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体现了诗人继续 为变革社会而努力的积极的人生态度。 4.最后两句诗包含的哲理是什么? 答:它包含着世间万物皆有两面性,有用和无用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关键在 于观察者的视角; 5.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答:抒发了诗人即使辞官归隐仍要关心国家命运,为国家奉献毕生精力的情怀. 6、请对己亥杂诗中“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略作赏析。 答:角度一:落花化为肥沃的春泥,重新培育出美丽的鲜花,以自己的生命换 来了他年的繁花似锦。作者

34、正像落花一样,虽已入迟暮之年又辞官出都,但壮心 不已,不甘沉沦,愿在有生之年为国家、民族贡献力量。诗中用比喻的手法道出 诗人心声,意味深长,耐人咀嚼。 角度二: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以落花自喻,写出了自己虽辞官仍要像落花 化为春泥一样,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或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 移情于物,“落红”、“护花”是给与了“落红”以人的动作和情感,表现了诗 人甘心为国效力的献身精神。 (二十一)饮酒(东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本诗中以物我两忘的超然神韵而千古流传的诗句

35、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中“此”是指作者的隐居(田园)生活,“真意” - 12 -古诗词赏析 12 是指人生的真谛(自然纯真的情趣)。 3.这首诗借饮酒抒写情怀,表达了诗人恬淡闲适、淡泊名利的人生志向。 4诗人在与大自然的亲近中获得了怎样的人生境界. 答:“菊花”一方面说明作者爱菊,追求菊花那样高尚的品格;另一方面“采菊” 这种自得其乐的悠闲生活正体现了诗人的清高自洁、不慕荣利。诗人认为具有菊 花般品格的人和拥有爱菊这种闲适生活的人,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心境。 5前人评论这首诗时曾说,“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用得非常 精妙,换成“望”字就没有这种效果

36、。请你说说为什么。 答:“见”表现作者是不经意间看见南山,更能体现出他那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而 “望”则有意看不能表现他闲适的生活 6 .古人往往以所爱的花来表明自己的志趣。你觉得诗中的“菊花”与“真意” 之间有什么联系? (略) 7、饮酒一诗中刻画了一个怎样的诗人形象?“采菊”这一动作中包含着诗人 怎样的志趣? 答:饮酒一诗中刻画了一个热爱田园生活,悠闲自得的诗人形象,“采菊” 的动作包含着诗人超脱尘世,热爱自然的情趣。 8、“悠然见南山”中“悠然”一词写出作者怎样的心情?,把“见”字改成“看” 或“望”等字,表达效果是不是一样?为什么作者要这样写? 答:“悠然”一词写出了作者恬淡、闲适,对

37、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这样改效果不一 样,“见”表明作者不是有意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 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而“看”或“望”都表明作者有意识去做这样 动作,失去悠闲的意味,就不能突出诗人与自然的融合。 9、说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这两句景物描写的含义。 这两句景物描写表面上是写太阳下山了,倦鸟也知道还家,实质上是劝告人们不 要奔波于龌龊的官场之中,要返回到这美好宁静的大自然的怀抱。 10.诗人明明说此中有真意,”却又说“欲辩已忘言”结合前文,谈谈你对诗人 忘言的理解.谈谈对“真意”的理解。 答:因为诗人已经完全与自然融为一体了,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连自己都已

38、经忘 记了,更何况“言”了,另外,此时诗人心里只有宁静,而有声的语言会打破这种宁 静,所以他也可能是故意不“言”;“真意”是指“人生的真谛即:人生的真正意 义”。诗人并不是真的已忘言,是因为不知道选择什么语言来表达隐居生活的情 趣。 11、下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C )A.这首诗叙写了宁静闲适的田园生活乐趣, 表现出诗人归隐田园后安贫乐道,悠然自得的心境。 B.本诗在客观景物描写中融入对人生哲理的领悟,情,景,理自然融合,意境深 邃。 C.“心远地自偏”形象的道出这样一个道理:环境的偏僻幽静方能使人恬淡舒适。 D 诗人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来赋予它特殊的意蕴:例如菊花具有超凡脱俗,高 傲纯洁的象

39、征意义;而采菊则表现诗人热爱自然的情趣。 12、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B) A、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 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一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作官的感受。 - 13 -古诗词赏析 13 C、“此中有真意”与“衣沾不翥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还朴归真的人 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 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13、最能体现诗人隐逸生活情趣的一个词(这首诗的诗眼)是:心远(悠然) 14、诗中

40、描写的景物突出了宁静、和平、闲适、恬淡(选其一)的特点 15、体会“此中有真意”中“真意”的含义。 答:看到南山的美好晚景和诗人从中获得的无限乐趣,表现了诗人热爱田园生活 的真情与高洁人格。 (二十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这首诗前四句写景,紧扣“望洞庭湖”之题;后四句抒情,表“赠张丞相” 之 意。 2.诗中描绘洞庭湖的浩淼与气势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3.五六句中,“济”的意思是渡;“端居”即闲居,“圣明”指当时的太平盛世。 这两句表现诗人 希望得到张丞相的引荐而得到

41、重用,好在太平盛世做一番事业。 4.这首诗意在表达希望得到张丞相的引荐,但在语言运用上却十分委婉含蓄。 5“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水和天浑然一体,洞庭湖的水气笼罩整个云梦泽,博大、浩瀚 6最后一句“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作 者希望得到张丞相引荐,以便为国效力,但又含蓄委婉的思想感情. (二十三)南园(李贺) 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 1.全诗虽抒发了为国出力的豪情壮志,但更多的流露了怀才不遇 的感慨。 2、南园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样的情怀?这首诗整体 表现了什么内容?

42、 答:三、四两句诗人从反面衬托了投笔从戎的必要性,进一步抒发怀才不遇 的愤激情怀。这首诗表现了李贺怀才不遇,犹思弃文习武,为国立功的思想感情 3、本诗表达了“宁为百夫长,胜做一书生”的思想,后人也有“百无一用是书生” 的说法。请你用今天的眼光,联系现实,评价其观点. 答:(1)死读书,只能成为书呆子,真不如不读书;(2)读书无用的观点是错误的, 只有读书,才能掌握本领,有了本领,才能对国家作贡献 (二十四)渔家傲(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全词上片着重写

43、景“异” 一字统领下文的景物描写,渲染了边塞环境孤寂荒凉 特点。而且很有分量,包括两方面的内容:A、边塞风光与内地不同;B、秋天来 临,边塞的景物也发生了变化。 3.谈谈你对“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两句的理解。 答:这两句采用互文的手法,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的感慨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 14 -古诗词赏析 14 雄浑沉郁,苍凉悲壮 4.“ 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是整首词的核心,自选角度赏析 答:这两句揭示了作者和征人们的矛盾心理,他们思念远在万里的家乡,但却不能回 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功立业的目的,这种爱国卫国的精神正是词人虽然想家却又 不甘无功而还的根本原因 5.描述“羌管悠悠霜

44、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场景及征夫的内心活动. 答:(场景略)采用互文的手法,写出了 将军、征夫既为战争能否取胜,又因为 思念家乡双亲妻儿而痛苦,表达了忧国思亲的感情和对朝廷不重武备的不满之情 6 请描绘千嶂里,长烟落日古城闭”的景致;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1)落日时分,一座座山峰犹如屏障一样屹立着,千山万壑中烟雾笼罩着大门 紧闭的孤成;(2)内容上,这句话展现出一派边塞肃杀、荒凉的战地风光,突出 了对西夏军事斗争的严峻形势,暗示了战事的吃紧,含蓄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朽、 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之情,结构上,为下文的抒情做铺垫。 7、对渔家傲一词中的语句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

45、 ) A.“衡阳雁去无留意”的意思是连衡阳飞来的大雁也不愿意留下来。 B.“四面边声连角起”中的“边声”指的是边塞上引起人们悲秋之情的笛声、马 声等。 C.“浊酒一杯家万里”的意思是端起一杯酒来解愁,却想起了万里之外的家乡。 D.“将军白发征夫泪”中的“将军”是作者自称。 8、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词的上阙写的是“落日孤城”的边塞景象。 B、词的下阙表现了将士们在艰苦抗敌的同时怀念家乡的心情。 C、“人不寐”三字突出反映当时孤城危急的战况。 D、这首词基调悲壮,意境开阔,风格和“苏辛”相似。 9、“长烟落日孤城闭”除了勾勒了一幅苍凉的塞外落日图景外,也点明了战事吃 紧、戒备

46、森严的特殊背景。 10、分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将军白了头发,征夫流下 了眼泪。“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是互文,白发不但指将军,也指士兵久戍不归 流泪的也不只是征人,将军也因有家难归、功业难成而伤心落泪。在这悲怆情调 中还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对朝廷腐败、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11、整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情怀(或者思想感情)? 答:爱国激情、浓重乡思兼而有之,思乡忧国、壮志难酬构成诗人复杂而又矛盾 的情绪(表达了守边将士思念家乡渴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无奈之情)。 12、怎样理解“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一句

47、中的“寐”?表达作者怎样情怀 答:睡觉;抒发了作者壮志难酬、思乡忧国的情怀。 13、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答:描绘了奇异的塞外风光,反映了宋军守城力量薄弱,军情紧急,表现了边塞 的荒凉,为下阕的抒情做铺垫。 14、词的上阕描写三幅画面,突出边塞奇异的景色,请你仿照示例把后面两幅画 面概括出来。 示例:大雁南飞。答:边声四起、孤城落日 15、词人写悠悠的羌管生和满地的霜有什么作用? 答:借苍凉悲壮之景抒发浓厚的忧愁。 16、“塞下秋来风景异”在词中有什么作用?答:统领下文描写的全部景物。 - 15 -古诗词赏析 15 17、赏析“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答:“异”字统领全部景

48、物特点, 突出塞下秋景与家乡的不同;“无留意”表面写大雁,实际是写人,衬托出雁去 而人却要坚守下来的无奈之情。 19、赏析“羌管悠悠霜满地 答:“悠悠”二字将羌笛声音悠远,寒霜罩满大地的边塞夜晚的风景展现出来, 夜晚的旷野满眼苍白,悠然的羌笛如泣如诉,衬托出征夫们内心幽微难言的复杂 感情,“悠悠”表面写羌笛,实际写作者缠绵悠长的思亲念家之情,也有对征战 生活的愁苦之情。 (二十五)浣溪沙 一曲新词酒一杯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从“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等可以看出这首词是怀人之作。 2.“小园香径独徘徊” 中的“独”字透露出作者落寞、孤独 的情感。 3.词中“无可奈何花落去 ”一句已具有广泛的意义,社会人生中无法言喻的无奈, 都可以用此语感叹一番。 4这首词中多处运用对比的写法,请找出其中的一个例子,并简要说说这样写的 好处: 例子:“新”与“旧” 的对比;或:“去”与“来”的对比。好处:“新”是唱 新词的环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