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4141672 上传时间:2019-09-29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1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代码 3706) 考试大纲中四个能力层次的说明 识记C: 要求应考者知道本课程中有关名词、概念、原理的含义,并能正确认识和表述。 领会B:要求在识记的基础上,全面把握课程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 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简单应用A:要求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中的一些知识 点分析和解决有关理论和实际的问题。 综合应用AA:要求在简单应用的基础上,能运用学过的本课程中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 较复杂的问题。 试卷对不同能力层次要求的分数比例,一般为:识记 20%,领会 30%,简单应用 30%,综合应

2、用 20%。 试题的难度分为易、较易、较难、难四个等级,比例为:2:3:3:2 本课程考试题型,主要有四种: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论述题。 绪论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涵 P2 C 包括四个方面: 1、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3、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4、 社会主义荣辱观 二、学习和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意义 P3 B 1、有利于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2、有利于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和教育人民 3、有利于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在全社会的凝聚力量 4、有利于鼓舞全国各族人民建设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昂扬斗志 5、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三、人的责任和使命 P4C 责任就是分内应该做的事。 使命被喻为重大的责任。 四、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P5 B 其一,继往开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其二,勇于创新,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其三,积极努力,为世界和平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事业作贡献 第一章 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 一、什么是理想?什么是信念?P12C 理想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具有实现可能性的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是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 观在奋斗目标上的集中体现。 信念是人们在一定的认识基础上确立的对某种思想或事物坚信不疑并身体力行的态度。 二、理想与信念是紧密联

4、系的 P14B 理想与信念是密切联系的,它们是同一种人类精神现象即信仰现象的两个侧面,任何信仰都包含着信 念和理想两个基本方面,它们分别是这一信仰的基本信条和这些信条在奋斗目标上的具体体现。 三、理想信念的基本特点 P14C 1、理想信念具有思想性和实践性 理想信念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B 人们的理想信念从根本上讲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时代的人们会有不同的理想和信念。理想在现实 变化的考验中变得更加完善、更加坚强。僵化不变、脱离现实的理想信念往往是最脆弱的,它经不起现实 变化的冲击。因此坚定自己信念的过程是一个与现实实践相结合的过程。 2、理想信念具有时代性和阶级性 人们的理想信念既是

5、多样化的,又可以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B 面对理想信念的多样性,一方面,我们要承认这是正常的现象,不强求一致;另一方面,又要看到, 在一定的社会中,人们各自的理想信念有相同之处,从而形成共同的理想体系。事实上,一个人所拥有的 许多理想信念在大小和层次上是不同,有的处于最高的层次,有的处于中间层,还有的处于最低层。它们 各安其位,形成有序的系统,其中,高层次的理想信念决定着低层次的理想信念。 3、理想信念具有多样性与共同性 四、理想信念的基本类型 P15C 首先是生活领域的理想信念 其次是职业领域的理想信念 再次是道德领域的理想信念 最后是社会领域的理想信念 五、人生需要理想信念(理想信念在人生中具

6、有的重要作用)P18B 1、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向导 2、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动力 3、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我们共同的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包含那些基本内容?)P22C 基本内容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 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2、 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3、 坚定对党的领导的信任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 P27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有着内在的联系,它们是阶段性理想与最终理想的关 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共产主义指

7、明前进的方向。社会主义事业是向着共产主义远大目标前进的 运动。 八、大学生在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P29C 1、把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结合起来 2、把个人的理想信念与社会的理想信念结合起来 3、学会对不同的理想信念进行辨别和选择 九、正确认识和处理追求理想过程中的问题 P32A 1、充分认识理想实现过程的长期性、曲折性和艰巨性B 理想的实现具有长期性。理想变为现实是一个过程。 理想的实现具有曲折性。通向理想境界的道路不是笔直的,而是充满了曲折。正是由于曲折,追求理想的 道路才更漫长。 理想的实现具有艰巨性。任何一种理想的实现都不是轻而易举的。 2、正确看待理想与现实的矛

8、盾,走出片面性的误区B 一方面,要走出“以理想来否定现实”的误区。 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在我们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过程中也出现了消极腐败的丑恶现象,但这些 毕竟不是生活的主要方面,而且正是我们要努力克服的东西,我们应该坚决地同这些现象作斗争,而不应 因看到这些现象而忘记了社会的主流。 另一方面,要走出“以现实来否定理想”的误区。 不仅要看到理想与现实矛盾冲突的一面,还要看到它们相一致的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全面地把握二 者的关系,不因为现实中遇到这一矛盾而产生偏颇的思想认识和态度。 第二章 倾注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一、 什么是爱国主义?P36 C 爱国主义就是人们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是对自己祖

9、国的一份责任,是将个人的命运和祖国的命运 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调整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关系的道德规范,是一种重大的政治原则,是鼓舞和凝 聚各民族的精神支柱。 二、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怎样理解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P37C 1、爱国主义最基本的内容是对祖国的忠诚与热爱。 2、热爱故土山河是爱国主义的重要内容。 3、热爱人民是爱国主义的集中表现。 4、热爱自己的国家是爱国主义的必然政治要求。 三、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主要包括那些内容?)P39B 1、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民族团结。 2、抵御外来侵略,捍卫国家主权。 3、心系民生苦乐,推动历史进步。 四、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

10、P44C 新时期爱国主义的主题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五、爱国主义的历史做用 P41B 1、爱国主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2、爱国主义是推动我国社会历史前进的巨大力量 3、爱国主义是谱写壮丽人生的力量源泉。 六、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新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P47BA 1、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的统一。B 社会主义是一种先进的社会制度,用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国近现代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的结果。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

11、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B 我们人民的团结,社会的安定,民主的发展,国家的统一,都要靠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这样一个大 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爱国主义所渴求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根本不可能实 现。爱国主义与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样具有深刻的内在一致性。 3、爱国主义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统一。A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坚持自己的主权和利益,才能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推动本国经济 的发展,最终摆脱落后与依附的境遇。同样地,也只有把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始终放在第一位,才能 防止西方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的优势

12、,通过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的渗透,把 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所有这些,都需要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 力,在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最大限度地分享全球经济增长的利益的同时,保持清醒的头脑,坚决维护 国家的主权和尊严,按照本国国情,发展自己的政治制度和民族文化。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应该注意防止两种错误倾向:一是妄自尊大、故步自封的狭 隘民族主义。二是妄自菲薄、崇洋媚外的民族虚无主义。 4、爱国主义与弘扬民族精神的统一。B 爱国主义是贯穿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条主线,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 敢、自强不息的精神,都是围绕

13、着这个核心展开的。 5、爱国主义与弘扬时代精神的统一。 七、新时期忠诚坚定的爱国者(在新时期,怎样做一个忠诚坚定的爱国者?P2 A 1、培育爱国情感,保持民族自尊和自信。B 培育爱国情感,是报效祖国的基础。 要成为忠诚坚定的爱国者,要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感,就必须以赤子之心关心祖国的命运,保持强烈的 民族自尊心,把自己和祖国联系在一起,用自己的知识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2、维护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B 民族的团结、国家的统一是祖国繁荣昌盛的标志,也是国家兴旺发达和人民安居乐业的必备条件。 3、努力学习和工作,以实际行动和贡献履行爱国义务。B 刻苦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掌握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过硬本领。

14、 确立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自觉维护祖国的安定、团结和统一。 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逐步从爱国主义走向共主主义。 第三章 科学把握人生的方向和道路 一、人的本质与人生观的含义 P59 C 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人生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根本看法和态度。 人生观制约着人生的方向和道路,决定着一个人做人的标准,其作用主要是通过人生目的、人生态度、 人生价值三个方面体现出来。人生目的回答人为什么活着,人生态度表明人应当怎样对待生活,人生价值 判断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这三个方面互相联系、互相制约,其实人生目的是核心,决定着其他两个方

15、面,有什么样的人生目的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态度和人生价值尺度。 二、人生目的及其在人生观中的核心地位 P61 B 人生目的是指人生实践活动中的总目标,是对“人为什么活着”这一人生根本问题的认识和回答。 1、人生目的决定走什么样的人生道路。 2、人生目的决定持什么样的人生态度。 3、人生目的决定选择什么样的人生价值标准。 三、用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指引人生方向 P63 A 1、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党和人民对大学生的要求和期待。 2、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要求。 3、培养和树立为人民服务的人生目的,是抵制各种错误人生观影响的有力武器。 四、人生态度的含义

16、 P65C 人生态度属于人生观的范畴,是指人们通过生活实践所形成的对人生问题的一种稳定的心理倾向和 基本意图。 五、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 P66 B 1、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促进人生目的的达到。 2、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有助于人生价值的实现。 3、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能够调整人生道路的方向。 六、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 P66 A 所谓境遇,就是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处的具体环境。其中,顺利的境遇称为顺境,不顺利的境遇称为逆 境。 对于顺境,不能麻痹大意、得意忘形,而应居安思危、自制自励,使自身的活动保持良好的度。 对于逆境,不能怨天由人、自暴自弃,而应大胆正视,积极应对,努力创造条件,变

17、不利因素为有 利因素,待时机成熟,因势利导,使之成为人生旅程上的一个闪光点。 七、人生价值的含义 P69 C 人生价值就是指人的生活实践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的满足,或对于社会、他人和自身所具有 的意义。 八、什么是人生的社会价值 P70 C 人生的社会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以及社会对个人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 九、什么是人生的自我价值 P72 C 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的人生活动对自己生存和发展所具有的价值,主要表现为对自身物质和精 神需要的满足程度。 十、人生的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区别与联系 P71 B 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既互相区别,又密切联系,共同构成了人生价值的矛盾统一体

18、。 一方面,人生的自我价值是个体生存和发展的必要条件,人的社会需要的满足都离不开个体的奋斗。 个体提高自我价值的过程,也就是通过努力以自我完善、全面发展并进而创造社会价值的过程。 另一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生的自我价值的基础。 十一、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现自我价值 P73 A 只有为社会做出贡献,创造较高的社会价值,使同时代的人更美好,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实现 较高的自我价值。 社会价值的创造过程与自我价值的实现过程是统一的。所以,人生的自我价值必须与社会价值相结 合,并通过社会价值表现出来。创造社会价值是因,实现自我价值是果,不能创造社会价值,就无从实现 自我价值。 在创造社会价值中实

19、现自我价值,是一项重要的人生实践活动。 十二、人生价值实现的条件和方法 P75 B 1、选择与社会主导价值观相一致的人生价值目标,是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精神支柱。 2、自觉提高自我的主体素质和能力,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的主观条件。 3、进行有意识,有目的的创造性实践活动,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十三、深入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质 P76 B 人与自然之间真正的纽带,或者说是真正体现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础就是生产劳动。 协调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需要协调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 十四、可持续发展观的含义 P77 C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必须牢固树立可持续发展观,使这一部分人的发展不能损害、影响另一部

20、分 人的发展,这一代人的发展不能损害下一代人的发展,经济的发展不能损害自然环境和生态的健康发展。 十五、身心健康的标准 P78 C 任何有生命的人的存在,都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基本方面。 表现在生理方面:要有强壮的体力和体魄,生理功能状态良好,身体发育匀称,能够适应自然环境 的变化,抵御各种疾病的侵袭。 表现在心理方面: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境,适应能力强,自我评价客观,善于与别人相处,能够较 好地完成同龄人一般能够完成的活动,具有自我调节以适应自身及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 十六、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怎样科学协调自我身心关系?) P79 B 1、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养成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2、

21、 参加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心理品质。 3、 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 4、 注重与他人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十七、成功交往的基本原则 P80 C 1、平等原则,2、诚信原则,3、宽容原则,4、互助原则。 十八、掌握成功交往的方法和艺术 P81 B 1、 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 2、 注意交往的第一印象。 3、 运用适当的沟通方法。 十九、正确认识并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P82 A 1、科学把握个人与社会关系的实质。 个人与社会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 一方面,特定的社会条件决定着个人的生存和发展。另一方面,个人并不是被动地由社会所决定,而 是对社会具有能动

22、性。 2、在社会发展中认识自我,调整和充实自我。 人从其本性上说是社会的人,都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自觉地意识到这一点,可以掌握自我调节 的主动性,使个人与社会的联系总是处在积极的状态,从而获得自我发展的基本优势。 3、在个人发展中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 承担社会责任,履行社会义务,以自己的劳动和创造为社会作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必不可少的 前提。 第四章 弘扬社会主义道德 一、道德的含义 P85 C 道德是通过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和人们的内心信念来维系,对人们的行为进行善恶评价的心理意识, 原则规范和行为活动的总和。 二、道德的科学起源 P88 C 马克思主义科学地揭示了道德的起源,认

23、为道德产生于人类的历史发展和人们的社会实践中。 三、道德起源的科学解释 P88 B 1、劳动是道德起源的第一个历史前提。 2、社会关系的形成是道德赖以产生的客观条件。 3、人类自我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道德产生的主观条件。 四、道德的本质 P88 C 道德是属于上层建筑的范畴,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是由社会经济基础决定的,是社会经济 关系的反映,并为社会的经济基础服务。 道德作为社会经济关系的产物,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道德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一种特殊的规范调节方式。 五、道德对现实生活的调节方式区别于政治、法律等其他意识形态的规范体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P89 B 1、道德对社会

24、行为的调节是非强制性的。 2、道德规范具有相对稳定性。 3、道德调整的社会关系范围具有广泛性。 六、道德的主要功能 P91 A 道德的功能是指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对于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功效和能力。道德有多方面的功能, 如调节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评价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辩护功能、沟通功能等。其中占主 要地位的是调节功能和认识功能。 调节功能是道德最主要的功能。道德的调节功能是指道德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人们的行为 和实际活动,协调人们之间关系的功效和能力。 认识功能也是道德的主要功能。道德的认识功能是指道德反映社会现实特别是反映社会经济关系的 功效和能力。 七、道德的社会作用 P9

25、1 A 1、道德能够影响经济基础的形成、巩固和发展。 2、道德对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存在和发展有着重大的影响。 3、道德是影响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4、道德通过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维护社会生活的稳定保障人们正常的生活和交往。 5、道德能够保护或者破坏一定阶级的政治统治。 八、道德的历史演变 P93B 迄今为止,与人类社会先后经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社会五种基 本社会形态相适应,道德发展也出现了五种历史类型。 原始社会是团结互助、平等相待的关系,没有阶级、没有对立,产生了原始社会氏族内部统一的社 会道德。 奴隶社会奴隶主和奴隶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压迫与被压

26、迫的对立关系,因此形成了奴隶主道德与 奴隶道德两种对立的道德。但在生产关系中占统治地位的奴隶主道德成为奴隶社会占统治地位的道德。 资本主义社会形成了资产阶级道德和无产阶级道德两种对立的道德。 建立在以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社会主义社会,剥削阶级已不存在,形成的社会主义道德不再是 对立的阶级道德。 九、道德的发展规律 P94C 道德随着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不断进步;道德有其自身发展的相对独立性,道德进步是一个曲折前 进的历史过程。 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现实要求 P95A 1、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 (为什么?)B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应当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基础上实行的社会主义

27、市场经济相适应。 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经济优势的发挥离不开社会主义道德的各级作用。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完善提供道德价值导向。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保证和促进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健康发展。 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 (为什么?)B 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相互联系、相互补充。 社会主义德治和社会主义法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法律在内容上相互衔接、相互协调,在作用上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 (为什么?)B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与中华民族传统美

28、德相承接。这 既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要求,也是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只有继承和弘扬中华 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充分激发整个民族的潜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也只有继承和 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才能使体现时代特点的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有利于每个 中国人道德品质的完善和中华民族整体道德水平的提升。 十一、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 P99C 爱国奉献,以天下为已任。 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 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 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 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 德性修养,重视躬行慎独。 十二、人民的含义 P104C 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历

29、史的创造者。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十三、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含义 P104B 社会主义道德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是社会主义道德区别和优越于其他社会形态道德的显著标志。 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期,在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 过程中,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十四、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为什么?)P104B 1、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政治制度的客观要求。 2、 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本要求。

30、3、 为人民服务体现着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十五、集体的含义 P107C 集体是指由于共同利益而联合在一起的生命共同体或利益共同体。 十六、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P107B 集体主义原则的根本思想是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 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必须以集体主义为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中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集体主义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 十七、集体主义原则的基本内涵 P108C 1、 强调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统一。 2、 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31、。 3、 强调重视、保障、发展个人的正当利益和自觉创造精神。 十八、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 P109C 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要求包括三个层次: 一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无私奉献、一心为公。 二是先公后私、先人后已 三是公私兼顾、不损公肥私 十九、诚实守信的含义 P110C 诚实就是真实无欺,不自欺也不欺人;守信就是信守承诺,讲信誉,守信用。诚实守信是统一的。 二十、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诚实守信为重点 P110B 1、 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成事之基。 2、 诚实守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基石。 3、 诚实守信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二十一、荣辱与荣辱观的含义 P11

32、2C “荣”和“辱”是两个相对立的道德基本范畴。 “荣”即光荣、荣誉,是指社会对个人履行社会义务之后所给予的褒扬与赞许,以及个人产生的自 我肯定性心理体验。 “辱”即耻辱,是指社会对个人不履行社会义务所给予的贬斥与谴责,以及个人所产生的自我否定 性心理体验。 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是一定社会思想道德原则和规范的重要体现, 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反映。 二十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含义 P112C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社会中,对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问题的根本看法和基本观点。 二十三、 “八荣八耻”的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科学内涵)P113C 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

33、耻; 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 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 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 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 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 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二十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意义 P112B 1、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社会主义荣辱观具有很强的文化传承性、现实针对性和历史指引性。 3、 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道德的鲜明指向,引领风尚。 二十五、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努力学习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如何树立社会主义荣 辱观?)P117A 1、 重视荣

34、辱,树立荣辱意识。 2、 明荣辨耻,掌握科学内涵。 3、 趋荣避耻,贵在践行。 第五章 遵守道德规范 涵养良好品德 一、公民基本道德的(内容)含义 P120C “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 二、提出和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意义 P121B 1、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要求。 2、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是对公民道德要求的高度概括。 3、公民基本道德规范有利于对公民进行道德教育。 三、公共生活的含义 P122C 公共生活是人们在公共的领域、公有环境、公用的场所中,彼此开放透明且相互关联的共同活动。 四、公共生活的特点 P122C 1、活动范围的广泛性 2、交往对象

35、的复杂性 3、活动结果的相关性 五、公共秩序的含义 P123C 公共秩序是由一定的规则维系的人们公共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六、公共秩序对于公共生活具有重要意义 P124B 1、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社会生活的安定有序,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 2、有序的公共生活有利于人们社会生产活动的顺利进行,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 3、有序的公共生活为人们创造出和谐的人际关系氛围和舒适的生活环境,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 本保证; 4、有序的公共生活体现出人们的文明程度和秩序意识的提高,是国家现代化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七、社会公德的含义和特点 P124C 社会公德是公民在社会交往和社会公

36、共生活中应该遵守的道德准则。 特点:基础性、全民性、相对稳定性。 八、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P125C 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文明上网。 九、自觉遵守社会公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义是什么?)P128A 1、遵守社会公德是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正常秩序的必要条件。B 社会道德是维护公共场所正常秩序和安定环境、维护现实社会生活的最低准则,是人们现实社会生 活稳定发展的基本条件,人人必须自觉遵守。 2、遵守社会公德是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最基本要求。 3、社会公德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精神文明程度的“窗口” 。 十、职业和职业道德的(内容)含义 P131 P133C 职

37、业是人们所从事的工作。劳动是职业的基础,职业是劳动分工后的表达形式。 职业道德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活动中应遵循的,具有自身职业特征的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 十一、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P135C 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十二、加强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P138B 1、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任务,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2、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貌的重要手段。 3、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从业者素质的重要途径。 4、 加强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要条件。 十三、培养职业

38、道德素质 P139A 1、 努力学习,增强职业道德意识。 2、 努力锻炼实际履行职业道德规范的能力。 十四、爱情的含义 P142C 爱情是男女双方基于一定的客观现实基础和共同的生活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最真挚的彼此倾慕、 互相爱悦,并渴望对方成为自己的终身伴侣的最强烈持久、纯洁专一的感情。 十五、爱情的特征 P142B 1、平等互爱;2、专一排他性;3 强烈持久性;4、纯洁严肃性。 十六、恋爱的道德要求 P143C 1、真诚负责;2、平等互尊;3、文明相爱; 十七、家庭美德的主要内容 P148C 1、尊老爱幼;2、男女平等;3、夫妻和睦;4、勤俭持家;5、邻里团结; 十八、加强美德建设对个体人

39、生的重要意义 P150B(遵守家庭美德的意义是什么?将十八,十九两题合 并回答) 1、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美满温馨的幸福家庭,创造和睦的邻里生活是人生幸福的重要内容。 2、 加强家庭美德修养,认真严肃地对待两性关系,提高个人生活情趣和道德情操,能净化美化心灵,提 升人生境界,增进人生价值。 十九、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对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意义 P151B 1、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建立稳定和谐的幸福家庭,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2、 加强家庭美德建设,提高家庭成员的文明素质,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 二十、个人品德的含义 P154C 个人品德的含义可以有几个方面的理解: 1、个人品德是表现在个体

40、处理一切问题时的行为活动中具有比较稳定的、形成了习惯的道德素质, 是行为者个人的道德属性。 2、个人品德既包括个人主观上对一定的道德原则规范的认识,也包括个人基于这种认识所产生的具 有稳定性特征的行为习惯,是个人主观上道德认识和客观上道德行为的统一。 3、个人品德实际上也是社会中存在的道德关系、道德原则规范在个体思想和行为上的集中反映。 4、个人品德是个人的稳定心理特征、内心状态,是一个人在进行长期的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表现出 来的稳定心理特征。 5、个人品德是由个人多种心理成分共同构成的一个复杂整体,包括个人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意 志、信念、行为等方面。 二十一、个人品德的形成 P156C

41、1、 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受历史和现实的社会关系的制约。 2、 个人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依赖于个体的社会实践。 3、 个人品德的形成过程包含多种心理成分的相应发展。 二十二、良好个人品德形成的意义 P159B 1、 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 2、 良好个人品德的形成是个体精神境界的提升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二十三、道德修养的含义 P160C 道德修养是个体在道德意识、道德行为方面,自觉按照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要求进行的自我审度、 自我教育、自我锻炼、自我革新、自我完善的活动。 二十四、道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 P160B 1、 认真学习,提高道德认识 2、 勤于实践,加强道德行为

42、训练。 3、 严格要求,完善道德品质。 二十五、省察克治的含义 P162C 通过反复检查以发现和找出自己思想中的不良念头和行为上的不良习惯,坚决克服和整治掉所发现 的不良念头和习惯。 二十六、慎独自律的含义 P163C 慎独是在个人独处、无人监督时,也坚守自己的道德信念,对自己的言行,小心谨慎,自觉按道德 要求行事,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第六章 弘扬社会主义法制精神 一、依法治国的概念 P165 C 1997 年,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 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通过

43、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 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 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 二、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P166 B 1、维护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2、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3、树立宪法和法律权威 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涵 P167 C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我国宪法规定的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原则。 我国宪法第 33 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任何公民享有宪法和 法律规定的权利,同时必须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 四、树立宪法和

44、法律权威的要求 P168B 首先,要确立宪法和法律是人们基本行为准则的观念,人人都要自觉把宪法和法律作为指导和规范 自身社会活动的基本准则 其次,要维护法制的稳定、统一和尊严。 最后,严格依法办事,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五、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与以德治国的关系 P168A 1、依法治国是最根本的治国方略。 2、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属于不同范畴。 3、以德治国与依法治国相互促进。 六、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 P169A 1、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 2、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 3、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45、七、法治与法制的异同(区别与联系)P171C “法治”与“法制”是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虽有一字之差,但内涵与外延却不相同。 法制是国家法律制度的简称,属于制度范畴,常常与“民主”相对称,例如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 制。它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是实现“法治”的前提。 “法治”就是在人民民主基础上依法对国家和社会事务进行治理。 八、 “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P172B “法治”与“人治”相对称,是一种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人 治因为强调“具有高尚道德的人的统治” ,因此在有的场合也与“德治”相通用。 “法治”强调把社会关系 纳入法律的轨道,用带有权威

46、性、强制性的法律规范来治理社会,强调法律的权威及其规范作用。而“人 治”则强调个人的威望、智慧及其解决具体问题的作用。 从主体上看,法治是众人之治(民主政治) ,人治是一人(或几人)之治(君主专制或贵族政治) 。 九、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P172C 法治理念是人们对法律的功能、作用和法律的实施所持有的内心信念和观念,是指导一国法律制度 设计和司法、执法、守法实践的思想基础和主导价值。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对于法治的理想、信念和观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的 内在要求、精神实质和基本原则的概括与反映。 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 P173B 1、反映社会主义先进生产力的发展

47、要求。 2、体现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 3、坚持共产党的领导。 4、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5、从中国国情出发。 6、改革创新、与时俱进。 十一、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内涵 P174A 1、 依法治国 依法治国,就是把社会主义民主与社会主义法制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从而保 障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工作社会事 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 2、 执法为民 执法为民,是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理念的 具体体现。 3、 公平正义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是构建社会主

48、义和谐社会的关键环节。 4、 服务大局 我国当前的大局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这也是社 会主义法治的中心任务。 5、 党的领导 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十二、法律思维 P178C 所谓法律思维,是按照法的原理、法律原则和立法精神,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和思想取向。 十三、社会主义法律思维方式的内容 P178A 社会主义法律思维主要包括:权利义务相统一、重证据、讲程序的思维方式 十四、证据的概念与特征 P180B 所谓证据,就是以法律规定的形式表现出来的能够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事实。 其特征:首先,证据具有客观性。 其次,证据要具有关联

49、性。 最后,证据要具有合法性。 十五、法律程序 P180C 法律程序是人们进行法律行为所必须遵循或履行的法定的时间或空间上的步骤和形式,是实现实体 权利和义务的合法方式和必要条件。 十六、法律程序的价值(法律程序的重要性)P180B 法律程序作为实现实体权利和义务的合法方式与必要条件,对于维护实体正义具有积极意义。公正 的法律程序通过抑制、分工、间隔等功能设计对权力进行有效制约,克服执法、司法的随意性,从而保证 法律动作的结果客观公正。除此之外,公正的程序本身也体现了正义。通过让参与法律动作的过程,不但 体现了对当事人的尊重,而使其更容易认可法律动作的结果,由于程序正义比实体正义更为直观,因此程 序正义也被称为“看得见的正义” 。 十七、国家安全的概念 P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