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章 凸透镜及其应用 第 2 节 生活中的透镜 1 课时 新授课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投影仪和放大镜成像特点,以及相应的物体和像的大致位 置; 3.提高用实验的方法验证猜想的意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1.学生通过自主制作模型照相机的体会,了解照相机的成像特点; 2.学生通过对比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成像特点,能描述实像和虚像的 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通过制作模拟照相机获得成功的愉悦 2.在观察中增强对物理的兴趣,在探索中培养科学的实验方法,在小组合 作中增强集体意识,锻炼团结协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制作模拟照相机,使
2、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对透镜成像的感性认识。 【教学难点】 通过观察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的像,对比、分析,归纳出他们的成像特点, 并能区分实像和虚像 【教学准备】或【实验准备】 教师用: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 膜或蜡纸、毛玻璃。 学生用:制作模拟照相机的材料(两个直径相近、长约 15cm 的圆纸筒,焦距为 75cm 的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胶带纸) 、玻璃片、水。 【教学过程】 主 要 教 学 过 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创设情 景,引入新 课 播放视频: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精彩瞬间 导语:假如你在开幕式的现场,要想看清这美 轮美奂的场面,你会选择
3、什么工具呢?要想使 这精彩的瞬间成为永恒,应该怎么办呢? 照相机、望远镜这些都是我们生活中常见 的透镜,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些生活中的透镜。 设计意图:通过收看视频,既激发了学生的学 习热情,又增强了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极 大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 新知识的学习中来,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 任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观看视频,感受奥运会 开幕式的精彩瞬间。 望远镜 照相机 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透镜 二、合作探 究,建构知 识 一、照相机 1、结构: 镜头:相当 于凸透镜 底片:相当 导语:同学们,大家对照相机都不陌生,你都 了解哪些关于照相机的知识?你们还想知道哪 些关于照相机的知识
4、? 看一看 1、出示老式照相机,了解各个部件的名称和作 用 各小组交流对照相机的 认识,并提出自己的疑 问,比赛看哪一小组收 集的问题最多。 了解各个部件的名称和 作用,重点掌握镜头和 底片的作用。 于光屏 底片 光圈环 调焦环 镜头 快门 2、成像特 点: 镜头:相当于凸透镜 底片:相当于光屏 光圈环:控制进光量 快门:控制胶卷什么时候感光 调焦环:调节焦距 2、成像过程 来自物体的光经过凸透镜会聚在胶卷上,形 成物体的像,胶卷上涂有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 它在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被记录 在胶卷上,成为底片,再用底片洗印就可以得 到相片。 做一做 自制照相机 1、认识照相机后,教师引
5、导学生利用课前 准备的材料按照视频中的方法来制作模拟照相 机。 2、让学生把模拟照相机对着屏幕上的图片, 解答学生在新课学习前 的疑惑 了解成像的过程 利用视频帮助学生制作 模拟照相机 制作方法:在直径较大 的圆纸筒一端固定一个 凸透镜,在直径较小的 图纸筒一端固定半透明 塑料薄膜,再把小纸筒 有屏幕的一端套入大纸 筒内。 摄影体验 倒立、缩小 的实像 并前后拉动直径较小的纸筒,直到在半透明薄 膜上看到室外景物清晰的像,观察所成的像, 回答: 像是缩小还是放大? 像是正立还是倒立? 像是虚像还是实像? 设计意图:此活动旨在锻炼学生的协作能力和 动手能力,实验观察过后进行问题讨论环节, 促使学生
6、对相关表象的认识深入一步,促进学 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阶段。 小结:体验后学生很容易得出照相机成倒立缩 小的像,实像还是虚像可以预设出来,激发学 生深入探索的欲望。 知识拓展 要使看到的像再大一些,应该怎么办呢? 此环节允许学生下位进行摄影体验,便于 学生调整人与图片的距离,并注意调整镜头和 半透明薄膜的距离,使半透明薄膜上呈现清晰 的像。 设计意图:开放式教学,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 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解决了本章的重点和 难点照相机成像的应用,做到有的放矢。 学生亲身体验了知识获取的过程,实现了课堂 的动态生成。 贴近生活 数码相机已走进我们的生活,了解数码相 机的成像原理。 利用自制相机
7、,观察图 片(如下图)并回答问 题。 照相机离图片近些 镜头向前伸,离半透明 薄膜远些 解答学生在新课学习前 的疑惑 了解数码相机的原理 二、投影仪 1、结构: 镜头:相当 于凸透镜 平面镜:改 变光的传播 方向 成像原理:数码相机用图象传感器替代胶 片,把光信号变成电信号,再变成数字信号,由相机 内的存储器保存。 拓展运用 拍完班级毕业合影照片后,再拍个人照片, 应该如何调节? 导语:同学们,老师这里有一副精美的图片 (透明胶片):两个小孩在草地上放牛,你们 想看吗?老师想让每一位同学都能看清,可以 借助什么工具呢? 看一看 1、出示老式投影仪,了解各个部件的名称 和作用 2、观察精美图片
8、从“安培和移动黑板 ”故事投影片 中,拿出 一张让学生看投影片上人物的大小程度,再把 透明胶片放到投影仪上,放置时让投影片上的 人脚朝黑板,头向学生,请一位同学到投影仪 前证实。然后移开反光镜,使光线直接射到天 花板上,调节镜头,直到天花板上成清晰的像, 想看,但看不清。 投影仪 根据实物图,认识投影 仪,并回答:投影仪的 镜头相当于一个 镜, 物体经投影仪成 立、 的像,比较 物体、像到镜头的距离, 会发现物距_像距 (填大于、小于) ,平面 镜的作用是 ,凸透镜的作用是 。 通过安培的故事,启发 学生要学习科学家们钻 研科学的忘我精神,但 不能学习在大街上思考 问题,被车撞到可就麻 2、成
9、像特 点:倒立放 大的实像 让学生观察并回答: 1像是放大还是缩小(和投影片上的人物 相比); 2像是正立还是倒立(以像上人物头脚朝 向和投影片上人物头脚朝向比较得出); 3像是虚像还是实像。(预设,最后讲解) 问题回答,讲解后,重新装好反光镜,把 图案反射到墙壁上,让学生了解反光镜的作用。 把“安培和移动黑板 ”故事的五张投影片逐一 放完,简介安培事迹。 小结:体验后学生很容易得出投影仪成倒立放 大的像,实像还是虚像可以预设出来,激发学 生深入探索的欲望。 知识拓展: 如要使屏幕上的像变大,镜头应如何调节, 投影仪与屏幕间的距离要如何改变? 设计意图: 利用老式投影仪实际操作,这样的设计避
10、免了枯燥的理论讲解。 贴近生活:利用教室的实物投影仪,向学生介 绍它的结构和原理。 崭露头角: 在使用投影仪时,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字母 烦了(玩笑)。 学生讨论 让学生动手实际操作 加深理解和印象。 巩固所学知识 得出:要想得到正大的 像,应将投影片倒放。 “F”,则投影胶片上应是( ) A. B. C. D. 三、放大镜 成像特点: 正立放大的 虚像 做一做,看一看: 1、利用桌面实验器材,想办法看清图片上 的内容,尽可能多的找到不同的方法。 你的作文抢救伤员中怎么一个标点符号 都没有呢? 这么急的事怎能停顿! 2、你观察到的像有什么特点? 3、如何能使看到的像更大些? 知识拓展: 用放大镜我
11、们还能干什么呢?如果我们现 在手上没有现成的放大镜,我们可以用什么来 代替呢? 设计意图: 旨在锻炼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这样的设 计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总结,培养了 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践能力、科学探究精 神、创新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学生用放大镜实际观察 正立、放大的像 离物体稍远些 装水的玻璃杯、装水的 饮料瓶 四、实像和 虚像 实像: 实际光线会 讨论交流:放大镜观察到的像与照相机、投影 仪所成的像有什么不同? 实验演示: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实验 学生畅所欲言,对 比照相机、投影仪和放 大镜成像的不同特点。 仔细观察光屏上所成像 的特点 聚而形成的 能呈现在光 屏上
12、像和物异侧 虚像: 折射光线的 反向延长线 相交而形成 的 不能呈现在 光屏上 像和物同侧 动漫展示: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情况 光路分析:凸透镜成实像和虚像的光路图 照相机成像的光路图 F F 投影成像的光路图 F 放大镜成像的光路图 F 我来总结:实像和虚像的特征 实像: 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的 能呈现在光屏上 像和物异侧 会画会分析光路图 学生通过实验和光 路图总结实像和虚像的 特征。 虚像: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的 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像和物同侧 活动升华 设计一组练习(课件展示)采用学生分组 强答引入竞争机制,从而掀起课堂上的第二次 高潮。既帮助教师检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 况,又
13、为学生巩固知识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同 时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 高。 活动延伸 紧扣教学目标的观察实验活动结束了,但 很多学生想弄清楚的照相机的问题,由于课堂 时间的限制不能得到解决,可通过两项安排来 达到将活动延伸到课外的目的:一是利用校园 局部专业网让学生自己在网上查找;二是鼓励 学生在课外参加摄影小组,用所学的知识拍出 令人满意的照片。让活动融入每个学生的生活 中,体现“生活即教育”的思想。 见附件 1 三、课堂小 结: 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惑? 学生大胆发表自己 的收获与疑惑。 四、课堂检 测 教师巡视、讲评 完成检测题、解答 见附件 2 五、布置作 业 出示思
14、考题题目 见附件 3 课后完成 【板书设计】 第二节 生活中的透镜 照相机成倒立缩小实像 生活中凸透镜的应用 投影仪成倒立放大实像 放大镜成正立放大虚像 实际光线会聚而形成 折射光线反向延长线相交而形成 实像 能呈现在光屏上 虚像 不能呈现在光屏上 像和物异侧 像和物同侧 【教学反思】 一、教案的“亮点” 1、根据学生年龄特点的实际情况,我们是这样处理本课教材的:让学生 动手自制模拟照相机,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拓展学生的视野。 2、在教学环节上,先让学生从“合作、探讨”入手,在充分的讨论后,教 师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日常观察到的现象提出自己还有哪些疑问,从而激发学生
15、 探究学习的兴趣。展示时敢于放手,让学生成为舞台上的主角,我们只能作为 配角,或者只作为幕后的“导演”,不能去抢占“演员”的舞台,要充分相信 学生,多鼓励他们有这个能力,他们可以做的更好。我们要努力创设情境,大 胆放手让学生动手去操作,尽可能地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 在探索中发现规律,得出科学结论并自悟学习的方法。 3、已经学会,不再重复。在预习中已学会的问题,在探究中不再出现。 4、超出目标,巧妙跳过。在学生提出的问题中超出本节要求的,我巧妙的跳 过,不偏离教学重点。 二、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预习学案中的问题设计还需揣摩,要有思维含量,不要太直白。例如, 学习透镜时可以给学生
16、列出生活中不同的透镜仪器让学生选择其中的凸透镜或 凹透镜。 2、问题要明确、具体,使学生一看就知道该做什么,怎么做。 3、适当加一些探究问题的细节,培养学生在探究中评估反思的科学素养, 逐步提高探究能力 附件 1 1、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与实验现 象的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潜望镜 2、小丽同学从如图所示的位置透过球形的玻璃钢欣赏水中 游动的一条金鱼,他所看到的“金鱼”是( ) A、缩小了的金鱼虚像 B、放大了的金鱼虚像 C、缩小了的金鱼实像 D、放大了的金鱼实像 3、小黄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了使指纹的
17、像再大一些,正 确的做法是: A、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稍近些 B、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稍远些 C、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手稍近些 D、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手稍远些 附件 2 【课堂检测】 1、如图所示,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 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 的虚像可能是 2、小林在家里拿爷爷的放大镜做实验。第一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字如 图甲所示,此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像;第二次小林通过放大镜看到书上的 字如图乙所示,这时他。看到的是字的_像(以上两格填“实”或“虚”)。 从图甲到图乙的变化过程
18、中,放大镜是逐渐_ (填“靠近”或“远离”) 书本的。与图乙所反映的成像规律相同的光学仪器有 。 3、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 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 结出关于实像和虚像一些特点,错误的是( ) A. 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 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 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 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4、下列所成的像与照相机成像特点相符的是( ) A倒立 放大 虚像 B.倒立 缩小 虚像 C. 正立 放大 虚像 D.倒立 缩小 实像 附件 3 【作业思考题】 课下利用校园局部专业网让学生自己在网上查找关照相机的使用,鼓励学 生在课外参加摄影小组,用所学的知识拍出令人满意的照片,一周后组织摄影 展评比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