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讲 地球的公转( 加试) 考核要求 考试内容 必考 加试 知识体系预览 考 试 标 准 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的方向、速度、周期 地球公转的轨道、黄赤交角及图 示正午太阳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四季变化和五带分布 分析地 球公转 的地理 意义 考点一 地球公转的基本特征(加试) 考点梳理 1公转的基本特征 (1)方向:自西向东。 (2)周期:一个恒星年,约为 365 日 6 时 9 分。 (3)轨道与速度。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运动。 思考 如果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面交角为 70,北半球极昼(夜) 的纬度范围为
2、_,北半球中纬度地区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将变_(填“大”或 “小”),五带中热带的范围将变_(填“大”或“小”)。 提示 70N90N 小 小 考点突破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黄赤交角的数据关系 (1)黄赤交角回归线的度数。 (2)黄赤交角与极圈度数互余。 (3)黄赤交角晨昏线与地轴的最大夹角。 2黄赤交角的地理意义 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着太阳直射点移动的范围,即南、北回归线之间的范围, 决定着回归线与极圈的度数。 3黄赤交角变化的影响 思考 如何区分近远日点和冬夏至日? 提示 (1)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 1 月初,冬至日为 12 月 22 日左右;远日点 为 7 月初,夏至日为 6 月 22 日
3、左右。 (2)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位置较夏至日靠 东。 读“地球公转轨道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上用字母 S 标出太阳的位置,并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的方向。 (2)在 A、B 、C、D、E、F 六点中,处于近日点的是_,每年_ 月初地球经过此点;远日点为_点,每年_月初地球经过此点。 夏至日为_点,冬至日为_点,春分日为_点,秋分日为 _点。 (3)按地球公转速度由大到小的排序,顺次排列图中 A、B、C、D 、E 五点。 _。 (4)当地球在 D、E 之间运动时,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是_。 解析 据图中地球倾向可知 A 为夏至日,D 为冬至日;夏至日位于
4、远日点附近, 因此太阳位于距离 A 较近的位置。D 为冬至日,近日点为 1 月初,应为 E;B 为远日点;据地球公转方向可知 F 为春分日,C 为秋分日。地球公转速度 E 最 快,B 最慢,根据距离以上两点的远近可知公转速度的快慢;冬至日以后,太 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答案 (1)略 (2)E 1 B 7 A D F C (3)EDCAB (4)向北 考点专练 1下图 XOY 为地轴,MN 为赤道,EF、EF为回归线, ST、ST为极圈。读图 完成下列问题。 (1)目前黄赤交角在图上是( ) AXOF BTOF C FON DTON (2)按地球上“ 五带”的划分,图上 ST 与 EF 之间为_
5、带。 (3)当太阳直射点在图上自 MN 向北移动到 EF,再由 EF 向南移动到 MN 的过程 中,在 ST及其以南范围内,有极夜现象出现的地区变化规律是 _,_。 (4)为了研究黄赤交角对地球自然环境的影响,假设黄赤交角变为 0,这时,在 地球上将可能会出现的自然现象有( ) A太阳终年直射赤道 B各地全年昼夜平分 C各地气温都无日变化 D各地都无四季变化 E无大气环流现象 F自然地理环境无区域差异 (5)假设黄赤交角变为 35,这时,地球上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将自 _(纬度) 纬线向南、北降低;在地球上“五带”的划分中,与现在相比, 范围将扩大的是_。 解析 第(1)题,要知道黄赤交角
6、为黄道面与赤道面的夹角。图中 MN 为赤道面, EF为黄道面,所以MOE,或FON 应为黄赤交角。第(2)题,考查五带划分, 而极圈与回归线之间为温带,则 ST 与 EF 间为北温带。第(3)题,则考查了太阳 直射点移动与极昼极夜范围变化的关系。第(4)题,当黄赤交角变为 0时,太阳 终年直射赤道,全年都是昼夜平分。由于太阳直射赤道,各地也无四季变化。 但一天中太阳高度有变化,因此气温仍有日变化,由于热量存在纬度差异,仍 然有大气环流现象。各地由于气温不同,环流形势不同,则自然地理环境仍有 区域差异。第(5)题,当黄赤交角变为 35时,则南北回归线为 35N 和 35S, 南北极圈纬度变为 5
7、5S 和 55N,由此知五带中热带、寒带范围将扩大,温带 范围则缩小。 答案 (1)C (2)北温 (3)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扩大 (太阳直射点至 EF 时) 南 极圈及以南地区全部为极夜,之后,出现极夜的地区逐渐缩小 (4)ABD (5) 35N 热带、寒带 2读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移动轨迹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下列节气分别对应图中的位置:春分_、夏至_、秋分 _、冬至_。 (2)地球公转速度最快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_位置附近。悉尼的正午 太阳高度逐渐增大,太阳直射点位于图中_位置。 解析 第(1)题,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在位置时,太阳直射赤 道,而后太阳直射点北移,故对
8、应春分,对应夏至,对应秋分,对应 冬至。第(2)题,太阳直射点在位置是在夏至之后,太阳直射点不断南移,悉 尼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 答案 (1) (2) 3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在甲图中画出晨昏线,并用阴影标出夜半球。 (2)甲图是_(日期)前后的地球光照图,北半球的节气是_,对应 在乙图中的位置应该是中的_。 (3)此时 A 地的太阳高度为_。此时 A 地的正午太阳高度为_。 (4)在乙图中_ 点附近时,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较快,在乙图中 _点附近时,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较慢。 (5)在点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间的夹角为_,黄赤交角为_。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公转运动的特征及二
9、分二至日的判断。 答案 (1)略 (2)12 月 22 日 冬至 (3)0 66.5 (4) (5)66.5 23.5 考点二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加试) 考点梳理 1正午太阳高度:各地在地方时 12 时的太阳高度。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1)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3)与太阳直射点所在纬线纬度差相等的两条纬线上的正午太阳高度相同。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 北半球节气 达最大值的地区 达最小值的地区 夏至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 南半球各纬度 冬至 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 北半球各纬度 春、秋分 赤道 思考 (1
10、)北半球夏至日,是否是整个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一天? (2)建同样高度的多幢楼房,我国北方楼房的南北间距为何比南方大? 提示 (1)否。北半球夏至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 大值。赤道和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有直射现象,直射时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 (2)北方正午太阳高度小于南方。 考点突破 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和应用 1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方法 公式:H90两点纬度差。 “两点”是指所求地点与太阳直射点。两点纬度差的计算遵循“同减异加”原 则,即两点同在北(南) 半球,则两点纬度“大数减小数” ,两点分属南北不同半 球,则两点纬度相加。如图所示: 当太阳直射 B 点(10N)时
11、,A 点(40N)正午太阳高度是: H90A 、B 纬度差 90(4010)60。 C 点(23.5S)正午太阳高度是:H90 B、C 纬度差 90(1023.5) 56.5。 2正午太阳高度变化规律的应用 (1)确定地方时。 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的最大值时,日影最短,当地的地方时是 12 时。 (2)确定房屋的朝向。 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房屋门窗朝南;南回归线以南地区,房屋门窗朝北。可获 得更充足的太阳光照。 (3)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 (4)确定当地的地理纬度。 根据某地某日(如二分二至日)正午太阳高度,结合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公式可 判断该地纬度。 (5)确定楼间距、楼高:原则:保证各楼层
12、都有良好的采光,楼与楼之间保持 适当距离。确定方法:以我国为例(见下图),南楼高度为 h,该地冬至日正午 太阳高度为 H,则最小楼间距 L 为:L 。 htan H (6)太阳能热水器的倾角调整:调整目的:为了更好地利用太阳能。调整方 法:调整太阳能热水器与楼顶平面之间的倾角,使太阳光与受热板呈直角。其 倾角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为 h90(如下图)。 思考 地球位于近日点时,日地距离较近,为什么北半球反而是冬季?地球位 于远日点时,日地距离较远,为什么北半球反而是夏季? 提示 南北半球夏季和冬季的划分并不是根据距离太阳远近而定的,主要是由 于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造成的。近日点时为 1
13、月初,此时太阳直射 南半球,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小,昼长较短,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小,故为 冬季。远日点时为 7 月初,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大, 昼长较长,接受的太阳辐射量大,故为夏季。 (加试题 )(20174 月浙江选考,29 题节选)某地理兴趣小组在图 1 中某地进行天 文观测。图 2 为地轴与北极星关系示意图。图 3 为该地测得的北极星高度。在 北京时间 12 时 16 分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图 1 根据图 3 用实线绘出观测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说出观测地相对于赤峰市的 方位。 解析 本小题考查正午太阳高度的计算与绘图。首先,根据图 3
14、“地轴与北极 星关系示意图” ,推导出北极星的仰角就是当地纬度数值是 45N。然后根据 “北京时间 12 时 16 分测得当地正午太阳高度” ,计算出当地的经度值是东经 116 度,求算出春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是 45 度。根据求算出的观察地经纬度 (45N、116E),判断出当地位于赤峰的西北方向。 答案 如图;西北 考点专练 1广东肇庆市的七星岩仙女湖畔,有一座长达 1 000 多米的天然石山,酷似一 尊卧佛。每年都有几天,在太阳下山时,可见到太阳徐徐从卧佛口中落下,形 成“卧佛含丹”的地理奇观。该地主管部门将每年的 10 月 3 日定为“卧佛含丹” 节。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卧佛
15、含丹 ”节这天, “驴友”小王正在湖畔观赏这一地理奇观,此时,他 的身影朝向_。 (2)小王准备回去后向其他“驴友”推荐这一奇观,并带领他们来观赏。小王应 该哪一天带领他们来观赏比较恰当( ) A3 月 11 日 B6 月 12 日 C7 月 2 日 D12 月 12 日 解析 第(1)题, 10 月 3 日,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日落方 向为西南方,故小王的身影朝向东北方向。第(2)题,10 月 3 日和 3 月 11 日距 离冬至日的天数大致相等,这两天太阳的日落方位相同。 答案 (1)东北方向 (2)A 2读太阳光照图(阴影表示黑夜,非阴影表示白天),回答下列问题。 (1
16、)图中 EF 是_( 晨线、昏线)。 (2)该图表示的北半球节气为_,其判断依据是 _ _。 (3)此时此刻 A、B 、C、D 四点中,太阳高度小于 0的是_,等于 0的 是_。 (4)该日 A、B、C、D 四点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是_。 解析 第(1)题,随着地球的自转,图中 EF 左侧的地点由白昼进入黑夜,因而 EF 是昏线。第(2)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北极圈内为极昼,因而该图表示的节气 为北半球的夏至。第(3)题,位于昼半球的 A 点、 B 点太阳高度大于 0,位于晨 昏线上的 C 点太阳高度等于 0,位于夜半球的 D 点太阳高度小于 0。第(4)题, 该日 A 点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17、差最大,正午太阳高度最小。 答案 (1)昏线 (2) 夏至 北极圈及其以北为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为极夜 (3) D C (4)A 3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下表为我国甲、乙两城市住宅的日照间距表。 日照间距 城市 正午太阳高度 理论 实际采用 甲 40.5 1.18H 1.2H 乙 23.5 1.86H 1.61.7H 注:H 为住宅楼的高度(适用于平地,且住宅呈东西走向)。 材料二 下图为材料一表中乙城市某日正午时窗影图,并且此时窗框影长达一 年中最大值。 (1)材料一表中的正午太阳高度采用的是一年中哪一天的数据?说明判断理由。 (2)理论上来讲,在楼高相同的情况下,甲城市楼房的日
18、照间距比乙城市小,试 述其原因。 (3)试判断乙城市的经纬度位置。 解析 第(1)题,如果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时室内仍然可以采光,则其他时候采光 条件就会更好,我国正午太阳高度最小的一天是冬至日。第(2)题,甲城市最小 正午太阳高度大于乙城市,说明其纬度较乙城市低,楼房的日照间距可以较乙 城市小一些。第(3)题,一年中窗框影长最大时为冬至日,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为 23.5S,乙城市该日正午太阳高度为 23.5,根据正午太阳高度公式 H90 |,可以计算出乙城市的纬度为 43N,根据材料二可知,乙城市冬至日正 午时钟表时间(北京时间) 为 14 时,可以计算出乙城市的经度为 90E。 答案 (1)冬至
19、日。原因:冬至日时,我国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此时我国各地楼房影长最长,室内采光条件最差。 (2)甲城市的纬度比乙城市低,冬至日时,甲城市正午太阳高度比乙城市正午太 阳高度大。 (3)乙城市的坐标为(43N ,90E)。 考点三 昼夜长短的变化(加试) 考点梳理 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 时间 变化特点 北半球夏半年(春分 日至秋分日) 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图 l 代表日期是 6 月 22 日前后,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一 年中最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北半球冬半年(秋分 日至次年春分日) 北半球各纬度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夜越长。图 2 代表日
20、期是 12 月 22 日前后,此时北半球各地昼长达到 一年中最短,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现象 春、秋分日 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如图 3 所示) 思考 上海与哈尔滨相比,哪个城市一年中昼长的变化幅度较大?为什么? 提示 哈尔滨。纬度越高,昼长变化幅度越大。哈尔滨的纬度高于上海,因此 其昼长变化幅度大。 考点突破 昼夜长短的有关判断和计算 1昼夜长短的判断方法 (1)昼夜长短的判读看“弧长” 晨昏线把所经过的纬线圈分割成昼弧和夜弧。同一纬线圈上,若昼弧长于夜弧, 则昼长夜短,反之昼短夜长;赤道上全年昼夜等长。 (2)昼夜长短状况看“位置” 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
21、半球昼长 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如下图所示: (3)昼夜长短变化看“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 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 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 2图示昼夜长短的计算方法 (1)根据昼弧或夜弧的长度进行计算 昼(夜)长时数:昼 (夜)弧度数 /15 (2)根据日出或日落时间进行计算 地方时正午 12 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如下图所示。) 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 2 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 2 (3)根据分布特点进行计算
22、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 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区昼、夜长对称分布,即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 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昼长)相等。例如,40N 的昼长等于 40S 的夜长。 3日出、日落方位的判断方法 (1)太阳直射赤道时,即春、秋分日,全球各地日出正东方,日落正西方。 (2)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北,日落 西北。 (3)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时,全球各地(除极昼、极夜地区外)日出东南,日落 西南。 (4)出现极昼的地方,北半球正北升起,正北落下,南半球正南升起,正南落下。 思考 为什么我国北方的学校在夏季作息时间调整时往往要增加午休时间? 提示 夏
23、季,北半球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所以北方的学校调整 作息时间时要增加午休时间,以保证充足的睡眠。 读“地球公转示意图(甲图)”及“A 位置北极上空俯视放大图 (乙图)” ,回答下 列问题。 (1)如果地球处于 A 位置时为 12 月 22 日,指出乙图中表示晨线与昏线的线段, 并补画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2)该日,M 地的昼长为_小时,Q 地日出地方时为_时。 (3)当地球公转到 C 位置时,该日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是什么? 解析 第(1)题,如果地球处于 A 位置时为 12 月 22 日,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 现极夜现象,由此可判断出晨线、昏线;在北极上空俯视地球,地球呈逆
24、时针 方向自转。第(2)题,M 地在极圈上,出现极夜现象;Q 地日落地方时为 15 时, 可以推断出该地日出时刻为 9 时。第(3)题,地球公转到 C 位置时,是北半球的 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据此即可描述全球昼夜长短的分布规律。 答案 (1)PM 为昏线,MN 为晨线。(画图略,为逆时针方向自转) (2)0 9 (3)北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 昼现象;南半球反之;赤道上昼夜平分。 考点专练 1下图为同一日期四个地点的昼长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四个地点,按纬度由低到高的正确排列顺序是_。 (2)图中甲地的日出时刻是_。 解析 第(1
25、)题,纬度越高,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大,由此可作出判断。第(2) 题,甲地昼长为 6 小时,根据昼长2(12日出时间)可得出日出时间为 9 时。 答案 (1)乙、丙、甲、丁 (2)9 时 2下图为公转轨道上地球在甲、乙两处的光照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左侧光照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_ (顺、逆)时针。 (2)地球公转到甲处时,下列四城市中,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为_。 摩尔曼斯克港 开普敦 开罗 北京 (3)在由甲处公转到乙处的过程中,开普敦的昼夜长短变化是_。到乙处 时。C 点的日出时刻是_。 (4)地球公转到甲处时,A 地昼长约为_。 解析 第(1)题,甲处位于地球公转轨道的远日点附近,北
26、极圈内部分地区出现 极昼现象,则此图为北极俯视图,地球呈逆时针自转。第(2)题,地球公转到甲 处时,为北半球夏半年,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且北半球昼长夜短,南 半球昼短夜长,则白昼由长到短依次为摩尔曼斯克港、北京、开罗、开普敦。 第(3)题,在由甲处公转到乙处的过程中,北极地区由出现极昼现象到出现极夜 现象,即太阳直射点由北半球移至南半球,开普敦的昼变长,夜变短;到乙处 时,C 点的日落时间为 16 时,日出时刻应为 8 时。第(4)题,地球公转到甲处时, A 地昼长应大于 12 小时、小于 16 小时。 答案 (1)逆 (2) (3)昼变长,夜变短 8:00 (4)14 小时 3下图表示
27、全球昼长的年内变化幅度(一年内昼长最大值与最小值的差值)随纬 度的分布规律。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乙两地昼长的年内变化幅度分别是_小时,_小时。 (2)甲地一年中昼长的最大值为_小时。乙地一年中昼长的最小值为 _小时。 (3)甲地所在的纬线是_,乙地的纬度数为_。 (4)甲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为_,出现在_(日期)。该 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随纬度的分布规律是_。 (5)当太阳直射乙地时,甲、乙、丙、丁四地正午太阳高度由大到小的排序为 _。之后一个月内,丁地正午日影渐短,此时,甲、乙、丙、丁四地昼 长由短到长的排序为_。 解析 第(1)题,根据图示可以直接读出甲、乙两地昼长的年内
28、变化幅度。第(2)、 (3)题,根据图示,甲地到 90N 的年内昼长变化幅度为 24 小时,可以判断甲地 为北极圈,因而一年中甲地昼长的最大值为 24 小时,乙地的年内昼长变化幅度 为 0 小时,说明乙地位于赤道,赤道上终年昼夜等长。第(4)题,北半球夏至日 (6 月 22 日前后) ,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的最大值;6 月 22 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并且纬 度每差 1,正午太阳高度就减小 1;北极圈与北回归线之间的纬度差为 66.5 23.5,因而 6 月 22 日北极圈的正午太阳高度为 90(66.523.5) 47。 第(5)题,根
29、据前面判断,乙位于赤道,当太阳直射赤道时,赤道上的正午太阳 高度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从赤道向南北两侧递减,距离赤道越近的地点,正午 太阳高度越大,所以,当太阳直射乙地时,甲、乙、丙、丁四地正午太阳高度 由大到小的排序为乙丁丙甲;之后一个月内,丁地正午日影渐短,说明太 阳直射点向丁移动,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地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昼 越短,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因此,甲、乙、丙、丁四地昼长由短到长的排序 为甲丙甲 甲 丙乙丁 考点四 四季的变化和五带的分布(加试) 考点梳理 1五带的形成 五带 范围 特征 热带 南北回归线之间 一年中获得太阳辐射能量最多的区域 南、北温带 热带与寒带之间 四季更
30、替明显 南、北寒带 南北极圈之内 地球上最寒冷的区域 2.四季的形成 (1)成因:昼夜长短 和正午太阳高度随季节的变化而变化。 (2)天文意义上的四季。 夏季:一年中白昼较长、正午太阳高度较大的季节。 冬季:一年中白昼较短、正午太阳高度较小的季节。 春季和秋季: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 (3)气候四季。 (北半球) 春季为 3、4、5 月,夏季为 6、7、8 月,秋季为 9、10、11 月,冬季 为 12、1、2 月。南半球与北半球季节相反。 思考 阅读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示意图表,将下列数字代号按顺序填写在表中。 昼夜长短的纬度变化 太阳高度的纬度变化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 黄赤交角 太阳高度的季
31、节变化 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 提示 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依次为: 考点突破 五带的划分 思考 黄赤交角增加或减少 1,五带范围将如何变化? 提示 黄赤交角增加(减少)1,热带范围增加(减小)2,寒带范围增加(减少)2, 温带范围缩小(增加)4。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一天北半球的节气为_。 (2)此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坐标是_。 (3)图中 AB 是_( 晨、昏 )线。 (4)图中 E 地的昼长为_ 小时,F 地的昼长为_小时,地方时 _时日落。 (5)这一天,发生极夜现象的范围是_,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最大值 的地区是_。 (6)ABCDEF 中位于热带的是_,季节变化明显的是_。 解析
32、 由极昼、极夜状况判断节气。根据节气判断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计算 12 时的经线即为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由昼、夜半球及地球自转方向判断 AB 是 昏线。据图中信息计算出日落时间和昼长。北半球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 中最大值的地区是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区。根据极圈及回归线判断各点所处的 热量带,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明显。 答案 (1)夏至 (2)(23.5N ,0) (3) 昏 (4)12 4 14 (5)66.5S90S 北回 归线及其以北地区 (6)D、E C 、 F 考点专练 1下图为我国北京、广州、武汉、哈尔滨四个城市的季节分配示意图。读图, 回答问题。 (1)图示城市自上而下依次为_。 (2
33、)季节更替取决于 _和_的季节变化,_和_地 区季节更替不明显,_地区季节更替明显。 解析 从图中冬、夏季分布长短可知,自上而下依次是广州、北京、哈尔滨和 武汉。低、高纬度地区季节变化不明显。 答案 (1)广州、北京、哈尔滨、武汉 (2)昼夜长短 正午太阳高度 低纬度 高纬度 中纬度 2黄赤交角是产生四季的原因。黄赤交角并非固定不变,现在约为 23.5,最 大时可达 24.24,最小时为 22.1,变动周期约 4 万年。读黄赤交角变动时回归 线和极圈的变动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黄赤交角为 24.24时,热带的范围比现在_ ,温带的范围比现在 _,寒带的范围比现在_,极昼和极夜出现的范围
34、比现在 _。 (2)黄赤交角的变动周期约_年,地球上的太阳直射点随着_的变 化而变化,在_之间来回移动。 解析 第(1)题,当黄赤交角为 24.24时,即黄赤交角变大时,回归线度数增大, 极圈度数减小,回归线与极圈之间(温带地区)范围缩小;南北回归线之间(热带 地区)范围扩大;极圈与极点之间(寒带地区)范围扩大。地球上存在极昼和极夜 的范围扩大。第(2)题,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呈现出在南 北回归线之间的周年移动规律;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周期是一个回归年,4 万年 是黄赤交角的变动周期。 答案 (1)大 小 大 大 (2)4 万 季节 南北回归线 课时训练 1(加试题 )(2016
35、浙江 10 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 1 中欧洲西部局部略图。图中甲区域为欧洲西部著名的小麦产区。 其典型土壤是棕色森林土,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较高。图 2 为图 1 中乙地春 分日太阳在地平线以上的运动轨迹,黑点为春分日正午太阳位置。 在图 2 中绘出乙地夏至日地平线以上太阳运动轨迹,并注明日出、日落的位置, 用小黑点标明正午太阳位置。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太阳视运动轨迹,首先计算夏至日这天该地的正午太阳高 度,确定夏至日正午太阳的位置。太阳运动轨迹大致平行,画出太阳运动轨迹, 根据方位,注明日出、日落的位置。 答案 太阳运动轨迹;日出、日落位置;正午太阳位置。 2(加试题
36、 )(2016浙江 4 月选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图 1 为美国西部略图。图中 85 号州际公路沿线是美国重要的制造业带, 分布众多的纺织工业基地,但近年来纺织工业发展缓慢,棉花大量出口到其他 国家。图 2 为 85 号州际公路在洛杉矶市(34N,118W)的一块标志碑(南北朝向)。 6 月 22 日,某观测者测得图 2 中标志碑影子的最小面积是 0.3 平方米;另于该 日某时(北京时间 10:30)观测到该碑影子朝向东南。 判断上述两种观测结果是否正确,并分别说明理由。 解析 观测结果有 2 种:标志碑影子面积、碑影子朝向。面积计算要根据太阳 高度来计算,6 月 22 日,太
37、阳直射北回归线,则洛杉矶的正午太阳高度90 (3423.5)79.5 ,影子长度小于 0.5 米,面积小于 0.3 平方米,故“面积” 结果错误。影子朝向问题,洛杉矶市(34N,118W),当北京时间为 10:30 时, 当地区时为 18:38,接近日落,太阳位于西北方,影子朝向东南,故影子朝向 正确。 答案 面积错误。6 月 22 日,洛杉矶市正午时太阳高度为 79.5(大于 45),影 子长度小于 0.5 米,面积小于 0.3 平方米。 朝向正确。(6 月 22 日北京时间 10:30 时,当地地方时 18:38,接近日落,) 太阳位于西北方,影子朝向东南。 3(加试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
38、列问题。 材料 下图为非洲某区域略图。 当乞力马扎罗山迎来一年内日出最早的那天,请计算地(12N)的正午太阳高 度角,并比较该日、两地日落时的地方时差异。 解析 图中看出,乞力马扎罗山位于南半球,其一年内日出最早的那天是太阳 直射点直射南回归线(23.5S)时,即 12 月 22 日前后,则地正午太阳高度角 90(23.512)。太阳直射点直射南回归线(23.5S)时,北半球各地纬度越 高,昼长越短,日落的地方时越早,地和地都位于北半球,地纬度较高, 其昼长短,日落的地方时数值较小;太阳直射点直射南回归线(23.5S)时,北半 球高纬度地区较低纬度地区的昼长差值最大,故该日地与地的昼长差值最
39、大,即二者日落地方时数值差距最大。 答案 54.5; 地日落地方时数值比 地小,两地日落地方时数值差距最大。 4(2017温州中学 3 月选考模拟)下图为我国某城市一独立楼房位置示意图(周 围无任何遮挡物),某日天气晴朗,该楼阳台有太阳照射的时长为 10 小时 55 分 钟。下列有关该日说法正确的是( ) A杭州昼短夜长 B北京日出正东方 C太阳直射北半球 D我国北方秋高气爽 解析 根据材料,结合指向标判断,正午太阳位于正南方向。北京日出正东方, 应是二分日,6 点日出,18 点日落,阳台日照时间约 10 小时,B 错。该楼阳台 有太阳照射的时长为 10 小时 55 分钟,说明该地昼长夜短,北
40、半球是夏季,太 阳直射北半球,A、D 错。 答案 C 5读图 1“地球公转示意图” 、图 2“圭表示意图”和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 圭表是我国古代科学家发明的度量日影长度的一种天文仪器,通过观测 “圭”上“表”影的长短变化可确定节气。 图 1 图 2 (1)图 1 中当地球运行至 a 位置时,太阳直射的纬线是_,全球昼夜长短 的分布规律是_。 (2)图 1 中当地球从 b 位置运行至 c 位置时,北京地区正午太阳高度逐渐 _,北极圈内极昼范围逐渐_。 (3)图 2 中“圭 ”的适宜长度取决于图 1 中_位置(填字母)正午“表”影 长度。安放圭表时, “圭”的两端应指示_方向。 (4)如图所
41、示安放圭表,主要适用于我国_地区(填纬度范围)。 (5)对利用圭表确定节气的优点或缺点进行简单评价。 解析 第(1)题,根据地轴的指向和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可判断 a 为春分,b 为 夏至,c 为秋分, d 为冬至,所以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第(2) 题,夏至到秋分,直射点在北半球,并向南移动,北半球的北京正午太阳高度 逐渐减小,北极圈内的极昼范围逐渐减小。第(3)题, “圭”的适宜长度取决于 一年中影子最长的时候,圭影始终朝北,所以该地应该在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地 区,冬至日是一年中中午太阳高度角最小的时候,也就是圭表的最短长度应大 于此时的影长。安放圭表时,当地正午时太阳在正南,所以
42、正午时“圭”的两 端应指示南北方向。第(4)题,圭影始终朝北,所以该地应该在北回归线及其以 北地区。第(5)题,利用圭表确定节气的优点或缺点是简单易行,操作性强,缺 点是受圭表的规格限制较大。 答案 (1)赤道 全球昼夜平分 (2)减小 减小 (3)d 南北 (4)23.5N 及其以北 (5)优点: 简单易行,便于操作(方便直观,便于观测,直接指导农业生产等)。 或缺点:精度受圭表的规格限制较大(用时长,效率低;受天气影响大)。 6下面是大连(约 39N)某房地产公司开发的一梯两户式多层商品房平面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北方地区的传统民居朝向一般是_,主要原因是_。 (2)一年
43、中,正午室内太阳光照面积最小的一天是_,此时地球公转处于 _(填“加速”或“减速”)期,早上观察发现太阳从_方向升起。 (3)大连从_(填日期) 开始,日照时间逐渐增长。甲、乙两套商品房相比。 上午日照条件较好的是_。 (4)如果请你向客户推销甲、乙两套商品房,根据你的推销理由,客户选择的商 品房是哪一套? 理由 1:夏季受降水影响较小,墙面不易受损。选择:_套商品房。 理由 2:夏季通风更好,凉爽舒适。选择:_套商品房。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运动基本规律、正午太阳高度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第(1) 题,我国北方地区位于北半球,正午太阳位于南方,窗户朝南,采光条件好。 第(2)题,夏至日,北半球的
44、太阳光进入到室内的光照面积最小,此时日出东北。 第(3)题,冬至日后,大连昼变长。上午,太阳位于东南方向,乙套商品房日照 条件较好。第(4)题,商品房的选择一般考虑通风、采光。该建筑处在我国东部 季风区,夏季东南风吹打乙房东面墙体,乙房东、南、北面均有窗户,通风条 件好,但受降水影响较大。 答案 (1)朝南 采光条件好 (2)6 月 22 日 (夏至日) 减速 东北 (3)12 月 22 日 (冬至日) 乙 (4)甲 乙 7读地球光照图,回答下列问题。 (1)这天的日期是_。是北半球的_(节气)。 (2)上图中太阳直射点的地理坐标为_。 (3)图上所画弧 CD 是晨线还是昏线_。 (4)此时,
45、A 处是 (地方时)_时,B 处是( 地方时)_时,C 点的夜长 是_小时,N 点的夜长是_小时。 解析 该题以俯视日照图为切入点。根据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判定是 南半球。南极圈以内都在夜半球,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顺 着地球自转方向,经过晨昏线弧 CD 时,由白天进入黑夜,弧 CD 为昏线。昼 半球中间经线,其地方时是 12 时(正午),即直射点所在经线,推出其他各点的 地方时。某点夜长夜弧度15/小时,C 点在南极圈上,夜弧为 360,N 点在 赤道,夜弧为 180。 答案 (1)6 月 22 日 夏至 (2)(23.5N,0) (3)昏线 (4)21 9 24 12 8读“地球公转轨道示意简图(a、b、c 、d 为二分二至点)” ,回答下列问题。 (1)在公转轨道图中 b 位置处绘出赤道平面,目前黄赤交角的大小是_。 (2)当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 a 位置时,北半球的节气为_日,太阳直射点 所在的纬度是_,此时全球的昼夜长短状况是_。该日过后的三 个月内,北半球中低纬度地区的昼长变化情况是_。 (3)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中,沿公转方向从 c 到 d,太阳直射点位于_半球; 在此期间,出现极昼现象的范围是如何变化的?浙江省各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在 该时段内又是如何变化的? (4)在地球公转轨道图中,沿公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