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一年级地理学科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第 3 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 1 课时) (一)预 习 学 案 【预习目标】 1、理解太阳辐射是影响气候的最主要的因素 2、了解地球的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3、了解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预习重点】地球的形状对气候的影响 、地球的运动对气候的影响 【预习任务】 1、气候现象的能量主要来自于_。地球的形状、 _、海陆分布、_等都影响着太阳辐射的强弱和变 化。 2、地球具有球状的表面,在同一天,南北方不同的地方,正午的太阳 高度_,太阳辐射的强度也_。 3、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 的夹角,太阳高度角最大为 90。 4、太阳垂直照射的地方,太阳高度_,太阳辐射_
2、。当太 阳光线垂直照射赤道时,随着纬度的 _,太阳辐射的强度 _。 6、读图 4-19 地球公转示意图,回答: 、春分日_夏至日_秋分日_冬至日_ 、春分、秋分日太阳直射_,夏至日太阳直射_, 冬至日太 阳直射_ 、北极圈内夏至日会出现_;冬至日会出现(极昼或极夜)_。 7、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_的固定倾 角。这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_之间移动。 【预习诊断】 【预习质疑】预习本节后存在的问题: 第 1 课时第 1 页 ( 二 ) 课 堂 实 施 课堂实施基本流程为:预习交流精讲点拨拓展延伸系统总结 集体设计 个人修订 【预习交流】 教师反馈学生预习情况。
3、小组内互相交流。 【精讲点拨】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1、引导学生读 P83 图 4-23 “地球公转示意图” ,分 小组讨论完成: 日期 节气 太阳直射 点 北半球昼 夜长短 极昼极夜出现的范围 3、21 春分 赤道 昼夜平分 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6、22 夏至 南极圈内 现象、 北极圈内 现象 9、23 秋分 赤道 昼夜平分 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 12、2 2 冬至 南极圈内 现象、 北极圈内 现象 2、总结: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除赤道地区外,各地 产生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发生变化,接受太阳 辐射的强度不同,各地获得的热量也不同,中纬度地带产生 了明显的四季更替。 【拓展延伸】如果地球不
4、是斜着身子而是直着身子绕太 阳公转的,世界各地在一年中,还会有太阳照射角度的变化, 还会有四季的交替吗? 【系统总结】一、地球的形状与气候 二、地球的运动与气候 1地球自转 2地球公转 地球自 转或公转产 生的地理现 象具有空间 动态变化的 特点,教师 借助计算机 课件、手电 筒、地球仪 等辅助教学 过程,帮助 学生建立直 观、立体、 动态的概念。 指导学生参 与动手演示, 这对调动学 生学习的积 极性,加强 学生对所学 知识的理解、 识记非常有 效。 第 1 课时第 2 页 ( 三 ) 课 堂 限 时 作 业 班级: 姓名: 成绩: 1、海南岛终年如夏,降水多;黑龙江省北部冬季漫长,多冰雪。
5、两地 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洋流分布 2.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是 、 、 。 3.在_月 日和_月 日,阳光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平 分。 4、读地球公转图回答: 在图中用箭头标出地球公转方向。 当地球公转到 B 位置时,正值北半球的节气,此时阳光直射在 。 当地球公转到 C 位置时,南极圈以南地区出现现象,泰安 市的昼夜长短情况是。 我国航天员杨利伟与 2103 年 10 月 15 日乘坐载人航天飞船首飞成功。 当时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大致正运行在上图中的(区间 范围) 。 AAB 之间 BBC 之间 CCD 之间 DAD 之间 第 1 课时第 3
6、 页 初一年级地理学科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第 3 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第 2 课时) (一)预 习 学 案 【预习目标】 了解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预习重点】海陆分布对气候的影响 【预习任务】 1、五带:根据各地获得 的多少,以及是否有太阳光线的 、是否有 和 现象,将地球表面划分为“五带” 。 2、读图 421、423,比较地球上五带的差异,填写下表。 五带名称 纬度范围 有无阳光直 射 有无极昼极 夜现象 热带 23.5N-23.5S 有 无 北温带 23.5N-66.5N 无 无温带 南温带 23.5S-66.5S 无 无 北寒带 23.5N-66.5N 无 有 寒带 南寒带 23.
7、5S-66.5S 无 有 【预习诊断】 非洲大部分地区位于_带,欧洲大部分地区位于_带, 七大洲中绝大部分位于南寒带的的是_洲。 【预习质疑】 预习本节后存在的问题请写下来: 第 2 课时第 1 页 ( 二 ) 课 堂 实 施 课堂实施基本流程为:预习交流精讲点拨拓展延伸系统总结 集体设计 个人修订 【预习交流】 教师反馈学生预习情况。 小组内互相交流。 【精讲点拨】 展示准 备好补充材 料。 海陆分布与气候 1引导学生思考:夏季,人们在水中为什么感到凉爽? 2设问:为什么同样的阳光照射,在水中与陆地上的温 度不同呢?(分析:这是因为水体与陆地的物理性质不同在纬 度相同的地方,海洋与陆地的气温
8、也呈一定的差异。) 3、引导学生完成下表内容 4.应用:根据上述的分析,请你判断一下,中纬度地带 海洋与陆地月平均气温最高和最低的月份会相同吗?(不同, 海洋最高与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的时间比陆地要晚。 ) 【拓展延伸】 海洋和陆地具有热力差异,这主要是因为海陆的热容量 和传热方式不同。 【系统总结】 三、海陆分布与气候 造成的影响 性质差别 夏季 冬季 海洋:受热慢、散热慢 气温低 气温高 陆地:受热快、散热快 气温高 气温低 地理事 像的成因探 究,需要学 生具体较好 的逻辑思维 能力。教学 过程中尽可 能鼓励学生 做个“有心 人” ,多问 几个为什么? 学生讨 论之后得出 结论。 第 2
9、课时第 2 页 ( 三 ) 课 堂 限 时 作 业 班级: 姓名: 成绩: 1、下列各地中,有极昼和极夜现象的是 A(30N ,120E) B(70S ,115E) C (65N,120E ) D (20S,115W ) 2、同纬度的海洋和陆地相比 ( ) A、冬季大陆气温高 B、夏季大陆气温高 C、全年大陆气温高 D、海洋冬夏气温都低 3、小青从北京到新疆旅游,火车上看到沿途有草原、沙漠的景观变化, 这是 ( ) A.海陆位置差异的结果 B.河流差异的结果 C.地形差异的结果 D.纬度差异的结果 4、受海陆的影响,同一纬度的海洋和陆地气温不同。那么,下列说法 中错误的是( )A夏季陆地气温高
10、 B夏季海洋气温低 C冬季陆地气 温高 D冬季海洋气温高 5、新疆塔里木盆地气候干燥,同纬度的北京比较湿润。影响因素主要 是( ) A纬度位置 B海陆位置 C地形地势 D洋流分布 6、读图 (1)在纬线右侧写出纬度。 (2)将五带的名称填在适当的位置。 第 2 课时第 3 页 初一年级地理学科教学设计 第四单元第 3 节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总第 3 课时) (一)预 习 学 案 【预习目标】 1、理解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3、了解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树立气候变化的全球观念及关心环境从 我做起。 【预习重点】地形地势对气候的影响 【预习任务】 1、地势对气候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随着地势的增高,气温降
11、低,一般情 况下,每增高 100 米,气温约下降 C。 2、_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_,_ 等灾害频繁。排除的_破坏高空的_,导致地面太阳 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健康。 3、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 _,风速比郊区 。 【预习诊断】填表完成影响下列各地气候的主要因素 气候现象 主要因素 位于赤道附近的乞利马扎罗山山顶白雪皑皑 青岛的降水量比兰州多 台湾岛台湾山脉东侧降水比西侧多 赤道地区终年炎热,而南极大陆则冰雪覆盖 【预习质疑】预习中有什么疑问写下来: 。 第 3 课时第 1 页 ( 二 ) 课 堂 实 施 课堂实施基本流程为:预习交流精讲点拨拓展
12、延伸系统总结 集体设计 个人修订 【预习交流】教师反馈学生预习情况。小组内互相交流。 【精讲点拨】 1、安第斯山的东、西两侧景观有什么差异? 投影展示教材安第 (山的西侧植被茂盛多;东侧植被稀少,干旱荒凉。 ) 2、思考:为什么景观会有如此大的差异? (学生讨论后得出:山的东、西两侧降水有明显的差异, 原因是南北走向的安第斯山阻挡了来自太平洋的西风,使得 山的西侧迎风坡降水多,东侧背风坡降水少。相反,如果没 有这座山的阻挡,景观绝对不会造成如此大的差异。 ) 3、绘图:(文图转换,进一步理解巩固地形雨) 【拓展延伸】 赤道地区可能出现雪峰吗?(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地处 赤道地区,由于地势高造成
13、“赤道雪峰”的景观。) 【系统总结】 四、地形地势与气候 五、人类活动与气候 斯山南段东、 西两侧景观 的差异图、 地图册中的 “山地垂直 景观变化” 图,增强学 生的感性认 识,激发学 生学习兴趣。 第 3 课时第 2 页 ( 三 ) 课 堂 限 时 作 业 班级: 姓名: 成绩: 1、安第斯山南段西侧降水多于东侧的原因( ) A、距海较近,受海洋水汽的影响较大 B、纬度较低,太阳辐射强对流雨丰富 C、地势较高,气温较低,容易成云致雨 D、太平洋湿润气流受山脉抬升,地形雨丰富 2、 “山下白花山上雪”则主要是因为( ) A、地球的形状 B、地势 C、海陆分布 D、纬度位置 3、城市中心城区的气候不同于郊区,其表现在( ) A、气温偏低,风速偏小 B、气温偏高,风速偏大 C、气温偏高,风速偏小 D、 气温偏低,风速偏大 4、江西庐山是夏季避暑胜地,其主要因素是( ) A、海陆位置 B、纬度位置 C、地形因素 D、人为因素 5、一般海拔上升 1000 米,气温( ) A、上升 0.6 B 降低 0.6 C、上升 6 D、降低 6 6、读右图并完成下列要求。 (1)此图是 雨示意图。 (2)A 点的海拨高度是 米, 若 B 处的气温为 26.5,那么 A 点 的气温为 (3)迎风坡降雨较多的原因是 气流 抬升,气温 ,背风坡因空气 ,气温 ,所以降雨就少。 第 3 课时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