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属性的研究【文献综述】.doc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41503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属性的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属性的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属性的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属性的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属性的研究【文献综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毕业论文文献综述会计学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属性的研究由于我国衍生金融工具诞生的时间比较晚,与此相对应的会计计量的理论研究起步也比较晚,而且在后来的发展中也没有大力的投入力量去研究。但是在金融市场迅速发展的今天,衍生金融工具的种类日益丰富,交易也越来越复杂,因此对其计量属性的确定越来越重要。所以本文意在通过分析介绍衍生金融工具及其计量属性的演变历程,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衍生金融工具运用公允价值计量的利弊,并结合其在我国的应用状况,提出完善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的建议,进而促进我国衍生金融工具市场的发展。1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属性的演变历程穆殿昆1提出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出现之前存在这决策理论观,此

2、理论提到理性的、规避风险的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决策前,总是要充分利用各种信息,以评定其决策方案是否可行。如果信息是无偿的,投资者会充分利用这些信息为其决策服务。但这只是在理想环境下的假设,在非理想环境下,信息并非是无偿获取的。投资者不得不主观预测公司的未来获利能力、现金流量以及股利分配等,而且,当获取了新的信息时还需要对预测加以修订。这种把有用性等同于信息含量的观点,称为财务报告的信息观。这种理论观点是鲍尔和布朗于1968年首次提出并提供了大量证据加以证实信息观认为现行的以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为基础的财务报告满足了大多数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具有信息含量。这种理论从1968年起就在财务会计理论和研究中占统

3、治地位。吴成2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了信息观,信息观是在有效市场假说理论前提下,研究会计信息与股票价格的关系,而不考虑市场是怎样把信息转换到股价中去的。但是证券市场并非开始认为的那样有效,会计信息与资本价值也出现背离。上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金融界2000多家金融企业陷入困境,而按照历史成本反映的信息却呈良好状态。于是,人们在对信息观怀疑的同时,对计量属性历史成本也提出质疑,并要求改进计量手段。也就是通过改进计量方法来进一步增加决策的有用性。于是,信息观转向了计量观。李维清3提出了计量观,所谓计量观是指会计人员已日益认识到有责任将现值,或者说公允价值,恰当地纳入财务报告中。会计学家通过大量实证研究

4、表明,证券市场没有原来那么有效,投资者在评价企业未来盈利的可能性时需要更多更有效的信息,而不仅仅是以历史成本为基础的财务报告的信息。因此,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体现了由信息观向计量观的转变。通过上述理论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从决策观到计量观实际就是从历史成本到公允价值的过渡,在上世纪80年代,有关公允价值会计的争论主要在SBC和金融界之间进行,美国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不肯轻易表态。但80年代后期存款储蓄行业的金融危机,彻底改变了FASB的态度和立场。从90年代起,FASB明显转向SBC的立场,颁布了一系列旨在推动公允价值会计向前发展的财务会计准则。FASB在1990年9月1995年间,颁布的与

5、公允价值会计有关的准则就有8项。于1996年6月又发布了“衍生金融工具与套期保值会计”、“综合收益的报告”两份征求意见稿。此外,FASB在1998和1999年发布关于“负债权益问题”与“按公允价值计量所有金融资产和负债”准则的征求意见稿。特别是正式发表了第7辑概念公告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之后,在国外会计界有关公允价值的研究达到了高潮。据统计,有75以上的现行美国公认会计原则、国际会计准则涉及公允价值,而且越是新近的准则,采用公允价值的比例越大。从IASC和FASB的努力方向和财务会计的发展动向看,力求全面彻底地对金融工具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而且在其他项目的准则上也体现着历史成本计量

6、向公允价值计量的变迁。因此公允价值取代沿用己久的历史成本计量,是不可阻挡的会计计量历史发展的洪流。2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应用情况吴欢4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我国最早使用公允价值是20世纪90年代,1998年6月财政部公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标志着公允价值一种计量属性正式出现在我国会计准则中。该准则规定了对于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原则即如果该资产存在活跃市场,该资产的市价即为其公允价值如果该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但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存在活跃市场,该资产的公允价值应比照相关类似资产的市价确定如果该资产和与该资产类似的资产均不存在活跃市场,该资产的公允价值以其所能产生的未来现金流量以适当的折现率贴现计算

7、的现值确定。可以看到,当时对于公允价值的相关规定仅限于对其使用层级的一些思考,且大部分是借鉴美国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牛刀小试之后,在此后的数年间,财政部共颁布了10项具体的会计准则。吴成2认为我国在初始引进公允价值时制定了些许准则,但是这些准则只是规定了何时使用公允价值,但如何去判断使用的合理性,如何保证此时得到的公允价值信息是可靠的,准则中并没能给我们明确的答案,而且由于一些原因我国在21世纪初的这一段时间里实行的是回避公允价值的态度。由于企业在运用这些会计准则时存在一定的随意性,从而给滥用公允价值留下了空子,一时间出现了许多人为操纵利润的情况。可以

8、说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大量出现,为此,2001年,财政部在新发布和修订的N项企业会计准则中重点强调了真实性和谨慎性,明确回避了公允价值计量。至此,当时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对有关经济业务事项的处理,尽可能地回避了按公允价值计价,而改按账面价值入账。杨云渝5指出我国的公允价值计量虽然经历了一波三折,但是我国会计学界公允价值的研究却一直没有停歇。特别是近几年来,随着理论界对公允价值的重新审视,公允价值计量的回归己经有了充分的理论铺垫,从2005年开始,经过一年多的时间,通过20多项征求意见稿和对原有的16项准则的修订,财政部终于表明了自己的立场,于2006年2月4日正式发布了39

9、项新会计准则,并要求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执行。新会计准则在诸多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在39项准则中包括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其中涉及公允价值的有22个。通过上述几位学者的理论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大致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即初期的大力提倡阶段;中期的回避阶段还有现在的重新审视及利用阶段。虽然经历了一波三折的曲折历程,但是每一阶段的对公允价值的认识也不一样,总的趋势是向前发展的。3、我国运用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存在的问题高建忠6在自己的文章中提到可靠性问题是公允价值计量运用的最大难题。即使在当前公允价值计量应用已经是大势所趋的情况下,仍有不少专家和学者对应用公允价值表示

10、了担心。例如美国著名会计学家雄士就指出尽管应用公允价值通常是投资者强烈所需,但是公允价值有二大缺陷,第一个陷是估计的公允价值是主观的而且伴有预测性误差,有时候还是重大的预测误差,第二个缺陷是公允价值计量可能会缺乏可验证性而导致故意的误差。夏睿7指出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基础的会计信息更能够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决策支持,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获取公允价值有一定的难度,要获取公平、公正、公认的公允价值,不得不考虑其成本问题,如增加信息收集人员和专业估价人员所增加的成本、收集市场信息过程中所发生的各项费用、因审计公允价值信息所形成的审计收费增加。一般而言,获取公允价值的成本主要与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要求以

11、及获取公允价值信息的难易程度相关。而目前在我国市场经济尚不成熟,要素市场尚不完善的条件下,企业的大多数资产与负债项目都无法直接取得活跃市场的公开牌价,通常情况下只有通过资产评估的方式才能取得被广泛认可公允价值信息,这加重了采用公允价值计量的成本。张小池8认为可操作性问题是公允价值应用的一个难题。公允价值的应用不仅涉及会计确认、计量、记录和报告这样的整个会计报告系统,而且还有考虑会计机构与会计人员的职责调整;不仅涉及如何取得公允价值的问题,而且还要考虑所报告的公允价值信息能否得到广泛的认可;不仅涉及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调整问题,还要考虑如何与审计准则、财务制度以及税收法规的协调问题。采用公允价值

12、计量,不可避免的要考虑上述问题。通过上述几位学者的理论分析,他们认为采用公允价值对的计量属性主要有三大方面的缺点,第一是可靠性差;第二是虽然明确规定了以公允价值计量,但是由于我国具体的国情所以公允价值的估值时还存在困难,在获取公允价值时可能会导致成本较高;第三是公允价值的可操作性差。我认为这三个方面的问题在我国的确也很典型,因为我国对这方面理论研究本来就少,可以说先天畸形,加之衍生金融工具在我国发展的时间也太短,研究力度也不够,所以存在这方面的问题无可厚非。4关于完善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的建议刘丽坤10建议健全、完善会计立法与规范。金融市场和外汇市场上利率和汇率瞬息万变,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

13、所带来的金融风险给传统会计理论以极大的冲击。传统的会计理论尚不能解决衍生金融工具的确认、计量及报告等问题,而且我国会计准则中关于金融工具的规范较少,实务中对期货交易的会计处理与披露又各不相同,相关从业人员的水平也不高。因此,进一步研究并制定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规范刻不容缓。薛菲与孙红梅10针对推行公允价值计量存在困难的问题建议要创造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计量在我国的实施条件在现阶段。我国会计准则的后续建设应该在肯定公允价值的前提下,有效剔除公允价值运用上有损会计信息可靠性的一些不良因素,并不断完善确定公允价值的相关计量技术,为公允价值的运用创造良好的环境。张小池8建议提高从业人员水平。衍生金融工具

14、产生时间短且性质复杂,涉及交易量大,风险大,许多从业人员对此很陌生。必须提高专业人员素质,重视职业道德的培养,提高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质量。王森11建议我国可借鉴国外的成熟做法。首先在我国,资本市场不断发展,其次,衍生金融工具是诞生于国际市场。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国际资本流动的增强,必然由国际引入国内,是一种对国际金融投资品种的借鉴它的会计量是一项不涉及或少涉及到国家主权利益的会计事项。因此,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可以借鉴国外的成熟做法。统观上述学者的理论,可以概括的说他们是在对公允价值在我国的运用状况并结合其在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提出的建议,对于计量不准确的问题提出完善

15、立法等;针对估值技术存在的困难提出创造环境并提高估值技术水平;同时还建议借鉴国外的成熟做法。我认为,无论是完善立法还是提高估值技术,是可以借鉴别人的成熟做法,但是不能盲目,并不是成熟的理论就是好的,而且好并不一定适合,因为我们的国情特殊,我们的金融市场没有国外的那么发达和完善,因此我们要有鉴别的在提出真正适合我们国情的建议。该课题在衍生金融工具计量属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公允价值在我国实际运用中的实例分析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利弊,针对我国的现实情况,并在借鉴国外成熟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自身的国情,找出解决问题的建设性意见。而且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理财学对金融工具计量模式研究的完善,将其作为对

16、会计实务进一步发展和完善的契机,在加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确认与计量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完善会计准则,进而能推动整个财务会计准则体系的完善。参考文献1穆殿昆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02吴成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模式研究D天津天津财经大学,20083李维清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D济南山东大学,20074吴欢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在我国的应用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85杨云渝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及应用研究D西安长安大学,20086高建忠公允价值计量历史演进研究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077夏睿关于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问题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8张小池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的探讨J企业导报,2009,991929刘丽坤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的探讨D西南财经大学,200710薛菲,孙红梅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计量初探J现代商业2010,623423411王森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借鉴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610410612ARTECWILSONDERIVATIVESANDTHERULEOFFASBM,2004,16717913GEORGEJBENSTONFAIRVALUEACCOUNTINGACAUTIONARYTALEFROMENRONM,2006,46548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文献综述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