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套完整的706页WORD格式的建筑工程技术技术交底资料.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4152301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DOC 页数:980 大小:3.9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套完整的706页WORD格式的建筑工程技术技术交底资料.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80页
一套完整的706页WORD格式的建筑工程技术技术交底资料.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80页
一套完整的706页WORD格式的建筑工程技术技术交底资料.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80页
一套完整的706页WORD格式的建筑工程技术技术交底资料.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80页
一套完整的706页WORD格式的建筑工程技术技术交底资料.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表 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四川省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保 障工程 交底部位 地下室筏板基础 工程编号 日期 2013、12、22 交底内容: 防水混凝土施工 1 范围 地下室筏板基础,地下室剪力墙三元乙丙聚氯乙烯卷材刚性防水做法;UEA 补偿收缩混凝土 刚性防水施工工艺。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采用 425 号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严禁使用过 期、受潮、变质的水泥。 2.1.2 砂:宜用中砂,含泥量不得大于 3%。 2.1.3 石:宜用卵石,最大粒径不宜大于 40mm,含泥量不大于 1%,吸水率不大于 1.5%。 2.1.4 水

2、:饮用水或天然洁净水。 2.1.5 U.E.A 膨胀剂:其性能应符合行业标准 混凝土膨胀剂 (JC47692) ,其掺量应符 合设计要求及有关的规定,与其它外加剂混合使用时,应经试验试配后使用。 2.1.6 主要机具:混凝土搅拌机、翻斗车、手推车、振捣器、溜槽、串桶、铁板、铁锹、 吊斗,计算器具磅秤等。 2.2 作业条件: 2.2.1 钢筋、模板上道工序完成,办理隐检、预检手续。注意检查固定模板的铁丝、螺栓 表 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四川省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保 障工程 交底部位 地下室筏板基础 工程编号 日期 2013、12、22 是否穿过混凝土墙,如必须穿过时,应采取止水措施。特别

3、是管道或预埋件穿过处是否已做好防 水处理。木模板提前浇水湿润,并将落在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 2.2.2 根据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 2.2.3 材料需经检验,由试验室试配提出混凝土配合比,试配的抗渗等级应按设计要求提 高 0.2MPa。 2.2.4 如地下水位高,地下防水工程施工期间继续做好降水,排水。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作业准备 混凝土搅拌 运输 混凝土浇筑 养护 3.2 混凝土搅拌:搅拌投料顺序: 石子 砂 水泥 U.E.A 膨胀剂 水 。 投料先干拌 0.51min 再加水。水分三次加入,加水后搅拌 12min (比普通混凝土搅拌时间延 长 0.5min) 。混凝土搅拌

4、前必须严格按试验室配合比通知单操作,不得擅自修改。散装水泥、砂、 石车车过磅,在雨季,砂必须每天测定含水率,调整用水量。现场搅拌坍落度控制 68cm,泵 送商品混凝土坍落度控制 1416cm。 3.3 运输:混凝土运输供应保持连续均衡,间隔不应超过 1.5h,夏季或运距较远可适当掺 入缓凝剂,一般掺入 2.53木钙为宜。运输后如出现离析,浇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3.4 混凝土浇筑:应连续浇筑,宜不留或少留施工缝。 3.4.1 底板一般按设计要求不留施工缝或留在后浇带上。 表 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四川省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保 障工程 交底部位 地下室筏板基础 工程编号 日期 2013、1

5、2、22 3.4.2 墙体水平施工缝留在高出底板表面不少于 200mm 的墙体上,墙体如有孔洞,施工缝 距孔洞边缘不宜少于 300mm,施工缝形式宜用凸缝(墙厚大于 30cm)或阶梯缝、平直缝加金属 止水片(墙厚小于 30cm) ,施工缝宜做企口缝并用 B.W 止水条处理垂直施工缝宜与后浇带、变 形缝相结合。 3.4.3 在施工缝上浇筑混凝土前,应将混凝土表面凿毛,清除杂物,冲净并湿润,再铺一 层 23cm 厚水泥砂浆(即原配合比去掉石子)或同一配合比的减石子混凝土,浇筑第一步其高 度为 40cm,以后每步浇筑 5060cm,严格按施工方案规定的顺序浇筑。混凝土自高处自由倾落 不应大于 2m,

6、如高度超过 3m,要用串桶、溜槽下落。 3.4.4 应用机械振捣,以保证混凝土密实,振捣时间一般 10s 为宜,不应漏振或过振,振 捣延续时间应使混凝土表面浮浆,无气泡,不下沉为止。铺灰和振捣应选择对称位置开始,防止 模板走动,结构断面较小,钢筋密集的部位严格按分层浇筑、分层振捣的要求操作,浇筑到最上 层表面,必须用木抹找平,使表面密实平整。 3.5 养护:常温(2025)浇筑后 610h 苫盖浇水养护,要保持混凝土表面湿润,养护 不少于 14d。 3.6 冬期施工:水和砂应根据冬施方案规定加热,应保证混凝土入模温度不低于 5,采 用综合蓄热法保温养护,冬期施工掺入的防冻剂应选用经认证的产品。

7、拆模时混凝土表面温度与 环境温度差不大于 15。 4 质量标准 表 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四川省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保 障工程 交底部位 地下室筏板基础 工程编号 日期 2013、12、22 4.1 保证项目: 4.1.1 防水混凝土的原材料、外加剂及预埋件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有关标准的规 定,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 4.1.2 防水混凝土的抗渗等级和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查配合比及试块试验报告。抗 渗试块 500m3 以下留两组,一组标养,一组同条件养护,养护期 28d,每增 250500m 3 增留两 组。 4.1.3 施工缝、变形缝、止水片、穿墙管、支摸铁件设置与构造

8、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 范的规定,严禁有渗漏。 4.2 基本项目: 混凝土表面平整,无露筋、蜂窝等缺陷,预埋件位置正确。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 3-1。 5 成品保护 5.1 为保护钢筋、模板尺寸位置正确,不得踩踏钢筋,并不得碰撞、改动模板、钢筋。 5.2 在拆模或吊运其它物件时,不得碰坏施工缝处企口,及止水带。 5.3 保护好穿墙管、电线管、电门盒及预埋件等,振捣时勿挤偏或使预埋件挤入混凝土内。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表 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四川省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保 障工程 交底部位 地下室筏板基础 工程编号 日期 2013、12、22 表 3-1 允许偏差 (mm)

9、高层框架 高层大模 1 轴线位移 5 尺量检查 2 楼层标高 5 10 用水准仪或尺量检查 +5 -2 每 层 5 用 2m 托线板检查 全 高 H/1000 用经纬仪或吊线和尺量检查 5 表面平整 8 4 用 2m 靠尺和楔形塞尺检查 6 预埋铜板中心线位置偏移 10 7 预埋管螺栓中心线位置偏移 5 8 井筒全高垂直度 H/1000 用吊线和尺量检查 6.1 严禁在混凝土内任意加水,严格控制水灰比,水灰比过大将影响 U.E.A 补偿收缩混凝 土的膨胀率,直接影响补偿收缩及减少收缩裂缝的效果。 6.2 细部构造处理是防水的薄弱环节,施工前应审核图纸,特殊部位如变形缝、施工缝、 穿墙管、预埋件

10、等细部要精心处理。 6.3 地下室防水工程必须由防水专业队施工,其技术负责人及班组长必须持有上岗证书。 施工完毕,及时整理施工技术资料,交总包归档。地下室防水工程保修期三年,出现渗漏要负责 返修。 6.4 穿墙管外预埋带有止水环的套管,应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固定,止水环周围混凝土要 细心振捣密实,防止漏振,主管与套管按设计要求用防水密封膏封严。 表 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四川省核与辐射环境安全保 障工程 交底部位 地下室筏板基础 工程编号 日期 2013、12、22 6.5 结构变形缝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处理,止水带位置要固定准确,周围混凝土要细心 浇筑振捣,保证密实,止水带不得偏移

11、,变形缝内填沥青木丝板或聚乙烯泡沫棒,缝内 20mm 处 填防水密封膏,在迎水面上加铺一层防水卷材,并抹 20mm 防水砂浆保护。 6.6 后浇缝一般待混凝土浇筑六周后,应以原设计混凝土等级提高一级的 U.E.A 补偿收缩 混凝土浇筑,浇筑前接槎处要清理干净,养护 28d。 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材料(水泥、砂、石、U.E.A,外加剂等)的出厂质量证明书、试验报告。 7.2 混凝土试块试验报告。 (包括抗压及抗渗试块) 。 7.3 隐检记录。 7.4 设计变更及洽商记录。 7.5 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7.6 其它技术文件。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交人:

12、表 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工程编号 日期 交底内容: 灰土地基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坑、基槽、室内地评、管沟、室外台阶和散水等 灰土地基(垫层) 。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土:宜优先采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物,使用前应先过筛,其粒径 不大于 15mm。含水量应符合规定。 2.1.2 石灰:应用块灰或生石灰粉;使用前应充分熟化过筛,不得含有粒径大于 5mm 的生 石灰块,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 2.1.3 主要机具有: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 610mm 和 1620mm 两种

13、) 、标准斗、靠尺、耙子、平头铁锹、胶皮管、小线和木折尺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基坑(槽)在铺灰土前必须先行钎探验槽,并按设计和勘探部门的要求处理完地基, 办完隐检手续。 2.2.2 基础外侧打灰土,必须对基础,地下室墙和地下防水层、保护层进行检查,发现损 坏时应及时修补处理,办完隐检手续。现浇的混凝土基础墙、地梁等均应达到规定的强度,不得 碰坏损伤混凝土。 表 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工程编号 日期 2.2.3 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时,施工前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地 下水位经常保持在施工面以下 0.5m 左右,在 3d 内不得受水浸泡。 2

14、.2.4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设计压实系数,土料种类、施工条件等,合理确定土料含 水量控制范围。铺灰土的厚度和夯打遍数等参数。重要的灰土填方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 2.2.5 房心灰土和管沟灰土,应先完成上下水管道的安装或管沟墙间加固等措施后,再进 行。并且将管沟、槽内、地坪上的积水或杂物、垃圾等有机物清除干净。 2.2.6 施工前,应作好水平高程的标志。如在基坑(槽)或管沟的边坡上每隔 3m 钉上灰 土上平的木撅,在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好标高控制的标准木桩。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检验土料和石灰粉的质量并过筛 灰土拌合 槽底清理 分层铺灰土 夯打密实

15、找平验收 3.2 首先检查土料种类和质量以及石灰材料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要求;然后分别过筛。 如果是块灰闷制的熟石灰,要用 610mm 的筛子过筛,是生石灰粉可直接使用;土料要用 1620mm 筛子过筛,均应确保粒径的要求。 3.3 灰土拌合:灰土的配合比应用体积比,除设计有特殊要求外,一般为 28 或 37。 基础垫层灰土必须过标准斗,严格控制配合比。拌合时必须均匀一致,至少翻拌两次,拌合好的 灰土颜色应一致。 表 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工程编号 日期 3.4 灰土施工时,应适当控制含水量。工地检验方法是:用手将灰土紧握成团,两指轻捏 即碎为宜。如土料水分过大或不足时,

16、应晾干或洒水润湿。 3.5 基坑(槽)底或基土表面应清理干净。特别是槽边掉下的虚土,风吹入的树叶、木屑 纸片、塑料袋等垃圾杂物。 3.6 分层铺灰土:每层的灰土铺摊厚度,可根据不同的施工方法,按表 2-l 选用。 灰土最大虚铺厚度 表 2-1 项次 夯具的种类 重量 (kg) 虚铺厚度 (mm) 备 注 1 木 夯 4080 200250 人力打夯,落高 400500mm,一夯压半夯 2 轻型夯实工具 200250 蛙式打夯机、柴油打夯机 3 压路机 机重 610t 200300 双 轮 各层铺摊后均应用木耙找平,与坑(槽)边壁上的木撅或地坪上的标准木桩对应检查。 3.7 夯打密实:夯打(压)

17、的遍数应根据设计要求的干土质量密度或现场试验确定,一般 不少于三遍。人工打夯应一夯压半夯,夯夯相接,行行相接,纵横交叉。 3.8 灰土分段施工时,不得在墙角、柱基及承重窗间墙下接槎,上下两层灰土的接槎距离 不得小于 500mm。 3.9 灰土回填每层夯(压)实后,应根据规范规定进行环刀取样,测出灰土的质量密度, 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进行上一层灰土的铺摊。 用贯入度仪检查灰土质量时,应先进行现场试验以确定贯入度的具体要求。环刀取土的压实 系数用 dy 鉴定,一般为 0.930.95;也可按照表 2-2 的规定执行。 灰土质量密度标准 表 2-2 表 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工

18、程编号 日期 项次 土料种类 灰土最小质量密度 (g/cm3) 1 2 3 轻亚粘土 亚 粘 土 粘 土 1.55 1.50 1.45 3.10 找平与验收:灰土最上一层完成后,应拉线或用靠尺检查标高和平整度,超高处用铁 锹铲平;低洼处应及时补打灰土。 3.11 雨、冬期施工: 3.11.1 基坑(槽)或管沟灰土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施工中应防止地面水流入槽坑 内,以免边坡塌方或基上遭到破坏。 3.11.2 雨天施工时,应采取防雨或排水措施。刚打完毕或尚未夯实的灰土,如遭雨淋浸泡, 则应将积水及松软灰土除去,并重新补填新灰土夯实,受浸湿的灰土应在晾干后,再夯打密实。 3.11.3 冬期打灰

19、土的土料,不得含有冻土块,要做到随筛、随拌、随打、随盖,认真执行 留、接搓和分层夯实的规定。在土壤松散时可允许洒盐水。气温在-10以下时,不宜施工。并 且要有冬施方案。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l 基底的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1.2 灰土的干土质量密度或贯入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2 基本项目 4.2.1 配料正确,拌合均匀,分层虚铺厚度符合规定,夯压密实,表面无松散、起皮。 表 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工程编号 日期 4.2.2 留槎和接槎。分层留接槎的位置、方法正确,接槎密实、平整。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 2-3。 灰土地

20、基允许偏差 表 2-3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 验 方 法 1 2 顶面标高 表面平整度 15 15 用水平仪或拉线和尺量检查 用 2m 靠尺和楔形塞尺量检查 5 成品保护 5.1 施工时应注意妥善保护定位桩、轴线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 5.2 对基础、基础墙或地下防水层、保护层以及从基础墙伸出的各种管线,均应妥善保护, 防止回填灰土时碰撞或损坏。 5.3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要配备有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铺填超厚或配合 比错误。 5.4 灰土地基打完后,应及时进行基础的施工和地坪面层的施工,否则应临时遮盖,防止 日洒雨淋。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未按

21、要求测定干土的质量密度:灰土回填施工时,切记每层灰土夯实后都得测定干土 的质量密度,符合要求后,才能铺摊上层的灰土。并且在试验报告中,注明土料种类、配合比、 试验日期、层数(步数) 、结论、试验人员签字等。密实度末达到设计要求的部位,均应有处理 方法和复验结果。 表 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工程编号 日期 6.2 留、接槎不符合规定:灰土施工时严格执行留接槎的规定。当灰土基础标高不同时, 应作成阶梯形,上下层的灰土接槎距离不得小于 500mm。接槎的槎子应垂直切齐。 6.3 生石灰块熟化不良:没有认真过筛,颗粒过大,造成颗粒遇水熟化体积膨胀,会将上 层垫层、基础拱裂。夯必认

22、真对待熟石灰的过筛要求。 6.4 灰土配合比不准确:土料和熟石灰没有认真过标准斗,或将石灰粉花洒在土的表面, 拌合也不均匀,均会造成灰土地基软硬不一致,干土质量密度也相差过大。应认真做好计量工作。 6.5 房心灰土表面平整偏差过大,致使地面混凝土垫层过厚或过薄,造成地面开裂、空鼓。 认真检查灰土表面的标高及平整度。 6.6 雨、冬期不宜做灰土工程,适当考虑修改设计。否则应编好分项雨季、冬期施工方案; 施工时严格执行施工方案中的技术措施,防止造成灰土水泡、冻胀等质量返工事故。 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施工区域内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7.2 地基钎探记录。 7

23、.3 地基隐蔽验收记录。 7.4 灰土的试验报告。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交人: 表 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工程编号 日期 交底内容: 砂石地基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砂石地基、地基处理以及地面垫层(夯实和碾压法) 。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 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 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颗粒级配应良好。 2.1.2 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

24、。用做排水固结地 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 3%。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 2/3,并不宜大于 50mm。 2.1.3 主要机具: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10t ) 、手推 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 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 2.2 作业条件: 2.2.1 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 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2.2.2 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 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表 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交底

25、部位 工程编号 日期 2.2.3 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 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2.2.4 检查基槽(坑) 、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检验砂石质量 分层铺筑砂石 洒水 夯实或碾压 找平验收 3.2 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 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3.3 分层铺筑砂石 3.3.l 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 1520cm,不宜超过 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 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

26、。大面积的砂石垫层,铺筑厚度可达 35cm,宜采用 610t 的压路机碾压。 3.3.2 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 形,搭槎处应注意压(夯)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 3.3.3 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岔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 0.51.0m,并应充 分压(夯)实。 3.3.4 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 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 表 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工程编号 日期 3.4 洒水:铺筑级配砂石在夯实碾压前,应根据其干湿程度和气候条件,适当地洒水以保 持砂石的最

27、佳含水量,一般为 8%l2%。 3.5 夯实或碾压;夯实或碾压的遍数,由现场试验确定。用水夯或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 落距为 400500mm,要一夯压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 3 遍。采用压路机往复 碾压,一般碾压不少于 4 遍,其轮距搭接不小于 50cm。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 夯密实。 3.6 找平和验收: 3.6.l 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并应设置纯砂检查点,用 200cm3 的环刀取样;测定 干砂的质量密度。下层密实度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施工。用贯入法测定质量时,用贯入仪、钢 筋或钢叉等以贯入度进行检查,小于试验所确定的贯入度为合格。 3.6.2 最后一层

28、压(夯)完成后,表面应拉线找平,并且要符合设计规定的标高。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基底土质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1.2 纯砂检查点的干砂质量密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2 基本项目: 4.2.1 级配砂石的配料正确,拌合均匀,虚铺厚度符合规定,夯压密实。 4.2.2 分层留接槎位置正确,方法合理,接槎夯压密实,平整。 表 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工程编号 日期 4.3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 2-4。 砂石地基的允许偏差 表 2-4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 验 方 法 1 2 顶面标高 表面平整度 15 20 用水平仪或

29、拉线和尺量检查 用 2m 靠尺和楔形塞尺量检查 5 成品保护 5.1 回填砂石时,应注意保护好现场轴线桩、标准高程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 5.2 地基范围内不应留有孔洞。完工后如无技术措施,不得在影响其稳定的区域内进行挖 掘工程。 5.3 施工中必须保证边坡稳定,防止边坡坍塌。 5.4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级配砂石不准或铺筑 超厚。 5.5 级配砂石成活后,应连续进行上部施工;否则应适当经常洒水润湿。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大面积下沉:主要是未按质量要求施工,分层铺筑过厚、碾压遍数不够、洒水不足等。 要严格执行操作工艺的要求。 6.2 局部

30、下沉:边缘和转角处夯打不实,留接槎没按规定搭接和夯实。对边角处的夯打不 得遗漏。 6.3 级配不良:应配专人及时处理砂窝、石堆等问题,做到砂石级配良好。 表 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工程编号 日期 6.4 在地下水位以下的砂石地基,其最下层的铺筑厚度可适当增加 50mm。 6.5 密实度不符合要求:坚持分层检查砂石地基的质量。每层的纯砂检查点的干砂质量密 度。必须符合规定,否则不能进行上一层的砂石施工。 6.6 砂石垫层厚度不宜小于 100mm;冻结的天然砂石不得使用。 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二质量记录: 7.1 施工现场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7.2 地基钎探记录

31、 7.3 地基隐蔽验收记录。 7.4 砂石的试验报告。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交人: 表 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工程编号 日期 交底内容: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打桩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的打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预制钢筋混凝土桩:规格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 证。 2.1.2 焊条(接桩用):型号、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有关标准的规定,一般宜用 E4303 牌号。 2.1.3 钢板(接桩用):材质、规格符合设计要求,宜用低碳钢。 2.1.4 主要机具有:柴油打桩机、电焊机

32、、桩帽、运桩小车。索具、钢丝绳、钢垫板或槽 钢,以及木折尺等。 2.2 作业条件: 2.2.1 桩基的轴线和标高均已测定完毕,并经过检查办了预检手续。桩基的轴线和高程的 控制桩,应设置在不受打桩影响的地点,并应妥善加以保护。 2.2.2 处理完高空和地下的障碍物。如影响邻近建筑物或构筑物的使用或安全时,应会同 有关单位采取有效措施,予以处理。 2.2.3 根据轴线放出桩位线,用木橛或钢筋头钉好桩位,并用白灰作标志,以便于施打。 表 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工程编号 日期 2.2.4 场地应碾压平整,排水畅通,保证桩机的移动和稳定垂直。 2.2.5 打试验桩。施工前必须打试验

33、桩,其数量木少于 2 根。确定贯入度并校验打桩设备、 施工工艺以及技术措施是否适宜。 2.2.6 要选择和确定打桩机进出路线和打桩顺序,制定施工方案,作好技术交底。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就桩桩机 起吊预制桩 稳桩 打桩 接桩 送桩 中间检查验收 移桩机至下一个桩位 3.2 就位桩机:打桩机就位时,应对准桩位,保证垂直稳定,在施工中不发生倾斜、移动。 3.3 起吊预制桩:先拴好吊桩用的钢丝绳和索具,然后应用索具捆住桩上端吊环附近处, 一般不宜超过 30cm,再起动机器起吊预制桩,使桩尖垂直对准桩位中心,缓缓放下插入土中, 位置要准确;再在桩顶扣好桩帽或桩箍,即可除去索具。 3.4

34、稳桩。桩尖插入桩位后,先用较小的落距冷锤 12 次,桩入上一定深度,再使桩垂直 稳定。10m 以内短桩可目测或用线坠双向校正; 10m 以上或打接桩必须用线坠或经纬仪双向校正, 不得用目测。桩插入时垂直度偏差不得超过 0.5%。桩在打入前,应在桩的侧面或桩架上设置标 尺,以便在施工中观测、记录。 3.5 打桩:用落锤或单动锤打桩时,锤的最大落距不宜超过 1.0m。 ;用柴油锤打桩时,应 使锤跳动正常。 表 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工程编号 日期 3.5.1 打桩宜重锤低击,锤重的选择应根据工程地质条件、桩的类型、结构、密集程度及 施工条件来选用。 3.5.2 打桩顺序根据基

35、础的设计标高,先深后浅;依桩的规格宜先大后小,先长后短。由 于桩的密集程度不同,可自中间向两个心向对称进行或向四周进行;也可由一侧向单一方向进行。 3.6 接桩 3.6.l 在桩长不够的情况下,采用焊接接桩,其预制桩表面上的预埋件应清洁,上下节之 间的间隙应用铁片垫实焊牢;焊接时,应采取措施,减少焊缝变形;焊缝应连续焊满。 3.6.2 接桩时,一般在距地面 lm 左右时进行。上下节桩的中心线偏差不得大于 10mm,节 点折曲矢高不得大于 l桩长。 3.6.3 接桩处入土前,应对外露铁件,再次补刷防腐漆。 3.7 送桩:设计要求送桩时,则送桩的中心线应与桩身吻合一致,才能进行送桩。若桩顶 不平,

36、可用麻袋或厚纸垫平。送桩留下的桩孔应立即回填密实。 3.8 检查验收:每根桩打到贯入度要求,桩尖标高进入持力层,接近设计标高时,或打至 设计标高时,应进行中间验收。在控制时,一般要求最后三次十锤的平均贯入度,不大于规定的 数值,或以桩尖打至设计标高来控制,符合设计要求后,填好施工记录。如发现桩位与要求相差 较大时,应会同有关单位研究处理。然后移桩机到新桩位。 3.9 打桩过程中,遇见下列情况应暂停,并及时与有关单位研究处理: 3.9.1 贯入度剧变; 表 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工程编号 日期 3.9.2 桩身突然发生倾斜、位移或有严重回弹; 3.9.3 桩项或桩身出现严重

37、裂缝或破碎。 3.10 待全部桩打完后,开挖至设计标高,做最后检查验收。并将技术资料提交总包。 3.11 冬期在冻土区打桩有困难时,应先将冻土挖除或解冻后进行。 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并有出厂合格 证。 4.1.2 打桩的标高或贯入度、桩的接头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2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 2-5。 打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允许偏差 表 2-5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垂直基础梁的中心线方向 100 沿基础梁的中心线方向 150 2 桩数为 13 根或单排桩 100 3 桩数为

38、416 根 d/3 边缘桩 d/3 中间桩 d/2 注:d 为桩的直径或截面边长。 5 成品保护 5.1 桩应达到设计强度的 70%方可起吊,达到 100%才能运输。 5.2 桩在起吊和搬运时,必须做到吊点符合设计要求,应平稳并不得损坏。 表 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工程编号 日期 5.3 桩的堆放应符合下列要求: 5.3.1 场地应平整、坚实,不得产生不均匀下沉。 5.3.2 垫木与吊点的位置应相同,并应保持在同一平面内。 5.3.3 同桩号的桩应堆放在一起,而桩尖应向一端。 5.3.4 多层垫木应上下对齐,最下层的垫木应适当加宽。堆放层数一般不宜超过 4 层。 5.4

39、妥善保护好桩基的轴线和标高控制桩。不得由于碰撞和振动而位移。 5.5 打桩时如发现地质资料与提供的数据不符时,应停止施工,并与有关单位共同研究处 理。 5.6 在邻近有建筑物或岸边、斜坡上打桩时,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的加固措施。施工 时应随时进行观测,确保避免因打桩振动而发生安全事故。 5.7 打桩完毕进行基坑开挖时,应制定合理的施工顺序和技术措施,防止桩的位移和倾斜。 6 应注意的质量问题 6.1 预制桩必须提前定货加工,打桩时预制桩强度必须达到设计强度的 100%,并应增加养 护期一个月后方准施打。 6.2 桩身断裂。由于桩身弯曲过大、强度不足及地下有障碍物等原因造成,或桩在堆放、 起吊

40、、运输过程中产生断裂,没有发现而致。应及时检查。 6.3 桩顶碎裂、由于桩顶强度不够及钢筋网片不足、主筋距桩顶面大小,或桩顶不平、施 工机具选择不当等原因所造成。应加强施工准备时的检查。 表 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工程编号 日期 6.4 桩身倾斜。由于场地不平、打桩机底盘不水平或稳桩不垂直、桩尖在地下遇见硬物等 原因所造成。应严格按工艺操作规定执行。 6.5 接桩处拉脱开裂。连接处表面不干净、连接铁件不平、焊接质量不符合要求、接桩上 下中心线不在同一条线上等原因所造成。应保证接桩的质量。 7 质量记录 本工艺标准应具备以下质量记录: 7.1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出厂合格证。

41、 7.2 试桩或试验记录。 7.3 补桩平面示意图。 技术负责人: 交底人: 接交人: 表 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工程编号 日期 交底内容: 泥浆护壁回转钻孔灌注桩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地下水位高的软、硬土层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工程。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水泥:宜采用 325 号425 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2.1.2 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 5%。 2.1.3 石子:粒径为 0.53.2cm 的卵石或碎石,含泥量不大于 2%。 2.1.4 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2.1.5 粘土:可

42、就地选择塑性指数 IP17 的粘土。 2.1.6 外加早强剂应通过试验确定。 2.1.7 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 2.1.8 主要机具有:回旋钻孔机、翻斗车或手推车、混凝土导管、套管、水泵、水箱、泥 浆池、混凝土搅拌机、平尖头铁锹、胶皮管等。 2.2 作业条件: 2.2.1 地上、地下障碍物都处理完毕,达到“三通一平” 。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准备就绪。 2.2.2 场地标高一般应为承台梁的上皮标高,并经过夯实或碾压。 2.2.3 制作好钢筋笼。 表 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工程编号 日期 2.2.4 根据图纸放出轴线及桩位点,按上水平标

43、高木橛,并经过预检签字。 2.2.5 要选择和确定钻孔机的进出路线和钻孔顺序,制定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 2.2.6 正式施工前应做成孔试验,数量不少于两根。 3 操作工艺 3.1 工艺流程: 钻孔机就位 钻孔 注泥浆 下套管 继续钻孔 排渣 清孔 吊放钢筋笼 射水清底 插入混凝土导管 浇筑混凝土 拔出导管 插桩顶钢筋 3.2 钻孔机就位:钻孔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为准确控制钻孔深 度,应在机架上或机管上作出控制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3.3 钻孔及注泥浆:调直机架挺杆,对好桩位(用对位圈) ,开动机器钻进,出土,达到一 定深度(视土质和地下水情况)停钻,孔

44、内注入事先调制好的泥浆,然后继续进钻。 3.4 厂套管(护筒):钻孔深度到 5m 左右时,提钻下套管。 3.4.1 套管内径应大于钻头 100mm。 3.4.2 套管位置应埋设正确和稳定,套管与孔壁之间应用粘土填实,套管中心与桩孔中心 线偏差不大于 50mm。 3.4.3 套管埋设深度:在粘性土中不宜小于 lm,在砂土中不宜小于 1.5m,并应保持孔内泥 浆面高出地下水位 1m 以上。 3.5 继续钻孔:防止表层土受振动坍塌,钻孔时不要让泥浆水位下降,当钻至持力层后, 表 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工程编号 日期 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可继续钻深 1m 左右,作为插入深度。施工中

45、应经常测定泥浆相对密度。 3.6 孔底清理及排渣 3.6.1 在粘土和粉质粘土中成孔时,可注入清水,以原土造浆护壁。排渣泥浆的相对密度 应控制在 1.11.2。 3.6.2 在砂土和较厚的夹砂层中成孔时,泥浆相对密度应控制在 1.11.3;在穿过砂夹卵 石层或容易坍孔的土层中成孔时,泥浆的相对密度应控制在 1.31.5。 3.6.3 吊放钢筋笼:钢筋笼放前应绑好砂浆垫块;吊放时要对准孔位,吊直扶稳,缓慢下 沉,钢筋笼放到设计位置时,应立即固定,防止上浮。 3.7 谢水清底;在钢筋笼内插入混凝土导管(管内有射水装置) ,通过软管与高压泵连接, 开动泵水即射出。射水后孔底的沉渣即悬浮于泥浆之中。

46、3.8 浇筑混凝土:停止射水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随着混凝土不断增高,孔内沉渣将浮 在混凝土上面,并同泥浆一同排回贮浆槽内。 3.8.1 水下浇筑混凝土应连接施工;导管底端应始终埋入混凝土中 0.81.3m;导管的第一 节底管长度应4m。 3.8.2 混凝土的配制: 3.8.2.1 配合比应根据试验确定,在选择施工配合比时,混凝土的试配强度应比设计强度 提高 10%15%。 3.8.2.2 水灰比不宜大于 0.6。 表 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工程编号 日期 3.8.2.3 有良好的和易性,在规定的浇筑期间内,坍落度应为 1622cm;在浇筑初期,为 使导管下端形成混凝土堆

47、,坍落度宜为 1416cm。 3.8.2.4 水泥用量一般为 350400kg/m 3。 3.8.2.5 砂率一般为 45%50% 。 3.9 拔出导管:混凝土浇筑到桩顶时,应及时拔出导管。但混凝土的上顶标高一定要符合 设计要求。 3.10 插桩顶钢筋:桩顶上的插筋一定要保持垂直插入,有足够锚固长度和保护层,防止插 偏和插斜。 3.11 同一配合比的试块,每班不得少于 1 组。每根灌注桩不得少于 1 组。 3.12 冬 雨期施工: 3.12.1 泥浆护壁回转钻孔灌注桩不宜在冬期进行。 3.12.2 雨天施工现场必须有排水措施,严防地面雨水流入桩孔内。要防止桩机移动,以免 造成桩孔歪斜等情况。

48、4 质量标准 4.1 保证项目: 4.1.1 灌注桩的原材料和混凝土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4.1.2 实际浇灌混凝土量,严禁小于计算的体积。 4.1.3 浇灌混凝土后的桩顶标高及浮浆的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 表 C1-3 技术交底记录 工程名称 交底部位 工程编号 日期 4.1.4 成孔浓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以摩擦力为主的桩,沉渣厚度严禁大于 300mm,以端 承力为主的桩,沉渣厚度严禁大于 100mm。 4.2 允许偏差项目,见表 2-6。 泥浆护壁回转钻孔灌注桩允许偏差 表 2-6 项次 项 目 允许偏差 (mm) 检验方法 1 钢筋笼主筋间距 10 尺量检查 2 钢筋笼箍筋间距 20 尺量检查 3 钢筋笼直径 10 尺量检查 4 钢筋笼长度 100 尺量检查 12 根桩 垂直于桩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