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上《第一单元 寻根问祖》word教案.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4152827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11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5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上《第一单元 寻根问祖》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2015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上《第一单元 寻根问祖》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2015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上《第一单元 寻根问祖》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2015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上《第一单元 寻根问祖》word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2015春北师大版品社五上《第一单元 寻根问祖》word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寻根问祖 1我们共同的祖先 教学目标 了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 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 知道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和黄帝,了解有关他 们的传说、故事与历史。 为祖国的悠久历史而自豪,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一 员,产生民族认同感。 教学准备 事先掌握学生对“炎黄子孙”这一称呼的了解程度。 基于对学生的了解,准备一些有关炎帝、黄帝及其他 一些远古神话传说。 教学活动及过程 布置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页的文字及插图。教 师提问:“身着不同服装的孩子各自站立在什么位置上?请你 们猜猜看,他们手里举着的是什么?” (图中展现了埃及的象形 文字在羊皮上、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在泥板

2、上、印 度的梵文在贝多罗树叶上和中国的汉字在纸上。 ) 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同学们已经知道,在我们 这个地球上有几条与人类文明息息相关的古老河流尼罗 河、幼发拉底河、底格里斯河、印度河、黄河和长江。在这些 大河的两岸,诞生了最早的人类,它们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并 孕育出了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这四大文明古国。 ” 教师提问学生:“我们中国与其他文明古国相比,有哪些特点? ”(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一个历史没有间断过的国家。 ) 全班讨论。教师引导:“作为中国人,应当了解自己 国家的历史。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有关我们国家历史的内容。 同学们一定都听到过炎黄子孙这个名称,谁能来解释一下

3、, 它是什么意思?”请学生自由发言,并引导学生了解炎帝和黄 帝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两个领袖,被尊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祖先。 阅读与讨论。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页的文字, 并适当地予以解释。重点应放在,我们国家很早就有了农业文 明,远古先民很早就懂得了种植小米和水稻。在没有文字之前, 历史主要靠人们口头传递,而有关炎帝和黄帝的许多故事就是 这样被流传下来的,并且与许多神话结合在一起。 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页有关炎帝与黄帝的文字,以及小 文的话,并让学生自由发表意见。围绕炎帝和黄帝的各种传说, 教师也可以做适当的解释:由于没有文字记录,而且时间过于 久远,人们很可能把许多人的发明、贡献都归于这两个人物了。

4、 同伴阅读。同桌之间共同阅读教科书第页有关伶伦 和仓颉的文字,并相互交流各自的看法。教师提示学生,可以 向同桌介绍自己知道的其他的古代传说。 自由讨论。请学生自由发言,介绍与同桌阅读与交流 的结果。 教师总结,应特别突出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共同 祖先,以及中华民族的源远流长。 家庭作业 让学生完成教科书第页的填空作业。 让学生搜集一些古代的神话和传说。 教后反思: 让学生了解人类文明的发源地是四大文明古国古埃及、 古巴比伦、古印度和中国。知道中华民族的共同祖先是炎帝和 黄帝,了解有关他们的传说、故事与历史。为祖国的悠久历史 而自豪,知道自己是炎黄子孙的一员,产生民族认同感。激发 同学们的爱国

5、热情。 2坚忍不拔的炎黄后代 教学目标 知道一些有关中华民族的古老神话和故事。 理解在这些神话和故事中所蕴含的民族精神和高尚品 质。 教学准备 了解学生对中华民族古代神话传说的了解和熟悉程度。 根据学生的熟悉程度和阅读水平选择一些有关的书籍。 教学活动及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教师了解学生搜集古代神话传说的情况,并可 以让几个学生谈一谈他们搜集的情况,如从哪里找到的、是什 么内容等。 阅读与讨论。教师为学生朗读教科书第页的课文, 并告诉学生:“在今天的课上,我们也要像教科书中五年级 ()班的同学那样,召开关于古代神话和传说的主题班会。 让我们先从乐乐和小文搜集到的故事开始吧。 ”教师请两名学生

6、分别朗读教科书第页上的精卫填海和大禹治水的故事, 然后请学生以自由发言的形式发表自己的看法。教师可以适当 地加以引导:“这两个故事反映了什么样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精卫填海的故事反映的是顽强、勇敢、不畏艰难、坚定不移 的精神,大禹治水的故事反映的是公而忘私、大公无私、坚持 不懈等优秀品质。 ) 小组准备。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己搜集到的神 话与传说,并共同探讨其中所反映的精神和优秀品质。教师也 可以将事先准备好的书籍分发给各个小组阅读,并做好向全班 介绍的准备。在小组活动过程中,教师巡视,并适当地帮助学 生选择故事,尽可能避免小组之间的重复。 教师总结,督促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为下次的交流做

7、 好准备。 第二课时 以小组为单位,继续为故事会做准备。 全班交流。每个小组推选代表,向全班介绍一两个故 事,并根据小组的讨论结果,说明所反映的精神和优秀品质。 教师点评和总结。 教后反思: 通过学习让学生知道我们的祖先伟大,他们艰苦奋斗、勤劳勇 敢的优秀品质。 3与历史为伴 教学目标 在已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历史感。 知道并学会使用公元纪年的方法。 通过风筝等日常生活中的事物感受历史与自己的密切 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可以根据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就某一学生比较熟悉 的事物(食物、日常生活用品等都可以) ,了解其历史由来,以 便在课堂上运用。 教学活动及过程 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历史能够告

8、诉我们发生在很久 以前的事情,比如前面学习过的炎帝和黄帝,就生活在几千年 前。但是这么长的时间,人们怎样表达它呢?比如,提到我国 伟大的诗人李白时会怎样说?(李白是唐朝人。 )又如,大家都 知道的万里长城,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修建的?那么,如果有 个来自非洲或者欧洲的小学生向你提同样的问题,你应该怎样 回答他,才能让他完全明白呢?” 阅读与练习。教师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页的课文, 并强调,公元纪年就是准确表达历史时间的一种方法。让学生 自己阅读教科书第页的其余文字,并告诉学生,不同的文化、 不同的国家可能有自己表达历史时间的独特方式,就像我们中 国有秦、汉、唐、宋,但是其他国家的人要明白就会比较困

9、难。 而公元纪年是通用的,用它来表示历史时间,大家都可以明白。 比如上面提到的问题,可以告诉非洲或者欧洲的小学生,李白 是生活在公元世纪的人,秦朝在公元前前年 之间,对方就会明白了。 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做一些练习,如中国共产党是在公元 哪一年成立的、新中国是在公元哪一年成立的、现在是哪个世 纪、同学们出生在哪个世纪等。 探究讨论。教师引导:“历史能够告诉我们从前的事 情,那么它是不是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 题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给学生几分钟的时间阅读教科书第页 小女孩的话和关于风筝历史的文字,并和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 感受。教师可以找几个学生向全班谈一谈自己读完这段文字的 想法

10、。 教师根据自己在课前所做的准备,采用学生熟悉的事 物做例子,帮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历史就在自己的身边,感受 自己与历史的联系。 教师让学生从教科书上风筝的故事、教师所讲的例子入手, 谈一谈自己想到的历史、自己与历史的联系。 教师紧紧围绕本课题“与历史为伴”进行总结:“存 在于我们身边的事物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们都有自己的历史, 比如我们使用的物品、吃的食物都是如此。我们的国家、我们 所在的家庭,以及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历史,历史和我们的 生活相依相伴,它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 家庭作业 通过各种方式对造纸术进行了解。 4传递文明的纸 教学目标 知道造纸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 通

11、过讨论、探究、体验纸的发明和制作过程,并通过 与纸发明以前的中西方不同的书写材料的对比,感悟中国古代 劳动人民的智慧与伟大的创造。 了解纸的作用,特别是纸的传播对世界的影响,认识 中华民族对世界文明的重大贡献,萌发民族自豪感。 学习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准备 学生体验活动时所需的各种材料,如木版、小块的布 和绸缎、泥板、皮革、石板等。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准备制纸的原料及用具。 教学活动及过程 导入。请学生再一次欣赏教科书第页的图画,并引导他 们:“你们还记得吗,这几个小朋友手里举着的是什么文字? (埃及的象形文字、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印度的梵文和中国的 汉字。 )这些文字又是写在什么材料上的呢?(埃

12、及的象形文 字在羊皮上,巴比伦的楔形文字在泥板上,印度 的梵文在贝多罗树叶上,中国的汉字在纸上。 ) 这幅画的作者想告诉我们什么呢?我想有些同学已经猜到 了,是想告诉我们,是我们中国人最早发明了造纸术。 ”请学生 朗读教科书第页的课文。 体验活动。 “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老师准 备了一些材料,每个同学选择其中的一种,在上面或写字或画 简单的图画,然后与自己平时用纸写字和画画的体验进行比较, 完成教科书第页下面的作业。 ” 全班交流。请几个学生发表自己完成的作业内容。 阅读与讨论。教师请学生阅读教科书第页 的内容,然后就下面的问题与参考答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学 生既可以通过阅读教科书进

13、行回答,也可以利用课外知识进行 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做适当的补充和修正。 在没有纸的时代,我们的祖先把字写在什么上面?(中国 有动物的骨头甲骨、竹木简、丝绸等,其他国家有纸草、 羊皮、泥板等。 ) 为什么竹简、泥板和羊皮等书写材料没有被流传下来呢? 结合教科书第页呈现的“东方朔的信”等内容,以及学生 利用不同材料写字、做画的体验,引导学生回答。 (这些材料都 有笨重、书写时费力以及不好保存等缺点,因此,一旦纸张出 现,它们就必然会被淘汰,未能流传下来。 ) 探究与讨论。让学生根据教科书第页的造纸图, 自己总结出造纸的主要过程与步骤。教师请学生自由发言,然 后根据他们的回答,在黑板上写出

14、主要的步骤。 (备好原料漂 洗切碎捣烂蒸煮再捣烂成泥制成纸浆用筛子捞取 纸浆晾干。 ) 有条件的学校可以让学生动手体验造纸的过程,但需要注 意用火安全。 算一算:如果用教科书(开)大小的纸来写东方 朔给汉武帝的那封信,需要写几页纸?(如果每根竹简上可以 写个字,那么多根竹简就有大约万多个字,而 教科书大小的纸张至少可以写字,因此只要张纸 就够了。 ) 自由讨论:“通过上面的活动,你怎样看待造纸术和 蔡伦?”请学生自由发言,并结合教科书第页的地图,让 学生按照传播时间的先后顺序读图。教师应提醒学生一个世纪 是年,启发学生了解我国的这项科学发明遥遥领先于世 界各国。 教师概括总结:“如果没有纸,各

15、种知识很难迅速和 广泛传播,人类进步的速度会缓慢许多,因此造纸术的出现和 传播对于世界文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教后反思: 我们的祖先发明的造纸术被世界所公认,体现了中华民族对人 类文明所作的贡献。 5“文明之母 ”印刷术 教学目标 知道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理 解印刷术对世界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 了解印刷术的演变及其发明的过程,并通过动手实践, 体验活字印刷术中蕴含着的聪明智慧。 学习评价历史人物。 教学准备 为各小组准备一块长条肥皂,两块约厘米见方的肥 皂(可先用细砂纸或蘸水在玻璃板上磨平)或同样规格的土豆。 为各小组准备一把钥匙或曲别针。 为各小组准备印油、刷子

16、、纸。 教学活动及过程 导入。教师引导:“造纸术发明多年以后,随 着经济文化的发展,我国又发明了被称为文明之母的印刷 术。 ”教师板书。 阅读与讨论。请学生阅读和欣赏教科书第页的课 文和插图,并引导学生讨论下面的问题。 雕版印刷是怎么回事?(印刷术的初级阶段是雕版,即选 择质地细密坚实的木材做成木板,把要印的字或画用刀反着刻 在木板上。印刷时,在木板上涂上油墨,然后将纸铺在上面, 用刷子轻轻一刷,再把纸揭下来,文字或画就印在纸上了。 ) 雕版印刷有什么好处?(可以反复使用多次,也就是说, 可以印刷许多份同样内容的书籍。 ) 雕版印刷有什么缺点?(制版费力费时,每一块版只能印 同样的内容。 )

17、阅读与讨论。 “雕版印刷是一个伟大的创造,一块版刻 好后,几百、几千、几万份同样的作品就印出来了。这比手抄 笔录不知要快多少倍呢!但正如同学们讨论中所提到的,雕版 印刷要一刀刀的刻,非常费时费力,有时一本书一刻就是几年; 如果刻错一笔,整版就要报废。活字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 民的又一项伟大发明,也是印刷史上的一个伟大飞跃。它的发 明人就是北宋时期的毕。 ”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页的课文。 教师可以让学生针对“与雕版印刷相比,活字印刷的优越性是 什么”的问题自由发表意见。 教师说明:“最早的活字是用胶泥制成的。把规格相同的 长方体的一端刻上反字,在火上烧硬,就制成了活字。印刷时 在铁板上铺上松香,

18、按需要将一个个活字码好,用火加热,使 松香融化,待到松香冷却后,一个个活字被固定住,版就制好 了。印刷时在版上铺好纸,涂上墨,一印就成了。需要印刷不 同的内容时,可以将松香加热烧化,把字拣出来重新排版。活 字可分离可拼合,十分方便。同纸的发明一样,印刷术的发明 大大加速了人类前进的脚步,所以被称为文明之母 。 ” 体验活动。各小组从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中任选一种 印刷方式,体验不同的效果。教师将事先准备好的材料分配给 每个小组,布置或者让学生自己选择要印刷的文字。 在体验雕版印刷过程中,学生可用准备好的曲别针或钥匙 在长条肥皂平滑的一面刻字,其他的学生可以帮助涂印油,铺 纸,印刷。 在体验活字印

19、刷过程中,学生可把厘米见方的肥皂块当 作活字,分别刻上不同的字,然后涂印油,铺纸,印刷。 全班交流。每个小组展示自己小组的印刷成果。 教师总结。 “我国北宋时期发明的活字印刷术是印刷史 上的一场革命,它很快被传播到世界各地,对于世界文明的传 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中国人民以其 天才与勤奋为世界科学与文明做出了无与伦比的巨大贡献。在 我国的历史书上,对这一技术的发明者布衣毕,只有简 单的记载(在史书梦溪笔谈中只有个字的记载) ,但世 界发明史上却永远不会忘记他的名字。 ” 家庭作业 完成教科书第页的“我的体会” 。 6沟通全世界的指南针 教学目标 知道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是中华

20、民族对于世界文明发 展的杰出贡献。 初步掌握阅读史料的能力和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进一步萌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师生搜集有关指南针的资料(图片和文字) 。 教学活动及过程 导入。教师提问:“你所见过的指南针是什么样子的? ”请几个学生发言。 阅读与讨论:指南针发明的根源应从何说起呢?请学 生欣赏和阅读教科书第页司南的照片及文字,并朗读其右 侧的课文。 教师讲解:“在很早以前,古人在寻找铁矿时,发现了磁 石的吸铁性。 ”教师朗读:“石,铁之母也。以有磁石,故能引 起子,石之不慈者,亦不能引也。 ”并提问学生,这段文字是什 么意思?说明了什么?(古人把磁石的吸铁性比喻为母子之情, 故称磁石。

21、 )为什么会有南北之极性呢?(磁石在地球磁场的作 用下,静止时大致指向南北。 ) “最早的指南针是司南,它大约出现在我国的战国时期。 最初的指南针是用天然磁石制成的,样子像一只勺子,圆底, 可以在平滑的地盘上自由旋转,待它静止的时候,勺柄就 会指向南方。这种形状奇特的装置被称做司南 。勺子的形状 代表大熊星座。众所周知,大熊星座左侧的两颗星与北极星构 成一条直线,勺的位置可以清楚地指示出南和北。北宋时期, 将磁针和方位盘连成一体,制成了罗盘。罗盘的出现,是指南 针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只要一看磁针在方位盘上的位置,就 能确定出方位来。航海者们就是依靠罗盘在海上辨别方向的。 ” 小组探究。教师将学

22、生分成小组,根据教科书第 页豆博士的话,算一算中国人发明的指南针大约比欧洲早了多 少年。教师可以提示学生,据史书记载,在我国的战国时期就 已经提到指南针了,而战国时期的结束时间是公元前年。 请学生讨论:“为什么说郑和下西洋走向世界、哥伦布发现新 大陆、麦哲伦环球航行、达尔文环球考察,都离不开小小的指 南针?” 全班交流。各个小组汇报本组的讨论结果。 教师总结。教师应向学生强调:“指南针虽小,但它 的历史功绩却是不可估量的。我们虽然不知道是谁发明了指南 针,但他的功德是不朽的。 ” 7火药加快了人类前进的脚步 教学目标 知道火药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伟大发明。 理解火药的发明加快了人类前进的脚

23、步,同时了解火 药也增加了战争的危害。 初步了解科学与迷信的复杂关系。 进一步认识四大发明的伟大,萌发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古代火箭图和现代火箭图。 教学活动及过程 导入。教师提问:“提起火药,谁都知道它的厉害, 不过,你们知道火药是怎样发明出来的吗?”请学生阅读教科 书第页的课文,并观察炼丹爆炸图。 讲解与讨论。教师讲解:“火药是古代炼丹师偶然发 现的。本来炼丹师是为了求得长生不老的灵丹妙药,却意外地 炼出了能够置人于死地的火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科 学与迷信往往是奇妙的结合在一起的,火药的最初发明就是这 样的。当硫磺、硝石、木炭这三样东西混合在一起,达到一定 的比例时加热,

24、极容易着火甚至发生爆炸。说不定还有一些炼 丹师曾为此丧生呢!虽说他无意为科学献身,但科学史上却永 远不会忘记是炼丹师发明的火药。但是仅仅靠偶然发生的事故 是不能产生真正的发明的,人们在炼丹炉经常发生的爆炸事故 中,经过反复摸索、尝试,才最终有了火药的发明。 ” 阅读与讨论。请学生观察教科书第页下方的图 (它们分别是古代不同时期的火箭) ,然后请学生想像一下,这 些早期的火箭是怎样发挥火药的威力的? 请学生阅读和欣赏关于万户的文字和图画,阅读和欣赏教 科书第页关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文字和照片。教师强调: “当你们为宇宙飞船遨游太空而赞叹的时候,应当记得像万户 这样伟大的先行者,更应当记得发明火箭

25、的是我们的祖先。现 代火箭是高科技的产物,比早期的火箭不知进步了多少倍,但 它们在原理上却是相同的。 ”教师还可以简单介绍一下人类航天 事业发展的历史,如关于前苏联第一次进入太空、美国宇航员 登月等,不必详细,但应当简单予以说明,以开拓学生的视野。 小小辩论会。教师向学生说明:“火药发明的利与弊,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同学们对此可能也会有自己的看法。 今天,我们召开一次小小辩论会,题目就叫做“火药的出现是 不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教师将学生分成正、反两方进行 辩论。 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辩论活动进行总结,应特别强调 的是,问题的关键在于人们如何利用火药,火药是否促进人类 文明的发展,最终

26、还是由人类自己决定的。 家庭作业 完成教科书第页关于四大发明的作业。 搜集一些有关孔子的语录和事迹 8思想家孔子 教学目标 了解孔子的教育和道德思想,理解孔子关于教育和道 德思想的格言。 了解孔子对后世及世界的影响,萌发敬仰之情。 初步学会评价历史人物,学习阅读历史资料。 教学准备 教师搜集有关孔子的资料及孔庙的图片等。 教学活动及过程 导入。教师出示格言,并提问学生:“谁能告诉大家 三人行必有我师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什么意思? 谁还知道这两句话是谁说的?”请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应强调 孔子教育思想和道德思想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阅读与讨论。教师提问:“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 大的人物,多年

27、来,不知有多少人尊奉他。孔子死的 时候,家里只有三间小屋,经过历朝历代的扩建,如今已成为 一座拥有间房屋的浩大的孔庙,而孔庙的正殿即大成殿, 其规模、气势可以与皇帝的金銮殿相媲美。那么,他为什么能 被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所敬仰,并为世界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所 推崇呢?”请学生朗读教科书第页的课文及教科书第 页的内容。教师用下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孔子是一位怎样的人?(孔子,前前,名 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 从教余年,拥有弟子、贤人。他一生坎坷, 无权无势,但多才多艺,不但是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而且 还精通音乐,擅长骑射,因此享有很高的声望,赢得了人们的 尊重。

28、 论语记录了他所讲的话以及他与弟子间的问答,这部 书是今天人们研究孔子思想的唯一可信的依据。 ) 孔子有哪些主要成就?(孔子首创私人讲学,所教的学生 不论等级身份都循循善诱。此外,他还编订、整理了中国文化 的重要典籍诗 书 礼 乐 易 春秋 。 ) 自由讨论。教师引导:“历经多年,孔子的 许多关于学习和道德方面的思想,至今依然对我们是有益的。 ” 布置学生讨论孔子的的格言,并让他们谈一谈自己的理解,教 师在这一过程中应注意引导。除了教科书上呈现的以外,还可 以做如下补充: “学而不思则罔(迷惑不解) ,思而不学则殆(精神懈怠) 。 ” “温故(温习旧知识)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知之者不如好(爱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乐意)之 者。 ” “学而时(按时)习(复习)之,不亦说(高兴)乎。 ”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总结。教师应强调孔子的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传 统中的宝贵财富,当然,他的思想也有局限性,比如维护等级 制度、轻视妇女、看不起体力劳动者等,但他仍然是一位文化 伟人,为我们留下了丰富而宝贵的思想遗产。 家庭作业 完成教科书第页的“我喜欢的孔子格言” ,可以选择教 科书上或教学中出现的,也可以另外选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