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一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二 汉代儒学(二) 编写人:高二历史组 审核人: 审批人: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 1.课前依据导学案问题导引,预习自学课本内容,勾划课本并写上提示语,力争全部掌握。 2.A 层同学需要做本导学案所有内容,带 号 C 层可不做,带号 B、C 层均可不做。 3.认真书写,规范作答,按时上交,人人争取得 A。 【学习目标】 1.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课标要求) 2.教学重点:理解儒学在汉代的兴起及其发展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 教学难点:科举制度的产生与发展几个问题形成客观的评价。 我成功,我快乐! 【问题引导】 一、 “焚书坑儒”的批判 二、罢黜百
2、家,独尊儒术 三、儒学教育的建立儒学教育的官方化和制度化 四、科举制的文化影响 1、选官制度的变化:世官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 2、确立:隋朝 完善:唐朝 发展;北宋 强化:明清 3、特点:以考试成绩作为选官依据;考试内容:主要是儒学经典 4、影响:儒学因此而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体制的稳固:儒生成为专制政治的仆从;儒学成为统治臣 民的思想工具;促成持久的读书风尚,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文化的发展; 选官方式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公平公正的原则;读书考试做官,知识分子 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有利于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导致古代专心从事科学技 术研究的人才力量薄弱
3、,影响科技的发展。 【自学效果检测】 1.(08 山东卷,基本能力测试,54)下列诗文中含有“中国”别称的是 ( A ) 楚失华夏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 长夜难明赤县天 我欲因之梦廖廓,芙蓉国里尽朝晖 A. B. C. D. 2.2009 年央视百家讲坛栏目播出孟子的智慧引起广泛关注。孟子是我国古代伟大 的思想家,他的一些言论,对今天仍然有着很大影响。其中,我们从“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 移,威武不能屈”中获取的精神营养是 ( A ) A.注重气节,健全人格 B.人性本善,舍生取义 C.先义后利,关注民生 D.仁爱友善,以德服人 3.如果你是信奉道家思想
4、的老师,要遏制学生自习课上说话的现象,你的认识与做法是 ( D ) 学 案 装 订 线 A.这是品德问题,要进行思想教育 B.这是违纪行为,主张进行严格惩罚 C.这要影响班级,要给他一点教训 D.这是无意识的,应等学生自我觉悟 4.在党的十七大上,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 要基础。”在当代中国,教育公平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孔 子的下列观点中,最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是 ( B ) A.因材施教 B.有教无类 C.温故知新 D.当仁不让于师 5.齐景公向孔子请教如何为政,孔子说;“国君要像国君的样子,臣子要像臣子的样子,父亲 要像父亲
5、的样子,儿子要像儿子的样子。”景公高兴地说:“对呀,要不这样,即使有很多粮 食,我还能吃得着吗?”这说明孔子提倡 ( B ) A.仁者爱人,理解和体贴他人 B.克己复礼,人们应贵贱有序 C.政在爱民,国君要严于律己 D.仁政治国,人际关系要和谐 6.战国时期之所以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主要原因是 ( A ) A.社会处于新旧交替的大变革时期 B.私学出现,“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 C.铁犁牛耕使用,井田制崩溃 D.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 7.(2010 年南京高二检测)电影墨攻表现了墨家“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的思 想。而孔子认为:“仁者,爱人,爱有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
6、B ) A.所处时代不同 B.代表阶级利益不同 C.学术思想不同 D.谈论的问题不同 8.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与下图无关的是 ( C ) A.与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有关 B.他们之间的关系是诘难、批驳,同时吸收、 融合 C.当时的学派只有这五、六家,号称“百家” D.“私学”的兴起促成了这种现象的出现 9.“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成仁”。这段论述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 A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兵家 10.孔子认为作为社会性的人要“仁者爱人”,要“克已复礼”,因而其本质思想被历代统治 者所重视。它是 ( B ) A.追求天下为公 B.崇尚秩序 C.主张
7、仁政 D.天人感应 11.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形成了“百家争鸣”局面,其原因是 ( D ) 社会大变革使思想界非常活跃 各国国君为富国强兵纷纷采纳有利于各自统治的学说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唯物主义战胜了唯心主义 改变了学在官府局面,贵族对教育的垄断被打破 A. B. C. D. 12.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蕴含着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其中最能体现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哪 些思想家的思想 ( B ) 老子 孔子 墨子 荀子 A. B. C. D. 13.“焚书坑儒”的根本目的是 ( A ) A.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实行文化专制 C.消灭儒家文化 D.加强法家的统治地位 14.
8、西汉武帝时期,某人父亲与他人斗殴,其子帮忙用棍去打他人,不料却误伤其父。按照当 时法律,殴伤父亲是应处枭首的死罪。廷尉张汤请教董仲舒应如何处理。董仲舒认为:父子 是最亲近的,听说父亲与人斗殴,儿子自然紧张,要拿木棍去救护父亲,至于误伤父亲并非本 意,应该无罪释放。这段材料反映了西汉 ( B ) A.已经废除了严刑峻法 B.儒家伦理思想影响到法律 C.法律的地位至高无上 D.法家思想不受重视 15.江都(今扬州)王刘非是汉武帝的同父异母兄,骄横好胜。汉武帝为教育、引导刘非,任命 董仲舒为江都相。根据所学知识,你认为董仲舒用以引导刘非的学说主要是 ( C )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
9、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B.“明主之国,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C.“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D.“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 16.汉武帝之后儒学之所以逐渐成为主流思想,原因有 ( D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施 儒家经典被国家规定为学校教科书 中央太学的设置 地方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 A. B. C. D. 17、有人说:“要研究中国古代思想史,不能不研究孔子” 。其主要依据是 ( B ) A、孔子的思想被当时的统治阶级广泛采用 B、孔子所创立的儒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居主流地位 C、孔子的思想在中国古代基本上没有变化 D、孔子创立的儒
10、学一直被古代统治者奉为统治思想 18.儒家思想的创立者孔子,终其一生他的学说也未能得到当时统治者的赏识。造成这一结 果的主要原因是 ( C ) A无为而治的思想不能够被新兴地主阶级所采纳 B他的学说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 C孔子主张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不符合当时争霸战争的需要 D孔子一生主要致力于教育事业,对传播他的思想不感兴趣 19.从战国“百家争鸣”到西汉“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 D ) 中央集权的强化 思想控制的加强 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儒家以外各学派的消亡 A B C D 20.从汉武帝起成为国家规定教科书的儒家经典“五经”是指 ( A ) A 诗 书 礼 易 春秋 B 尚书
11、书 礼 易 春秋 C.诗 春秋繁露 礼 易 春秋 D 尚书 春秋繁露 礼 易 春秋 21.以下关于董仲舒新儒学的叙述,错误的是 ( D ) A具有神学倾向 B它的核心是“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C处于独尊地位 D皇帝至高无上,可以任意办事 21.汉武帝采取的哪些措施对儒家思想取得正统地位起了直接作用 ( B ) 罢黜百家 科举取土 兴办太学 设立地方郡国学校 A、 B、 C、 D、 21.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 D )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 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 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 24.课堂探究 为什么儒学在秦时受到严厉打击? 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 25.课堂探究 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 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学、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 对社会国家直接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