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浅析《诗经·国风》中的婚恋题材.doc

上传人:文****钱 文档编号:41606 上传时间:2018-05-0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毕业论文:浅析《诗经·国风》中的婚恋题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毕业论文:浅析《诗经·国风》中的婚恋题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毕业论文:浅析《诗经·国风》中的婚恋题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毕业论文:浅析《诗经·国风》中的婚恋题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毕业论文:浅析《诗经·国风》中的婚恋题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河南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浅析诗经国风中的婚恋题材作者专业汉语言文学准考证号成绩工作单位完成时间2013年9月浅析诗经国风中的婚恋题材内容摘要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中婚恋诗占了重要比例,历来是人们为传颂的,其婚恋诗主要写了当时男女的恋爱生活,相思之苦,以及婚姻生家庭等,有求而不得的懊恼,有爱到浓时的甜蜜,有婚败受挫的怨女和刚强自爱的女子,也有阻碍婚姻的父母等等,这些真挚而朴实的感情都一一在诗经中呈现。关键词诗经;男女;爱情;婚姻生活;婚变。不得不说诗经是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历史长河中的一首恋歌,其中写恋爱与婚姻的诗占有相当重的比例,朱熹在诗集传中写道“凡诗之所谓风者

2、,多出于里巷歌谣之作,所谓男女与咏歌,各言其情者也,男女言情,在诗经中占了13”,为什么婚恋诗在诗经中占这么重的比例呢因为当时处于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水平还相当低下,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无论是在家务农还是在外征战,都希望家庭和睦,诗经中的爱情和婚姻也表达了当时人民的一种美好愿望,当然其中也有婚姻受挫的诗,但这并不影响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渴望。在诗经研究丛刊第九期中,王许林将诗经中的婚恋诗分为五种,“一见钟情型”,“忠贞不渝型”,“相思苦恋型”,“棒打鸳鸯型”,概括了诗经中所有婚恋诗的类型。因为诗经多为民间诗歌,所以诗经中的爱情多朴实,自然,奔放,执着,毫无做作之感,体现了劳动人民的特点,越加让我

3、们感觉到其感情真挚。爱情一般都是由思慕开始,或男慕女,或女慕男,诗经周南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窹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有之,参差荇菜,左右芒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描写的是一个男子爱上了一个采荇菜的姑娘,思慕她,追求她,与她相伴相随的仰慕和渴望,全文感情单纯真挚,淡淡的欣喜,加点淡淡哀愁,展现了男女之情的率真与灵动,关雎采用比兴手法,在清浅河上看到水鸟相依偎,兴起求淑女的愿望,所谓比兴,并非诗人直接采取亲耳所闻,亲眼所见,而是诗意化的情景,设想用琴瑟和她联系感情,用钟鼓使她快

4、乐,体现了淳朴而高尚的情感,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赞关雎说“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秦风兼葭同样也是一首男慕女的诗歌,“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为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兼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这首诗与上首不同,呈现除了一对多情矜持的情人形象,此诗没有直接写男子如何思念恋人,却只写出作者左右求索,寻找恋人的焦急,给予读者很大的想象空间,多次求而不得也恰好体现出了男子对女子的喜爱,以及对爱情的执着,一对活泼可爱的男女就出现在我们面前了。兼葭的意境本身也是如梦如幻,如痴如醉的,兼葭这种可见却不可求,可望却不可及,失

5、望但却不绝望的扑朔迷离的朦胧正是美的最高境界,表现出了爱情的扑朔迷离,激起我们对爱情的美好追求,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评兼葭写道“其实首章已成绝唱,古人作诗多一意化为三叠,所谓一唱三从,佳者多有余音”。此类的追求诗还有很多,例如召南標有梅等等,就不一一举例了。当爱慕发展成为两情相悦,便有了幽期相约。邺风静女就是描写一对青年男女约期相会的生动情景,诗曰“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变,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此诗用“直陈其事”的写法,写了静女与情人约会并赠情人以信物,可见当时的爱情还是相对自由的,对女性也没有那么多的约束,静女诗虽

6、短,但格调明朗欢快,静女的顽皮,活泼,男青年的忠厚,淳朴以及他对静女的炽热情感,在这首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爱到浓时自然甜蜜无比,两人相约时便开始互赠礼物,以作定情之物,卫风木瓜就描写了男女相约互赠礼物的情景,“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投之以琼玖,匪报也,永以为好也”。诗中男女互赠礼物以示两心相许,两情相悦。古代经常以瓜果,佩戴之物连接感情,在他们看来,一朵花,一滴水,一把扇子等等都能表达出深深情意,可以看出那时的爱情都很单纯,没有现在的功利化,如郑风秦洧中的“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互赠芍药作定情之物。牛云震

7、诗志评木瓜数语云“惠有大于木瓜者,以木瓜为言,是降一格衬托法,琼瑶足以报矣,却说匪报,是进一层翻剥法。”他显然是将已抽象化的物品看的过实,过于物质化,实际上,作者胸襟高朗开阔,已无衡量厚薄轻重之心,投以木瓜,报以琼琚,恰好体现了当时民风的淳朴和人们善于感恩的美好品格,也表现出了两人的相爱,想把最好的留给对方。生活中的男女不管如何恋爱,最终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走入婚姻,首先就是嫁娶事宜,周南桃夭就写出了新人出嫁时对美好生活的希冀和向往。诗曰“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室其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朱熹诗集传云“然则桃之有华,正婚女日

8、之时也。”可见周代一般在阳光明媚,桃花盛开的时候姑娘出嫁,故诗人以桃花起兴,为新娘唱了一首赞歌,简单朴实的诗歌唱出了对婚姻生活的希望和憧憬,用桃树的枝叶茂盛,果实累累来比喻渴望婚姻生活的幸福美满。诗中没有浓墨重彩,没有夸张铺垫,平平淡淡,质朴却深入人心。还有一首硕人亦写出了女子出嫁时的盛大婚礼场面,“四匹公马多雄壮,红绸挂在马嚼旁,羽饰车驾到王宫,大夫无事早退朝,莫使新人太疲劳。”由此也可见新婚时的幸福快乐。但观古今,并不是所有的爱情都会有一个美满的结果,由于当时处于封建时期,受时代限制,男女婚姻须通过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有首鄘风柏舟曰“汎彼柏舟,在彼中河,髡彼两髦,实维我仪,之死靡它,母也无

9、只不谅人只汎彼柏舟,在彼河侧,髡彼两髦,实维我持,之死靡慝,母也天只不谅人只”写了一个少女自己找了个结婚对象,却遭母亲反对誓死不屈以维护爱情的状况。鄘风柏舟反映了诗经时代民间婚恋的现实情况一方面,人们在政令范围类人享有一定的性爱自由,原有婚俗亦有传承,另一方面,普遍情况下已是如齐风南山中所说“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非媒不得。”礼教已通过婚俗和舆论干预生活,所以诗中女子既自行择欢,却又受父母干预,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诗中也表现了青年男女为争取婚恋自由而产生的反抗意识。诗经中也有不少写夫妻家庭和睦的诗,郑风女曰鸡鸣就描绘了一副和乐安详的生活画面,诗曰“女曰鸡鸣,男曰昧旦,子兴视夜

10、,明星有烂,将翱将翔,弋凫与雁,戈言加之,与子宜之,宜言饮酒,与子偕老,琴瑟在御,莫不静好。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知子之顺之,杂佩以问之,知子知好之,杂佩以报之。”诗以温情脉脉的对话,写出了这对夫妻互相警戒,互相尊重,互相体贴的感情,并相期以白头偕老的愿望。闻一多在风诗类钞中评此诗曰“女曰鸡鸣,乐新婚也。”这是首极富情趣的对话体诗,对话由短而长,节奏由慢而快,情感由平静而热烈,人物个性也隐约而鲜明,诸如此类的诗还有很多。就像不是所有的爱情都是完美的,也并不是所有的婚姻都如女曰鸡鸣中一样温情缱绻。在男女不平等的夫权社会,婚姻的幸福对妇女来说,常常只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而已。诗经表现婚姻不幸的哀歌,

11、为数不少。邶风绿衣中那位“心之忧矣,曷维其已”的妇女,因妾得宠而失位,无可告诉,只能在痛苦中煎熬。这类诗反映的是还维持着婚姻的形式和夫妻的名义,处于失宠、幽闭状态的不幸妇女的命运。另一类则表现婚姻破裂后妇女被夫家休弃的悲惨结局,抒发弃妇的愤懑不平。卫风氓和邶风谷风,充满了对负心人的控诉,怨恨和责难,是诗经弃妇诗的代表作。谷风中那位妇女初来夫家时,家境贫困,经过辛勤劳作,逐渐富裕起来,而其丈夫却变了心,另有所娶,竟将其趕走。氓以一个普通妇女的口吻叙述自己从恋爱、结婚到被弃的过程。全篇叙事和抒情相结合,巧妙地将事件过程和弃妇的思想情感融为一体,在女主人公悔恨地叙述自己恋爱、结婚和婚后被虐、被弃的遭

12、遇中,表现出刚强自爱、果断坚决的性格诗经的时代是一个战争频仍的时代,于是大量的男丁就会参军行役,这样就会造成女子承受着劳作和情感的双重痛苦,这些女子通过作品表达自己对重逢和以后美满家庭生活的渴望。召南殷其雷就是描写妻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这首诗以重章复叠的形式唱出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在反覆咏唱中加深了情感的表达。每章均以雷起兴,却变易雷响的地点,不仅写出了雷声飘忽不定的特点,而且还引出对丈夫行踪无定的漂泊生活的挂念。妻子热切地盼望丈夫早日归来。诗曰“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或遑

13、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毛诗序解此诗为“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攻,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关于此诗的主题,不仅今文学派的三家无异议,而且后来的解诗者也无大的争论。然所思念的对象不必如毛诗序之泥定为“大夫”,但从诗中所称“君子”来看,则这位行役在外者当是统治阶级中人,不可能是平民百姓。全诗三章,每章的开头均以雷声起兴。这隆隆的雷声不绝于耳,忽儿在山的南坡,忽儿在山的旁边,忽儿又到了山的脚下。这雷声勾起了她对出门在外的亲人的忧念在这恶劣的天气,他却要在外奔波跋涉,怎不叫人牵肠挂肚因而诗在起兴之后发出了“何斯违斯”的感叹。据毛传与郑笺,前一“斯”字指君子,后一“斯”字指此地。朱熹承袭此说,释

14、为“何此君子独去此而不敢少暇乎”诗集传而严粲释云“言殷然之雷声,在彼南山之南。何为此时速去此所乎诗缉从上下文看,后一种说法更为顺理成章。感叹之后,女主人公又转念为丈夫设身处地着想只因为了公事,才不敢稍事休息。想到丈夫一心为公事奔忙,故而接下去才有“振振君子”的赞叹。毛传与郑笺均释“振振”为信厚。朱熹亦承此说。姚际恒诗经通论云“盖振为振起、振兴意,亦为众盛意。”而王先谦的诗三家义集疏训“振振”为“振奋有为”,似更切合情理。这样“振振”一词就成了称扬其夫君勤奋有为的赞语了。女主人公作出这样的赞叹之后,却发出了“归哉归哉”的呼唤,表明女主人公虽然明白丈夫是为公事奔走,但还是希望他能早早归来。诸如此类

15、题材的诗歌主要有周南卷耳、周南汝坟、召南草虫、召南殷其雷、邺风雄雉、卫风有狐、王风君子于役、秦风晨风、秦风小戎和郑风风雨等等。例如在王风君子于役中,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这是一个朴实的普通的劳动妇女,“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面对着傍晚鸡归埘、牛羊回栏的情形,自然忆起归家无期、远方行役的丈夫,似乎只能面对着鸡笼牛栏而发呆,不免流露出悲伤与无奈的心绪,她所能够做的似乎只有希望自己的丈夫不要饥肠辘辘罢了。再如周南卷耳“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寘彼周行。”这位思妇在才卷耳的劳动中自然生发出对自己丈夫的思念,人物形象真实可感。古语有言“女为悦己

16、者容”,然而由于自己丈夫的不在身边,思妇自然会无心打扮,忧思的心情伴随着每一天,例如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篷。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这里的思妇可谓是了无心绪、首如飞蓬。我们似乎可以想见这些思妇的憔悴消瘦的面容、忧思惆怅的心绪,其头发像被风吹起的蓬草一样乱糟糟也无心整容,因为丈夫已经不在身边,自己又为谁梳洗打扮呢面容的憔悴损如果说已经够让人怜悯的,然而肝肠寸断的相思更令人同情、感动。这些情感真挚而自然,是古代思妇诗中的精髓之所在。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代表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诗歌创作,其中描写爱情的篇幅占了很大比重。爱情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之一,诗

17、经中的爱情诗,热烈而浪漫,清纯而自然,是心与心的交流,情与情的碰撞。后世的很多爱情诗,浮艳而做作,在文学价值上远远不及诗经。诗经是我国诗歌的源头,而其中的爱情诗更具有明显的特征,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诗经中的爱情诗具有感情热切大胆,鲜明的民歌特色,强烈的抒情性,对爱情的执着追求等特点,这些特征对于中国的诗歌发展具有导向作用,其爱情诗更是体现那个时代人民的情感生活,其实其思想内涵从现代的眼光看来仍具有很大的艺术价值。好的事物总是经得时代考验的,千年过去之后,诗经仍然以其非凡的魅力感染着人们。诗经就像一条河流,有湍流、有潺潺小溪,有轻扬的流水、也有澎湃的漩涡读诗经不会像读其他古代诗集那样累,因为诗经中流露出来的都是最淳朴最真挚的感情,没有半点造作。是我国研究古代生活状况不可或缺的历史瑰宝,其中的朴实而真挚爱情深深的感染着我们,影响着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资料库 > 毕业论文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