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汪海涛 概念解释:是孙中山根据美国“民有、民治、民享”思想启迪,提出的资产阶 级民主革命纲领; (一)三民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一、三民主义的提出 (1)背景: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时代呼唤革命的理论。 时代特征:鸦片战争以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并不断深化。 历史教训:辛亥革命前,先进的中国人提出的救国方案相继失败。 社会基础:甲午战争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 上政治舞台。 革命实践:孙中山放弃改良思想,走上革命道路,逐步提出三民主义的思想。 欧美启示:欧美主要国家通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走上资本主义迅速发展道 路的
2、成功启示。 (或产生原因:(1)政治:改良救国方案的失败。(2)经济:民族资本主义 的发展(3)思想:革命知识分之队伍迅速壮大并把西方资产阶级的天赋人权、 自由平等学说,作为革命的思想武器,大力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4)组织: 革命团体的建立。(5)个人努力:孙中山早期活动。) (2)基本内容 民族主义的基本内容就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就是用革命手段推翻清 政府的统治。 以“创立民国”为内涵的民权主义,是三民主义学说的核心部分,其基本含 义就是进行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以“平均地权”为核心内容的民生主义,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最具有特色的 部分,是他的“社会革命”
3、纲领。 (对旧三民主义的认识 (1)民族主义:实质:反对封建统治进步性: A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平等思想,超越长期以来“反清”口号狭隘的种族 倾向。 B最大限度地孤立了清朝统治者,加速了清朝的瓦解。 C反满带有反对满洲贵族和反帝的双重含义。 D把反满与建立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结合在一起,集中反映了全国人民的共同愿 望,是纲领中最有号召力,最有群众基础的一条。 局限性:A.表现: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 B.根源:软弱性所致。害怕帝国 主义干涉中国革命;幻想帝国主义支持。 (2)民权主义: 实质:夺取政权。 进步性: A把民族革命与民主革命紧密结合,把废除专制和建立民国联系在一起。 B指出了封建专制
4、制度是封建上层建筑的核心,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的最大障 碍 。在理论上解决了资产阶级革命的中心问题反对封建专制,建立资产阶 级专政。 局限性:只重视国家政权形式,忽视了人民群众在国家中的地位。 (3)民生主义: 实质:资产阶级的经济纲领。 进步性: A主观上反映了对人民的同情。 B认识到了土地问题的重要性,并想解决这个问题。 局限性:没有反映农民对土地的要求,没有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 (3)评价 进步性,它涉及民族革命、政治革命和社会革命,是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纲领。它表达了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和经济上的利益和要求,反映了中国 人民要求民族独立和民主权利的共同愿望,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
5、动的发 展。 局限性,三民主义没有提出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这 是由民族资产阶级的局限性所决定的,这就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4)实践 创立民主共和:辛亥革命、临时约法。 捍卫民主共和:先后领导发动了“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 动”,但都以失败告终。 引申思考:三民主义内在的关系 三民主义中民族、民权、民生三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第一,三民主义是孙 中山对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展开表述;第二,在三民主义中,民权主义是核心, 目标是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它是民主革命的首要任务,民族主义是前提,民 生主义是补充和发展。 2、孙中山三民
6、主义发展的历程 (1)萌发:上书李鸿章的失败和兴中会的创立 (2)提出:同盟会成立,民报发刊词把同盟会纲领进一步阐发三民主义 (3)传播:革命派同保皇派的论战 (4)实践: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 (5)挫折: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和两次护法运动的相继失败 (6)发展:中国国民党一大召开,确立三大政策,把旧三民发展为新三民 (7)再实践:以北伐战争为标志的国民大革命 (8)再挫折:蒋汪背叛革命和大革命的失败 (二)、新三民主义的提出 新三民主义 概念解释:新三民主义是三民主义在 20 世纪 20 年代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续与 发展,是指导新时期国民革命的思想理论体系,不仅与当时的革
7、命任务相结合, 而且具有鲜明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成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级的统一战线 的政治基础。 在民族主义方面,突出民族自求解放和国内各民族一律平等,反对民族压迫。 在民权主义中,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即一是给反帝国主义的个人及团体以 自由权利;二是剥夺效忠于帝国主义和军阀的团体或个人的自由权利。 )在民生主义中,以平均地权、节制资本为主要原则。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 操纵国计民生,并提出 “耕者有其田”的主张。 记忆要素:民族:自求解放、一律平等。民权:平等民权强调反帝。民生:平 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产生原因: (1)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夺了革命的胜利果实,军事上推行独裁统治,
8、政治上 竭力破坏民主共和制度。 (2)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为维护民主共和所做的努力失败 (3)孙中山思想的转化:在俄国十月革命和中国共产党的影响下,孙中山接受 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建议,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 政策。 时间:1924 年,国民党一大 内容: (1)新民族主义增加了对外反帝,对内主张民族平等的新内容。 (2)新民权主义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实行专政。 (3)新民生主义增加了节制资本。 新旧三民主义的区别: (1)在民族主义方面,旧三民主义所突出的是“反满”,矛头指向清王朝,新 三民主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目标;“新”在反帝 (2)在民权主义方面,
9、主张普遍平等的民权;“新”在强调了普遍平等的民权; (3)在民生主义方面,新三民主义在平均地权的基础上提出节制资本的办法, 承认“耕者有其田”,并谋求改善工人和农民的生活。“新”在扶助农工 新旧三民主义的原则区别: (1)是否彻底实现人民的权力和土地纲领。 (2)是否有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目标。 新三民主义与中共民主革命纲领的比较 (1)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如反帝反封建) 是一致的,这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对当时中国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 大的推动作用。 (2)新三民主义与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还是有原则的区别:共产党的民主 革命纲领有彻底实现人
10、民权力、八小时工作制和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而新三 民主义仍然是以政治内容为主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在实现民生主义方面仅限 于实行平均地权、节制资本等措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除民主革命阶段外, 还有一个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即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最高革命纲领,而 新三民主义只有民主革命的纲领,仅限于发展资本主义。 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的关系 (1)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2)新三民主义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在于蕴含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 的精神。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体现。 (3)新三民主义是革命斗争的纲领,是民主革命奋斗的目标,它蕴含着三大政 策的精神。 (4)三大政策
11、是实现新三民主义革命纲领的方法和手段。有了纲领和目标,没 有正确的和完善的方法、手段,纲领和目标就无法实现。实现奋斗目标惟一正 确的方法就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评价: (1)进步意义:新三民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孙中山实现了一生中最伟大的转变; 新三民主义同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在若干基本原则上是一致的,是国共两党的 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和高涨。 (2)局限性:新三民主义在理论上、纲领上仍然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 范畴。 4新三民主义与三大政策关系 典例解析 孙中山在遗嘱(如图)中说:“积四十年之经验,深知欲达到此目的,必须唤 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共同奋斗。这
12、个遗嘱的原则与孙中 山以下哪一主张一致 A兴中会纲领 B同盟会纲领 C新三民主义 D三大政策 解析:从材料中 “必须唤起民众及联合世界上平等待我之民族”这句话当中可 以看出,孙中山是想联合民众和苏俄,共同奋斗,因此是三大政策的主张。 孙中山接受了中国共产党的反帝反封建主张,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 农工三大政策,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具体体现。 新旧三民主义的联系和区别 (1)内容: 三民主义民族:强调推翻满洲贵族统治;(前提)推翻清政府这个列强 统治中国的工具,客观上有反帝作用;民权:强调建立民主共和国;(核心) 民生:平均地权。 新三民主义民族:发展为民族自求解放(反帝)和国内各民族一
13、律平等。 民权:凡反帝之个人和团体享有民权,主张在反帝反封建的基础上实现各阶级 联合专政。民生:提出“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2)实践: 三民主义: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理论基础。 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推动了国民大革命的发展。 (3)评价: 三民主义:进步性: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的旗帜;推动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和中国的民主进程;局限性:没有 明确的反帝口号,没有彻底的土地纲领;这决定了资产阶级革命派不可能彻底 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新三民主义:进步性:和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纲领的若干基本原则是一致 的,是国共合作的基础;实际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 (解决了革命的依靠力量问题),从而推动了大革命的高涨;局限性:没有超 出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范畴。 (4)联系:两者立足于民主革命不同阶段,有着不同的时代特征,但资产阶级 的阶级属性决定着两者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 是前者的扬弃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