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过程 一、长征原因: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1934 年 10 月) 二、挽救长征:遵义会议: 时间:1935 年 1 月、贵州遵义 内容: 1、纠正错误、取消权利: 2、改组机构、增选常委: 3、成立小组: 意义(C) 1、 挽救:党、红军、中国革命 2、 党历史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二、长征胜利:三大主力会师 1、中央红军 时间:1935 年 10 月 地点:陕 北吴起镇 2、主力会师 时间:1936 年 10 月 地点:甘肃会宁 意义:长征胜利结束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 ,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 是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
2、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 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 1、粉碎了国民党扼杀中国革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保存了中共和红军的精华,成为之后革命的主力 3、在途中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播下了革命火种) 第 26 课 红军长 征 一、教学目标 1、史实:第 五次反“围剿”的失利、红军突破四道封锁线、遵义会议、中央红军完成长 征到达陕北、三大红军主力会师 2、史能: (1)读图释史:从长征路线示意图和课外读物,了解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路线,主要事例 和英雄业绩。 (2)分析理解:长征实现了中国革命从挫折走向胜利的伟大转折。 3、史识: (1)
3、遵义会议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的 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 方针、政策,妥善处理党内分歧和矛盾的会议,在生死攸关之际挽救了党的革命前途,成 为党从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工农红军的长征经历了转危为安的磨练,长征的历程显示了红军战士的大无畏革命精 神和革命队伍无比顽强的 生命力。长征的胜利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为中国革命的 新局面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要点 1、重点:遵义会议的历史作用以及会议前后长征形势的变化。 2、难点:长征途中,事件多、头绪繁,涉及党内矛盾、国共矛盾,需要妥善处理。 三、教学过程 一、原因 1、根本原因:博古、李德的错误战略方针 2、直接原因:第五次
4、反“围剿”的失利 次序 国民党军队 中央红军 比例 第一次 10 万多 4 万多 约 2.5:1 第二次 20 万 3 万多 约 7:1 第三次 30 万 3 万多 约 10:1 第四次 30 多万 7 万多 约 4 :1 第五次 50 万 8 万多 约 6:1 二、路线 展示地图,讲述红军长征的过程 遵义会议 召开:1935 年 1 月 贵州遵义 意义:纠正了错误的军事路线,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在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 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问题, 妥 善处理了 党内长期存在了矛盾和分歧,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三、意义 “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 ,不是战役,它不是胜利,它是一曲人类求生存的凯歌,是 为避开蒋介石的魔爪而进行的一次生死攸关、征途漫漫的撤退,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 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 ”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 1、粉碎了国 民党扼杀中国革 命的企图,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2、保存了中共和红军的精华,成为之后革命的主力 3、在途中宣传了自己的政治主张,广泛播下了革命火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