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二历史新中国的科技成就教案设计 一、 课题: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二、 课时:1 三、 教材 1、 教材版本:岳麓版必修文化发展历程 2、 章节:第六单元第 27 课 3、 教材分析: 【知识主线】: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新中国在科技发展上 的主要成就,主要涉及国防、农业、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等几个领域。 国防科技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原子能和火箭等领域的重大突破;作为 人口大国和农业大国,中国在杂交水稻技术上取得的伟大成就,对 中国和世界解决粮食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在信息化时代,中国在 巨型计算机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中国政府实施信息化带动工 业化的战略;航天技术等高新科技领域也迅速发展,跨入了
2、世界先 进行列。 【情感主线】:(1)通过对新中国取得的各项科技成就的掌握,使 学生认识到在新中国现代化建设过程中,科技发挥的重大作用,进 而深刻理解在现代社会,科技对社会发展所具有的重大影响力。 (2)通过对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学习,增强学生对中国现代化建设的 信心和感情,激发其对现代科学的热爱和兴趣。 【重点】:1、新中国成立后原子能、计算机及航天技术等高新技术 领域的成就。 2、袁隆平及其杂交水稻。 【难点】:新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及意义。 四、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层次:识记新中国在国防、农业、计算机和航天技术等 领域取得的主要成就。 2、能力提升层次:理解新中国各项科技成就取得的原因
3、;通过认识、 体会科技对社会发展产生的巨大影响,体会邓小平“科技是第一生 产力”的论断,从而坚持“科教兴国” 。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新中国科技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尊 重知识、崇尚科学、开拓创新的意识,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从而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 五、教学方法: 1、问题式教学:教师层层设问并引导学生质疑设问,让学生掌握课 本基础知识的同时养成爱问深究的好习惯。 2、多媒体课件教学:使用多媒体课件,使课本内容形象直观的同时 增大了课堂容量。 3、情境式教学: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领会,做出正确 判断的同时培养应有的爱国主义情感。 六、教学思路: 本课的教
4、学内容包括四个部分:“两弹一星”即国防现代化, “东方魔稻”即杂交水稻技术, “银河”系列计算机即计算机技术, “神舟”号飞船即载人飞船技术。讲述这四部分时,主要按照时间 顺序,从国防科技的发展切入,依次讲述了从 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到 21 世纪最新的科技成就。 本课讲述的是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除此之外,新中国的科 技成就还有很多,所以让学生课前自主学习时,除了解课本所述外, 还需上网查找资料,以了解新中国更多的科技成就。教师课前收集 资料,制成多媒体课件,除直观展示课本所述成就外,补充课外内 容,增大课堂容量。 本课的重点是了解新中国的主要科技成就,同时,教师通过多 设置情景材料、补充课
5、外材料,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巨大成就取得的 原因。 七、课前预习: 1、完成预习学案。 2、上网查找有关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八、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百度视频】广岛原子弹的爆发视频 5%AF&opt-video=on&ie=gbk 从美国在“二战”中首次使用的两颗原子弹的威力引入本课的 教学,利用图片资料,加以多媒体视频播放,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国 防现代化对一个国家的安全和国际地位的重要意义,进而引申到中 国制造原子弹的时代背景,让学生理解当时中国研制原子弹是为了 反对核威胁,打破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保障新中国的国防安全。 【讲授新课】: 一、检查学生预习成果。 (检查学生预习学案的完成并帮助
6、解决预习过程中的疑难问 题) 【预习学案】 新中国的科技成就: (一)国防: 1、两弹一星概念:原子弹、导弹、人造卫星 2、时代背景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想要扼杀新生的 人民政权 60 年代,中苏关系也急剧恶化 美苏争霸,世界局势紧张 3、目的:(1)提高国际地位 (2)反对核威胁,打破核垄断 4、成就:1964 年 6 月,中国发射第一枚 1964.10 第一颗 试爆成功 1966.10 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中国从此有了 1967.6 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 1970.4 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 方红1 号”发射成 功 1975.11 返回式遥感卫星发射成功 5、影响:打破了美苏两国对
7、核技术和空间技术的垄断,打击 了大国强权主义,粉碎了他们遏制中国的企图; 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 加强了中国的国防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安定的环 境。 (二)农业:杂交水稻(袁隆平:“杂交水稻之父” ) 1、成就:突破 的经典传统理论,丰富了 1973 年杂交水稻品种“南优 2 号”培育成功;后又培育出“超 级杂交稻” 2、意义:技术革命:突破了经典遗传理论禁区丰富了作物遗传育种的理 论和技术 世界革命: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甚至联合国粮农组织在全球 范围内推广杂交水稻技术; 农业革命:提高了粮食产量,不仅解决了中国人民的温饱问题, 也为解决世界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战略思路。
8、3、地位:西方媒体称杂交稻为“东方魔稻” 、 “第二次绿色革命” 。 (三)信息:“银河”系列计算机 1、成就:研制:1978 年 1983 年 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1997 年 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 2、意义:标志我国高性能巨型计算机研制技术跨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 实现了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 (四)航天:“神舟”号飞船 1、成就: 2003 年“神舟”五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 “神舟”六号、七号、八号宇宙飞船相继发射成功。 2、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标志中国的航天技术在 21 世纪已经走到了
9、欧洲和日本的前列; 激发了中国人民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是继“两弹一星”之后我国科技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中国的“载人航天工程”将为 ,成为带动高新技 术及相关领域发展的强大动力。 总体意义: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推动新中国生产力的进步; 为建设特色中国社会主义提供了保障; 【预习自测】 1、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第一颗氢弹试爆成功的时间分别是 ( ) A 1964 年、1967 年 B 1964 年、1966 年 C 1964 年、1970 年 D 1967 年、 1970 年 2、中国第一颗被送入太空的人造卫星是 ( ) A “东方一号” B “东方红1”号 C “长征 1”号 D “银河” 号
10、3、 “两弹一星”研制成功,对当时中国最重要的现实意义是 ( ) A 证明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 B 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实力 C 促进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D 中国科技水平世界领先 4、1970 年,阿尔及利亚人民报说,中国“实现了巨大的技术革命,东方 红威严、壮丽地为之戴上了皇冠” 。这项科技成就是( ) A 战略导弹核武器试验成功 B “银河-1” 型机研制成功 C 人造地球卫星的发射成功 D “长征-1”号火箭的研制 5、2008 年,袁隆平成为“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得主之一,主要是因为 他在( ) A 农业科技领域的贡献 B 信息技术领域的贡献 C 生物工程领域的贡献 D 航天技术领域的
11、贡献 6、2009 年,温家宝提出“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 。下列科技成就属于改 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是( ) A“南优二号”杂交水稻问世 B “东方红-1”号卫星发射成功 C 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D 我国“载人航天”取得重大成就 7、下列有关我国第一台“银河”巨型计算机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体现信息技术领域的发展水平 B 尖端科学技术方面的重大成就 C 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巨大成果 D 改革开放时期的重大科技成就 二、课堂提升(精讲点拨) 1、国防领域:两弹一星 (1) 【百度文库】中国研制原子弹内幕 【百度知道】中国是在什么样的国际环境下研制出原子弹的 阅读材料,了解中国研制原
12、子弹的背景。 材料一:1959 年夏天,形势已经很清楚,苏联讲不向中国提 供制造原子弹的全面技术。周恩来说,我们自己造,从零开始, 用八年时间造出来。但是由于大跃进和政治运动,中国的原子 弹计划严重受阻。 材料二:新中国刚刚成立后,一方面国内情况严峻,工农业处 于极端混乱的状态,经济也处于低谷,令一方面国际形势紧张, 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排挤,美国老还用原子弹来威胁中国。在 这样的局面下,中国人下定决心用自己的力量来制造原子弹, 只有自己手中掌握了核技术,才不会受到别人的欺负,正如冯 石司令所说的:“爹有娘有不如自己有。”于是,中国人为了 改写自己的历史而开始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核技术研究。 设问:
13、处于何种国际、国内形势下,中国开始研制原子弹? (课本未提及国内背景,学生需通过阅读材料才能获得相关信 息。) (2)关于“两弹一星”的研制时间、过程,掌握课本基础知识。 (3)阅读下列材料: 我国原子弹正式起步研制的 1959 年,正值我国经济困难时期, 粮食短缺,科研人员每天在食堂都吃不饱,但回到研究室立 即展开工作。远在新疆罗布泊核试验基地,百万大军在那里 从事科研工作和基建工程,那里大戈壁的客观条件更艰苦, 罗布泊本来植物就很稀少,可以吃的如榆树叶、沙枣树籽, 甚至骆驼草,几乎都被他们拿来充饥了。 就是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之下,科学家以艰苦创业和报效祖国 的奉献精神,创造了奇迹。 通过阅读
14、上述材料,使学生体会学习科学家艰苦奋斗、献身祖国的 奉献精神,从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4) 【合作探究】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再小组 交流讨论,之后展示成果) 探究一、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如果 60 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 不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 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材料二 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当天,新华社播发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 ,明确指出:中国发展核武器,是为了防御,为了保卫中国人民 免受核战争的威胁。中国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首先 使用核武器。 阅读材料一二,结合所
15、学知识,请回答:新中国为什么要集中力量首先在一些 国防尖端领域取得突破? 探究二、 有人认为:中国是热爱和平的国家,而原子弹、氢弹等是非常可怕 的杀人武器,研制核武器难道不是和我们热爱和平的初衷相违背吗? 何况,如果那时把研究核武器所耗费的巨大的财力、物力用于发展 经济,也许我们的父辈那时候不至于那么贫困。 你是否赞同这种观点?请说明理由。 通过这两个探究题,加深对这一目的了解掌握。 2、农业领域:东方魔稻 (1) 【百度百科】袁隆平 【百度图片】袁隆平 1&cl=2&fr=ala0&word=%D4%AC%C2%A1%C6%BD (2)阅读下列材料: 袁隆平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
16、个乡村教师的时候, 已经具有颠 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 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 利,一介农夫,播撒智 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 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袁隆平! 通过阅读上述材料,了解袁隆平的贡献及人格精神。 3、信息技术领域:“银河”系列计算机 (1) 【百度百科】 “银河”系列计算机 【百度知道】 “银河”系列计算机 (2)了解中国政府“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战略” 。 中国信息化发展战略概括为:以信息化促进工业化,以工业化 带动信息化,走出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 20062020 年国 家信息化发展战略中对此有详细说明。 【百度百科】 4、太
17、空领域:“神舟”号飞船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 【百度视频】 db=0&s=25&word=神舟八号的发射 通过观看视频,增强强烈的民族自豪感,从而树立为中华民族伟大 事业复兴的信念。 5、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欧洲在 16 世纪以后,就诞生出现代科学(即近代科学) 。需要注 意的是中国在 1618 世纪却没有产生现代科学,这些科学已被证 明是形成现代世界秩序的基本因素之一,而中国文明却没有能在 亚洲产生与此相似的现代科学。 材料二 20 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 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超过 了以往任何历史时
18、期。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 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的重 大成就。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学技术事业有了进一步发展, 中国在航天技术和运载火箭技术方面都已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 材料三 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向科学进军” , 1949 年 11 月,成立了以 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 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 1956 年,中国制定 19561967 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纲要 (草案) ,把发展以原子弹、导弹为代表的尖端科技放在突出位置。 1978 年,中共中央召开全国科学大会,制订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 划纲要,做
19、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邓小平提出“科学技 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精辟论断。 2002 年,中共“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深化科技和教育体制改革, 加强科技教育同经济的结合,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加速科技成果向 现实生产力转化。 让学生阅读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科学技术取得巨大成就的 原因。 6、设问:除了课本所述的主要成就,新中国还有哪些科技成就? (让学生交流展示所搜集到的信息。 ) 【百度文库】 7、 【小结】:我们了解了新中国的科技成就,分析了这些成就取得 的原因,那么学习本课,同学们从中可得到哪些启示? 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科技的发展与国家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基 础是密切相关的;
20、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是经济发展的要求,反之也推动了 经济的发展;科教兴国;维护世界和平,避免核战争的灾难;科学 是一把双刃剑,要正确对待合理把握,为人类造福; (学生言之有理皆可,无固定答案) 8、爱国教育:衣食无忧、坐享成果的我们,应怎样为祖国的现代化 建设添砖加瓦? 9、课后作业(针对本课的重难点,设计习题,让学生完成学案): 【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袁隆平培育出的杂交稻产生的影响,最主要是( ) A 他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B 获得 “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C 不仅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也有助于解决世界粮食问题 D 多次获得国际大奖,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 2、20
21、 世纪 60 年代,中国在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科技成就是 ( ) A 核武器研制成功 B 杂交水稻研制成功 C“银河-1”型机问世 D“神舟” 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3、我国下列科技成就,在当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的是 ( ) A 仿制近程导弹成功 B 成功的爆炸了原子弹 C “第二次绿色革命 ” D “神州”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 4、英国广播公司认为,载人航天工程是中国“大国雄心”的展示,因为“一个 普通的发展中国家,是不会试图飞到月球的” 。这说明( ) A 科技发展体现综合国力 B 中国已是世界超级大国 C 中国科技位居世界首位 D 航天技术决定国家兴衰 二、非选择题: 5、 (高考题)阅读下列
22、材料: 材料一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 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 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 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 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 -据新华 社电 材料二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开始计算收益。航天 领域每投入 1 元钱,将会产生 7 元至 12 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 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中国将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经济 社会发展转入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崇尚科学、 爱好和
23、平的中国,一定会和平利用太空资源、让太空真正为人类造福。 -据 新华社电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 “垄断空间技术”的是哪两个国家?当时两国的地位反映了怎样的国际政 治格局?( 3 分) (2)材料一、二在阐述不同时期中国空间技术发展的意义时,侧重领域有何不 同?结合历史背景分析为何有这样的差异?(9 分) 九、教学反思 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技术,可使课堂形象、生动、直观;使用 网络技术,能增补课外材料,弥补课本之不足。将多媒体与网络技 术相结合,能实现教材的重新整合,增大课堂容量。下面就本节课 略谈浅见: 1、本课以基础知识为主,需要理解的只有“新中国科技成就取得的 原因”这个知识点。 2、若只局限于课本,照本宣科,本课的学习毫无效果。而使用多媒 体,丰富的图片更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且通过观看视频播放, 更易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情感。加上网络资源的利用, 更补充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开阔了视野。 3、本课补充的课外材料较多,课堂时间稍嫌紧促。 学校:昌邑市第一中学 姓名:代伟娜 电话:13791877026 邮箱:7215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