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校:临清二中 学科:地理 编写人:由庆坤 审稿人:李德刚 第二单元 城市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教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为鲁教版必修二第二单元 第一节城市发展与城市化 ,本节介绍了城市的起 源和城市的发展,重点探讨了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城市化的差异、 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等四个问题。城市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是互相促进的,但城市 化也给化境带来一系列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城市起源的条件和发展的三个阶段;了解城市化的含义、标志和当 代 城市化的特点;理解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围绕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分工等因素分
2、析城市起源和发展;从城市化的 概念入手,围绕着城市化的三个标志,分析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从城市数量、规模 扩大所引起的变化角度分析影响。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影响;领会当代城市发展的趋势;重视 城市环境问题。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城市化及其特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 难点: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四、学情分析: 学生对城市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但对于城市的起源、城市化的概念等没有什么知识 基础,要求教师多搜集资料、图片,让学生有一个细致的了解,给下面的学习打下基础。 五、教学方法: 1、图表、图片展示法 2、学案导学 3新授课教学基本环节: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情境导入
3、、展示目标合作探究、 精讲点拨反思总结、当堂检测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预习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初步把握城市化的概念 2教师的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制作,课前预习学案,课内探究学案,课后延伸拓展学案。 七、 课时安排: 2 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 检查落实了学生的预习情况并了解了学生的疑惑,使教学具有了针对性。 (二)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在原始社会,人类为了生存,他们相互合作、共同生活,聚居在一起,从而形成聚落。 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包括乡村和城市。 (学生讨论城市与乡村的差别)得出城市特点: 1、人口高度集中 2、建筑物高大密
4、集 3、工商业集中而发达 4、居民以非农业人口为主 5、是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承转:那么城市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发展的? (三)合作探究、精讲点拨。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来 世界最早的城市诞生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尼罗河谷地、印度河谷地、黄河和长江中下游 地区、中美等地。 阅读图 212,思考回答,为什么在这些地区兴起?城市兴起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点拨: 出现 导致 引起 形成 发展 这些地区自然条件优越(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有利于生产力发展。 阅读课本,填写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 二、城 市化及其特点 1、城市化定义:指人口向城镇集聚和城市范围不断扩大、乡村变为城镇的过程。 2 、城
5、市化表现:(1)城市人口增加 (2)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上升 (3)城 市用地规模扩大 城市化的主要原因:经济发展不平衡 3、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城市化水平的标准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 4、世界城市化的的特点 (1)城市化进程大大加快 时间 特点 18 世纪产业革命以前 城市数量少,规模较小,功能较单一,多以政治职能为主,城市和乡 村相对独立 产业革命后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功能扩展。城市成为区域经济的中心,城 乡差距逐渐扩大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城市发展迅速,出现特大城市和大城市带及专业化城市 农业生 产发 展 剩余 产品 社会 分工 商品 交换 集 市 城 市 城市化是工业革命的产
6、物,世界范围的城市化进程也是从工业革命以后开始的。 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图 2-1-4) 讨论:请同学们读取图 2-1-4 每个阶段的城市化水平的起止数值,观察曲线的倾斜程度, 明确城市化进程中各阶段的特点。 点拨:初级阶段的城市化水平低于 25一 30;加速阶段的城市化水平是从 2530 增长到 6070,增长迅速,此阶段容易出现环境恶化等城市问题;后期阶段城市化水 平高于 70,城市人口比重增长趋缓甚至停滞。 (2)大城市数量迅速增加,大城市带出现 世界六大城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城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城市带、欧洲西部城市带、英 国南部城市带、美国加拿大五大湖地
7、区城市带、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城市带。 (3)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差异加大 国家类型 城市化起步 城市化速度 城市化水平 特点 发达国家 早 慢 高 出现逆城市化现象 发展中国家 晚 快 低 城市发展不合理 过渡: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一:阅读知识窗“城市热岛”了解城市对气候的影响。 材料二:阅读课后活动及其图“2-1-8 人口密集的城市” 结合材料,思考城市化对环境产生了哪些影响?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1占用大 量土地,是耕地面积减少 2. 地下水等资源不合理利用,导致许多生态问题 3. 环境污染严重 4. 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来源 危害 大气圈 城市工业排
8、放各种气体改变着太阳辐射强度, 城市气温、降水等要素也发生变化,出现城 市“热岛”现象;密集的建筑群影响了日照、 风速和风向。 人们的健康 水圈 城市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人体健康和动植物的 繁 殖 生物圈 生物栖息地被城市的“钢筋水泥”所改变 生物的多样性减少 岩石圈 城市的道路系统和生产、生活活动设施使降 水、径流、蒸发、渗漏产生再分配 使水质、水量和地下水 运动发生变化。 其他 城市工业生产排放出大量 废渣,特别是含有 有害物质的废渣 对城市土地质量产生不 良影响 (四)反思总结,当堂检测。 城市的形成和发展是社会经济、文化发 展的结果,城市是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中心, 城市的
9、发展会带动社会的进步。但随着城市和城市 化的发展,也给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生活 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些经验和教训都表明,在 经济发展中,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的发展 和城市化进程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一、针对城市化带来的环境问题,你提出建议如何解决? 二、就如何协调城市化建设与耕地保护之间矛盾的问题,谈谈自己的想法。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 今天这节课,我们已经学习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在下一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城市区位 与城市体系。这节课后大家可以先预习这一部分,对这节课有一个感性认识。并完成本节 的课后练习。 设计意图:布置下节课的预习作业,并对本节课巩固提高。 九、板书设计 第一节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嗯 一、城市的起源与发展 1.城市的起源条件 2.城市发展的三个阶段的特点 二、城市化 及其特点 1.城市化 2.当代世界城市化的特点 三、城市化对地理化境的影响 1 积极影响 2 不利影响: 十、教后反思 1、要给学生展示充分的资料和图片,让学生自己梳理一些知识点,要充分的相信学生充分 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营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尊重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给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3.适时点拨,最大限度在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如引导学生针对城市化的发展对地理化境 的影响展开讨论,不要让学生被条条框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