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人教版必修三2.3《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word教案.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4160766 上传时间:2019-09-3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3人教版必修三2.3《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word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3人教版必修三2.3《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word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3人教版必修三2.3《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word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3人教版必修三2.3《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word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3人教版必修三2.3《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word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从容说课 生态环保,是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主题,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近年来严重影响东北 亚地区各国生态环境的沙尘暴问题,已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正联手防治沙尘暴,在 中国、蒙古等沙尘源区进行防治荒漠化的跨国协作。 三江平原在历史上曾被称为“北大荒” 。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以后,我国根据当时国家 发展的战略,决定对三江平原进行大规模的开垦,使三江平原成为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 “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为了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实施生态环境的保护,国家决定停止开发三江平原的荒地,并建立自然保护区。 从大环境来看,东北平原是我

2、国面积最大的平原,落实振兴东北战略,推进“东北再 造” ,迫切需要建设“绿色东北” 。这是实现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实现东北地区可持续发 展的一项重要任务。 本问题研究的逻辑框架是:教材首先从三江平原的自 然特点出发,让学生对三江平原 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和气候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这就需要学生对东北地区的地形图有更 深的掌握;其次,通过给学生大量的材料,让他们分析“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原因; 最后,从落实新的发展观、振兴东北的战略角度,分析建设“绿色东北”的必要性和可行 性;从东北地区的全面振兴和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建设“绿色东北”的总体思路;从 可操作性层面,提出建设“绿色东北”的重大举措

3、,并理解停止开发三江平原荒地的原因。 教学重点 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 2.“北大荒”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3.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教学难点 1.“北大荒”成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 2.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课时安排 1 课时 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通过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来进行分析。 2.“北大荒”变成“北大仓”的原因。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地图了解三江平原的地理位置,分析三江平原的自然特征,从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分析为什么要停止开发“北大荒”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三江平原自然特点的分析及其历史的演变过程:北大荒北大仓北大荒的 转变过程,让学生树立正确的

4、生态环境保护观念。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播放三江平原开发前的录像片或展示三江平原的景观图片、地图等。请大家在地图上 找一找三江平原的位置,找出三江平原中的“三江”是哪三江?这里的人口密度状况,并 分析开发前后状况比较。 推进新课 师 三江平原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冲积而成的低平原, 面积 10.89 万平方千米,是我国面积最大的沼泽区。 板书: 一、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 【知识拓展】 阅读三江平原的地质构造和地貌类型材料,形成一个完整认识三江平原的思路 区内由北东走向的完达山脉将平原分为两部分。完达山以北的三江平原是一个大面积 沉降区,盆地内堆积千米以上的沉积地层。我们

5、驱车行进至三江平原时,看到在一望无际 的大平原中,耸立着一些小山丘,犹如云海中的孤岛。这里的河流多无明显的河槽,发源 于山区的几条河流进入平原后漫散在平原中,形成无尾河。这些现象说明全新世以来许多 地方沉降运动仍在继续进行。平原西半部海拔高度为 6080 米,坡降较大,地表组成物质 较粗,黏土、亚黏土层很薄,或是亚沙土、沙、沙砾层直接出露地面,沼泽及沼泽化土地 面积小;东 半部,海拔高度一般为 4560 米,坡降多为 1/50001/10000,各种洼地星罗 棋布,地表覆盖有 317 米厚的亚黏土和黏土层,渗透性差,沼泽及沼泽化土地广泛分布 完达山以南的平原,称为穆棱 兴凯平原,也为一个沉陷区

6、,海拔高度一般为 5595 米,自西向东倾斜,坡降较小,表层一般覆盖有 14 米的亚黏土、亚沙土,沼泽率也较高。 由于平原区地势低平,切割能力弱,因而河道稀疏,河网密度小。除黑龙江、松花江 和乌苏里江外,有些河流发源于完达山或小兴安岭而穿行于平原沼泽之中,而有些河流则 发源于沼泽洼地又流经于沼泽之中。这些中、小型河流均具有平原沼泽性河流的特点,即 河流纵比降小,河道弯曲,枯水河槽狭窄,河漫滩宽广,排水不畅。每年汛期,主要河流 还受黑龙江、乌苏里江洪水顶托,回水距离一般为 2030 千米,最长达 70 千米。洪水顶 托抬高了这些河流的承泄水位,使两岸低平地排水更为困难,促进了沼泽的形成和发展。

7、本区属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光照充足,全年日照时数一般为 24002500 小时, 年总辐射量 100112 千卡/平方厘米。年降水量多为 500600 毫米,季节分配不均,年际 变化较大,在一年中降水集中于夏秋,各地 610 月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 75%85, 陆面可能蒸发量为 550650 毫米。 (学生探究讨论)三江平原沼泽广泛分布的自然原因。 生 略。 师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主要是由三江平原地势低、多雨,排水不畅造成的。三江 平原新构造运动以下沉为主,地势低平,土质黏重,夏秋多雨,排水不畅等多种因素综合 作用的结果,在河漫滩、阶地和各类洼地上形成大面积集中连片的沼泽,还有季节

8、性的沼 泽化土地。根据调查和统计,本区沼泽面积达 110 多万公顷,此外还有季节性积水的沼泽 化草甸 130 多万公顷。 板书: 地势低平,沼泽广布 师 三江平原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它是我国开发较晚和未充分开发的地区,资源丰 富,潜力很大。目前国务院已将该区列为国家重点农业综合开发区,要求建成稳产高产的 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以大豆为主的农副产品出口创汇基地、畜产品供应基地和农副产品 综合加工基地。 板书: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师 三江平原地形平坦,土地集中,人口稀少。与我国广大农耕区相比,三江平原的开发 历史比较晚,到 1949 年只有耕地 40 万公顷。随着我国人口和粮食需求的

9、不断增长,国家 决定大规模开垦“北大荒” ,并相继在三江平原建立了一大批国营农场。20 世纪 50 年代的 青年志愿者在荒原上踩出了第一串脚印,冒起了第一缕炊烟,他们是拓荒者,把“北大荒” 变成了“北大仓” ,创造大量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是特定历史时期创造了顾全大局、艰苦奋 斗、勇于开拓、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 【知识拓展】 通过材料的阅读,了解“北大荒”在不同年代开发的背景和意义。 新中国成立之初,粮食是摆在政府面前的头号难题。当时,许多中国人仍过着糠菜半 年粮的生活。国外敌对势力断言,中国共产党将无法解决亿多人的吃饭问题。前线需要 粮食,建设需要粮食,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发出向“北大荒”进军

10、的号令。 从此,沉睡在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完达山山麓的千里沃野召唤着一批又一批英雄的 拓荒群体。 1947 年开始,一批批人民解放军官兵带着征战风尘开进荒原,雪亮的铧犁翻开千古的 沉寂,黑土上升起了军垦的红旗。在解放济南战役中活捉王耀武的英雄群体农建二师万 名官兵挥师北上,出密山、越宝清、奔铁力、拓绥滨,创办了三大农场;王震将军带着当 年开发南泥湾的战将,率十多万转复官兵成建制地布点开荒。踏着英雄的足迹,数十万大 专院校毕业生、地方干部、支边青年、城市知识青年等,同样投身“北大荒”开发,将青 春热血倾洒在这里。 历经 50 个春秋,100 万人在 5.5 万平方千米的荒原上开垦出了 3000

11、多万亩良田,打 下了 1000 亿千克粮食,支撑了年轻的共和国大厦。有人算过一笔账,这些粮食以每人每天 一斤计算,足够 5.5 亿人吃上一年。 “北大荒”是国家手中的一袋米,更是市场的平衡器,它始终发挥着确保粮食供应与 市场稳定的重要作用。1960 年国家处于严重自然灾害时期,北大荒人把口粮一减再减,向 国家硬是上缴了 1.8 亿千克粮食,完成了 3000 万千克大豆出口任务。1988 年全国粮食生 产出现波动,国家决定垦区上缴粮食增加到 10.9 亿千克,用来平抑粮价。他们把所有的余 粮一抠再抠,一斤不少地完成了任务,如果按当时的市场价格计算,有的农场管理局一次 就损失 2000 万元。 进

12、入 90 年代,全国的粮食生产调出省份在减少,调入省份在增多,谁来应急生产粮食? 北大荒人勇敢地站出来为国分忧,提出建设占全国新增定购任务 1/10 的 50 亿千克商品粮 基地。到 1998 年,全垦区已实现年产 85 亿千克粮食,可提供 65 亿千克商品粮。 师 (根据材料,让同学们分析)三江平原垦荒需要重点改造的自然条件是什么?为什么? 生 略。 师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根据三江平原的自然特征来看,过度地开荒破坏了这里的原 始生态环境,三江平原已由原来自然生态为主的环境系统转变为半自然生态为主的环境系 统。湿地面积缩小了 80%,空气湿度减小,降水量减少,气温增高,许多野生动物被迫迁

13、徙他乡,曾肥得流油的 耕地也正面临着日益贫瘠的危险。 1999 年我国政府决定停止对“北 大荒”开荒,对不宜耕种的土地实行退耕还林还草还湿地,以恢复这里的生态环境。同时 2002 年三江平原又被世界湿地公约组织列入世界公约名录,所以保护湿地是关键。 师 (根据材料,让同学们叙述)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有哪些优势? 生 略。 师 (学生回答,教师补充)三江平原作为商品粮基地的优势是地多人少,人均耕地 0.662 公顷,提供余粮多,土地平坦,使用大型农业机械条件好,机械化水平高,宜农 荒地多,开发潜力大。若水利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可望在短期内大幅度提高粮食生产 板书: (一)转变原因 (二)三江平

14、原在我国商品粮基地中的地位 师 湿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之一。按照世界湿地公约的定义,湿地包括沼 泽、泥炭地、湿草甸、湖泊、河流、滞蓄洪区、河口三角洲、滩涂、水库、池塘、水稻田 以及低潮时水深浅于 6 米的海域地带。湿地储存了大量的水土资源,还蕴藏着丰富的动植 物资源和矿产资源,其生态旅游的价值也很大。湿地在促进海洋水、陆地水、大气水积极 循环与转化,在维持水均衡和生态平衡方面具有重要 作用和强大的功能。湿地有其湿润半 湿润的气候条件,并构造了一个独特的水循环系统。湿地号称“自然之肾” ,具有保持水土、 调节气候、净化水质和空气、美化环境的功能。 湿地与森林、海洋一起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

15、统。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资源 宝库和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是我国可 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但我国湿地的生态环境现 状令人担忧。有关专家已经建议尽快制定湿地法 ,把湿地保护与合理利用纳入法治轨道; 改革完善管理机构,实施以自然湿地单元(系统)为单位的统一规划管理;提高全民湿地保 护意识,树立新型湿地环保理念;保护多样性特色,促进湿地综合利用;广开筹资渠道, 加大湿地保护的投入力度;加强湿地科学研究,扩大国际合作 【知识拓展】 湿地的环境功能 湿地蕴涵丰富的水资源,具有极高的生产力,调查研究表明,每平方米湿地平均可生 产 2 千克左右的有机物质,仅次于热带雨林的生产能力,它不仅为人类提供大量的

16、如食物、 原材料和水资源等,还有独特的环境功能。它能消除毒物、净化水质,是自然环境中自净 能力很强的区域之一,它对保护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蓄滞洪水、涵养 水源、补充地下水、稳定海岸线、控制土壤侵蚀、保墒抗旱、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起着 极其重要的作用,还为野生动植物提供必不可少的生息场所。 师 为从根本上改 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黑龙江垦区 2001 年果断停止开荒。 全垦区坚决禁止占用林地、草原、湿地开垦耕地,不准破坏一亩原始沼泽,以保护好现有 的 1000 余万亩荒原和 1475 万亩湿地。 板书: 三、停止开发三江平原 (一)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师 湿地不但具有丰

17、富的资源,还有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和生态效益。各种类型的湿地在 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淡水资源、调蓄洪水、调节气候、降解污染物和为人类提供生产、 生活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湿地的这些重要功能和价值一直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文明进 步的物质基础。 湿地的生态效益表现在:一是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二是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三 是固定二氧化碳和调节区域气候,四是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五是防浪固岸。 通过材料分析,思考为什么我国把“北大仓”演化为过去的“北大荒”? 【知识拓展】 黑龙江垦区是在昔日闻名于世的“北大荒”上开发起来的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总 面积为 5.6 万平方千米,主要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是世界上

18、仅有的三大黑土带之一。50 年前,三江平原、黑龙江谷地、嫩江流域广大区域保存原始面貌,天然森林草原茂密,低 湿地覆盖平原大地,一片荒凉,人迹罕见,故称“北大荒”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为解决 粮食短缺问题,决定开发它。50 年来,经过十几万部队复转官兵和数十 万知识青年的开发 建设,开辟了同江、密山、黑河等垦区,成为拥有耕地 3000 万亩,年产粮食 85 亿千克以 上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 “北大荒”变成了“北大仓” 。然而,大面积的开荒虽然扩大了 耕地面积,但也使“北大荒”的部分湿地消失,生态环境受到破坏,天然的森林、草原、 低湿地覆盖面积明显下 降,生物多样性出现危机。过去“ 棒打狍子瓢

19、舀鱼,野鸡飞到饭锅 里”的情景不见了,不少鸟兽无法在此栖息,被迫迁徙他乡;昔日“黑土地肥得流油,插 根筷子都发芽” ,如今却越种越瘦,灾害越来越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科学使得垦区决策人变得聪明了。除了果断停止开荒、保护好现有的荒原和湿地外, 还规划在近三年内完成退耕 270 万亩,因地制宜种树种草还林还牧;拨出专款扩大自然保 护区建设,与日本合资建设湿地生态监测与培训项目。 生略。 师 (依照材料,教师进行知识点的总结)湿地的合理利用是一种与维持生态自然性并不 相悖并造福于 人类的可持续利用方式。当前,在三江平原湿地保护和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 题:一是湿地的保护与开发的矛盾。据土地资源调查显示,黑

20、 龙江省未利用土地中的宜农 荒地有 70%在三江平原,而且集中分布在湿地地区,新中国成立后对三江平原已进行了三 次大规模 开垦,今后,按照湿地保护的要求,再大面积开发,已不现实。二是湿地保护与 防洪、排水的矛盾。20 世纪 80 年代为了解决三江平原洪涝问题,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用 于水利工程建设,为解除当地防洪除涝起到了重要作用,但修建的堤防工程,切断了大部 分沼泽湿地与河流的联系。例如在浓江上游修建了浓鸭排干渠, 把上游水大部分排入黑龙 江,导致沼泽地水位下降,生态失衡,湿地退化。三是湿地保护与综合利用的矛盾。三江 平原有丰富的水资源和肥沃的宜农土地资源,在湿地的保护中不仅仅是划定湿地保护区

21、的 单一保护。应该在利用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在保护环境的基础上,作到生态、社会和 经济效益的统一和协调。四是湿地保护与管理体制的矛盾。多部门对湿地保护管理和开发 利用体制,破坏了湿地的水、土、动植物等重要资源的整体性和有机联系。分散的管理体 制,造成各部门各自为政,各行其是,不利于湿地的保护和合理开发持续利用。 板书: (二)保护三江平原 课堂小结 黑龙江三江平原湿地生态恢复建设,应在湿地生态结构上下工夫,以环境生态学的有 关理论,保证湿地生态平衡条件的满足。通过退耕还湿(还林还草) 、刹住毁湿(草、林) 开荒之风、划入或组建保护区(地) 、新建一批蓄水坝和平沟等措施,保持、恢复和重建湿 地

22、生态系统。探索适合该区的湿地农业发展模式,是防止农业生产对湿地资源有效保护与 可持续利用构成威胁的有效途径。从资源水利和环境生态水利的战略高度,配置水利工程 设施,在满足农田用水的同时,确保湿地生态用水安全,确保东北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板书设计 问题研究为什么停止开发“北大荒” 一、三江平原的自然特点 地势低平,沼泽广布 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 (一)转变原因 (二)三江平原在我国商品粮基地中的地位 三、停止开发三江平原 (一)湿地的生态环境效应 (二)保护三江平原 活动与探究 类比说明洞庭湖地区为什么从“围湖造田”到“退田还湖”? (教师提示)洞庭湖湿地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湿地景观生态系

23、统之一,由于其独特 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湿地资源十分丰富。 围湖造田使得湖区人口剧增,而频繁爆发的水灾却又让湖区大量人口倾家荡产。无奈 中,村民们只得涌向周边山岭,开山伐木,种地为生,这就触发了水土流失。当洪水裹挟 泥沙漫过江汉平原时,大量泥沙沉积在湖区,形成了一片片新鲜沙洲,这就又为围垦创造 了条件,吸引着下游过剩的人口不断前来垦荒,形成了围湖造田与林争地水土流失 河湖淤积新的围湖造田的恶性循环。洞庭湖区大面积的围湖造田,使得湖面大大缩小, 许多湖群消失,蓄洪能力急剧减弱,汛期湖水水位猛涨,顶托长江,严重影响了洪水的分 流,对洞庭湖区和荆江大堤都极为不利,给国家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19

24、98 年长江大水,促使我们重新审视人与湖泊山林的关系,认识到长江的湖泊湿地有 其自身的规律,依靠工程措施强行改变这种规律只能引发更多的灾害,长江中下游平原湿 地巨大的生态效益,不是任何一个水库可以替代的;而三峡水库 220 亿立方米的防洪库容, 也不可能弥补 50 年来长江中下游 12000 平方千米湖泊湿地的损失。人不给水出路,水就不 给人出路,和平共处的唯一出路只能是遵从和适应江湖固有的规律,也是可持 续发展的战 略指导思想。其后我国政府提出了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江河治理思路:“封山植树,退耕还 林,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加固堤坝,疏浚河道。 ”禁伐天然林和退 耕还林是治本之策,而退田还湖、平垸行洪、以工代赈、移民建镇则都讲的是如何有组织 地将人类侵夺的部分空间还给湿地湖泊,达到我国经济、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