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试题清单(含答案) 一.单选题 1.哲学是:() A.一切科学之科学 ( ) B.各门学科的知识基础 ( ) C.系统化和理论化的世界观 () D.特定时代人们的世界观 ( ) 2.从哲学上看,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归结起来无非是两大类现象:() A.矛盾现象与和谐现象 ( ) B.运动现象与静止现象 ( ) C.物质现象与精神现象 () D.进步现象与倒退现象 ( ) 3.哲学基本问题是:()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 B.实践与认识的关系问题 ( )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 ) D.真理与谬误的关系问题 ( ) 4.从哲学上看,人类的一切活动归纳起来无非是两大类活动:(
2、) A.建设活动和破坏活动 ( ) B.自由活动和不自由活动 ( ) C.生存活动和发展活动 ( ) 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 5.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A.存在性 ( ) B.结构性 ( ) C.运动 ( ) D.客观实在性 () 6.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物质范畴的正确理解是:() A.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 ) B.物质范畴是从各种物的总和中抽象出来的 () C.物质的惟一特性是它可以被感知 ( ) D.物质是自然界中具体的物质形态 ( ) 7.哲学物质概念与关于具体物质形态和物质结构的自然科学物质概念之间的关系是:() A.本源和派生的关系 ( ) B.共性和个性
3、的关系 () C.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 ) D.形式和内容的关系 ( ) 8.列宁对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范畴的定义继承和汲取了:() A.以往唯物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 B.以往唯心主义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 C.以往辩证法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 D.以往可知论理解物质存在和物质概念的合理内容( ) 9.我们认识和把握物质世界的本质和规律的前提是:() A.对哲学的正确理解 ( ) B.对物质的正确理解 () C.对意识的正确理解 ( ) D.对宇宙的正确理解 ( ) 10.“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近的特性、反应的特性,这是合乎逻辑的”
4、 。这 一论断是:() A.认为一切物质都具有意识的“物活论”观点 ( ) B.辩证唯物主义解释意识起源的正确观点 ()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感觉论观点 ( ) D.把意识与物质等同的庸俗唯物论的观点 ( ) 11.意识产生的决定性环节是:() A.人脑的进化 ( ) B.动物心理的形成 ( ) C.语言的产生 ( ) D.劳动 () 1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 A.思维和存在的统一 ( ) B.各种实物的总和 ( ) C.主体和客体的统一 ( ) D.多样性的物质统一 () 13.实践是( )既区分又统一的基础 A.运动和静止 ( ) B.时间和空间 ( ) C.自然存在和
5、社会存在 () 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 ) 14.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进曰: 不是风动,不时幡动,仁者心动。 ”这段记载中关于运动的基本观点是:() A.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 ) B.运动与物质不可分割 ( ) C.精神运动时物质运动的一种形式 ( ) D.精神是运动的主体 () 15.“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1 分) A.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 )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 ) C.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 () D.意识是主观世界的客观映象 ( ) 16.主张“世界上除了运动
6、着的物质之外,什么也没有”的观点是:() A.主张世界统一于物质的唯物主义观点 () B.否认人的意识存在的自然唯物主义观点 ( ) C.否认世界物质存在具有条件性 ( ) D.否认世界存在的无限丰富性的机械唯物主义观点 ( ) 17.荀子说:“心不使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 ”这表明:() A.人的意识具有客观性 ( ) B.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 () C.人的意识具有对象性 ( ) D.人大意识具有主观性 ( ) 18.传习录记载:“先生(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 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 寂
7、;你来看此花时,则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这一观点的错误是: () A.承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 ) B.承认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 ) C.认为人的意识是万物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 D.认为人对花的感觉是主观与客观的同一 ( ) 19.物质的根本属性是:() A.客观实在性 ( ) B.运动 () C.结构性 ( ) D.层次性 ( ) 20.运动作为哲学范畴指的是:() A.一切事物的变化及其过程 () B.一切事物位置的移动 ( ) C.一切事物在外力作用下的变化( ) D.一切事物在时间作用下的变化( ) 21.下列关于物质与运动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8、 A.存在着离开物质的运动 ( ) B.存在着离开运动的物质 ( ) C.物质和运动是同一个东西 ( ) D.运动和物质是不可分的 () 22. 下列关于时间空间与物质运动的关系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前提 ( ) C.时间和空间与物质运动是可分的 ( ) D.离开物质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更为“纯粹” ( ) 23.“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这一观点是说:() A.认识世界没有必要 ( ) B.认识的目的在于指导实践 () C.实践无需认识指导 ( ) D.实践是认识的本质 ( ) 24.世界上惟一
9、不变的是变,这说明:() A.运动时世界的本原 ( ) B.世界上只有运动,没有静止 ( ) C.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 D.运动与静止时绝对对立的 ( ) 25.辩证唯物主义认为:() A.动者恒动,静者恒静 ( ) B.动即是静,静即是动 ( ) C.静止是物质的运动的特殊状态 () D.只有绝对的运动,没有相对的静止 ( ) 26.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 A.物质的 ( ) B.运动的 ( ) C.实践的 () D.精神的 ( ) 27.人与世界相互作用的中介是:() A.自然界 ( ) B.人类社会 ( ) C.精神 ( ) D.实践 () 28.下列关于物质运动的说法中错
10、误的是:() A.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有条件的 () B.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 ( ) C.物质世界的运动是无条件的 ( ) D.物质世界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动之中 ( ) 29. 下列关于物质静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质的静止指的是物质完全停止运动的状态( ) B.物质的静止指的是物质在运动过程中的相对静止 () C.物质的静止指的是事物的本质稳定不变( ) D.物质的静止和物质的运动都是无条件的( ) 30.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 A.共性和个性的观点 ( ) B.对立统一的观点 ( ) 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 D.有限和无限的观点 ( ) 31.“钉子缺,蹄铁卸;蹄铁卸,战马蹶
11、;战马蹶,骑士绝;骑士绝,战事折;战事折,国 家灭”这首歌谣揭示的哲理是:()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B.事物是偶然性的堆积 ( ) C.事物是由量变引起质变 ( ) D.事物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 ( ) 32.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联系是指:() A.对立面之间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 ) B.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之间的关系 ( ) C.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 () D.对一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和影响的各种因素的总和 ( ) 33.“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 ,这一论断说明:() A.世界除了过程,什么都不存
12、在 ( ) B.一切都在变化和发展,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 () C.世界作为过程的集合体本身是没有方向的运动状态 ( ) D.承认运动就必然否认相对稳定 ( ) 34.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对立的焦点在于:() A.是否承认事物的普遍联系 ( ) B.是否承认事物的永恒发展 ( ) C.是否承认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于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 D.是否承认事物发展是有客观规律 ( ) 35.人们由于利益的驱动,疯狂挖掘草原上的植物“发菜” ,严重地破坏了草原植被, 造成局部土地沙漠化,这个案例说明:() A.过分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客观规律 ( ) B.过分强调事物的绝对运动,否认事物的相对静
13、止 ( ) C.只追求人的活动与经济利益直接联系,没有看到眼前活动与生态平衡的长远的间接联 系 () D.只看到物与物质间的联系,没有看到人与人的联系 ( ) 36.“古之天下,亦今之天下;今之天下,亦古之天下”这个论断是:() A.唯物论的观点 ( ) B.辩证法的观点 ( ) C.决定论观点 ( ) D.形而上学的观点 () 37.“彼亦一是非,此亦一是非”是:() A.形而上学观点 ( ) B.唯物辩证法观点 ( ) C.诡辩论观点 () D.不可知论观点 ( ) 38.“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这一观点是:() A.机械决定论观点 ( ) B.形而上学观点 ( ) C.唯物主
14、义辩证法观点 () D.唯心主义辩证法观点 ( ) 39.“人一次也不能踏入同一条河流”是:() A.辩证法观点 ( ) B.诡辩论观点 ()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观点 ( ) D.唯心主义观点 ( ) 40.科学家洛仑兹提出“蝴蝶效应”理论,他说:“可预言:一只蝴蝶在巴西振动翅膀会在 得克萨斯州引起龙卷风” ,这个说法:() A.说明一种事物和现象可以通过一系列中介环节和另一事物、现象发生联系 () B.片面夸大了联系的普遍性 ( ) C.把联系理解为主观随意的,否认联系的客观性 ( ) D.否认了联系的多样性 ( ) 4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根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
15、关系 () B.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 ) C.形式与内容的关系 ( ) D.本质与现象的关系 ( ) 4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它揭示了:() A.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 ) B.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C.事物发展的结构和层次 ( ) D.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 ) 43.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 A.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 B.事物联系和发展的基本环节 ( ) C.思维对事物本质的概括和反映 ( ) D.用来整理感性材料的所谓形式 ( ) 44.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A.普遍性和特殊性 ( ) B.绝对性和相对性 ( ) C
16、.整体与局部 ( ) D.同一性和斗争性 () 45.“白马非马”命题的错误在于:() A.割裂了事物的一般与个别的关系 () B.割裂了事物质与量的关系 ( ) C.割裂了事物同一性与斗争性的关系 ( ) D.割裂了事物本质和现象的关系 ( ) 46.事物的性质是由:() A.矛盾的普遍性决定的 ( ) B.矛盾的同一性决定的 ( ) C.矛盾斗争性决定的 ( ) D.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 47.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指:() A.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 B.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 ) 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 ) D.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
17、主要方面的关系 ( ) 48.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提出“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是指:() A.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 ( ) B.内因和外因的关系 ( ) C.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 ) D.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 49.哲学发展的历史表明,各种唯心主义派别之间的差异和矛盾,常常有利于唯物主义的发 展,这一事实说明:()(0 分) A.矛盾一方克服另一方促使事物发展 ( ) B.矛盾一方的发展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提供条件 ( ) C.矛盾双方中每一方的自身矛盾,可以为另一方的发展所利用 () D.矛盾双方融合促使事物发展 ( ) 50.区分和认识事物的前提和基础是:() A.矛盾的普遍性 (
18、) B.矛盾的特殊性 ( ) C.矛盾的斗争性 () D.矛盾的同一性 ( ) 51.区分事物发展过程的量变和质变的标志是:() A.事物发展变化是否迅速 ( ) B.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 ) C.事物发展是否超过“度”的范围 () D.事物发展是否显著 ( ) 52.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度”是指:() A.事物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 B.事物质变的关节点 ( ) C.事物质变的临界点 ( ) D.事物保持一定量的质的限度 ( ) 53.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 ) B.抓住事物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 ) C.把握事物的度 () D.确定事物的
19、量 ( ) 54.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 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A.要善于把握事物的度 () B.要善于把握事物的质 ( ) C.要善于把握事物的量 ( ) D.要善于把握事物的二重性 ( ) 55.质与量的最根本的区别是:() A.质是内在的,量是外在的 ( ) B.质是由矛盾的特殊性决定的,量是由矛盾普遍性决定的 ( ) C.质与事物直接同一,量与事物不直接同一 () D.质是单一的,量是多方面的 ( ) 56.按照辩证法的观点,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体现了:() A.根本性的质变 () B.单纯的量变
20、 ( ) C.质变过程的量的扩张 ( ) D.总的量变过程中的部分质变 ( ) 57.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 A.事物的前进性 ( ) B.质变 ( ) C.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 D.新事物产生,旧事物灭亡 () 58.任何事物内部都具有肯定和否定两个方面,否定方面是指:() A.事物发展的积极方面 ( ) B.促使事物灭亡的方面 () C.保持事物存在的方面 ( ) D.符合事物发展和人的需要的方面 ( ) 59.“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这是鲁 迅对三国演义的点评。这一评述所蕴含的哲理是:() A.
21、对事物既要认识其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认识其矛盾的次要方面 ( ) B.对事物既要看到其现象又要抓住事物的本质 ( ) C.对事物既要把握其同一性又要把握其斗争性 ( ) D.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 60.区分一个事物是新事物还是旧事物,最根本的是:() A.是否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 () B.是否为大多数人所支持 ( ) C.在形式上是否新奇 ( ) D.在时间上是否是新近发生的 ( ) 61.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是:() A.向着自己的对立面的转化 () B.向任何一个方向的转化 ( ) C.由坏向好的方向转化 ( ) D.由低级向高级转化 ( ) 62.“芳
22、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这两句 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 B.事物的发展是有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 ) C.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时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 () D.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 ) 6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的普遍性原理 ( ) B.矛盾的特殊性原理 ( ) C.矛盾的同一性原理 () D.矛盾的斗争原理 ( ) 64.“因果联系是由于人们多次看到的两组现象前后相随而形成的心理习惯” ,这一观点是: () A.相对主义诡变论观点 ( ) B.唯心主义非决定论观点 () C.
23、庸俗唯物论观点 ( ) D.唯物主义决定论观点 ( ) 65.把同质的事物区分开来的依据是:() A.事物的度 ( ) B.事物的属性和量 () C.事物内在的规定性 ( ) D.事物等特殊矛盾 ( ) 66.辩证法所说的“扬弃”是指:() A.克服和抛弃 ( ) B.纯粹的否定 ( ) C.既克服又保留 () D.纯粹的肯定 ( ) 67.偶然性在事物发展中:() A.不起任何作用 ( ) B.其决定作用 ( ) C.可以促进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 D.时而起作用,时而不起作用 ( ) 68.事物中的真相和假象的区别是:() A.真相表现事物的本质,假象表现事物的外在现象 ( ) B.客观存
24、在的是真相,主观想象的是假象 ( ) C.隐藏在事物内部的是真相,显现于事物外部的是假象 ( ) D.从正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真相,从反面表现事物本质的是假象 () 69.“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衰邦”的说法是:() A.否认必然性的非决定论 () B.否认偶然性的宿命论 ( ) C.承认必然性和偶然性统一的辩证决定论 ( ) D.只承认必然性的机械决定论 ( ) 70.“如果偶然性不起任何作用的话,那世界历史就会带有非常神秘的性质” 。这一观 点是:() A.相对主义的观点 ( ) B.宿命论的观点 ( ) C.唯物主义辩证法的观点 () D.唯心主义的观点 ( ) 二.多选题 1.否认思维与
25、存在的同一性会导致:() A.绝对主义 ( ) B.相对主义 ( ) C.唯心主义 () D.不可知论 () 2.下列命题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有:() A.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 ) B.存在就是被感知 () C.心外无物 () D.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 ) 3.下列命题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有:() A.世界是上帝意志的创造物 () B.万物皆在我心中 ( ) C.绝对理念是万事万物的本源 () D.理在气先 () 4.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是:() A.客观存在的一切事物 ( ) B.事物发展到客观规律 ( ) C.对一切可感知的事物的共同本质的科学抽象 () D.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
26、范畴 () 5.在意识起源问题上,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 ) B.意识是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 ) C.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D.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 6.“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脑并在人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观点表明:() A.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 ) B.在意识中体现了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 C.观念的东西同物质的东西是具有同一性的 () D.反映者与被反映者是完全同一的 ( ) 7.“我们今天生活着的世界,与其说是自然世界,还不如说是人造或人为世界。在我们的 周围几乎每样东西都刻有人的技能的痕迹。 ”这段话应理解为:() A.人造
27、的或认为的世界是惟一存在的世界 ( ) B.人类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对象化的结果 () C.自在世界日益转化为人化自然 () D.现实世界是人类精神的创造物 ( ) 8.鲁迅说:“描神画鬼,毫无对证,本可以专靠神思,所谓天马行空地挥写了。然而 他们写出来的却是三只眼、长颈子,也就是在正常的人体上增加了眼睛一只,拉长了长颈 子二三尺而已。 ”这段话说明,人们头脑中的鬼神观念是:() A.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歪曲的反映 () B.可以在现实世界找到鬼神的原型 () C.人按照自己的形象进行艺术加工的结果 () D.与现实无关,纯粹出自人脑的主观想象 ( ) 9.“画饼不能充饥”的哲学道理是:() A
28、.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 ) B.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 C.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于事物本身 () D.精神不能转化为物质 ( ) 10.意识对物质的依赖性表现为:() 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 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 () C.意识是对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 D.意识表达离不开语言 () 11.“时间和空间离开了物质,当然都是无,都只是在我们头脑中存在的观念抽象” 。这段 话说明:() A.时间和空间是客观的 () B.时间和空间是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 () C.时间和空间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 ) D.时间和空间是人们头脑中存在的先天感性直观形式 (
29、 ) 12.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是:() A.人们能动地改造客观物质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 B.人的现实感性活动 () C.“绝对精神”的逻辑发展 ( ) D.人的存在方式 () 13.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表现在:() A.联系的观点与孤立的观点 () B.发展的观点与静止的观点 () C.承认规律的客观性与承认规律的主观性 ( ) D.主张矛盾时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与否认矛盾的观点 () 14.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在于:() A.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 B.它是贯穿于唯物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 () C.它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 ( ) D.它揭示
30、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 ) 15.唯物辩证法就其本质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因为它:() A.认为凡是现存的都是合理的,凡是现存的都是必然要灭亡的 () B.对每一种既成的事物都是从其暂时性方面去理解 () C.在对现存事物肯定的理解中包含否定的理解 () D.认为凡是合理的就一定存在,凡是存在就一定合理 ( ) 16.下列哪些说法中体现矛盾特殊性原理的有:() A.对症下药,量体裁衣 () B.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 C.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 ) D.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 ) 17.公孙龙提出的“白马非马”命题,其错误在于割裂了事物的:()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 B.普遍性和特
31、殊性的关系 ()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 ) D.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 18.唯物辩证法认为,认识事物就是要:() A.认识事物的质 () B.认识事物的量 ( ) C.认识事物矛盾的特殊性 () D.认识事物的度 ( ) 19.下列格言和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A.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 ) B.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 D.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 20.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说明社会主义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挫折和反复,这一事实表明:() A.新生事物的成长不是一帆风顺的 () B.事物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 C.“资本主义必然灭
32、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结论是错误的 ( ) D.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 21.“是就是,否就否,除此之外,都是鬼话。 ”这一观点的错误在于:()(0 分) A.对肯定的理解是片面的、孤立的 () B.对否定的理解是片面的、孤立的 () C.不承认肯定与否定是对立统一的 () D.否认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 ) 22.辩证的否定式:()(0 分) A.事物自我的否定 () B.事物发展的环节 () C.事物联系的环节 () D.扬弃 () 23.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是:()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 C.
33、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 ) D.荣枯代谢而弥见其新 () 24.主观辩证法是指:() A.客观辩证法的反映 () B.辩证的思维 () C.人类认识的一般规律 () D.唯心主义辩证法 ( ) 25.马克思曾经说过:“如果现象形态和事物的本质会直接合二为一,一切科学就都成为多 余的了。 ”这个论断表明:() A.现象和本质是有区别的 () B.现象是由本质决定的 ( ) C.科学的任务在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 D.现象和本质没有同一性,现象不能反映本质 ( ) 26.必然性与偶然性的关系是:() A.必然性中包含着偶然性 () B.偶然性表现必然性 () C.必然性制约着偶然性
34、() D.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补充 () 27.“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但是理 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的力量。 ”这说明:() A.精神、意识对物质具有依赖性 () B.精神和理论的作用可以取代物质的力量 ( ) C.人的意识不仅反映现实世界,并且可以通过实践改变现实世界 () D.理论和精神可以通过群众转化为物质力量 () 28.意识的能动性主要表现在:() A.意识活动的计划性和目的性 () B.意识活动的主动创造性 () C.意识活动通过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 () D.意识活动对人的生理活动的控制 () 29.马克思说过:“蜘蛛的活动与织
35、工的活动相似,蜜蜂建筑蜂房的本领使人间的许多建筑 师感到惭愧。但是,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 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 ,这段话说明:() A.动物和人一样,也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世界 ( ) B.动物的活动是本能的 ( ) C.人的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 () D.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自觉能动性和创造性 () 30.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途径和条件是:() A.认识规律 () B.尊重规律 () C.利用规律 () D.改变规律 ( ) 31.下列体现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辩证关系的有:() A.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有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
36、的客观性 () B.人可以借助工具作用于客观世界,有目的地引发、调节和控制自然界中的事物、能量 和信息过程,使各种客观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发生有利于人的变化 () C.自然规律是一种盲目的五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则是通过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 现的 () D.自然规律在同样的条件下可以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的国家和民族、 不同的历史阶段都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 32.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理性思维的方法。主要有( ) A.归纳与演绎() B.分析与综合() C.抽象与具体() D.逻辑与历史相统一() 三.判断题 1.唯物辩证法的因果联系是指一切前后相继的现象之间的联系。 A
37、.正确 () B.错误 () 2.唯物辩证法对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认识是必然性意义重大,偶然性可以忽略不计。 A.正确 () B.错误 () 3.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规律是事物内在的本质的稳定的联系。 A.正确 () B.错误 () 4.“只要知道自然界一切组成部分的相对位置和全部作用,一亿年以后的状况,都可以精 确无误地演算出来,因为未来的一切早就在宇宙诞生时便已完全确定了” 。这是机械决定论。 A.正确 () B.错误 () 5.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A.正确 () B.错误 () 6.人类的意识能动性是指能动地反映世界和能动地改造世界。 A.正确 ()
38、 B.错误 () 7.正确地发挥意识能动作用的客观前提是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 A.正确 () B.错误 () 8.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完全受物质制约、影响和 作用” 。 A.正确 () B.错误 () 9.人的意识不仅反映客观世界,并且(通过实践)创造客观世界,这表明人的意识具有能 动性。 A.正确 () B.错误 () 10.相信“意念移物” ,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主张精神主宰 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A.正确 () B.错误 () 11.人类创造的自然语言和人工语言是人类意识的物质外壳。 A.正确 () B.错误 () 12
39、.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已经制造出诸如醋酸纤维、聚苯乙烯、合成橡胶等自然界原 本不存在的化合物,其数量已经达到数百万种。这说明物质世界是人类创造的。 A.正确 () B.错误 () 13.在人与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人与世界同时得到改变,并获得日益丰富的内容。造成这一 变化的基础是人的实践活动。 A.正确 () B.错误 () 14.人的思想、动机和目的的实现程度,取决于它们是否被全体人民所接受。 A.正确 () B.错误 () 15.人类对自然界的全部“统治”力量在于人类能征服和改造自然界:() A.正确 () B.错误 () 16.演绎是从个别事实中概括出一般性结论,是由个别性前提过渡到一般性结论的推理形式。 A.正确 ( ) B.错误 () 17.所谓分析,就是在思维中把认识对象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以便分别加以研究 的思维方法。 A.正确 () B.错误 ( ) 18.发展是前进的、上升的运动,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A.正确 () B.错误 ( ) 19.因果关系指的就是两个在时间上前后相连的事件。 A.正确 ( ) B.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