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2 课贞观之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唐朝建立、贞观之治等基本史实,思考和探究“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知道唐太宗和武则天的统治等基本史实,能对唐太宗和武则天进行简单的评价。 3思考和探究,唐太宗、武则天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对唐朝繁荣的影响,体会杰 出人物对历史发展所起的推动作用。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的内容。 理由: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少有的的封建盛世,唐太宗居安思危,以史为鉴,采取了一 系列改革措施,有利于社会发展,符合历史发展潮流,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贞观 之治为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基础。因此,学生重点掌握这一内
2、容有利于后面的学习和 对整个唐朝历史的认识,有助于对这一时期我国文化在当时乃至现在世界特别是亚洲的重 要地位的理解。 教学难点:客观地评价唐太宗、武则天等历史人物。 理由:对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根据时代背景,实事求是的评价一位历史人物有一定的 困难,他们往往会带着感情色彩,单纯的从“好”和“坏”出发,不能客观的分析,这就 需要教师的引导。 三、教学策略 课堂是师生互动的双边教学的共同体,应将学生置于一种开放、主动、多元化的学习 环境中,给学生创造自主探索,发展的空间与机会。同时,新课程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采取 多种教学方式,因此,本节课主要采用分组讨论法,自主探究法,多媒体展示法,材料分 析法。 四
3、、教学准备(可选) 1教师准备:查询最新网络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准备学生要完成的任务素材。 2学生准备:根据教材的导学问题自学课文。 五、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教师:回忆一下,我们曾经学习过两个在中国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朝代秦朝和 隋朝,你能简要的说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吗? 学生:学生约用 1 分钟的时间进行回顾,并简要书写回答纲要,随机抽取几位同学口 头回答教师的提问。 王朝时间短,二世而亡; 修建了大型工程; 统治残暴、都被农民起义推翻。 教师过渡:随着隋朝的灭亡,一个新的王朝建立起来,这就是唐朝,请同学们阅读课 文,标划知识点。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识,为本课的学习打下基础,温故而知
4、新。总结隋朝由暴 政而灭的历史教训中,为唐初政策做铺垫。 2唐朝的建立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唐朝疆域图。 学生:阅读课文,标划重要知识点,初步掌握基础知识。 教师:结合唐朝疆域图强调唐朝建立的时间、开国皇帝以及唐都长安城的位置。 教师过渡: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繁盛时期,至今海外华人还被称为唐人、华人侨 居地点还被称为唐人街,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这一繁盛时期的肇造之人唐太宗。 【设计意图】作为识记类的目标要求,本身并不存在太大的难度,尽量利用短平快的 方式处理,为以后的重点落实、难点突破赢取充足的时间。 3初识唐太宗 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 通过屏幕上的材料,你对唐太宗
5、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初步认识? 学生 1:善骑射,喜好读书文史,说明他有才能。 学生 2:在反隋和唐朝统一的战争中功勋卓著,李渊曾为其加号“天策上将”,任尚 书令,说明他在唐朝的建立过程中有着卓著的功绩。 学生 3:登上皇帝之位后,他励精图治,成就了彪炳千古的治世佳话“贞观之治”, 说明他是一个合格的皇帝,有着杰出的政绩。 学生 4:他通过历史上著名的“玄武门之变”弑兄杀弟,逼父退位,夺得政权,说明 他父子兄弟亲情很缺失,是一个恶人。 教师过渡:在没有完整接触这位君主时,我们不急于给他下结论。唐太宗在位期间出 现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贞观之治局面,现在我们就通过贞观之治的学习再 进一步的
6、了解一下唐太宗。 【设计意图】对唐太宗形成初步的认识,在矛盾的认知中,激发学生进一步求知的欲 望,为进一步客观评价唐太宗奠定基础。通过此过程引出下一步贞观之治的学习。 4贞观之治 教师:“贞观之治”具体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称作“贞观之治”呢? 学生阅读教材,整理回答。 教师整理总结:“贞观之治”是指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间实行一系列开明的统治政策 和措施,促使唐朝出现的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的治世局 面。因唐太宗李世民年号为“贞观”(627649 年),故史称“贞观之治”。这是唐朝的 第一个治世,同时为后来的开元盛世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教师:诚然,贞观之治是我国封建社会历
7、史上辉煌的一页,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得以 出现的原因又有哪些呢? 教师多媒体出示探究问题:你认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 学生先阅读教材,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逐条整理要点。进一步引导学生归纳。 教师:这些要点,大体包括两个板块的内容,即唐太宗的治国思想(A)和治国政策 (B),现在我们一起把这些要点分类整理一下。 教师引导学生用 A 和 B 逐一标记板书的各要点。最终整理如下: 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1)人君要以民为本,爱民如子。 (2)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 (3)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 (4)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B唐太宗贤
8、明的治国政策 (1)任贤纳谏。 (2)完善科举制,扩大统治基础。 (3)轻徭薄赋、疏缓刑罚,文德治国。 (4)对少数民族采取安抚、怀柔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政策。 (5)同时注意“戒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6)下令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减轻人民负担。 【设计意图】此课堂环节以教材为主要学习资源,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要内容,对学 习资源进行逐条提炼,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分类总结,这样既有效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又降低了学习难度,顺利达成课堂预设目标。 5 评价唐太宗的统治。 多媒体展示唐太宗的自我评价。 教师:屏幕上显示的是唐太宗的自我评价,结合本课的学习,你能对他做出
9、客观的评 价吗? 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强调评价历史人物,要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看他对 历史发展尤其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强调评价历史人物时,切忌仅谈观点,要有理有据, 论从史出。 学生小组合作整理总结评价内容,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 教师小结:唐太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代明君,是我国古代历史上非常杰出的政治家, 他的统治使唐朝出现了封建政治比较清明、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和社会秩序比较安定的“贞 观之治”的局面,并为唐朝的开元盛世及其国力的强盛奠定了基础,是封建社会的一个黄 金时代,而其纳谏、用贤之风更为后世称道。 教师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和方法。 【设计意图】补充材料,引导学生
10、利用已占有的学习资源对唐太宗进行评价,并学习、 总结评价历史人物的标准和一般方法,为自主评价下一历史人物武则天做好准备。 6一代女皇 教师引导学生观看教材第 10 页武则天画像,教师简介武则天的经历。 教师:郭沫若评价武则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 学生:讨论分析,展示交流。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武则天的统治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重视发展农业 生产;二是破格提拔有才能的人。她的统治,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所 以郭沫若有“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评价。 教师多媒体展示“无字碑”,进行简要说明,并提出问题:在你心中,你认为武则天 是怎样的皇帝? 【设计意图
11、】本环节既是对新知的学习,同时也是对本课前一阶段所培养的学习能力、 所学习到的学习方法的检测与巩固。 7课堂总结 教师多媒体展示知识框架,并据此总结本课要点。 六、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唐太宗实施的措施中,有利于减轻人民负担的是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赋税劳役 “戒奢从简” 合并州县 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A B C D 2电视剧贞观长歌再现了唐朝贞观年间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则天 D唐玄宗 3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下列史实中不 正确的是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
12、立科举制度 4唐太宗曾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话中的“人” 指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资冶通鉴对她的评价是“政由己出,明察 善断,故当时英贤亦竞为之用。”当时“亦竞为之用”的“英贤”有 A房玄龄、杜如晦 B姚崇、宋璟 C卫青、霍去病 D宋濂、郑和 (二)非选择题 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的话)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 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 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材料二 (唐太宗的比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 材料三 (唐太宗对大臣的训示)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 以上摘自 贞观政要 请回答: 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 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说这番话的意图何在? 根据材料三指出唐太宗的根本目的何在? 参考答案: 1A 2B 3D 4C 5B 6有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 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注意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阶级矛盾。 维护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