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 38 课 郑和下西洋与明中叶的“倭患”教案 备课时间: 上课时间: 备课人: 课时数: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了解郑和下西洋的规模、路线范围及其影响,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了解明中后期的“倭患”和戚继光抗倭的主要事迹,正确认识戚继光抗倭在中华民族反 侵略斗争史中的重要地位。 过程与方法: 采用课堂讨论、想象等方式,探讨郑和下西洋成功的原因及戚继光抗倭胜利的原因,培 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以问题带动学生思考,通过解决问题完成本课学习。通过分析图表,培养学生丛资料中 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事件的学习,除向学生进行传统
2、的爱国主义教育外,还 可引导学生发现郑和与戚继光这二位历史人物的人格魅力,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 健全的人格;增加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郑和下西洋和戚继光抗倭 教学难点:全面地、辩证地评价郑和下西洋。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长期以来,中国不仅通过陆路,也通过海洋与域外世界有很多交 往。明朝的中国在与海外世界的联系中,既有积极的外交活动,又有倭寇侵扰之患。说到 这里我们就会想到明朝的外交家郑和和抗倭英雄戚继光(课件展示二人图像) 。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他们的英雄事迹。 二、新课教学 (一)明确本课学习目标 课件展示本课学习目标,学生齐声朗读。 (二)自主学习 1、
3、结合微课自学教材,针对本课自行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 题的能力,自行解决不了的问题留待小组合作完成。 ) 2、小组内合作、交流、讨论、补充。 3、组长汇总,班级交流展示。 (三)教师总结补充 一郑和下西洋 教师将视频1405:郑和下西洋 郑和下西洋的宝船 、 郑和下西洋的微课等相关资料 发送到学生的平板电脑上。学生阅读教材、观看资源,完成自学、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教 师巡回指导。 学生代表用展台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后,可向其他小组的同学提出问题,其他小组同学也可 就展示学习成果的同学的答案进行点评。教师进行总结补充。 1、郑和下西洋的目的 教师补充介绍(白板播放视频郑和下西
4、洋寻找建文帝说 )史学界的几种观点:寻找建文 帝说;宣扬国威说;加强同海外各国联系说。教材的观点是政治目的说:“扩大明朝的政 治影响,加强与海外的联系。 ” 2、明代西洋的范围 学生指图讲解明代西洋的大致地理位置范围 3、郑和下西洋的盛况 郑和下西洋的起点在哪(在地图上指出)?前后经历多少年? 刘家港,1433-1405=28 年 郑和 7 次下西洋必经的第一个海峡是什么海峡?在地图上找到他的位置。 台湾海峡 如果你是郑和,要从南海进入印度洋必经哪个海峡?在地图上找到。 马六甲海峡 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哪里?在地图上指出。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学生还可能会提出其它问题,如: 郑和航海途中可能会
5、遇到哪些困难? 海盗、有些国家不友好、疾病、缺少粮食淡水、大风浪、恶劣的天气等。 郑和船队经过了 几个大洲,几个大洋? 亚洲 非洲 印度洋 太平洋 解决问题后列表总结:时间 14051433 年 次数 7 次 出发地 刘家港 最远抵达地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访问过的国家和地区 亚非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 4、郑和下西洋的条件 白板展示资料: 材料一:史书记载,洪武末年时“仓廪充积,天下太平” ;建文帝时期, “家给人足,外门 不阖” 。到永乐年间,明王朝统治已臻极盛。 材料二:在宋元以来海上交通和海外贸易发展的基础上,明朝的造船及航海技术发达。 材料三:明成祖即位后,随着国内形势的好转,眼光
6、开始转向海外,要求扩大对外关系, 以远播明朝声威,进一步建立完整的朝贡体系。 材料四:郑和及其船队主要成员通晓牵星过洋航海术、熟通各式东西洋针路簿、天文地理、 海洋科学、船舶驾驶与修理的知识技能。 学生根据材料分析得出远航成功的条件,指出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是根本保障。 5、郑和下西洋的影响 白板展示 15-16 世纪中西方主要航海活动比较表:(通过分析表格,培养学生从资料中提 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人物 郑和 哥伦布 达伽马 麦哲伦 时间 1405-1433 年 1492-1504 年 1497-1498 年 1519-1522 年 次数 7 次 4 次 2 次 1 次 船队规模(第 1 次)
7、大船 62 艘(连小船共有 200 多艘) ,最大的有 1500 吨左右 3 艘,最 大船 120 吨左右 4 艘,最大船 110 吨左右 5 艘,最大船 130 吨左右 到达范围 亚非 30 多个 国家和地区 美洲 印度 环球航行 观察表格得出结论:郑和航海时间比欧洲航海家远航印度河美洲开辟新航路早半个多世纪, 是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创举。此外,郑和下西洋,扩大了中国通亚非各国的和平 交往,发展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6、你怎样看待郑和下西洋?(培养学生辩证唯物历史观) 利:即上面讲的积极影响。 弊: “厚往薄来”的政策导致国库空虚。 过度:郑和七下西洋充分显示了大明王朝的经济实
8、力 和海上实力,但随着历史的发展,大明王朝的和平风帆也遇到了来自海洋的威胁。 二抗倭 斗争 教师将抗倭斗争的微课、 戚继光等视频资源发送到学生的平板电脑上。学生阅读教 材,观看资源完成自学、小组合作学习任务,教师巡回指导。 学生代表展示学习成果后,可向其他小组的同学提出问题,其他小组同学也可就展示学习 成果的同学的答案进行点评。教师进行总结补充。 1、倭寇 元末以来,日本的武士、商人和海盗组成的武装集团,经常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进行走私 贸易,还时常抢劫财物,被沿海人民称为“倭寇” 。 (指出并不是所有的日本人都是“倭寇” ) 2、 “倭患”问题严重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为什么? 明朝中期,主要是海
9、防松弛 3、为什么戚继光抗倭能取得胜利? 从战争的性质上来说,是正义的战争,符合人民利益。 戚家军纪律严明,作战勇敢。 戚继光卓越的军事韬略和指挥才能。 其他爱国军民的鼎力支持和联合作战。 学生还可能提出戚继光抗倭地点,戚继光是不是民族英雄等问题。 三、巩固练习 学生在电子书包(优教信使)上完成后,教师讲解错题率高的练习题。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课,我们了解了明朝对外关系。想一想,朝对外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师通过课件 展示自己的示意图(电子版书) 。 “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海,危险亦来自海上”历史再次告诉我们 只有国力强盛,才能在外交中占主动权。我们要努力学习,像郑和一样坚韧勇敢,像戚 继光一样立志报国,使我们的祖国毅力于世界民族之林 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