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4176663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84 大小:29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历史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俄国向何处去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简述俄国 1917 年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概况,了解世界历史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及 其重大意义。 了解列宁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所做的探索。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通过对十月革命胜利进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俄国十月革命诞生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 国家。 通过对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分析,使学生认识:新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符合当时苏俄的国 情,表明列宁找到了一条落后的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分析、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提高学生全面、辩证地评价历史问题的 能力。 通过“聆听阿芙乐尔号的诉说” “佳片回顾”等栏目,指导学生从各个角度搜集历史

2、资 料,进行历史背景分析,培养学生搜集并处理资料信息的能力和自主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历史意义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代替资本主义 制度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举办故事会,讲述列宁的故事,学习列宁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方面实事求是、勇于创新的 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条件;十月革命胜利的世界历史意义,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难点 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评价,探索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途径。 教学准备 1提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俄国十月革命的资料。 2指导学生借助“聆听阿芙乐尔号的诉说”和“佳片回顾”等形式处理

3、资料并展示、 交流。 3教师整理相关内容制作教学课件。 教学方法 1用多媒体,通过录像、图片制造情境,让学生感受。 2通过“聆听阿芙乐尔号的诉说”和“佳片回顾”等形式,使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促使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 教学过程 一、 “聆听阿芙乐尔号的诉说” 师:听说我们同学们中有许多军事迷,你们听说过“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吗? 生:(展示自制课件)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是著名的有革命纪念意义的巡洋舰,该舰造于 1900 年,舰长 124 米,宽 16.8 米。 “阿芙乐尔”意为“黎明”或“曙光” 。在罗马神话里, “阿芙乐尔”是司晨女神,她唤醒人们,送来曙光。 师:介绍

4、得很详细,大家知道这艘罗马神话里为人类呼唤“黎明”和“曙光”的军舰,为 历史的发展做出了什么贡献吗? 生:“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就是从这里发出的。 师:下面就让我们来了解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一起聆听“阿芙乐尔号”的诉说! (播放有关十月革命经过的纪录片片断,内容涉及十月革命的时间、领导人、经过等概况) 师:大家试着把纪录片中的内容编成绘声绘色的小故事,然后讲给同学们听一听。 生:(自由准备。查阅课本和参考资料,组织小组交流) 师:(选择 12 位同学讲述) 生 1:1917 年 11 月 6 日(俄历 10 月 24 日) ,临时政府封闭了工人之路报和士兵报 , 并企图占领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所在地

5、斯莫尔尼宫。形势万分危急。当天晚上,列宁在 给中央委员会的信中这样写道:“情况已经万分紧急。非常清楚,现在拖延起义真的 就等于死亡。无论如何不能让克伦斯基及其同党把持政权到 25 日,一定要今晚解决问 题。 ”列宁在当天深夜越过敌人封锁线,秘密地来到斯莫尔尼宫,亲自领导武装起义。 生 2:1917 年 11 月 7 日(俄历 10 月 25 日) , “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的全体官兵按照革命 军事委员会的命令,将舰开到尼古拉耶夫桥。上午 10 时,列宁以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起 草告俄国公民书 ,在“阿芙乐尔号”巡洋舰上向全国广播。尔后,晚上 9 时 45 分, “阿 芙乐尔号”按照信号,向冬宫

6、发射了第一炮,揭开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序幕。 “十 月革命一声炮响”就是从这里发出的。 师:(出示课件:“阿芙乐尔号”巡洋舰)大家讲得非常生动,好像把同学们带回了那段 振奋人心的历史时刻,让我们再次向这艘英雄的军舰致敬,向为俄国革命做出贡献的先辈 们致敬! 师:十月革命最重大的成果是什么? 生:建立了列宁领导的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 生: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诞生了。 师:任何一个新生事物的出现,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崭新的苏维埃俄国也遇到了一些新问 题,经历了严峻的考验。 二、 “退一步,进两步” 师: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十月革命后提出的新课题。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对这 个问题的探

7、索,在认识上经历了曲折的过程。 师:大家知道“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吗? 生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也叫“军事共产主义政策” ,它是苏维埃政府在战争条件下, 为了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战胜敌人而采取的一系列非常性政策。 生 2:后来,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难以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新经济政策出台了。 师:你们的意思是不是新经济政策要优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呢? 生:应该是吧! 师:既然这样,如果苏俄刚刚建立就实行新经济政策,那不是更好吗? 生:(教师指导,学生讨论) 生 1:我了解的情况是:长期对内对外战争,使俄国的工农业生产遭到了严重破坏。正像 列宁描绘的那样:“俄国是在这样一种情况

8、下摆脱战争的,就是其形象正如同一个被打得 半死的人一样,在七年之中把他打得遍体鳞伤。 ”物资短缺的现实,是实行“战时共产主义” 的原因。 生 2:是迫于战争和经济困难而实行的政策,在当时条件下,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保证了 军民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对苏维埃政权起了巨大作用。 师:那么大家是如何看待列宁推出的新经济政策的呢? 生:(学生讨论) 生 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只是在特殊条件下适合国情,长期实行不利于经济的发展。 生 2:所以列宁说:“我们现在用新经济政策来改正我们的许多错误,我们正在学习 怎样在一个小农国家里进一步建设社会主义大厦而不犯这些错误。 ” 师:但是,大家发现没有

9、,新经济政策允许社会主义的苏俄有资本主义的一些经济形式, 就连布尔什维克党内部也有不少人认为这是“倒退到资本主义” ,你认为他们说得对吗? 生 1:我想,这大概就和我们国家现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比较相像吧。 生 2:只要适合当时的国情,符合人们的需要就可以肯定。 生 3:学习了新经济政策这部分内容后,我对列宁这位革命导师有了更深的了解,因为他 敢为天下先,有创新精神,能创造性地把革命理论和国家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 佳片回顾 (播放电影列宁在 1918片断) 师:大家讨论得非常好,看来大家经过学习对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有了更多的了解,下面 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影片中的列宁吧,希望给大家一个更加感性

10、的认识。 探究作业 1了解列宁生平。 2整理或编写关于列宁的小故事或小剧本。 教学设计说明 本课重点、难点突出,但知识点涉及的内容距离学生生活较远,难以引起学生共鸣。为激 发学生兴趣,在授课之初没有按常规导入(常见的导入法: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的原 因) ,而是以“阿芙乐尔号”军舰导入,引起学生中军事爱好者的关注。学生往往会思考: 这艘军舰什么样子?老师为什么要讲军舰的事?“阿芙乐尔号”和十月革命有什么关系? 等等,以此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得以突破。 关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理解,是本课难点所在。教学中教师指导学生 自己对两项政策进行比较,通过小组讨论、交流,虽然对两大

11、政策的内涵理解的程度有待 提高,但基本明确了两者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 学生头脑中往往感觉革命导师的威严,通过对新经济政策出台的介绍,可以使学生领略到 伟人的创新精神,不拘一格、实事求是的作风。课后探究作业,调查列宁的生平,编写小 故事、小剧本则给了学生又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也为第 5 课追忆列宁做了准备,合 理开发了教学资源。 苏联的崛起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概述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苏联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启动了工业化进程,走上了现代化之路。 概述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分析斯

12、大林模式,思考其存在的利弊。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广泛地搜集资料,全面了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 通过阅读历史资料、数据图表,培养学生从历史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通过分析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经济、政治方面的特点,讨论斯大林模式的利弊,客观 地评价斯大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苏联人民积极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巨大热情和取得的巨大成就,使学生树立艰苦 奋斗、勇于登攀的人生信念。 通过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和经济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弊端,认识苏联探索 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性、艰巨性、曲折性和复杂性。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成就以及在经济

13、政治体制上存在的严重 弊端。 难点 分析斯大林模式的利与弊。 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查找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取得的主要成就,包括历史资料、文学作品、数 据图表、方针纲领、海报照片以及先进优秀人物的事迹等。 2在教师指导下编排话剧钢铁是这样炼成的 (部分) 。 3教师将相关内容制作成课件。 教学方法 1史料分析法,通过丰富翔实的史料给学生营造一个贴近历史的情景,使学生通过理解、 分析得出答案。 2运用表演剧的形式,使学生感受苏联人民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涨热情和不畏艰难、勇 往直前的毅力与勇气。 3展示、讨论、分析、举证、评价,穿插于其间。 教学过程 一、理想与成就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 世界上

14、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在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中建成的。沙皇俄国并没有现代的生产 机器。当它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垮台时,那里既没有多少工业品,也很少粮食。同时,也 没有熟练工人;农民还过着中世纪的生活。 斯大林时代 一九二和一九二一两个饥荒的年头夺去了成百万的生命。一度曾是肥沃的伏尔加河流域 的乡村,即使当时有学校,也没有一个农民的儿童能够上学。 斯大林 我们不得不鞭策我们的国家,因为它落后了一百年,并因为落后而面临灭亡的危险。 否则我们会在用新技术武装起来的资本主义包围中处于手无寸铁的状况。 斯大林 师:通过这些文字,你获得了什么信息? 生 1:苏联经济发展的底子薄,可以说跟新中国建国初期一样,都是一

15、穷二白的形势。 生 2:苏联要想经济腾飞必须要花费很大的气力才能取得成功。 生 3:斯大林这个人的性格很坚强,而且他还具有高度的警惕性。 师:同学们思考得很深刻。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就是在非常艰难的历史条件下,领导 苏联人民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他确立了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经济 建设路线,并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建设成就,使苏联成为世界上一流的工业强国。大家对 苏联经济的崛起与腾飞有哪些了解呢? 生 1: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苏联的经济取得了世界瞩目的成就。有 9 000 多个新企业投 入生产,并建成了机械制造、化学、汽车、航空、冶金、石油、电力等工业部门。 生 2:(出

16、示 19131940 年五国工业增长比较表)通过这个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苏联 经济发展的速度是非常快的,远远高于欧洲其他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 生 3:到 1937 年,苏联工业总产值跃居欧洲第一、世界第二,成为一个经济实力雄厚的强 国。 生 4:我在课外查找了一些资料:苏联从 1928 年到 1955 年,共实施了五个“五年计划” , 使苏联走上了工业化的道路,成为了一个发达国家。 生 5:我给大家着重介绍一下第一个五年计划所取得的成绩:第聂伯河水电站、斯大林冶 金厂、西伯利亚铁路、石油开采居世界第二位、钢的产量居世界第二位、铁的产量居世界 第三位、煤的产量居世界第四位。 生 6:我给大家介

17、绍一下第聂伯河水电站。第一个五年计划在水电方面以建设第聂伯河水 电站为标志。它是欧洲最大的水电站,当时全国都投入了第聂伯河水电站的建设,这项工 程是苏联人民最熟知和最热爱的工程,也是苏联人民的骄傲和光荣。 师:同学们找的资料是非常丰富和翔实的,足见大家在课下下了很大的功夫。通过资料我 们能够深切地感受到苏联经济的腾飞。那么这一时期的苏联除了在工业方面取得的巨大成 就,还在哪些方面获得了成功? 生 1:苏联这一时期的农业也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主要是发展集体农庄。 生 2:农庄的经济发展的很快,不仅使用了机器,而且产量成倍增长,粮食、棉花、亚麻、 甜菜的数量增长最大。 生 3:这个时期苏联还出现了许

18、多杰出的人物,如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文学家高尔基,还 有俄罗斯航空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等。 师:同学们说得真全面!理想与现实从来不能等同,可是苏联在短短的几十年中却把理想 与现实演绎得淋漓尽致,它不仅做到了,而且是那么成功,如同一个神话。是什么使苏联 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就呢?请大家看几个小品。 小品 1:斯达汉诺夫以冲天的热情工作 6 小时,采煤 102 吨,超过定额 13 倍。 小品 2:甜菜种植员玛丽以每英亩 21 吨的产量创出了新的记录。 小品 3: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说的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 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会因碌碌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

19、, 也不会因为人卑劣、生活庸俗而愧疚。这样,在临终的时候,他就能说:我把自己的整 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 生:苏联人民投入了极大的热情来建设自己的祖国,他们不怕苦、不怕累,顽强的精神意 志、高速的工作效率以及领导者英明的领导思路促使了理想与现实的完美结合。 师:同学们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学习苏联人民的这种精神,只有这样你们才能取得 成功,获得成绩。 二、斯大林模式 师:1936 年,苏联颁布新宪法,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苏联的建立,也标志着斯大林创建 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在这种模式下,苏联取得了巨大的建设成就,但这一模式也存在 着严重的问题。请大

20、家阅读教材,看看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生 1:政治方面。党政不分,国家的所有决策权集中于党的最高领导机构,民主法制匮乏, 个人崇拜和家长制作风盛行。 生 2:经济建设方面。排斥市场调节和价值规律,用行政手段来管理经济,把一切经济生 活置于指令性计划之下,结果造成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 师:同学们是怎样理解斯大林模式的? 生 1:虽然我们刚才列举了苏联这一时期所取得的许多成绩,但是我认为这种模式的弊端 是很大的。 生 2:我认为国家的政治体制是非常重要的,这样的体制一定会妨碍经济长期的发展。苏 联的经济就是太注重工业,不关注农业和轻工业,到现在还受影响。 师:看待事物

21、要一分为二,斯大林模式的“利”在于:使苏联跻身工业化国家的行列,为 后来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弊”在于:从长远来看,阻碍了苏联 的民主与法制建设和经济持续发展,妨碍了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充分发挥。同学们又是 怎样看待斯大林这个人物的? 生 1:他是个很有才能的领导者,没有他的英明领导,苏联的经济不会发展得那么飞速。 生 2:他的意志坚强,多大的困难都难不倒他。 生 3:为了追赶世界工业化强国,大力发展工业,但却使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缓慢下来。 生 4: 师:同学们都依据自己对本课内容的学习谈出了自己的想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注 重对历史基本史实的了解和掌握,只有掌握了

22、基本的历史史实,我们才能理清历史的脉络, 更好地理解历史问题。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对我们中国探索社会主义路线有哪些借鉴之处呢? 生:政治民主化、管理科学化、经济发展的全面综合化等。 (学生各抒己见) 师(小结):苏联在 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开始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创立了斯大林模 式的经济政治体制,在这种模式下,苏联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工业化成就,但是也存在着经 济政治方面的严重问题。 教学设计说明 1在教学设计中围绕本节课的内容,指导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搜集资料,培养学生运用 所学的知识、技能和方法解决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 2在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的特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成

23、为学生展示自 己的精彩舞台,体验学习的快乐。学生通过辩论、讨论、表演等合作学习的方式,激发学 习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分析历史问题的理性思维能力。 3在学法指导上注重学生的合作学习、交流学习,使学生体会到合作学习的优势与乐趣。 学生以课堂作为交流的平台,将其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其他成 员共享,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掌握和综合理解,有 利于学生对历史的阐释和表述。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 了解凡尔赛和约 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凡尔赛和约的基本内容,知道由于对德国的严厉制裁,促使德国最终走上法西斯 道路,成为第

24、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了解九国公约的基本内容,认识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提高客观评 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探究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采用问题讨论法进行教学,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对凡尔赛体系的分析、概括,加强学生对基本史实内在联系的理解,并指导学生将基 本史实放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发掘隐性联系的前因后果,从而深化基础知识,并使知识结 构化。 指导学生设计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和影响简表,学习采用多种方式 陈述历史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巴黎和会和凡尔赛和约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 分割世界的分赃会

25、议, 凡尔赛和约是在牺牲弱小民族利益的基础上,宰割战败国的掠夺 性条约。 通过华盛顿会议和九国公约的讲述,让学生认识华盛顿会议在美国居主导、宰割中国、 抑制日本的基础上,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特别是在中国的利 益冲突。 通过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隐含矛盾的分析,使学生认识:帝国主义战后国际关系的新格局 包含了各种矛盾冲突的源泉,是极不稳固的;这些矛盾的发展必将导致体系的崩溃和新的 战争。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 。认识到由于对德国的严厉制裁,促使德国最终走上 法西斯道路,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 难点 凡尔赛体系华盛顿体系的实质。 教材分析 本课由二

26、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介绍了在强权主义下签订的凡尔赛和约 ;第二部分介绍了 在华盛顿会议上签署的强盗般的公约九国公约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的形成及其实 质。 学情分析 本节课所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方面的知识,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分析、理解能力, 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分析、理解能力有限,在教学中,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 提出问题并进行讨论,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板书设计 一、 凡尔赛和约 二、 九国公约 1巴黎和会 1华盛顿会议 2 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2 九国公约的内容 3凡尔赛体系 3华盛顿体系 教学方法 问题讨论法、启发教学法、讲演法。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准备 1认真钻研教材,

27、根据教学法目标设计讨论题。 2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疑难问题。 2查找资料,了解与本课有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故事。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师问: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是什么?其结果如何?对世界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后)师归纳: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之间的掠夺战争,结果德奥成为战败 国,英法成为欧洲强国,美日经济实力得到增长,改变了帝国主义之间的力量对比,世界 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帝国主义战胜国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建立新的国际秩序,先后召开 了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暂时调整了它们在西方和亚太地区的关系,形成了“凡尔赛 华盛顿体系” ,由此导入新课。 一、 凡尔赛

28、和约 1巴黎和会。 让学生看书了解巴黎和会召开的时间、地点、操纵会议的国家等基本史实。 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出“巴黎和会的四巨头” ,并请学生根据自己查找的资料介绍四巨头(劳 合乔治、奥兰多、克里孟梭和威尔逊) 。 请五位学生分别代表美国(威尔逊) 、英国(劳合乔治) 、法国(克里孟梭) 、意大利(奥 兰多) 、日本,重现巴黎和约上争吵的局面,展现各国参加会议的目的,并请其他学生从中 分析巴黎和会的实质:巴黎和会是帝国主义战胜国重新瓜分世界的分赃会议。 教师对学生的活动给予表扬式的点评。然后指出:巴黎和会的中心问题是对德和约问题。 经过长期激烈的争吵,1919 年 6 月凡尔赛和约签订。 2 凡尔

29、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让学生自主学习教材,掌握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 教师对凡尔赛和约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讲述。 第一,领土问题。和约重新划定德国疆界,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萨尔煤矿区由国际 联盟代管 15 年,期满后由当地公民投票决定其归属;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 占领 15 年,东岸 50 千米以内为不设防的非军事区;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不得和它合并; 承认波兰独立,把原属波兰的领土基本归还波兰,德国保留东普鲁士,但泽为国际联盟管 理下的“自由市” ;西里西亚部分领土划归捷克斯洛伐克。总之,德国丧失了约 18 的领 土。 第二,关于德国海外殖民地问题。根据国联规定的“委任统治”制

30、度,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和势力范围由英、法、日、比等国加以瓜分,其中,非洲和中东的部分地区归英法等国所 有;太平洋上的岛屿大多被日本占有。和会无视中国的主权和战胜国的地位,把德国原在 中国山东攫取的一切特权让给日本。巴黎和会外交的失败和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引发了 中国“五四”反帝爱国运动,中国代表最终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第三,关于军事问题。德国要接受严格的限制,废除普遍义务兵役制;陆军不得超过 10 万 人;海军只能保留一些轻型水面舰艇,不得拥有主力舰和潜水艇;不准拥有空军。 第四,关于赔款问题。由于战胜国在这个问题上的激烈矛盾,所以和约只在原则上要求德 国承担战争责任并对战胜国支付大量赔款,但

31、赔偿总额及各战胜国应得的赔款数额的比例, 由赔款委员会在 1922 年 5 月 1 日以前予以确定。在此之前,德国应偿付 200 亿金马克。 教师讲述完后,引导学生讨论:(1) 凡尔赛和约为什么在德国人的心中埋下了怨恨的 种子?(2) 凡尔赛和约怎样改变了欧洲的政治格局?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归纳:凡尔赛和约对德国进行了严厉惩治,遭到德国代表的强 烈反对,但在英法等国的强权和武力威胁下,德国被迫签字。和约在德国人的心中埋下了 怨恨的种子。 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两幅地图, 并闪烁新独立的国家,让学生从这两幅图中比较出欧洲政治格局的变化:四大帝国被摧毁

32、以后,出现了一些新兴的独立的国家。 战胜国除了与德国签订凡尔赛和约外,还同奥地利、保加利亚、匈牙利、土耳其签订 了和约,它们与凡尔赛和约构成了重建欧洲国际新秩序的“凡尔赛体系” 。 美国在巴黎和会上未获实利,随即将目光转向了东方,加快了同日本争夺远东和太平洋的 步伐,在美国的发起下,召开了华盛顿会议并签订了九国公约等一系列的条约。 二、 九国公约 1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出以下问题: (1)美国为什么要召开华盛顿会议? (2)华盛顿会议上起操纵作用的国家有哪些? (3)在华盛顿会议上,中国代表提出了哪些要求?结果怎么样?对此,你有何看法? (4)华盛顿会议上,谁获利最多?谁受的限制最厉害?谁受的伤害

33、最重? (5)华盛顿会议上签订了哪些条约?(学生根据自己找出查的资料) (6) 九国公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其实质是什么? (7)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蕴藏着哪些矛盾?为什么说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一个蕴藏着 新的世界大战的体系? 2学生带着以上的问题去看书、分析,并在同学间进行交流、讨论。 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抢答,看谁答的最多、最准确。学生抢答完毕之后,教师进行概述: 巴黎和会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在欧洲、西亚和非洲的关系,而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 美日两国发生了严重的利益冲突。为了限制日本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势力的膨胀,在美国 的发起之下,于 19211922 年召开了华盛顿会议。会议中起

34、主要作用的是美、英、日三国, 其中美国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其他国家的意见很少引起重视,中国则被列强看成是交易的 对象。中国问题是华盛顿会议的中心议题。由于中国代表的坚决斗争以及中国人民反帝的 压力,中日之间就山东问题签订了条约:中国收回山东主权,但胶济铁路由中国赎回。 凡 尔赛和约中有关中国山东问题的不公正条款,这时得到了纠正。 华盛顿会议还签订了与中国有关的九国公约 。公约在形式上宣称“尊重中国之主权与独 立,及领土与行政之完整” ,但实际上中国关于取消治外法权、撤销外国军警、恢复关税自 主权、取消势力范围等要求,一概未列入公约。公约再次确认了美国的“门户开放”政策, 实际上“又使中国回复到几

35、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肯定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 华盛顿会议是巴黎和会的继续,会上签订的诸条约调整了战胜国在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 系,构成了“华盛顿体系” 。 从巴黎和会到华盛顿会议,列强建立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这一体系暂时确立了帝国 主义在西方、远东和太平洋地区的关系,客观上维护了欧洲形势的相对稳定,但它并没有 改变世界的基本格局资本主义列强剥削和压迫广大落后国家和地区,因此,资本主义 大国和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矛盾依然存在。该体系不但没有消除列强间的矛盾,反而 因分赃不均,列强之间的矛盾进一步激化、复杂,从而注定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必然崩溃 的命运。该体系不但不能消除帝国主

36、义之间的矛盾,反而加深了战胜国之间的矛盾,这个 体系是建立在火山口上的,所以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蕴藏着新的世界大战的体系。 课堂小结 学生归纳本节课学习的主要内容,并列出凡尔赛和约和九国公约的主要内容,影 响简表。 作业思考题 1你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有何评价? 2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上有关中国问题是怎样解决的?你有何看法? 3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你得到什么启示? 创新点 该教学设计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活跃了课堂气氛,特别是巴黎和会上各大国代表的讲演, 重现了当时争吵场面,同时也暴露了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真实目的。在讲九国公约这 部分的内容时以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思考、讨论。学生从中掌握了分析问题和

37、探究问题 的方法。对课后作业的安排,既是对本课教学的延伸,又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的教育。 “大危机”与“新政”教学设计一 课程标准 知道德莱塞的美国的悲剧等著名文学作品。 简述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的影响。以全国工业复兴法为例,评价罗 斯福新政在资本主义发展史上的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下列基础知识:德莱塞和美国的悲剧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富兰克 林罗斯福、 全国工业复兴法 、 “新政” 。 通过对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特点以及作用影响的分析,逐渐培养学生 正确、综合分析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对罗斯福其

38、人及实施新政的措施、作用影响的分析,逐渐培养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历 史人物、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阅读课文内容。同时,利用学校图书馆和校园网络收集 有关“大危机”的史实,增加感性认识。 课堂上,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白宫群英之总统顾问的简报”教学情境,扮演“总统顾问” , 帮助“希尔舍伍德”完成给总统的简报。通过“抛锚式”教学过程,引导学生进行自主 合作的探究式学习,并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情感体验和思想启示。 通过上述环节,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并乐于同他人合作, 共同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地去探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

39、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懂得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发展的结 果,经济危机必然导致资本主义国家内部和彼此之间政治经济矛盾的尖锐化。 懂得罗斯福新政是以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为前提的,是利用国家权力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 行一定程度的改革和调整,以摆脱经济危机,这是 20 世纪资本主义发展历程中的重大事件。 但是它不触动资本主义经济基础,因此不能从根本上消灭危机。 让学生体验罗斯福面对危机和困难,以自己的学识、胆略、才干和决心,大刀阔斧地实施 “新政” ,并取得成效的伟人风范。 重点和难点分析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和影响是本课的

40、基础和重点。20 世纪 20 年代,美国的经济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趋向繁荣,但市场的表面繁荣掩盖了贫富的差距 和供求的矛盾,狂热的股票投机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作用下, 经济危机不可避免地爆发了,而其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的基本矛盾。经济危机引发 了资本主义世界各种社会矛盾的总爆发,极大地改变了世界历史发展的趋势。通过对经济 危机爆发原因的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透过历史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并对学生正确认识当 今社会经济现象具有启示作用。 罗斯福新政是本课的难点。它的各项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严重破 坏,使社会矛盾相对缓和,也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

41、先河。但“新政”没 有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它只是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进行调整,并不能从根本 上消灭经济危机。由于“新政”的效果较明显,容易使学生产生“新政”可以克服经济危 机的印象,因此,授课时必须要让学生对此形成较为正确的认识。 教学方法分析 课标要求学生能简述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和影响,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已 有论述,但让学生主动地了解并形成深刻的印象,单凭一般的讲述法效果不理想,趣味性 也较差。因此,本课采用抛锚式教学法,设置一个特定的、逼真的问题情境,即所谓的 “锚” ,师生围绕这一“锚”来开展学习活动。抛锚式教学的基本环节包括:设置问题情境 确定问题自主学

42、习协作学习效果评估。 课前准备 学生方面 (1)预习课文;(2)全班同学分成 5 个历史课堂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布置教室,以 便于开展活动;(3)准备书写用的纸张和文具。 教师方面 (1)制作“白宫群英之总统顾问的简报”故事情节视频动画,供课堂展示用;(2)印制 “19291932 年的美国大萧条”参考资料,供学生参考;(3)制作经济危机归纳表和罗 斯福新政主要措施归纳表投影片;(4)制作“新政”作用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设置问题情境 “白宫群英之总统顾问的简报”: 作为罗斯福总统的高级顾问,希尔舍伍德这几天真是既高兴又忧愁。高兴的是,富兰克 林罗斯福以一边倒的优势,赢得了今年的大选,成为

43、美国历史上的第 32 任总统。忧的是, 从 1929 年开始的大萧条至今没有结束的迹象,而且可能会变得更加糟糕。罗斯福总统没少 花心思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不,就职伊始,总统就召集了各路专家和学者组成智囊团,决 心采取一切可能的措施来挽救美国。希尔舍伍德曾经帮助总统起草了竞选演说稿,深得 赏识,目前的职务是总统政策事务总顾问,手下都是一大帮精英人物。不过,总顾问也不 是那么好当的,现在他最棘手的事情就是尽快向总统提交一份简报,简报不仅要将美国这 几年所经历的灾难和受到的损失做一个概括,还要对未来的施政方法提出建议,供总统决 策。这份简报,也许将左右美国的命运。想到这里,希尔舍伍德不禁深深地吸了一口

44、气, 加快脚步,径直走进了白宫的会议室。 会议室里已经坐满了人,他们都是精干的专家,许多资料堆放在桌上,从专家们的黑眼圈 可以看出,大家已经是连续工作很长时间了。不过,辛苦没有白费,希尔舍伍德看到已 经有一份大萧条的概况摆在他面前了。接着,他从公文包里拿出了一本书,朝着大家晃了 晃,然后清了清嗓子,说道:“先生们,这本书的书名叫作美国的悲剧 ,作者是德莱塞, 几年前刚出版的时候就闹得沸沸扬扬。很不幸,书中预言的罪恶在今天变成了现实,外面 的马路上,悲剧正在上演。 ”他停了一下,继续说道:“情况已经再清楚不过了,我们今天 的任务,就是完成这份给总统的简报。总统不喜欢拖泥带水,我们必须用简练明确的

45、语言 告诉总统到底发生了什么,为此,我要求在简报中提及以下内容: 1大萧条为什么会发生,原因何在? 2大萧条有哪些特征? 3大萧条造成了什么后果,我们的经济现在处于什么水平? 4大萧条带来了哪些影响,对劳动者、对企业主、对外交可能会造成怎样的影响? 5我们应该建议总统采取哪些措施? 6用什么办法来保证这些措施能顺利地实施? 7预计我们的措施将会带来哪些结果? 各位先生,世人看着我们,为了托起美国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开始努力吧!” 希尔舍伍德能带领他的顾问们顺利完成这份重要的简报吗?他们会遇到哪些困难?假设 同学们就是白宫顾问团的成员,请你们来帮助希尔舍伍德完成这份给总统的简报。 二、确定小组任务

46、 1将全体学生分成 5 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组成希尔舍伍德的总统顾问会议,各小组推 选一名成员为组长。 2每个小组从下列专题中抽签领取一个任务:(1) “大危机”爆发的原因;(2) “大危机” 的特点;(3) “大危机”给资本主义世界造成的后果和影响;(4)建议总统采取的挽救经 济的措施;(5)这些措施应该产生的效果。 3学生在讨论过程中应当多从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中提炼归纳问题和观点,在这一过程中 可寻求教师的帮助。教师提供的参考资料如下: 19291932 年的美国大萧条(节选,总统智囊团收集整理): 股票价格的大幅“跳水”引起美国经济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谷物等交易的价格一路下滑, 铁路运量大

47、幅度减少,钢材价格大跌,棉花价格大跌 到 1929 年 11 月中旬,纽约证券交易所股票价格下降 40以上,证券持有人的损失高达 260 亿美元,成千上万的普通美国人辛劳一生的血汗钱化为乌有。 在“大萧条”中,企业破产 109 371 家,私营公司纯利润从 1929 年的 84 亿美元降为 1932 年的 34 亿美元。1931 年美国工业生产总指数比 1929 年下降了 538。重工业生产的缩 减尤为严重,作为 20 年代美国经济繁荣标志的钢铁、汽车和建筑业的衰退更是明显。另外, 英国、法国、德国等工业国家的生产下降了 13 以上,国际贸易减少 23,而且目前没 有复苏的迹象。 由于工农业持

48、续萎缩,到 1933 年 3 月,美国的完全失业工人达到 1 700 万,半失业者不计 其数。农民的现金收入从每年 162 美元下降到 48 美元,约有 101.93 万农民破产,沦为佃 农和雇农;许多中产阶级也纷纷破产。更为严重的是,罢工和农民暴动层出不穷,尽管他 们想要的只是面包而已。 危机期间,一方面生产过剩,消费紧缩,导致商品积压;另一方面,普通美国人却缺衣少 食,生活日益贫困。为了维持农产品的价格,农业资本家和大农场主大量销毁“过剩”产 品,用小麦和玉米代替煤炭作燃料,把牛奶倒进密西西比河,使这条河变成“银河” 。 由于人们普遍对未来缺乏信心,导致社会道德进一步沦丧,盗窃、斗殴、凶杀

49、案层出不穷。 德莱塞 1925 年写的美国的悲剧似乎现在变成了现实。前总统胡佛曾经要求喜剧演员通 过给人们以欢笑减轻大家的心理压力,但结果却是在社会上产生了一大批取笑他的笑话。 纽约大街上流行这样一首儿歌:“梅隆拉响汽笛,胡佛敲起钟。华尔街发出信号,美国往 地狱里冲!” 真正的原因在哪里呢?在于从柯立芝总统到胡佛总统任内的所谓“新世纪”的繁荣并没有 确实的基础。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有了各种大规模生产的技术,工人每小时的劳动生 产率已经提高了 40以上。既然有了这样大量的商品生产,消费者的购买力显然也需要相 应提高,这就是说,要增加工资。但是在 20 世纪 20 年代,工人的收入并没有随着生产力 的提高而相应增加。就是在“黄金时代”的 1929 年,布鲁金斯研究所的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课件讲义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