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七学习主题 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中心的南移 知识网络 课程标准 (1)列举宋代南方生 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 (2)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 (3)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 (4)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知识梳理 第七学习主题第6课 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1、916 年耶律阿保机建立契丹国,定都上京;947 年耶律德光改国号为辽 2、960年赵匡胤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东京(今开封),史称北宋 3、1038 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帝,定都兴庆(今银川),史称西夏 4、1005 年北宋与辽议和,订立“澶渊之盟 ”,从
2、此边境稳定,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5、104 4 年,西夏与 北宋达成和议,双方长期和平 6、1115 年,女真族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朝,定都会宁。 7、1127 年,金军攻占北宋都城东京,掳走宋微宗、宋钦宗,北宋灭亡 8、1127 年,赵构称帝,定都临安 ,史称南宋。赵构就是宋高宗。 9、1141 年,南宋与金订立和约,此后双方战事基本停息。岳飞是抗金英雄。 第七学习主题第 7 课 南方经济的发展 1、农业:两宋时南方的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有了很大提高,开辟圩田、梯田,扩大 了耕地面积;棉花成为南方重要的经济作物。 2、南宋时棉纺织业成为重要行业。景德镇成为著名的瓷业生产中心。 3、商业:北宋时在
3、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了” , 南宋时以发行了纸币“会子”南宋临安是繁华的商业都市。 海外贸易活跃,海港主要有广州、泉州等,政府设市舶使管理 南移经过:从夏商到秦汉,我国经济重心一直在北方;三 国两晋南北朝时 开始南移;唐朝中期后南移加快;两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南移原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南方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 南方自然资源更多得到开发利用。 南移表现: 南 方 水 稻 是 全 国 产 量 最 大 的 粮 食 作 物 ,苏 州 、 杭 州 成 为 天 下 闻 名 的 粮 仓 ; 南 方 的 手 工 业 占 有 重 要 地 位 ; 南 方 的 商 业 水 平 超 过 北 方
4、; 南 方 的 赋 税 收 入 成 为 国 家 财 政 的 主 要 支 柱 第七学习主题第 8 课 汉宋代的社会生活 两宋时,城乡居民的生活丰富多彩。 衣:两宋时麻布是主要要布料,棉布逐惭多;着行业装;女服样式多;官民服不同 食:两宋时,北面食,南米饭;北羊肉,南猪肉、鱼;普遍食用植物油;饮酒盛行; 住:两 宋时,农民住茅屋,市民住瓦房;贵族官僚往园林式建筑 行:两宋时,富人乘轿子、马车,百姓乘牛车、驴车,骑马、骡、驴; 城市生活:东京人口过百万,“夜市”连“晓市”,有娱乐场所“瓦子” 、舞台“勾栏” 临安:人口过百万;娱乐场所“瓦舍”多;摊点成行;茶馆多 第七学习主题第 9 课成吉思汗与忽必
5、烈 1、1206 年蒙古贵族在斡难河源尊推铁木真为成 吉思汗,蒙古汗国建立 经济 重心 南移 2、1271 年忽必烈改国号为 元 ,定都大都(今北京),忽必烈就是元世祖 3、1276 年元军攻占临安,南宋灭亡。1279 年元朝统一中国。文天祥是抗元英雄 政治措施:中央设中书省管理全国,设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和藏族地区; 设行省作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设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今台湾)和澎湖列岛 发展农业:禁止把农田变为牧场,鼓励开荒;推广棉花种植,棉布成为主要 布料;治理黄河、疏通大运河。 5、元的统一,促进了民族融合, 表现: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族同汉族逐惭融合,被统称为汉人; 形成信俸伊斯兰教
6、的新民族回族。 一、宋代南方经济的发展 1.农业:南方灌溉技术和耕作技术有很大提高;南方水稻产量大幅度增长, 太湖流 域的苏 州和湖州一带成为著名的水稻产区。 2. 手工业:南宋时,棉纺织业 在南方兴起;南方的制瓷业发展很快,景德镇成为著名的 瓷业生产中 心。 3.商业繁荣:北宋时,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发行的纸币“交子”;南宋时发行了 纸币“会子”。 南宋都城临安既是南方的政治中心,又是一座繁华的商业都市。 两宋时期对外贸易活跃,著名的对外贸易海港大多在南方,主要有广州、泉州等。政 府在这里设市舶使进行管理。 4. 经济重心南移 (1)原因: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以及南方相对安定的政治环境
7、,南方的自然资源得到 更多地开发和利用,经济迅 速发展。 (2)表现: 两宋时,南方已成为全国经济的重心。那时,主产于南方的水稻已是全国产量最多的 粮食作物,盛产水稻的苏州和湖州成为天下闻名的“粮仓”。 南方的棉纺业、丝织业、制瓷业、造纸业和造船业等在全国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位。 南方商业发展的水平,从总体上看也超过北方。 4、 元的 统治 南方赋税收入增加,所占比重超过北方,成为国家财政的主要支柱。 二、宋代的社会生活 1.衣食住 行的变化 衣:麻布仍是主要衣料。但随着棉纺业的兴起,南宋时以棉布作衣料的人逐渐多起 来。 食:北方人仍以面食为主食,南方人以米饭为主食,开始普 遍食用植物油,东京等
8、 地烧煤已很普遍,饮酒之风十分盛行。 住:农民住房多为低矮的茅屋,城市平民以瓦顶平房为主,高脚家具流行,内地人 已完全改变了席地而坐的习惯 行:富人外出多乘各式各样的轿子或马车,百姓以牛车、驴车为交通工具。南宋时 海上有大海船,装备了指面针。 (2)城 市生活剪影 东京有“夜市”、“晓市”之分,专门的娱乐场所“瓦子”,“瓦子”里的舞台叫 “勾栏”。南宋的临安的娱乐场所叫“瓦舍”,市场内有“行”“团”之称。 喝茶品茶之风盛行。 三、辽、宋、西夏、金的并立 1. 辽、北宋、西夏的建立 (1)辽的建立:916 年,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了契丹国,定都上京。947 年,继位的耶律德光改国名为辽
9、。 (2)北宋的建立:960 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发动兵变,夺取政权,改国号为宋,定都东 京,史称北宋。 (3)西夏的建立: 103 8 年,首领党项族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国号大夏,史称西夏。 2. 辽、 西夏与北宋的战与和 (1)1005 年,宋辽议和,史称“澶渊之盟”。此后,双方边境相对稳定,经济文化交 往频繁。 (2) 西夏和北宋发生过 多次战争, 1044 年达成和议。双方在交界地带设置贸易市场, 互通有无,维持了长时期的和平关系。 3. 南宋和金的对峙 (1)金的建立: 1115 年,东北女真族领袖完颜阿骨打在会宁府建立金朝,会宁称为上 京。(2)南宋的建立:1127 年,金军攻下北宋
10、都城东京,北宋灭 亡。赵构(宋高宗)称 帝,以临安为都城。历史上称为南宋。 (3) 南宋和金的对峙:南宋初年,金军多次向南侵扰。南宋军民为阻止金军的南下和收 复北方失去的家园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众多的抗金雄师中,岳飞所统率的岳家军是最为 突出的一支。 1141 年底,南宋与金订立和约。此后,双方战事基本停息,北方经济逐渐恢复,南方经济 得到发展。 四、元朝的建立 1.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1206 年,蒙古各部落的贵族在斡难河源召开大会,尊推铁木真为成吉思汗,蒙古汗国 形成。 2.元朝的建立和统一中国 (1) 忽必烈建立元朝:1271 年,成吉思汗的孙子忽必烈改国号为元。第二年定都大都。忽 必烈
11、就是元世祖。 (2) 元朝统一中国:1276 年,元军灭掉南宋。1279 年,南宋残余势力最后被消灭,元朝统 一中国。在元军向南推进 过程中,遭到了以文天祥为代表的南宋军民的顽强抵抗。 3.元朝的统治 (1)政治:元朝统一全国后,忽必烈重用大批汉族人士为谋士,推行汉制,进行改革。在中 央,设置了管理全国政务的中书省,增设宣政院,专门负责对全国佛教事务和藏族地区军 政事务的管理。在地方,设立行中书省(简称行省)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元朝还设置了 澎湖巡检司作为管理琉球(今台湾岛)和澎湖列岛的专门机构。 (2)经济:忽必烈 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多次下令禁止把农田变为牧场,鼓励人民开荒种粮。 他向全国推广棉花种植技术,棉布开始成为老百姓的主要衣料。忽必烈统治时期,政府还 主持治理黄河水患,开凿了两段新运河(会通河与通惠河),使南北大运河再次畅通。这些 措施,巩固了元朝统治,促进了社 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大都成为国内外闻名的大城市。 (3)民族关系:元朝的统一,为各民族人民的交往、交流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促进了民 族融合。原已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族、女真族人同当地汉族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逐渐融合 在一起,被统称为汉人。一些由中亚、西亚迁到中国居住的各族人,同汉、蒙古、畏兀儿 等族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形成了一个具有独特生活习惯和文化特点,并且都信奉伊 斯兰教的新民族回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