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4-2015 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七年级(上)期末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 共 30 分) 1下面运算正确的是( ) A3a+6b=9ab B3a 3b3ba3=0 C8a 46a3=2a D 2已知 a 是两位数,b 是一位数,把 a 接写在 b 的后面,就成为一个三位数这个三位数 可表示成( ) A10b+a Bba C100b+a Db+10a 3如图,由 B 到 A 的方向是( ) A南偏东 30 B东偏南 60 C西偏北 30 D北偏西 60 4运用等式性质进行的变形,不正确的是( ) A如果 a=b,那么 ac=bc B如果 a=b,那么 a+c=b+c C如果
2、 a=b,那么 ac=bc D如果 ac=bc,那么 a=b 5如图,对于直线 AB,线段 CD,射线 EF,其中能相交的图是( ) A B C D 6如图,小明将自己用的一副三角板摆成如图形状,如果AOB=155 ,那么COD 等于( ) A15 B25 C35 D45 7小明在做解方程作业时,不小心将方程中的一个常数污染得看不 清楚,被污染的方程 是:2y+ = y 小明翻看了书后的答案,此方程的解是 y= ,则这个常数是( ) A1 B2 C3 D4 8意大利著名数学家斐波那契在研究兔子繁殖问题时,发现有这样一组数: 1,1,2,3,5,8,13,请根据这组数的规律写出第 10 个数是(
3、 ) A25 B27 C55 D120 9A、B 两地相距 450 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 车速度为 120 千米/时,乙车速度为 80 千米/ 时,经过 t 小时两车相距 50 千米,则 t 的值是( ) A2 或 2.5 B2 或 10 C10 或 12.5D2 或 12.5 10当 a0 时,下列结论: a20; a2=( a) 2; a3=|a3|; a2=|a2|; |a|+a=0;其中一定正确的有(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二、填空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18 分) 11比较大小: _ (填“ ”或“”) 1
4、2计算:3425 3+3545=_ 13小林同学在立方体盒子的每个面上都写了一个字,分别是我、喜、欢、数、学、课, 其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那么该立方体盒子上, “我”相对的面上所写的文字是_ 14在等式 32=15 的两个方格内分别填入一个数,使得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且等式成 立,则第一个方格内的数是_ 152 点 30 分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_度 16老师布置了一道题:已知线段 AB=a,在直线 AB 上取一点 C,使 BC=b(ab) ,点 M、N 分别是线段 AB、BC 的中点,求线段 MN 的长甲同学的答案是 9,乙同学的答案 是 5,经询问得知甲、乙两个同学的计算都没有出错依此探究
5、线段 AB 的长为 _ 三、解答题(共 72 分) 17如图,已知四个点 A、B、C、D,根据下列要求画图: (1)画线段 AB; (2)画CDB; (3)找一点 P,使 P 既在直线 AD 上,又在直线 BC 上 18计算与化简 (1)2 3 ( ) 2 (2)x+(2x2)(3x+5 ) 19解方程 (1)2(100.5y )= (1.5y+2) (2) 1=2+ 20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可以得到:若 ab0,则 ab;若 ab=0,则 a=b; 若 ab0, 则 ab这是利用“作差法”比较两个数或两个代数式值的大小已知 A=5m24( m ) , B=7(m 2m)+3,请你运用前面介绍的
6、方法比较代数式 A 与 B 的大小 21已知:直线 AB 与直线 CD 相交于点 O,BOC=45, (1)如图 1,若 EOAB,求DOE 的度数; (2)如图 2,若 EO 平分 AOC,求 DOE 的度数 22如图,从左边第一个格子开始向右数,在每个小格子中都填入一个整数,使得其中任 意三个相邻格子中所填整数之和都相等 9 x 6 2 (1)可求得 x=_,第 2014 个格子中的数为_; (2)若前 m 个格子中所填整数之和 p=2015,则 m=_,若 p=2014,则 m=_; (3)若取前 3 个格子中的任意两个数记作 a、b,且 ab,那么所有的|ab| 的和可以通过计 算|9
7、 |+|9 |+| |得到,其结果为 _;若取前 9 个格子,则所有的|ab| 的和为 _ 23武汉市居民用电电费目前实行梯度价格表(为计算方便,数据进行了处理) 月用电(单位:千瓦时 统计为整数) 单价(单位:元) 180 及以内 0.5 181400(含 181,400) 0.6 401 及以上 0.8 (1)若月用电 150 千瓦时,应交电费_元,若月用电 250 千瓦时,应交电费 _元 (2)若居民王成家 12 月应交电费 150 元,请计算他们家 12 月的用电量 (3)若居民王成家 12 月份交纳的电费,经过测算,平均每千瓦时 0.55 元请计算他们家 12 月的用电量 24如图
8、1,O 为直线 AB 上一点,过点 O 作射线 OC, AOC=30,将一直角三角板 (M=30 )的直角顶点放在点 O 处,一边 ON 在射线 OA 上,另一边 OM 与 OC 都在直 线 AB 的上方 (1)将图 1 中的三角板绕点 O 以每秒 3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 2,经过 t 秒 后,OM 恰好平分BOC 求 t 的值; 此时 ON 是否平分 AOC?请说明理由; (2)在(1)问的基础上,若三角板在转动的同时,射线 OC 也绕 O 点以每秒 6的速度沿 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 3,那么经过多长时间 OC 平分MON ?请说明理由; (3)在(2)问的基础上,经过多长时间
9、 OC 平分MOB?请画图并说明理由 25如图 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 A、B、C,AB=60,点 A 对应的数是 40 (1)若 AC=2AB,求点 C 到原点的距离; (2)如图 2,在(1)的条件下,动点 P、Q 两点同时从 C、A 出发向右运动,同时动点 R 从点 A 向左运动,已知点 P 的速度是点 R 的速度的 3 倍,点 Q 的速度是点 R 的速度 2 倍少 5 个单位长度/秒,经过 5 秒,点 P、Q 之间的距离与点 Q、R 之间的距离相等,求动 点 Q 的速度; (3)如图 3,在(1)的条件下,O 表示原点,动点 P、T 分别从 C、O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 运动,同时动点 R
10、从点 A 出发向右运动,点 P、T、R 的速度分别为 5 个单位长度/ 秒、1 个单位长度/秒、2 个单位长度 /秒,在运动过程中,如果点 M 为线段 PT 的中点,点 N 为 线段 OR 的中点,证明 的值不变若其它条件不变,将 R 的速度改为 3 个单位长度/ 秒,10 秒 后的值为_ _ 2014-2015 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汉阳区七年级(上)期末 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 3 分,共 30 分) 1下面运算正确的是( ) A3a+6b=9ab B3a 3b3ba3=0 C8a 46a3=2a D 【考点】合并同类项 【分析】根据同类项的定义及合并同类项的方法进行判断即可 【解答】解:A
11、、C 不是同类项,不能合并; B、正确; D、原式= y2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 同类项的定义:所含字母相同,相同字母的指数相同 合并同类项的方法: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只把系数相加减不是同类项的一定不能合 并 2已知 a 是两位数,b 是一位数,把 a 接写在 b 的后面,就成为一个三位数这个三位数 可表示成( ) A10b+a Bba C100b+a Db+10a 【考点】列代数式 【分析】b 原来的最高位是个位,现在的最高位是千位,扩大了 100 倍;b 不变 【解答】解:两位数的表示方法:十位数字10+个位数字;三位数字的表示方法:百位数 字100+十位数字 10+个
12、位数字 a 是两位数,b 是一位数,依据题意可得 b 扩大了 100 倍,所以这个三位数可表示成 100b+a 故选 C 【点评】主要考查了三位数的表示方法,该题的易错点是表示百位数字 b 时忘了 a 是个 2 位数,错写成(10b+a) 3如图,由 B 到 A 的方向是( ) A南偏东 30 B东偏南 60 C西偏北 30 D北偏西 60 【考点】方向角 【分析】由图可知ABN=9030=60,根据方向角的定义,由 B 到 A 的方向是北偏西 60 【解答】解:由图可知ABN=9030=60, 根据方向角的定义,所以由 B 到 A 的方向是北偏西 60 故选 D 【点评】本题考查了方向角的定
13、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计算出ABN 得度数 4运用等式性质进行的变形,不正确的是( ) A如果 a=b,那么 ac=bc B如果 a=b,那么 a+c=b+c C如果 a=b,那么 ac=bc D如果 ac=bc,那么 a=b 【考点】等式的性质 【分析】根据等式的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等 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可得答案 【解答】解:A、等号的两边都减 c,故 A 正确; B、等号的两边都加 c,故 B 正确; C、等号的两边都乘以 c,故 C 正确; D、c=0 时无意义,故 D 错误;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
14、等式的基本性质,等式的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或字母, 等式仍成立;等式的两边同时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 0 数或字母,等式仍成立 5如图,对于直线 AB,线段 CD,射线 EF,其中能相交的图是( ) A B C D 【考点】直线、射线、线段 【分析】根据直线、射线、线段的定义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利用排除法求 解 【解答】解:A、直线 AB 与线段 CD 不能相交,故本选项错误; B、直线 AB 与射线 EF 能够相交,故本选项正确; C、射线 EF 与线段 CD 不能相交,故本选项错误; D、直线 AB 与射线 EF 不能相交,故本选项错误 故选 B 【点评】本 题考查了直线、射线、线段,熟记
15、定义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 6如图,小明将自己用的一副三角板摆成如图形状,如果AOB=155 ,那么COD 等于( ) A15 B25 C35 D45 【考点】角的计算 【专题】计算题 【分析】利用直角和角的组成即角的和差关系计算 【解答】解:三角板的两个 直角都等于 90,所以BOD+AOC=180 , BOD+AOC=AOB+COD, AOB=155, COD 等于 25 故选 B 【点评】本题是对三角板中直角的考查,同时也考查了角的组成 7小明在做解方程作业时,不小心将方程中的一个常数污染得看不清楚,被污染的方程是: 2y+ = y 小明翻看了书后的答案,此方程的解是 y= ,则这个常数
16、是( ) A1 B2 C3 D4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 【分析】设常数为 a,代入得出 2y+ = ya,把 y= 代入求出 2y+ = ,即可得出方程 ( ) a= ,求出方程的解即可 【解答】解:设常数为 a, 则 2y+ = ya, 把 y= 代入 得:2y+ = , ( ) a= , 解得:a=2, 故选 B 【点评】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解,解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得出关 于 a 的方程,难度不是很大 8意大利著名数学家斐波那契在研究兔子繁殖问题时,发现有这样一组数: 1,1,2,3,5,8,13,请根据这组数的规律写出第 10 个数是( ) A25 B27 C55
17、 D120 【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 【专题】规律型 【分析】观察发现,从第三个数开始,后一个数是前两个数的和,依次计算求解即可 【解答】解:1+1=2, 1+2=3, 2+3=5, 3+5=8, 5+8=13, 8+13=21, 13+21=34, 21+34=55 所以第 10 个数十 55 故选 C 【点评】本题是对数字变化问题的考查,分析观察出从第 3 个数开始后一个数是前两个数 的和是解题的关键 9A、B 两地相距 450 千米,甲、乙两车分别从 A、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已知甲 车速度为 120 千米/时,乙车速度为 80 千米/ 时,经过 t 小时两 车相距 50 千米,
18、则 t 的值是( ) A2 或 2.5 B2 或 10 C10 或 12.5D2 或 12.5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专题】行程问题;压轴题 【分析】如果甲、乙两车是在环形车 道上行驶,则本题应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一、两车在相遇以前相距 50 千米,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相等关系是:甲的路程+乙的路程 =(450 50)千米; 二、两车相遇以后又相距 50 千米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的相等关系是:甲的路程+乙的路程 =450+50=500 千米 已知车的速度,以及时间就可以列代数式表示出路程,得到方程,从而求出时间 t 的值 【解答】解:(1)当甲、乙两车未相遇时,根据题意,得 120t+80
19、t=4 5050, 解得 t=2; (2)当两车相遇后,两车又相距 50 千米时, 根据题意,得 120t+80t=450+50, 解得 t=2.5 故选 A 【点评】本题解决的关键是:能够理解有两种情况、能够根据题意找出题目中的相等关 系 10当 a0 时,下列结论: a20; a2=( a) 2; a3=|a3|; a2=|a2|; |a|+a=0;其中一定正确的有( )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考点】有理数的乘方 【专题】计算题 【分析】由 a 小于 0,判断各项中的正确与否即可 【解答】解:当 a0 时, a20,正确; a2=( a) 2,正确; a3=|a3|,正
20、确; a2=|a2|,错误;|a|+a=0 ,正确, 其中正确的有 4 个, 故选 D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乘方,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3 分,满分 18 分) 11比较大小: (填“”或“”) 【考点】有理数 大小比较 【分析】根据两负数比较大小的法则进行比较即可 【解答】解: , ; 故答案为: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有理数的大小比较,熟知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其值反而小是解答 此题的关键 12计算:3425 3+3545=139 【考点】度分秒的换算 【分析】根据度分秒的乘法,从小单位算起,满 60 时向上以单位近 1,再根据度分秒的加 法,
21、相同单位相加,满 60 时向上以单位近 1,可得答案 【解答】解:原式=102 75+3545=137120 =139, 故答案为:139 【点评】本题考查了度分秒的换算,度分秒的乘法,从小单位算起,满 60 时向上以单位近 1;度分秒的加法,相同单位相加,满 60 时向上以单位近 1 13小林同学在立方体盒子的每个面上都写了一个字,分别是我、喜、欢、数、学、课, 其平面展开图如图所示,那么该立方体盒子上, “我”相对的面上所写的文字是学 【考点】专题:正方体相对两个面上的文字 【分析】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面的特点是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据此作答 【解答】解:正方体的平面展开图中,相对
22、面的特点是之间一定相隔一个正方形,所以该 立方体盒子上, “我” 相对的面上所写的文字是“ 学” 【点评】注意正方体的空间图形,从相对面入手,分析及解答问题 14在等式 32=15 的两个方格内分别填入一个数,使得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且等式成 立,则第一个方格内的数是 3 【考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相反数 【专题】计算题 【分析】设出第一个方格内的数为 x,第二个方格内的数为x,列出关于 x 的方程,求出方 程的解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设第一个方格内的数为 x,第二个方格内的数为x, 根据题意得:3x+2x=15, 解得:x=3, 则第一个方格内的数为 3 故答案为:3 【点评】此题考查了有
23、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152 点 30 分时,时针与分针所成的角是 105 度 【考点】钟面角 【专题】计算题 【分析】先画出图形,确定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利用钟表表盘的特征解答 【解答】解:时针在钟面上每分钟转 0.5,分针每分钟转 6, 钟表上 2 点 30 分,时针与分针的夹角是 330+0.530=105 【点评】本题考查钟表时针与分针的夹角在钟表问题中,常利用时针与分针转动的度数 关系:分针每转动 1时针转动( ),并且利用起点时间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关系建立角 的图形 16老师布置了一道题: 已知线段 AB=a,在直线 AB 上取一点 C,使 BC=b(ab) ,
24、点 M、N 分别是线段 AB、BC 的中点,求线段 MN 的长甲同学的答案是 9,乙同学的答案 是 5,经询问得知甲、乙两个同学的计算都没有出错依此探究线段 AB 的长为 14 【考点】两点间的距离 【分析】分类讨论:点 C 在线段 AB 上,点 C 在线段 AB 的延长线上,根据线段中点的性 质,可得 MB,NB ,根据线段的和差,可得方程组,根据解方程组,可得答案 【解答】解:由点 M、N 分别是线段 AB、BC 的中点,得 BM= AB= ,BN= BC= 由线段的和差,得 , 解得 故答案为:14 【点评】本题考查了两点间的距离,利用线段中点的性质,线段的和差,分类讨论得出方 程组是解
25、题关键 三、解答题(共 72 分) 17如图,已知四个点 A、B、C、D,根据下列要求画图: (1)画线段 AB; (2)画CDB; (3)找一点 P,使 P 既在直线 AD 上,又在直线 BC 上 【考点】直线、射线、线段 【分析】 (1)连接 A、B 即可; (2)以 D 为顶点,画射线 BD、DC; (3)画直线 AD、BC ,两线的交点就是 P 的位置 【解答】解:如图所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直线、射线和线段,关键是掌握直线是向两方无限延伸的,射线 是向一方无限延伸的,线段不能向任何一方无限延伸 18计算与化简 (1)2 3 ( ) 2 (2)x+(2x2)(3x+5 ) 【考点
26、】有理 数的混合运算;整式的加减 【专题】计算题 【分析】 (1)原式先计算乘方运算,再计算乘除运算即可得到结果; (2)原式去括号合并即可得到结果 【解答】解:(1)原式= 8 =4; (2)原式= x+2x23x5=2x7 【点评】 此题考查了有理数的混合运算,熟练掌握运算法则是解本题的关键 19解方程 (1)2(100.5y )= (1.5y+2) (2) 1=2+ 【考点】解一元一次方程 【专题】计算题 【分析】 (1)方程去括号,移项合并,把 y 系数化为 1,即可求出解; (2)方程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把 x 系数化为 1,即可求出解 【解答】解:(1)去括号得:20y=1.
27、5y 2, 移项合并得:0.5y= 22, 解得:y= 44; (2)去分母得:2x+2 4=8+2x, 移项合并得:3x=12, 解得:x=4 【点评】此题考查了解一元一次方程,其步骤为: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把未知数 系数化为 1,求出解 20根据不等式的性质,可以得到:若 ab0,则 ab;若 ab=0,则 a=b; 若 ab0, 则 ab这是利用“作差法”比较两个数或两个代数式值的大小已知 A=5m24( m ) , B=7(m 2m)+3,请你运用前面介绍的方法比较代数式 A 与 B 的大小 【考点】整式的加减 【分析】先计算 AB,求 AB 与 0 的大小关系,从而即可比较 A
28、 与 B 的大小 【解答】解:A=5m 24( m ) ,B=7(m 2m)+3, AB=5m24( m ) 7(m 2m)+3 , =5m27m+27m2+7m3, =2m21 m20, 2m210, AB0, A B 【点评】本题考查了整式的加减,合并同类项是解题的关键 21已知:直线 AB 与直线 CD 相交于点 O,BOC=45, (1)如图 1,若 EOAB,求DOE 的度数; (2)如图 2,若 EO 平分 AOC,求 DOE 的度数 【考点】对顶角、邻补角;角平分线的定义;角的计算;垂线 【分析】 (1)根据对顶角相等求AOD,由垂直的性质求AOE ,根据 DOE=AOD+AOE
29、 求解; (2)由邻补角的性质求AOC,根据 EO 平分 AOC 求AOE,再由DOE= AOD+AOE 求解 【解答】解:(1)直线 AB 与直线 CD 相交, AOD=BOC=45 EOAB, AOE=90, DOE=AOD+AOE=135; (2)直线 AB 与直线 CD 相交, AOD=BOC=45, AOC=135, EO 平分AOC, AOE= AOC=67.5, DOE=AOD+AOE=112.5 【点评】本题考查了对顶角,邻补角的性质,角平分线的性质,垂直的定义关键是采用 形数结合的方法解题 22如图,从左边第一个格子开始向右数,在每个小格子中都填入一个整数,使得其中任 意三个
30、相邻格子中所填整数之和都相等 9 x 6 2 (1)可 求得 x=9,第 2014 个格子中的数为 9; (2)若前 m 个格子中所填整数之和 p=2015,则 m=1209,若 p=2014,则 m=1210; (3)若取前 3 个格子中的任意两个数记作 a、b,且 ab,那么所有的|ab| 的和可以通过计 算|9 |+|9 |+| |得到,其结果为 30;若取前 9 个格子,则所有的|ab| 的和为 2424 【考点】规律型:数字的变化类;绝对值 【分析】 (1)根据三个相邻格子的整数的和相等列式求出 x 的值,再根据第 9 个数是 2 可 得=2,然后找出格子中的数每 3 个为一个循环组
31、依次循环,在用 2014 除以 3,根据余数 的情况确定与第几个数相同即可得解; (2)可先计算出这三个数的和,再照规律计算 (3)由于是三个数重复出现,因此可用前三个数的重复多次计算出结果 【解答】解:(1)任意三个相邻格子中所填整数之和都相等, 9+=+x, 解得 x=9, +x=+x6, =6, 所以,数据从左到右依次为 9、6、 、9、6、 、, 第 9 个数与第三个数相同,即=2, 所以,每 3 个数“9、 6、2”为一个循环组依次循环, 20143=6711, 第 2014 个格子中的整数与第 1 个格子中的数相同,为 9 (2)96+2=5,2015 5=403, 所以 m=40
32、33=1209 20145=4024,且 96+2+9=14, 故 m=4023+ 4=1210; (3)|9 |+|9 |+| | =|9+6|+|92|+|62| =30 由于是三个数重复出现,那么前 19 个格子中,这三个数中,9 出现了七次,6 和 2 都出现 了 6 次故代入式子可得:(|9+6| 6+|92|6)7+(|6 2|6+|69|7)6+(|2 9|7+|2+6|6) 6=2424 【点评】此题考查数字的变化规律,找出数字之间的联系,得出规律,解决问题 23武汉市居民用电电费目前实行梯度价格表(为计算方便,数据进行了处理) 月用电(单位:千瓦时 统计为整数) 单价(单位:
33、元) 180 及以内 0.5 181400(含 181,400) 0.6 401 及以上 0.8 (1)若月用电 150 千瓦时,应交电费 75 元,若月用电 250 千瓦时,应交电费 132 元 (2)若居民王成家 12 月应交电费 150 元,请计算他们家 12 月的用电量 (3)若居民王成家 12 月份交纳的电费,经过测算,平均每千瓦时 0.55 元请计算他们家 12 月的用电量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 【分析】 (1)根据表格可知,当居民生活用电一个月不超过 180 千瓦时,电费价格为 0.5 元/千瓦时,所以如果用电 150 度,则需交电费 0.5150 元,计算即可求解;181
34、400(含 181,400)时,电费价格为 0.6 元/千瓦时,所以如果用电 250 度,则需交电费 0.5180+0.6( 250180)元,计算即可求解; (2)根据表格可知,居民王成家 12 月用电量在 181400(含 181,400)之间,根据等量 关系:电费 150 元,列出方程求 解即可; (3)根据表格可知,居民王成家 12 月用电量在 181400(含 181,400)之间,根据等量 关系:平均每千瓦时 0.55 元,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解答】解:(1)0.5 150=75(元) , 0.5180+0.6( 250180) =90+0.670 =90+42 =132(元) 答
35、:若月用电 150 千瓦时,应交电费 75 元,若月用电 250 千瓦时,应交电费 132 元 (2)设他们家 12 月的用电量是 x 千瓦时,依题意有 0.5180+0.6(x180)=150, 解得 x=280 答:他们家 12 月的用电量是 280 千瓦时 (3)设他们家 12 月的用电量是 y 千瓦时,依题意有 0.5180+0.6(y180)=0.55y, 解得 y=360 答:他们家 12 月的用电量是 360千瓦时 故答案为:75,132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一次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段函数的应用,列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实 际问题的运用,根据自变量取值范围不同得出 x 的取值是解题关键
36、 24如图 1,O 为直线 AB 上一点,过点 O 作射线 OC, AOC=30,将一直角三角板 (M=30 )的直角顶点放在点 O 处,一边 ON 在射线 OA 上,另一边 OM 与 OC 都在直 线 AB 的上方 (1)将图 1 中的三角板绕点 O 以每秒 3的速度沿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 2,经过 t 秒 后,OM 恰好平分BOC 求 t 的值; 此时 ON 是否平分 AOC?请说明理由; (2)在(1)问的基础上,若三角板在转动的同时,射线 OC 也 绕 O 点以每秒 6的速度沿 顺时针方向旋转一周,如图 3,那么经过多长时间 OC 平分MON ?请说明理由; (3)在(2)问的基础上
37、,经过多长时间 OC 平分MOB?请画图并说明理由 【考点】角的计算;角平分线的定义 【分析】 (1)根据图形和题意得出AON+ BOM=90,CON+COM=90,再根据 AON=CON,即可得出 OM 平分BOC; (2)根据图形和题意得出AON+ BOM=90,CON=COM=45,再根据转动速度从而 得出答案; (3)分别根据转动速度关系和 OC 平分MOB 画图即可 【解答】解:(1)AON+BOM=90 ,COM= MOB, AOC=30, BOC=2COM=150, COM=75, CON=15, AON=AOCCON=3015=15, 解得:t=153=5 秒; 是,理由如下:
38、 CON=15, AON=15, ON 平分 AOC; (2)15 秒时 OC 平分MON ,理由如下: AON+BOM=90, CON=COM, MON=90, CON=COM=45, 三角板绕点 O 以每秒 3的速度,射线 OC 也绕 O 点以每秒 6的速度旋转, 设AON 为 3t,AOC 为 6t, AOCAON=45, 可得:6t3t=45, 解得:t=15 秒; (3)OC 平分MOB AON+BOM=90, BOC=COM, 三角板绕点 O 以每秒 3的速度,射线 OC 也绕 O 点以每秒 6的速度旋转, 设AON 为 3t,AOC 为 6t, COM 为 ( 903t) , A
39、OCAON=MON+MOC, 可得:6t3t= (903t)+90 , 解得:t=30 秒; 即 OC 与 OB 重合,ON AB,如图: 【点评】此题考查了角的计算,关键是应该认真审题并仔细观察图形,找到各个量之间的 关系求出角的度数是解题的关键 25如图 1,已知数轴上有三点 A、B、C,AB=60,点 A 对应的数是 40 (1)若 AC=2AB,求点 C 到原点的距离; (2)如图 2,在(1)的条件下,动点 P、Q 两点同时从 C、A 出发向右运动,同时动点 R 从点 A 向左运动,已知点 P 的速度是点 R 的速度的 3 倍,点 Q 的速度是点 R 的速度 2 倍少 5 个单位长度
40、/秒,经过 5 秒,点 P、Q 之间的距离与点 Q、R 之间的距离相等,求动 点 Q 的速度; (3)如图 3,在(1)的条件下,O 表示原点,动点 P、T 分别从 C、O 两点同时出发向左 运动,同时动点 R 从点 A 出发向右运动,点 P、T、R 的速度分别为 5 个单位长度/ 秒、1 个单位长度/秒、2 个单位长度 /秒,在运动过程中,如果点 M 为线段 PT 的中点,点 N 为 线段 OR 的中点,证明 的值不 变若其它条件不变,将 R 的速度改为 3 个单位长度/ 秒,10 秒后的值为 2 【考点】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数 轴;两点间的距离 【分析】 (1)根据 AB=60,AC=2A
41、B ,得出 AC=120,利用点 A 对应的数是 40,即可得出 点 C 对应的数; (2)假设点 R 速度为 x 单位长度 /秒,根据点 P、Q 之间的距离与点 Q、R 的距离相等, 得出等式方程求出即可; (3)分别表示出 PR,OT ,MN 的值,再代入 即可求解 【解答】 (1)解:AB=60 , AC=2AB, AC=120, A 点对应 40, C 点对应的数为:40120= 80,即点 C 到原点的距离为 80; (2)解:设点 R 速度为 x 单位长度 /秒,依题意有 5(x+2x 5)=12053x (2x5) , 解得 x=6, 2x5=7 答:动点 Q 的速度为 7 个单
42、位长度 /秒; (3)证明:PR=120+(5+2)t=120+7t , OT=t, M 对应的数是( 805tt)2=40 3t, N 对应的数是(40+2t+0) 2=20+t, MN=20+t(40 3t)=60+4t, = =2 故 的值不变 将 R 的速度改为 3 个单位长度/秒, PR=120+(5+3) 10=200, OT=10, M 对应的数是( 8051010)2= 70, N 对应的数是(40+3 10+0) 2=35, MN=35+70=105, = =2 故 10 秒后的值为 2 故答案为:2 【点评】此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根据已知得出各线段之间的等量关系是解题关 键,此题阅读量较大应细心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