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顶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期末数学试卷(理科)含解析.doc

上传人:丁** 文档编号:4184771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7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顶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期末数学试卷(理科)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平顶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期末数学试卷(理科)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平顶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期末数学试卷(理科)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平顶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期末数学试卷(理科)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平顶山市2016-2017学年高二下期末数学试卷(理科)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6-2017 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高二(下)期末数学试卷(理科)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60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且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若(xi)i=y+2i,x,yR,其中 i 为虚数单位,则复数 x+yi=( ) A2+i B2+i C12i D1+2i 2对任意实数 a、b、c,在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acbc”是“ab”的必要条件 B “ac=bc”是“a=b”的必要条件 C “acbc”是“ab”的充分条件 D “ac=bc”是“a=b”的充分条件 3若实数 a,b 满足 a+b=2,则 3a+3b的最小值是( )

2、 A18 B6 C2 D2 4在ABC 中,sin 2Asin 2B+sin2CsinBsinC,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 B ,) C (0, D , ) 5已知 F 是抛物线 y2=x 的焦点,A,B 是该抛物线上的两点,|AF|+|BF|=3,则线段 AB 的 中点到 y 轴的距离为( ) A B1 C D 6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中,a 1a2a3=5,a 7a8a9=10,则 a4a5a6=( ) A4 B5 C6 D7 7设 x,y 满足约束条件 ,则 z=2xy 的最大值为( ) A10 B8 C3 D2 8设 F1和 F2为双曲线 y 2=1 的两个焦点

3、,点 P 在双曲线上且满足F 1PF2=90,则 F1PF2的面积是( ) A1 B C2 D 9已知 a0,函数 f(x)=ax 2+bx+c,若 x0满足关于 x 的方程 2ax+b=0,则下列选项的命 题中为假命题的是( ) AxR ,f( x)f(x 0) BxR,f(x)f(x 0) CxR,f(x) f(x 0) DxR,f( x)f(x 0) 10设函数 f(x)=xe x,则( ) Ax=1 为 f(x)的极大值点 Bx=1 为 f(x)的极小值点 Cx=1 为 f(x)的极大值点 Dx=1 为 f(x)的极小值点 11甲组有 5 名男同学,3 名女同学;乙组有 6 名男同学、

4、2 名女同学若从甲、乙两组中 各选出 2 名同学,则选出的 4 人中恰有 1 名女同学的不同选法共有( ) A150 种 B180 种 C300 种 D345 种 12已知椭圆 T: + =1(ab0)的离心率为 ,过右焦点 F 且斜率 为 k(k0)的直线与 T 相交于 A,B 两点,若 =3 ,则 k=( ) A1 B C D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曲线 y=4xx 3在点(1,3)处的切线方程是 14已知随机变量 服从正态分布 N(3,100) ,且 P(5)=0.84,则 P(15) = 15在(x ) 5的二次展开式中,x 2的系数为

5、(用数字作答) 16若规定 E=a1,a 2,a 10的子集a t1,a t2,a k为 E 的第 k 个子集,其中 ,则 E 的第 211 个子集是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或推理、验算过程. 17已知a n为等差数列,且 a1+a3=8,a 2+a4=12 (1)求a n的通项公式; (2)设 ,求数列b n的前 n 项和 18甲、乙两个篮球运动员互不影响地在同一位置投球,命中率分别为 与 p,且乙投 球 2 次均未命中的概率为 ()求乙投球的命中率 p; ()若甲投球 1 次,乙投球 2 次,两人共命中的次数记为 ,求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 望

6、19如图,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PD平面 ABCD,PDQA,QA=AB= PD ()证明:平面 PQC平面 DCQ ()求二面角 QBPC 的余弦值 20已知椭圆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F 2,离心率为 , 短轴上的两个顶点为 A,B(A 在 B 的上方) ,且四边形 AF1BF2的面积为 8 (1)求椭圆 C 的方程; (2)设动直线 y=kx+4 与椭圆 C 交于不同的两点 M,N,直线 y=1 与直线 BM 交于点 G,求证: A,G,N 三点共线 21已知函数 f(x)=ax(a+1)ln(x+1) ,其中 a0 (1)求 f(x)的单调区间; (2)设 f(x)的最小值为

7、 g(a) ,求证: 选修 4-4:参数方程与极坐标系 22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1)将直线 l: (t 为参数)化为极坐标方程; (2)设 P 是(1)中直线 l 上的动点,定点 A( , ) ,B 是曲线 =2sin 上的动点,求|PA|+|PB|的最小值 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23 (1)解不等式:|2x1|x|1; (2)设 a22ab+5b 2=4 对a ,bR 成立,求 a+b 的最大值及相应的 a,b 2016-2017 学年河南省平顶山市高二(下)期末数学试卷(理科)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12 小题,每小题

8、 5 分,共 60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 且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若(xi)i=y+2i,x,yR,其中 i 为虚数单位,则复数 x+yi=( ) A2+i B2+i C12i D1+2i 【考点】A5:复数代数形式的乘除运算 【分析】把等式左边变形,再由复数相等的条件列式求得 x,y 值,则答案可求 【解答】解:由(xi)i=1+xi=y+2i, 得 y=1,x=2 复数 x+yi=2+i 故选:A 2对任意实数 a、b、c,在下列命题中,真命题是( ) A “acbc”是“ab”的必要条件 B “ac=bc”是“a=b”的必要条件 C “acbc”是“ab”的充分条件 D

9、 “ac=bc”是“a=b”的充分条件 【考点】2L:必要条件、充分条件与充要条件的判断 【分析】当 a=b 时,一定有 ac=bc但 ac=bc 时,且 c=0 时,a,b 可以不相等即 “ac=bc”是“a=b”的必要条件 【解答】解:A、C 当 c0 时, “acbc”即不是“ab”的必要条件也不是充分条件,故 A,C 不成立; B、当 a=b 时 一定有 ac=bc 但 ac=bc 时,且 c=0 时,a,b 可以不相等 即“ac=bc”是“a=b”的必要条件 D、当 c=0 时, “ac=bc”是“a=b”的充分条件不成立; 故选 B 3若实数 a,b 满足 a+b=2,则 3a+3

10、b的最小值是( ) A18 B6 C2 D2 【考点】7F:基本不等式 【分析】先判断 3a与 3b的符号,利用基本不等式建立关系,结合 a+b=2,可求出 3a+3b的 最小值 【解答】解:由于 3a0,3 b0, 所以 3a+3b = = =6当且仅当 3a=3b,a=b,即 a=1,b=1 时取得最小值 故选 B 4在ABC 中,sin 2Asin 2B+sin2CsinBsinC,则 A 的取值范围是( ) A (0, B ,) C (0, D ,) 【考点】HP:正弦定理;HR:余弦定理 【分析】先利用正弦定理把不等式中正弦的值转化成边,进而代入到余弦定理公式中求得 cosA 的范围

11、,进而求得 A 的范围 【解答】解:由正弦定理可知 a=2RsinA,b=2RsinB,c=2RsinC, sin 2Asin 2B+sin2CsinBsinC, a 2b 2+c2bc, bcb 2+c2a 2 cosA= A A0 A 的取值范围是(0, 故选 C 5已知 F 是抛物线 y2=x 的焦点,A,B 是该抛物线上的两点,|AF|+|BF|=3,则线段 AB 的 中点到 y 轴的距离为( ) A B1 C D 【考点】K8:抛物线的简单性质 【分析】根据抛物线的方程求出准线方程,利用抛物线的定义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 等于到准线的距离,列出方程求出 A,B 的中点横坐标,求出线

12、段 AB 的中点到 y 轴的距 离 【解答】解:F 是抛物线 y2=x 的焦点, F( )准线方程 x= , 设 A(x 1,y 1) ,B(x 2,y 2) , 根据抛物线的定义抛物线上的点到焦点的距离等于到准线的距离|AF|= ,|BF|= , |AF|+|BF|= =3 解得 , 线段 AB 的中点横坐标为 , 线段 AB 的中点到 y 轴的距离为 故选 C 6已知各项均为正数的等比数列a n中,a 1a2a3=5,a 7a8a9=10,则 a4a5a6=( ) A4 B5 C6 D7 【考点】8G:等比数列的性质 【分析】由等比数列的性质知,a 1a2a3,a 4a5a6,a 7a8a

13、9成等比数列,即可得出结论 【解答】解:由等比数列的性质知,a 1a2a3,a 4a5a6,a 7a8a9成等比数列, 所以 a4a5a6=5 故选:B 7设 x,y 满足约束条件 ,则 z=2xy 的最大值为( ) A10 B8 C3 D2 【考点】7C:简单线性规划 【分析】由题意作出其平面区域,将 z=2xy 化为 y=2xz,z 相当于直线 y=2xz 的纵 截距,由几何意义可得 【解答】解:由题意作出其平面区域: 将 z=2xy 化为 y=2xz,z 相当于直线 y=2xz 的纵截距, 由 可解得, A(5,2) , 则过点 A(5,2)时, z=2xy 有最大值 102=8 故选

14、B 8设 F1和 F2为双曲线 y 2=1 的两个焦点,点 P 在双曲线上且满足F 1PF2=90, 则F 1PF2的面积是( ) A1 B C2 D 【考点】KC:双曲线的简单性质 【分析】设|PF 1|=x,|PF 2|=y,根据根据双曲线性质可知 xy 的值,再根据F 1PF2=90, 求得 x2+y2的值,进而根据 2xy=x2+y2(xy) 2求得 xy,进而可求得F 1PF2的面积 【解答】解:设|PF 1|=x,|PF 2|=y, (xy) 根据双曲线性质可知 xy=4, F 1PF2=90, x 2+y2=20 2xy=x 2+y2(xy) 2=4 xy=2 F 1PF2的面积

15、为 xy=1 故选 A 9已知 a0,函数 f(x)=ax 2+bx+c,若 x0满足关于 x 的方程 2ax+b=0,则下列选项的命 题中为假命题的是( ) AxR ,f( x)f(x 0) BxR,f(x)f(x 0) CxR,f(x) f(x 0) DxR,f( x)f(x 0) 【考点】26:四种命题的真假关系 【分析】由 x0满足关于 x 的方程 2ax+b=0 得出 x=x0是二次函数的对称轴,由 a0 可知二 次函数有最小值 【解答】解:x 0满足关于 x 的方程 2ax+b=0, a0,函数 f(x)在 x=x0处取到最小值是 等价于xR,f(x)f(x 0) ,所以命题 C

16、错误 答案:C 10设函数 f(x)=xe x,则( ) Ax=1 为 f(x)的极大值点 Bx=1 为 f(x)的极小值点 Cx=1 为 f(x)的极大值点 Dx=1 为 f(x)的极小值点 【考点】6D: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极值 【分析】由题意,可先求出 f(x)=(x+1)e x,利用导数研究出函数的单调性,即可得 出 x=1 为 f(x)的极小值点 【解答】解:由于 f(x)=xe x,可得 f(x)=(x+1)e x, 令 f(x)=(x+1)e x=0 可得 x=1 令 f(x)=(x+1)e x0 可得 x1,即函数在(1,+)上是增函数 令 f(x)=(x+1)e x0 可得 x

17、1,即函数在(,1)上是减函数 所以 x=1 为 f(x)的极小值点 故选 D 11甲组有 5 名男同学,3 名女同学;乙组有 6 名男同学、2 名女同学若从甲、乙两组中 各选出 2 名同学,则选出的 4 人中恰有 1 名女同学的不同选法共有( ) A150 种 B180 种 C300 种 D345 种 【考点】D1:分类加法计数原理;D2:分步乘法计数原理 【分析】选出的 4 人中恰有 1 名女同学的不同选法,1 名女同学来自甲组和乙组两类型 【解答】解:分两类(1)甲组中选出一名女生有 C51C31C62=225 种选法; (2)乙组中选出一名女生有 C52C61C21=120 种选法故共

18、有 345 种选法 故选 D 12已知椭圆 T: + =1(ab0)的离心率为 ,过右焦点 F 且斜率 为 k(k0)的直线与 T 相交于 A,B 两点,若 =3 ,则 k=( ) A1 B C D2 【考点】KH:直线与圆锥曲线的综合问题 【分析】设 A(x 1,y 1) ,B(x 2,y 2) ,根据 求得 y1和 y2关系根据离心率 设 ,b=t,代入椭圆方程与直线方程联立,消去 x,根据韦 达定理表示出 y1+y2和 y1y2,进而根据 y1和 y2关系求得 k 【解答】解:A(x 1,y 1) ,B(x 2,y 2) , ,y 1=3y 2, ,设 ,b=t, x 2+4y24t 2

19、=0, 设直线 AB 方程为 ,代入中消去 x,可得 , , , 解得 , 故选 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13曲线 y=4xx 3在点(1,3)处的切线方程是 xy2=0 【考点】6H:利用导数研究曲线上某点切线方程 【分析】欲求出切线方程,只须求出其斜率即可,故先利用导数求出在 x=1 处的导函数 值,再结合导数的几何意义即可求出切线的斜率从而问题解决 【解答】解:y=4xx 3, f(x)=43x 2,当 x=1 时,f(1)=1 得切线的斜率为 1,所以 k=1; 所以曲线在点(1,3)处的切线方程为: y+3=1(x+1) ,即 xy2=0

20、故答案为:xy2=0 14已知随机变量 服从正态分布 N(3,100) ,且 P(5)=0.84,则 P(15) = 0.68 【考点】CP:正态分布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 【分析】先求出 P(35) ,再利用正态分布的对称性计算 P(15) 【解答】解:P(35)=P(5)P(3)=0.840.5=0.34, P(15)=2P(35)=0.68 故答案为:0.68 15在(x ) 5的二次展开式中,x 2的系数为 40 (用数字作答) 【考点】DA:二项式定理 【分析】利用二项展开式的通项公式求出第 r+1 项,令 x 的指数为 2 求出 x2的系数 【解答】解: , 令 所以 r=2

21、, 所以 x2的系数为(2) 2C52=40 故答案为 40 16若规定 E=a1,a 2,a 10的子集a t1,a t2,a k为 E 的第 k 个子集,其中 ,则 E 的第 211 个子集是 a1,a 2,a 5,a 7,a 8 【考点】16:子集与真子集 【分析】根据题意,分别讨论 2n的取值,通过讨论计算 n 的可能取值,即可得答案 【解答】解:2 7=128211,而 28=256211, E 的第 211 个子集包含 a8, 此时 211128=83, 2 6=6483,2 7=12883, E 的第 211 个子集包含 a7, 此时 8364=19, 2 4=1619,2 5=

22、3219, E 的第 211 个子集包含 a5, 此时 1916=3 2 13,2 2=43, E 的第 211 个子集包含 a2, 此时 32=1,2 0=1, E 的第 211 个子集包含 a1 E 的第 211 个子集是a 1,a 2,a 5,a 7,a 8; 故答案为:a 1,a 2,a 5,a 7,a 8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70 分.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或推理、验算过程. 17已知a n为等差数列,且 a1+a3=8,a 2+a4=12 (1)求a n的通项公式; (2)设 ,求数列b n的前 n 项和 【考点】8E:数列的求和;8F:等差数列的性质 【分析】

23、(1)由已知条件可得 ,解得 a1,d,即可; (2)由 an=2n 可得, ,利用错位相减法数列b n的前 n 项 和为 Tn 【解答】解:(1)由已知条件可得 , 解之得 a1=2,d=2, 所以,a n=2n (2)由 an=2n 可得, ,设数列b n的前 n 项和为 Tn 则 , , 以上二式相减得 = , 所以, 18甲、乙两个篮球运动员互不影响地在同一位置投球,命中率分别为 与 p,且乙投 球 2 次均未命中的概率为 ()求乙投球的命中率 p; ()若甲投球 1 次,乙投球 2 次,两人共命中的次数记为 ,求 的分布列和数学期 望 【考点】CH: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与方差;C7:

24、等可能事件的概率;CG:离散型随机变 量及其分布列 【分析】 ()根据乙投球 2 次均未命中的概率为 ,两次是否投中相互之间没有影响, 根据相互独立事件的概率公式写出乙两次都未投中的概率,列出方程,解方程即可 (II)做出甲投球命中的概率和乙投球命中的概率,因为两人共命中的次数记为 ,得到 变量可能的取值,看清楚变量对应的事件,做出事件的概率,写出分布列和期望 【解答】解:()根据乙投球 2 次均未命中的概率为 ,两次是否投中相互之间没 有影响, 设“甲投球一次命中”为事件 A, “乙投球一次命中”为事件 B 由题意得 解得 或 (舍去) , 乙投球的命中率为 ()由题设和()知 可能的取值为

25、 0,1,2,3, P(=1)=P(A)P( )+ P(B)P( )P( )= 的分布列为 的数学期望 19如图,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PD平面 ABCD,PDQA,QA=AB= PD ()证明:平面 PQC平面 DCQ ()求二面角 QBPC 的余弦值 【考点】MJ:与二面角有关的立体几何综合题;LY: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MN:向量语 言表述面面的垂直、平行关系;MR:用空间向量求平面间的夹角 【分析】首先根据题意以 D 为坐标原点,线段 DA 的长为单位长,射线 DA 为 x 轴的正半轴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 ()根据坐标系,求出 、 、 的坐标,由向量积的运算易得 =0

26、, =0;进而可得 PQDQ,PQDC,由面面垂直的判定方法, 可得证明; ()依题意结合坐标系,可得 B、 、 的坐标,进而求出平面的 PBC 的法向量 与平面 PBQ 法向量 ,进而求出 cos , ,根据二面角与其法向量夹角的关系, 可得答案 【解答】解:如图,以 D 为坐标原点,线段 DA 的长为单位长,射线 DA 为 x 轴的正半轴建 立空间直角坐标系 Dxyz; ()依题意有 Q(1,1,0) ,C(0,0,1) ,P(0,2,0) ; 则 =(1, 1,0) , =(0,0,1) , =(1,1,0) , 所以 =0, =0; 即 PQDQ,PQDC, 故 PQ平面 DCQ, 又

27、 PQ平面 PQC,所以平面 PQC平面 DCQ; ()依题意,有 B(1,0,1) , =(1,0, 0) , =( 1,2,1) ; 设 =(x,y,z)是平面的 PBC 法向量, 则 即 , 因此可取 =(0,1,2) ; 设 是平面 PBQ 的法向量,则 , 可取 =(1,1,1) , 所以 cos , = , 故二面角角 QBPC 的余弦值为 20已知椭圆 的左、右焦点分别为 F1,F 2,离心率为 ,短轴上的两个顶点为 A,B(A 在 B 的上方) ,且四边形 AF1BF2的 面积为 8 (1)求椭圆 C 的方程; (2)设动直线 y=kx+4 与椭圆 C 交于不同的两点 M,N,

28、直线 y=1 与直线 BM 交于点 G,求证: A,G,N 三点共线 【考点】KL:直线与椭圆的位置关系;K3:椭圆的标准方程 【分析】 (1)椭圆 C 的离心率 ,可得 b=c,四边形 AF1BF2是正方形,即 a2=8,b=c=2 (2)将已知直线代入椭圆方程化简得:(2k 2+1)x 2+16kx+24=0 设 M(x M,kx M+4) ,N(x N,kx N+4) ,G(x G,1) , MB 方程为:y= ,则 G( ,1) , 欲证 A,G,N 三点共线,只需证 , ,共线,即只需(3k+k)x Mxn=6(x M+xN) 即可 【解答】解:(1)椭圆 C 的离心率 ,b=c ,

29、因此四边形 AF1BF2是正方 形 a 2=8,b=c=2 椭圆 C 的方程为 (2)证明:将已知直线代入椭圆方程化简得:(2k 2+1)x 2+16kx+24=0, =32(2k 23)0,解得:k 由韦达定理得: ,x MxN= , 设 M(x M,kx M+4) ,N(x N,kx N+4) ,G(x G,1) , MB 方程为:y= ,则 G( ,1) , , , 欲证 A,G,N 三点共线,只需证 , 共线, 即 (kx N+2)=x N成立,化简得:(3k+k)x Mxn=6(x M+xN) 将代入易知等式成立,则 A,G,N 三点共线得证 21已知函数 f(x)=ax(a+1)l

30、n(x+1) ,其中 a0 (1)求 f(x)的单调区间; (2)设 f(x)的最小值为 g(a) ,求证: 【考点】6B: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6E:利用导数求闭区间上函数的最值 【分析】 (1)先对函数进行求导,根据导函数大于 0 原函数单调递增,导函数小于 0 原函 数单调递减可得答案; (2)由(1)可知,f(x)的最小值为 ,a0,构造函 数设 ,x(0,+)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最值,即可证 明结论 【解答】解:(1)由已知可得函数 f(x)的定义域为(1,+) , 而 , a0,x1,当 时,f(x)0, 当 时,f(x)0, 函数 f(x)的单调递减区间是 ,单调递

31、增区间是 (2)由(1)可知,f(x)的最小值 为 ,a0 要证明 , 只须证明 成立 设 ,x(0,+) 则 , (x)在区间(0,+)上是增函数,(x)(0)=0,即 取 得到 成立 设 (x)=ln(x+1)x,x(0,+) ,同理可证 ln(x+1)x 取 得到 成立因此, 选修 4-4:参数方程与极坐标系 22以直角坐标系的原点 O 为极点,x 轴的正半轴为极轴建立极坐标系 (1)将直线 l: (t 为参数)化为极坐标方程; (2)设 P 是(1)中直线 l 上的动点,定点 A( , ) ,B 是曲线 =2sin 上的动点,求|PA|+|PB|的最小值 【考点】Q4:简单曲线的极坐标

32、方程 【分析】 (1)由直线 l: (t 为参数)消去参数 t,可得 x+y= ,利用 即可化为极坐标方程; (2)定点 A( , ) ,化为 A(1,1) 曲线 =2sin 化为 2=2sin,可得直角坐标方程:x 2+(y+1) 2=1可得圆心 C(0,1) 连接 AC 交 直线 l 于点 P,交C 于点 B,可得|PA|+|PB|的最小值=|AC|r 【解答】解:(1)由直线 l: (t 为参数)消去参数 t,可得 x+y= , 化为极坐标方程 cos+sin= ; (2)定点 A( , ) ,化为 A(1,1) 曲线 =2sin 化为 2=2sin,直角坐标方程为:x 2+y2=2y,

33、 配方为 x2+(y+1) 2=1 可得圆心 C(0,1) 连接 AC 交直线 l 于点 P,交C 于点 B, |AC|= = , |PA|+|PB|的最小值=|AC|r= 1 选修 4-5:不等式选讲 23 (1)解不等式:|2x1|x|1; (2)设 a22ab+5b 2=4 对a ,bR 成立,求 a+b 的最大值及相应的 a,b 【考点】R5: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7G:基本不等式在最值问题中的应用 【分析】 (1)对 x 分情况讨论,去绝对值;然后分别解之; (2)设 a+b=x,则原方程化为关于 a 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形式,利用判别式法,得到 x 的范 围 【解答】解:根据题意,对 x

34、 分 3 种情况讨论: 当 x0 时,原不等式可化为2x+1x+1, 解得 x0,又 x0,则 x 不存在, 此时,不等式的解集为 当 0x 时,原不等式可化为2x+1x+1, 解得 x0,又 0x , 此时其解集为x|0x 当 x 时,原不等式可化为 2x1x+1,解得 x2, 又由 x , 此时其解集为x| x2, x|0x x| x2=x|0x2; 综上,原不等式的解集为x|0x2 (2)设 a+b=x,则原方程化为 8a212ax+5x 24=0,此方程有实根,则 =144x248(5x 24)0,解得 , 所以 a+b 的最大值为 2 ,此时 a= ,b= 2017 年 7 月 11 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教学资料库 > 试题真题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