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生态环境科技发展规划.doc

上传人:创****公 文档编号:4186369 上传时间:2019-10-02 格式:DOC 页数:44 大小:2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南省生态环境科技发展规划.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海南省生态环境科技发展规划.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海南省生态环境科技发展规划.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海南省生态环境科技发展规划.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海南省生态环境科技发展规划.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海南省生态环境科技发展规划 (2019-2025) 海南省生态环境厅 2018 年 12 月 i 目 录 前 言 1 一、海南省生态环境科技发展形势与需求 2 (一)生态环境科技发展现状及取得的主要成就 .2 (二)生态环境科技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7 (三)生态环境科技发展的趋势与需求 .8 二、编制依据、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11 (一)指导思想 .11 (二)规划原则 .12 三、规划目标 13 (一)总体目标 .13 (二)具体目标 .13 四、重点领域与主要任务 14 (一)强化生态环境应用基础研究,促进生态环境科学决策 .14 1.环境污染成因与环境过程研究 14 2.环境污染物的健

2、康影响机理和风险评估 15 3.环境基准 16 (二)强化关键技术创新研发,支撑环保高效治理 .17 1.水环境监测及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成套技术 17 2.大气环境监测和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关键技术 17 3.土壤地下水环境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 18 4.生态系统监测、保护与恢复关键技术 18 5.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有毒有害污染物控制技术 19 6.天地一体化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 19 7.噪声污染源的识别及防治技术 19 (三)支撑生态环境管理改革,创新生态环境管理方法 .19 1.水环境管理决策支撑技术 19 2.大气环境管理决策支撑技术 20 3.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管理支撑技术 20 4.生

3、态保护与管理支撑技术 21 5.固体废物、化学品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技术 22 6.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支撑技术 22 7.新常态下的环境政策和管理制度 23 8.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和环保产业发展政策 24 (四)开展环保技术集成示范,促进区域流域环境质量巩固与提升 .25 1.重点流域水环境综合调控应用示范 25 ii 2.重点区域大气复合污染联防联控技术集成与示范 25 3.中部山区环境保护技术集成与示范 26 (五)开展创新平台建设,提升生态环境科技创新能力 .26 1.生态环境领域重点实验室能力建设 26 2.生态环境领域工程技术中心建设 27 3.生态环境领域科学观测研究站建设 27 4.

4、科研数据共享平台建设 28 五、保障措施 28 (一)完善生态环境科技体制机制 .28 1.加强领导 28 2.优化机构 29 3.完善政策 29 (二)强化生态环境科技人才支撑 .29 1.大力引进生态环境科技人才 29 2.加强生态环境科技人才培训 30 (三)加大生态环境科技创新投入 .30 1.加大生态环境科技财政投入力度 30 2.拓宽生态环境科技融资渠道 30 3.创新研究和科学评价机制 31 4.加强科研诚信体系建设 31 (四)扩大生态环境科技开放合作 .31 (五)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科学普及 .32 附件 1: 近期(2019 年-2020 年)优先实施研究项目表 附件 2 :

5、中长期(2021-2025 年)重点研究领域与优先项目表 1 前 言 为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 区 3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 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提出的“支持海南建设国 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到 2035 年,生态环境质量达到世界领先水平” ,按照全国生态环境保 护大会和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 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 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根据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 科技发展 规划纲要海南省“十三五 ”科技发展规划 海南省“十三五”生态 环境保护规划和中共海南省委 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科技 创新的

6、实施意见,结合海南省生态环境科技工作实际,编制本规 划。 2 一、海南省生态环境科技发展形势与需求 (一)生态环境科技发展现状及取得的主要成就 1.生态环境保护现状 (1)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科技工作 “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海南省牢固 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彻落实“保持生态环境质 量不降低,生态环境质量继续保持全国领先水平,使海南真正成 为中华民族四季花园” 的要求,着力开展 环境保护和生态环境科 技工作。海南省坚决贯彻中央 12 号文件精神,坚持贯彻新发展理 念,省人民政府提出要加强环境保护科技支撑,加快成熟适用技 术示范和推广,广泛开展先进技术国

7、际交流与合作,创新科技管 理体制,建立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和国际科技合作 机制,设立海南国际离岸创新创业示范区。 (2)海南不断完善生态环境科技体制机制 “十二五”以来,全省通 过省科技厅认证的生 态环境类重点实 验室 2 家。2015 年原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正式成立,在生态环 境公益性行业项目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环境保护急需的各类 技术标准、规范、导则、指南及政策建议,部分技术成果已经得到 实际应用。 (3)生态环境科技较好服务和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十二五”以来,海南省 实施了促进科技成果 转移转化专项行 动,加大对生态环境科技成果转化的支持力度,更好地满足和服 务社会经济

8、发展需求。在珊瑚礁形成机理方面,发现珊瑚碎屑形 3 成珊瑚礁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的新过程,为岛礁修复提供新的技术 支撑。在赤潮环境影响研究方面已完成重大课题研究 2 项,为保 护海岸带生态环境提供了基础。海南在全国率先实施生态省的发 展战略,制造业节能减排力度不断加大,循环经济发展趋势日益 明显。生态环境科技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形成了资源消耗低、环境 污染少、生态友好型的低碳制造业新形态,推动了海南省经济转 型升级,助推绿色发展趋势日益明显。 2.取得的主要成就 (1)取得了丰厚基础研究与创新研究成果 海南围绕水污染防治、大气污染防治、土壤污染防治、生态系 统研究、生态文明建设研究、国际合作研究等领

9、域积极开展应用 基础研究与创新研究,科技成果丰硕。 水污染防治研究成果。完成了海南省生态环境承载力专题研 究报告海南省“十三五” 水污染防治规划 海南省流域生态健康 评估海南省农村污水最佳可行技术甄选研究海南省近岸海域 有毒有害污染物指示性生物筛选研究国家江湖湖泊专 项资金项目-松涛水 库(湖)生态安全调查与评估等专项研究和 调查。 专项研究成果。完成了海南省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规划海 南省“ 十二五” 主要污 染物 总量控制规划 城镇生活垃圾原位水蒸 气催化气化制备富氢燃气海南省林业生态修复湿地保护 专项行动和海南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有力支持了省政府下 发的关于深入推进六大专项整治加强生态环境

10、保护的实施意见。 4 生态系统研究成果。完成了海南省生态环境五年变化(2010- 2015 年)遥感调查与评估海南岛中南部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 域规划(2017-2030 年) 海南省赤潮监控重点区域划定和防控对 策研究海南省近岸海域有毒有害污染物指示性生物 筛选研究及人类活动影响加剧下热带典型海湾赤潮发生、演替 过程及影响因素研究,为海南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支撑。 固体废物处置研究成果。完成了海南省化学品生产使用调查 总结报告海南省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规划海南省加强消耗 臭氧层物质淘汰履约能力建设项目(二期)海南省废弃电器电子 产品处理发展规划(2011-2015 )海南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

11、 十二 五” 污染防治规划海南省重金属污染综 合防治“ 十二五”规划 海南省汞污染排放源现状调查与评估海南省危险废物更新调 查和旅游景区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处置技术研究等研究,不 断拓宽海南省固体废物处置研究领域。 国际合作研究成果。完成了海南中部山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 用示范项目-以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什运 乡为例和海南中部山 区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示范项目-社区发 展模式研究等 2 个国 际合作项目。 2013 年以来,海南省生态环境科技领域共有 15 项基础理论 类、软 科学类、社会科学和应用技术获得立项,其中 4 项已完成生 态环境保护科技成果登记。 海南省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调查 及保护对

12、策研究和博鳌亚洲论坛特别规划区区域开发规划环境 问题及保护对策研究等 2 个项目获得海南省科技进步奖。 (2)生态环境科技成果有效支撑了生态环境管理 5 促进生态环境监管。 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及管控政策已 纳入海南省“ 多规合一 ”信息数字化管理平台,对红线内项目进行 空间管理应用。编制的海南省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海南省 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海南省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较好地 指导了全省大气、水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发布的各年度海南省 环境状况公报,支撑了生态环境保护管理,满足了公众对生态环 境质量的知情权。完成的海南省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 和油气钻采固体废物污染特性和处理处置环境风险评

13、估,加强 了我省对危险废物管理。 健全法制体系。制定了海南省槟榔加工行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DB46/455-2018)海南省在用点燃式发动机汽车排气污染物排 放限值(稳态工况法)(DB46/231-2012)等地方标准;制定了海南 省用水定额城镇和农村污水处理排放标准养殖废水排放标准 农产品加工废水排放标准橡胶加工废水排放标准和制糖行 业废水排放标准等一系列水环境领域的海南省地方标准,较好 地支撑了海南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实施以及污染减排、水 质改善和水环境修复。制定的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认定海南 省重要湿地与一般湿地管理办法海南省湿地公园管理办法和 海南省湿地管理条例,有力支持了海南省湿地的

14、环境管理工作。 颁布实施了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海南省 水污染防治条例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管理规定海南省水功能 区管理细则(试行)海南省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办法(试行)和海 南省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办法等地方法规以及海南省城镇内河 (湖)水污染治理三年行动海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入推进六大专 6 项整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意见和船舶与港口污染防治专项 行动实施方案等环境保护实施方案。 完善市场机制。印发了海南省主要污染物排污权有偿使用和 交易管理办法,积极探索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制定了 海南省贯彻落实环境保护税法工作方案,审议通过了海南省 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环境保护税适用额度的方案(

15、草案),确 保环境保护税改革顺利实施。修订了海南省市县经济社会发展 主要指标考核暂行办法,明确了“中部山区市县经济社会发展不 再考核 GDP 及相关经济 指标” 。起草了 海南省生态保护红线区 生态补偿细则,加快我省建立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 加强企业监管力度。印发了海南省节能低碳技术产品推广目 录(第四批和第五批)和海南省住宅建筑节能和绿色设计标准, 推进绿色科技创新引领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发展。制定的石化工 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技术规范已由原环境保护部正式发布, 完善了我省排污许可技术支撑体系,指导和规范了石化企业排污 许可证申请与核发工作。 (3)生态环境科研能力不断提升 环境监测体系建设增

16、强。印发了海南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 设与改革方案,起草了海南省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实施计划 (2017-2020 年),推 动了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我省已启动了 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建设项目,实现网络平台升级。已完成 土壤环境数据库、移动执法系统、机动车尾气检测系统和固体废 物管理系统等系统开发与建设,并进入试运行;已初步建成多规 合一信息综合管理平台,推动了我省生态环境信息系统建设。 7 应急体系得到完善。出台了海南省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 (2015 年修订)海南省辐射事故应急预案海南省大气重污染 应急预案等一系列省级专项应急预案,健全了突发环境事件应 急管理体系。 (二)生态环境科技发

17、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生态环境科技总体水平不高 “十二五”以来,海南生 态环境科技水平低于 发达省份及全国 平均水平。仅承担了个别国家级课题研究,承担省部级科研项目 20 余项, 获省、部级奖仅 2 项,发表生态环境保护类论文影响因 子与国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论文质量、影响力和成 果实用性应用数量都有待提高。 2.科技创新机制及创新能力较弱 “十二五”以来,海南尚未形成有效的科技创新机制和优秀技 术成果的产业化机制,生态环境科技研发能力和进度与生态环境 管理战略转型的迫切需求仍有较大差距,面对新形势新要求,生 态环境科技整体创新能力不足,对新型环境问题探究不够深入。 3.生态环境科研

18、能力有待加强 “十二五”以来,海南省生 态环境领域科技研究距离解决复 杂 和潜在生态环境问题存在不小差距,还有许多生态环境问题的成 因、机理有待研究。环境污染过程、演变规律等研究还有待加强, 应对突发环境事件的基础理论和规律研究不足。 4.部门间数据共享机制尚未建立 “十二五”以来,我省 环境监测平台网络尚未建全,如 农业、林 8 业、水务、海洋等方面的环境监测数据与生态环境部门的数据共 享机制尚未建立,造成资源浪费,出现行业之间数据结果不一致 等问题。 5生态环境科研资金投入和人员不足 “十二五”以来,我省生 态环境科研经费投入低于全国平均水 平,同时环评与生态环境系统剥离加剧科研院所转型期

19、资金紧缺; 技术人才储备不足,许多研究主要依赖省外的力量,我省环境专 家参与度低;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数量为零,高级技能人才、创新型 研发人才等缺乏, 严重制约了海南省生态环境科技事业的发展。 (三)生态环境科技发展的趋势与需求 1.国际生态环境科技发展趋势 发达国家已经过工业化高速发展时期,常规污染问题得到了 有效解决,现阶段重点关注环境风险识别和风险防控问题。随着 公众对环境质量要求的提高,复合型污染、人群健康风险、生态安 全等成为生态环境科学研究的重点,国际生态环境领域更加关注 未来针对生态环境风险和人群健康问题,注重对环境污染风险的 长期监测评价、卫星遥感和生物技术等新技术在生态环境领域的

20、 应用,促进了环境质量监控、预警和环境风险防控技术的创新发 展;生态环境科技已从单要素转向多要素综合研究、从局部地区 污染防治向区域尺度甚至全球尺度生态环境问题研究转变。初步 建立了以全球变化研究为目的的全球立体观测体系和研究网络, 为各级政府提供科学服务。 9 2.国家生态环境科技发展趋势 (1)关注识别生态环境演变成因 充分发挥生态环境科技的基础性、前瞻性和引领性作用,准 确分析生态环境变化的过程与规律, 探明 污染成因与作用机理, 针对重大环境问题,研究复合生态毒理效应,探索生态环境风险 评估、控制和监测预警技术。针对环境质量标准制订的科学基础, 进一步完善环境基准理论、技术与方法以及支

21、撑平台,是当今国 家生态环境保护科技发展趋势之一。 (2)攻克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技术,支撑环境质量改善 为达到国家环境保护“十三五” 规划的环境 质量目标要求,持 续推进国家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按照水、大气、 土壤污染治理三大战役要求,突破以环境质量为约束的污染负荷 削减、环境修复以及区域联防联控技术。突破生态系统和生物多 样性恢复与重建、综合评估与可持续管理技术方法,建立固体废 物和化学品污染的控制与管理技术体系。 (3)注重基于大数据分析的环境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 在全面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背景下,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大数 据分析中心,通过云计算开展环境风险评价、监测预警及制定应 急

22、管理措施已成为环境科技发展趋势之一。 (4)注重推进生态环境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提升生态环境科技 创新能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创新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 支撑。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推动重大科 技创新取得新进展,要完善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 10 中心和科学观测研究站创新机制,建立开放的科研数据共享平台, 推动产学研深入融合,都成为未来国家生态环境科技发展趋势之 一。 3.海南省生态环境科技需求 (1)生态环境演变成因基础研究 目前,海南生态环境基础性问题研究层次与深度均不够,对 政府的决策支撑能力不足。特别是对区域和流域环境污染与生态 损害发生发展的原因、

23、机理、机制、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难以提 出有效的控制对策或方案。急需改革创新,开展流域性、区域性主 要污染物扩散、衰减、迁移的研究。 (2)关键技术创新与推广研究 海南急需研究和推广应用水和大气污染控制、治理与监测成 套技术,土壤和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危险废物处理处置技术、废 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生态环境预警与修复技术、畜禽养殖和水产 养殖污水处理技术以及面源污染控制与治理技术等,解决目前生 态环境保护工作不能满足污染控制和治理需求的问题。 (3)生态环境管理和监督研究 以区域或流域为单元开展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控制导致生 态功能退化的生产开发活动和人为破坏活动,加大现有植被和自 然生态系统的保

24、护、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功能,特别是加强对 海南中部山区生态功能保护区的保护。开展农村生态环境管理政 策研究,完善管理制度;开展环境基准与标准、环境区划与规划、 环境政策与法规等研究;建立生态环境监管与应急预警体系、生 态环境监测与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开展生态环境与资源承载力研 11 究,加强生态系统健康管理技术体系建设,开展重要典型区域生 态环境状况监测与评价研究。 (4)生态环境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研究 开展全省生态环境质量监测平台和适应海南环境污染防治技 术研发需求的重点实验室建设,为全面评价海南环境质量及创新 环境污染防治技术研究提供基础平台。开展重点流域水环境污染 防控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研

25、究;开展重点区域大气复合污染联防 联控技术示范研究;开展中部山区环境保护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 海南未来将加强开展生态环境领域院士工作站、重点环境过 程实验室、生态环境领域工程技术中心、生态环境领域科学观测 研究站和科研数据共享信息平台建设研究。 二、编制依据、指导思想和规划原则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及中央 12 号文件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 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强烈意 识,坚持创新驱动发 展战略。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为导向,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 心,坚 持改革创新、先行先试,以生态环境质量和资源利用效率居 于世

26、界领先水平为目标,着力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的科技创 新能力,构建“ 基础研究 技术研发管理支撑产业培育” 的创 新链条, 为确保海南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差,精心呵护好海 12 南的这片青山绿水、碧海蓝天的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提供科技支撑, 为百姓工作生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服务,为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 生生态环境保护目标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规划原则 1.促进理论创新,夯实科技基础 通过基础数据、模型、方法和技术研究,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 态环境管理提供支撑与服务,夯实科技基础,提升其科学水平和 工作效率。同时,要不断探索新型生态环境问题,深化对现有生态 环境问题的认识,促进理论创新,并提出

27、解决方案,做到适度超前 于管理,以科研成果引领生态环境工作的开展。 2.立足环保目标,突出问题研究 面向“十三五 ”和“十四五”期间国家和海南省生 态环境保护目 标和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需 求,围绕污染防治、生态保护和核与辐射安全监管中可能遇到的 重大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生态环境监管体系和关键技术研发,促 进发展方式的转变,支撑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保障生态安全和 人体健康。 3.引导科技创新,推进体制改革 生态环境科技领域的科技创新既要鼓励原始创新,也要注重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同时,要按照中国(海南)自由 贸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以及国家生

28、态文明试验区 (海南)建设的总体要求,加强生态环境科技的体制、机制的制度 设计,推 进体制改革。 13 三、规划目标 (一)总体目标 为满足“十三五 ”和“十四五”期间经济社会可持 续发展的生态 环境保护要求,特别是为满足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国 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以及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海南)建设的国家 战略定位要求,围绕区域、流域和海洋生态环境问题。到 2025 年 末,基本达到面向保持生态环境质量优良、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 性有效保护、防范生态环境风险能力有效提高和保护人体健康等 目标,建立区域污染减排、生态质量改善、环境监测预警和生态保 护示范等科技支撑体系。 (二)具体目标 以

29、热带海岛水环境污染、大气环境污染、土壤环境污染、海洋 环境污染以及海岸带变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为重点,进一步探明 环境污染和生态损害的成因和主要调控机理;针对热带海岛重大 生态安全问题,进一步揭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与生物多样性保护、 修复的主要机理和机制。 在热带海岛污染物控源减负、生态修复与保护等关键技术上 有所突破,逐步完善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技术体系,形成一系列 水土资源与产业调控、清洁生产、末端治理和生态环境修复技术。 初步构建符合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的热带海岛生态环境基准 体系,初步建立环境健康风险管理技术支撑体系,夯实生态环境 标准制定及风险管理基础;创新流域、区域和行业生态环境管理 14

30、 模式,建立一体化的生态环境管理技术体系。 构建生态环境大数据服务平台,基本实现基础数据和信息共 享;建设省级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和院士工作站、工程技术 中心和科学观测研究站,培养一支结构合理、适应海南生态环境 保护事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科技人才队伍。 四、重点领域与主要任务 (一)强化生态环境应用基础研究,促进生态环境科学决策 1.环境污染成因与环境过程研究 开展敏感区域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研究。针对热带海 岛环境污染的成因与环境过程特点,统筹陆地和海洋生态环境保 护,开展敏感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监测,揭示水、大气、土壤、辐射 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开展热带海岛主要河流及近岸海域水环境污染

31、的成因及生态 效应研究;开展海南岛近岸海域赤潮、绿潮及水母爆发的关键过 程及生态响应机制研究。 开展大气复合污染的成因及反应机理研究。揭示热带海岛大 气污染形成条件和二次污染形成的化学过程;开展大气臭氧与二 次气溶胶的耦合形成机理研究。 开展主要矿区和高背景值地区土壤污染、地球化学过程和生 态效应研究。揭示热带海岛区域土壤污染成因规律;开展热带海 岛地下水污染过程与迁移规律研究。 开展热带雨林和生物多样性分布格局与演变机理、区域环境 15 变化对生物多样性演变的驱动机理研究,揭示热带雨林生态系统 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促进机制。 开展固体废物的污染规律研究,识别环境风险。重点研究工 业危险废物的产

32、生、污染及处置利用特性,揭示工业危险废物环 境风险控制的关键原理。 2.环境污染物的健康影响机理和风险评估 开展热带海岛环境污染物人体健康毒理作用与暴露参数研究。 针对海南省人群特征和环境健康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开展区域性、 流域性环境健康问题调查和评估研究,建立适合热带海岛人群特 征的污染物多途径、多介质人群暴露贡献率研究方法及健康毒性 数据筛选、评价方法,为制定热带海岛地区水、大气、土壤环境健 康基准提供依据。 开展热带海岛环境健康影响机理研究。针对海南省生态环境、 环境本底特征、经济产业结构和污染特征,基于健康风险的区域 性、流域性环境问题识别,研发优先控制污染物筛查、生物毒性综 合测试、

33、人群早期健康效应检测和早期危害筛查等技术,评价挥 发性有机物、半挥发性有机物、重金属、抗生素、内分泌干扰物、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农药等环境有害因素对生殖健康、癌症发生 及儿童健康等的影响。 开展热带海岛复合污染环境与健康风险评 估与预警研究。针 对海南省环境复合型污染特征,开展复合污染的多介质多界面环 境行为、健康或毒性效应研究,研究提出水、气、土环境污染风险 控制图,建立复合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估方法体系及环境管理制度。 开展适合海南省环境与人群特征的环境健康风险区划和分级技术 16 与方法研究,建立分区污染控制管理技术体系。基于海南自由贸 易试验区和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需要,研究适合热带海岛

34、地 区的环境与健康风险预警指标体系、预警分级技术方法,研究环 境健康问题的社会风险评价方法以及基于健康风险的污染控制管 理对策。 3.环境基准 针对环境质量标准制订的科学基础,开展适合海南健康岛建 设要求的空气、水质、土壤等健康基准研究,建立与海南健康岛相 适应的环境基准体系;开展保护热带水生生物水质基准、热带海 岛土壤环境基准研究,完善环境基准理论和技术方法。针对环境 基准与健康问题研究,开展环境污染暴露评价。 开展热带海岛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健康基准研究。基于热带 海岛的气候特征和海南省常住居民的健康需求,开展大气颗粒物、 常规气态污染物、非常规气态污染物(多环芳烃、苯系物、恶臭气 体、非甲

35、烷总烃)等的健康基准研究方法和技术规范研究,提出热 带海岛地区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的健康基准。 针对本岛建设用地部分区域,开展热带海岛地区建设用地重 金属、挥发/半挥发性有机 污染物、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环境基准 研究。 以保护水生生物和水产养殖用水水质为目标,提出一批水质 基准值和技术规范;以保护水源地和饮用水安全为目标,开展感 官性状、微生物以及放射性物质的水质基准研究;以保护地下水 安全为目标,提出典型污染物保护地下水水质基准值。 17 (二)强化关键技术创新研发,支撑环保高效治理 1.水环境监测及流域水污染控制与治理成套技术 开展流域水环境质量监测技术研究,研发适应海南省水环境 特点的快速

36、移动式在线预警系统、水源地安全控制检测集成系统, 综合集成海南省水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体系。 从流域污染物控源、负荷削减、水生态修复和管理等关键技 术着手,开展构建适合热带海岛特点的水环境、水资源、水生态综 合协调的流域污染控制与治理成套技术研究,为热带海岛水环境 综合整治和近岸海域环境保护提供先进、经济可行的技术支撑。 开展海南省蓝碳生态系统现状及增汇途径研究,保护修复现 有的蓝碳生态系统。开发海岸带综合整治与海洋生境修复关键技 术,全面恢复修复红树林、海草床、珊瑚礁等典型生态系统,促进 近岸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为实现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区生 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2.大

37、气环境监测和大气复合污染综合防治关键技术 开展大气污染物监测技术研究。研究近海大气污染卫星遥感 等关键技术,形成基于多元数据归一的海洋大气边界层立体探测 技术系统。 开展固定源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技术研究。推广应用高效先进 的烟气多污染物联合控制、资源回收型污染控制、新型大气污染 控制等关键技术和设备。开展本地特色产业大气污染防治技术研 究,如槟榔烘烤、橡胶加工等,推进产业绿色环保升级。 构建海南省大气污染综合防治技术体系研究。对标国际的先 18 进水平和精细化管理的技术需求,研究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目标值 或发达地区空气质量的路线图。 3.土壤地下水环境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 加快推进土壤污染物迁移转化

38、规律、重金属低积累作物和修 复植物筛选、环境与人体健康关系等方面的基础研究;结合海南 省热带海岛地区土壤污染类型、程度和区域代表性,针对受污染 农用地、重金属污染地块、地下水等,加强科技成果应用,引进国 内外土壤及地下水污染治理与修复先进技术。 4.生态系统监测、保护与恢复关键技术 开展生态系统监测技术研究。强化遥感技术在生态环境监测 中应用的广度和深度,建立卫星遥感、无人机遥感与地面核查相 协同的环境遥感监测业务模式。利用遥感结合野外调查等方式, 对全省生态保护红线区域进行生态监测与评估,建立天地一体化 的生态保护红线监测、监管体系。开展热带生物多样性的遥感监 测技术研究,建立其技术和评价的

39、方法、体系。 开展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技术研究。研究针对海南特点的热 带岛屿、海洋岛屿的生态保护与修复技术;针对生态脆弱区开展 生态修复和恢复技术研究;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区域的生态保护 工作,开展退化生态系统类型的自然与人工辅助恢复重建、群落 物种优化配置以及生态系统结构调整等关键技术研究。 5.固体废物处理处置及有毒有害污染物控制技术 开展低污染生产工艺研究,推动危险废物处置新技术、新工 艺示范和推广;开展废矿物油、废铅蓄电池收集和利用平台建设。 鼓励建设危险废物预处理设施,推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危险废 19 物技术研发与应用。强化医疗废物源头分类,研究非焚烧处理工 艺处置医疗废物技术。积极开展尾

40、矿等大宗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 用研究,提高资源化利用水平。 6.天地一体化环境监测与预警技术 开展高分辨率卫星在大气环境污染监测与预警技术研究;开 展天- 地一体化 饮用水源地安全监控预警和赤潮爆发早期预警研 究;研究基于高光谱技术的水体污染物的识别与提取技术,建立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技术的重大环境风险源监管技术平台。 7.噪声污染源的识别及防治技术 根据城市规模和建城区范围,优化现有监测网络,建设全岛 城市(镇)声环境质量监测网络,实现市、县政府所在地建城区道 路交通噪声和区域环境噪声监测全覆盖。开展城市噪声污染源的 识别技术研究,研究城市噪声污染防治技术。 (三)支撑生态环境管理改革,创新生态

41、环境管理方法 1.水环境管理决策支撑技术 完善功能区划。开展水功能区划、水环境功能区和水生态功 能区划修编,加强对中小河流水质目标管理,形成流域水质目标 管理支撑体系,科学实施“河长制” , 满足对水环境的管理要求。 完善生态监测网络建设。完善生态 环境监测网络建设,提升 全省生态环境监测能力,实现饮用水水源地及重要河流、水域的 生态环境自动监测全覆盖,充分利用大数据平台,开展水环境管 理与风险监控、预警技术综合集成应用。强化对主要入海河流污 染物的监测,完善陆源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建立陆海统筹的环 20 境治理机制,构建农业面源污染监测网络,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监 测、预警及污染阻控综合技术集成

42、应用。 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开展流域-近岸海域水体、水量和水质、 水生态与服务功能的综合调控研究, 研究海洋生态环境安全监 测、健康评价技术;开展海岸带与近海地区的生态与环境修复研 究,特别是珊瑚礁、红树林、海草床等典型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修复 研究;开展近岸海域水环境功能区划修编,提升流域-近海水环境 管理技术标准化与规范化水平,实行陆海统筹一体化管理,建立 “湾长制” ,促进近海海域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实现海上丝绸 之路战略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大气环境管理决策支撑技术 完善大气环境监测预警网络建设。优化环境空气质量监控网 络规划,形成全省城市(镇)、农村、区域输送通道、重点

43、旅游度假 区、重点产业园区、背景区六大功能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和 预警体系。 加强大气污染全过程监管。建立主要污染源排放时空分布的 获取及更新方法体系。开展大气复合污染与区域大气环境污染等 综合整治技术,研究建立大气污染全过程监管技术体系。 3.土壤和地下水环境管理支撑技术 开展农业环境化肥、农药、农膜等农业投入品的污染治理及 地下水污染修复、土壤污染的保护与修复关键技术研究。研发和 引进土壤环境质量改善和污染风险管控技术,在琼北地区开展重 金属高背景值土壤酸化阻控与改良、土壤污染与农产品治理等方 面的研究和技术应用示范;建立土壤环境管理系统,构建土壤环 21 境管理决策支撑体系和制度。 针

44、对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和效应,开展地下水环境 调查,研究地下水系统中污染物赋存与迁移动力学规律;应用地 下水污染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地下水污染物分布特征及其迁移 转化机理。 4.生态保护与管理支撑技术 开展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优化与生态安全格局研究。研发适用 于热带岛屿地区的遥感生态评估模型,夯实生态环境综合监管和 生态环境监测系统。围绕筑牢中部山区生态安全屏障,研究生态 质量调查与评估方法、生态系统健康评估技术。建立生态系统服 务优化评估、生态安全格局稳定性评估、生态格局辨识与调控等 技术体系,制定以生态保护红线为主体的多元化生态补偿制度。 制定生态环境准入负面清单,建立“三生 ”空间管控

45、、环境治理和 区域生态规划技术方法体系。 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综合监管技术研究。积极推进野外生态 监测站建设,构建海南生物多样性保护综合监管技术体系。深入 开展生物多样性综合科学考察和优先区域内重要动植物资源的动 态监测,建立生物多样性资源数据库和信息系统动态数据库,构 建海南生物多样性数字化管理平台。研究生物多样性生态服务功 能价值评估体系,开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转基因生物的生态风 险评价与监测,为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提供决策依据。 5.固体废物、化学品环境与健康风险管理技术 严格工业园区环境准入标准,推进园区清洁化、循环化、低碳 化改造。强化重点园区重大危险源集中监控、风险管理和应急指 22

46、 挥平台建设,全面监控园区内企业有毒有害化学品储存、生产和 使用以及污染排放变化。积极开展环境激素类化学品环境风险评 估研究,建立健全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损害 评估和追究赔偿机制。 开展危险废物处理处置全过程环境风险评估研究,研究制定 涉及危险废物综合利用相关污染控制标准,完善综合利用后产品 中质量标准和有毒有害物质含量控制标准,避免产品使用过程中 污染环境和危害人体健康。 开展应急处置阶段污染损害评估研究。加强对危险化学品事 故现场的应急环境监测,特别是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监测并及时 公布信息。 6.核与辐射安全监管支撑技术 健全辐射环境监测网络体系。优化建设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网

47、 络,建立环境电离辐射监测、环境电磁辐射监测和辐射监测预警 点组成的省控辐射环境质量监测网络,支撑全省辐射环境监管。 加强核与辐射技术研究。以针对核设施辐射环境问题,开展 滨海核设施相关的辐射环境技术研究,包括温排水环境影响评价 监测与后评估、液态放射性流出物排放对海洋生态系统的长期效 应、核 设施周边环境放射性源项排放相关性研究。强化全省电磁 辐射环境现状、天然本底电离辐射水平调查和伴生放射性矿采选 加工、放射性同位素应用场所、电磁辐射设施污染影响调查研究。 7.新常态下的环境政策和管理制度 完善环境法制体系。结合海南建设自由贸易区(港)建设要求, 研究建立推动改善环境质量、防控环境风险和保

48、障公众健康的环 23 境法规体系。推动出台土壤环境保护、清洁能源推广、全面禁止使 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垃圾强制分类处置、污染物排放许 可、生态空间管控、生态保护补偿、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地 方性立法。 开展构建框架完整的生态环境经济政策体系研究。研究环境 优化经济的基本规律和政策框架,生态环境保护对优化经济结构 的贡献率及评价指标体系。开展海南省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 研究生态资产核算与管理技术。研究建立区域生态系统生产总值 与生态效益核算的指标体系、功能量和价值量的核算技术方法, 开展绿色 GDP2.0 核算试点。以生态产品 产出能力为基础,开展 生态保护补偿测算方法、补偿标准、补

49、偿资金筹措等生态保护补 偿制度体系研究。开展绿色贸易、绿色信贷、绿色保险等环境经济 政策理论和实证研究。 开展生态文明建设政策和支撑技术研究。结合国家生态文明 试验区建设要求,研究生态文明体制和生态环境保护体制改革与 海南省环境管理战略转型相适应的生态环境保护新体制、新机制, 包括战略与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生态保护红线管控、环境承载力 监测预警、环境审计、环境损害鉴定评估机制、环境产权制度改革 政策。研究环境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理论、方法、政策和保障 制度。 开展环境管理决策支撑技术研究。充分利用大数据在环境管 理决策中的应用,创新环境规划与政策制度基础理论方法,综合 运用环境模拟技术、遥感技术、空间信息技术等技术方法构建区 域、流域等“ 数据- 模型- 系统- 成果” 一体化的环境规划与政策模拟 24 平台,为制定环境管理决策提供技术支撑。 开展以排污许可为核心的污染源管理技术方法研究。坚持以 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研究基于环境质量改善要求的排污许可分 配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计划总结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