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江苏省丹阳市 08-09 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测试 高二语文 (满分 160 分,考试用时 150分钟) 一、语言文字运用(15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 分) A请帖字帖 当真安步当车 模板装模作样 B载体下载 连累罪行累累 稽首无稽之谈 C对峙仗恃 憧憬灯影幢幢 拜谒断碑残碣 D联袂抉择 提防金榜题名 疏浚提前竣工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日前, 丹阳日报新开辟的“质量丹阳”专栏是宣传质量技术监督工作的新窗口,强化质量技 术监督职能的新载体,加强质量技术监督管理和服务水平的新平台。 B外交部发言人表示,任何人也不能动摇中国政府和人民维护国家
2、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坚定意志,任 何人也阻挡不了两岸推进交流合作,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潮流。 C导演陆川坦言拍南京!南京!这部电影的一个很大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包括日本在内的全世界 观众看到这部电影,目前,这部影片的日本商业发行已有突破。 D卫生部 5月 2日零时许通报:已要求沪京粤等地卫生行政部门立即对 AM098航班上的所有乘客按 密切接触者进行隔离和为期 7天的医学观察。 3阅读下面的文字,概括“沙面文物建筑”所面临的三个方面的问题。(每一个方面概括不超过 8个字) (3分) 广州的沙面是广州近代文物建筑最多的地方,由于地处珠江边,被称为“广州的外滩” 。但是,沙面 要想真正成为“外滩”
3、,却面临着考验。广州沙面的建筑大多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建造的砖木、砖 土混合及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物。由于年代久远,导致材料老化,混凝土风化,天花板脱落,墙、楼板 和瓦面破损,管网陈旧漏水。但保护沙面建筑群的手续繁琐,一砖一瓦的改变都必须上报国家文物局审 批。这导致了文物修缮审批手续繁琐,使沙面的保护利用工作非常被动,停滞不前。因此,做实做细整 体批复沙面古建筑的规划设计方案,迫在眉睫。建筑文物的修缮与保护所涉及到的居民住户的搬迁,建 筑群的维护、加固、内部装修等,需要的费用也是巨大的。而这些费用如果完全依靠沙面所在的荔湾区 文物部门负责,是不可能得到保证的。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允许文物建筑土
4、地使用权的置换,都是有效 的集资方式。 第一方面: 第二方面: 第三方面: 4. 某地一个跟甲型 H1N1疑似患者同乘一辆汽车的民工回到家里,探望妻子和小孩,当地疾病防疫部门 登门进行住点(住在需医学观察者家)隔离观察,需先跟其妻子说明情况,取得家人的配合与支持。他 们该怎么说呢?请将下面设计的内容补充完整。 (不超过 80字) (6 分) 您的爱人回家途中跟甲型流感疑似患者乘坐的是同一辆汽车,这种流感传染性很强, 二、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58题。 郑遨,字云叟,滑州白马人也。唐明宗祖庙讳遨,故世行其字。遨少好学,敏于文辞。唐昭宗时, 举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拂衣
5、远去之意,欲携其妻、子与俱隐,其妻不从,遨乃入少室山为道士。 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遨与李振故善,振后事梁贵显,欲以 禄遨,遨不顾,后振得罪南窜,遨徒步千里往省之,由是闻者益高其行。 其后,遨闻华山有五粒松,脂沦入地,千岁化为药,能去三尸,因徙居华阴,欲求之。与道士李道 殷、罗隐之友善,世目以为三高士。遨种田,隐之卖药以自给,道殷有钓鱼术,钩而不饵,又能化石为 金,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唐明宗时以左拾遗、晋高祖 时以谏议大夫召之,皆不起,即赐号为逍遥先生。天福四年卒,年七十四。 遨之节高矣,遭乱世不污于荣利,至弃妻、子
6、不顾而去,岂非与世自绝而笃爱其身者欤?然遨好饮 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人间多写以缣素,相赠遗以为宝,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屋壁,其迹虽远而 其名愈彰,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与遨同时张荐明者,燕人也。少以儒学游河朔,后去为道士,通老子、庄周之说。高祖召见,问 “道家可以治国乎?”对曰:“道者,妙万物而为言,得其极者,安居衽席之间可以治天地也。 ”高祖大 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 ,拜以为师。荐明闻宫中奉时鼓,曰:“陛下闻鼓乎?其声一而已。五音十 二律,鼓无一焉,然和之者鼓也。夫一,万事之本也,能守一者可以治天下。 ”高祖善之,赐号通玄先生, 后不知其所终。 (选自欧阳修新五代史隐逸传 ) 5对下列句
7、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后闻其妻、子卒,一恸而止 恸: 极度悲哀,痛哭 B因徙居华阴,欲求之 因: 因为 C至或图写其形,玩于壁屋 写: 描摹 D与乎石门之徒异矣 徒: 同一类人 6下列句子中,均能说明郑遨“节高”的一组是(3 分) 遨少好学,敏于文辞 后闻妻子卒,一恸而止 欲以禄遨,遨不顾 节度使刘遂凝数以宝货遗之,遨一不受 遭乱世不污于荣利 然遨好饮酒弈棋,时时为诗章落人间 A B C D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郑遨年轻时好学能文,后来考进士却落第了,又恰逢社会动荡,于是隐居山林,当了道士。 B郑遨与道友李道殷、罗隐交情深厚,三
8、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被世人看作是三位高洁 之士。 C郑遨隐居山林,但经常有诗稿散落民间,人们对这些诗稿珍爱有加,甚至把它们誊写在丝绢上, 作为馈赠佳品。 D张荐明与郑遨同为当时著名的隐士,他曾喜好儒学,后来则一心崇奉道家学说,他认为道家学说 对治国大有裨益。 8翻译下列句子。 (10 分) (1)其妻数以书劝遨还家,辄投之于火。 (3 分) (2)遨尝验其信然,而不之求也。 (4 分) (3)高祖大其言,延入内殿讲道德经 ,拜以为师。 (3 分) 三、古诗词鉴赏(10 分) 9阅读下面这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 除夜宿石头驿 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 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 万里未归人
9、。 寥落悲前事, 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 明日又逢春。 (1)诗歌的首联运用了什么写法?这样写有什么作用?(3 分) (2) “一年将尽夜, 万里未归人”这一联历来为人激赏,称其为“客中除夕夜之绝唱” (诗薮 ) ,请 你说说这一联的妙处。 (3 分) (3)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一句中既写到“悲”又提及“笑” ,这样写是否矛盾?请结合诗歌内容 作简要说明。 (4 分) 四、名句名篇默写(8 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众里寻他千百度, ,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 (2)零落成泥碾作尘, 。 (苏轼卜算子咏梅 ) (3) ,帘卷西风,人比黄
10、花瘦。 (李清照醉花阴 ) (4) ,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 ) (5)相见时难别亦难, 。 ,蜡炬成灰泪始干。 (李商隐无题 ) (6) ,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书怀 ) (7)高山仰止, 。 (诗经 ) 五、现代文阅读(一) (2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114题。 斑驳都江镇 张劲 21 世纪的皮鞋叩击在 18世纪的石板路上,踏响的并非都是历史的回声。这取决于历史对于现实的 触发,以及来访者对于历史的兴趣。 我们在三都县都江镇上流连。装饰一新的音响店里,正播放着爱死爱活的流行歌曲;缤纷的时装 铺面,正叫卖着绿肥红瘦的女裙男衫;延伸出去的街面上,正斑驳着汽车、拖拉机和摩托
11、车留下的车辙、 油迹古镇已兴奋在时尚之中。当时尚在历史上面趾高气扬的时候,历史索性埋下头去,闭目养起神 来。 穿过古旧的城门洞,步入老城的上江街,我们才听到了历史的短叹长吟。街身已经凹陷,一如老 人瘪皱的脸,五官歪斜,但鳞次栉比的木房、砖房仍顽强而艰难地撑持着,关闭了近三个世纪的嘴角, 默守着心中的万语千言。雍正九年(1731 年) ,实行“改土归流”的清政府,曾在这里设立都江厅,建筑 城垣,驻扎绿营兵镇守。厅城初为土城,为防止苗民造反,两年后改为石城。石城周长三里七分,设城 门、城楼各四,炮台八座,城内诸般官廨齐备。都江厅所辖地界“广七十里,袤一百八十里” 。至乾隆年 间,城内再建文昌阁、关
12、帝庙、城隍庙、万寿宫等,时“商旅出于途,汉苗杂于市” ,厅城已成为都柳江 上游一带的军事重镇和商贸重镇。 如今,270 多年时光流去,古镇只剩下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和一小段城墙遗迹了。立于城楼之上,四 顾苍茫。迎接我们这些隔世目光的,除了山坡下的都柳江水,四面的层峦叠嶂,剩下的便是秋阳与秋风 了。秋阳下的断墙残垣,像一截干枯的蛇蜕,蜷伏在丛莽之中,任凭着野草、荆棘的蔓延与承包。浩荡 秋风频频入怀,它在向来客表示礼节性问候的同时,也在反反复复地叙说着一个主题战争与和平的 故事。 清咸丰五年(1855 年) ,本地苗族首领罗光明等人在太平天国运动影响下,组织“斋教”义军,反 抗清政府的暴虐统治,其根据
13、地便设在附近大坪山上。义军数次攻克都江厅城及周边州、县,拉锯战持 续了十六年之久,至同治十年(1871 年)方告失败。我们脚下便是当年的古战场,昔日帐前鸣战马,今 朝城下泣秋虫,那些纷纭杀气,淋漓鲜血,早都交与冷月秋风了。据三都县志等资料记载,咸丰、 同治年间上江城内常住人口约 1800余户,6000 余人,有地方官吏、绿营兵士及其家属,也有经商、务农 和从事手工业生产的市民。绿营兵士、商贩,多为江西、湖广等外籍汉人,家属和普通市民则多为本地 汉人和世居的少数民族同胞。战乱结束后,只见“田地荒芜,人烟萧索,枯骨枕野,惨不堪言” ,于是便 有了后继官员的治理,有了“城乡义冢”即“万人坟”的诞生。
14、 “万人坟”是战争创伤结的痂。它不高大,却甚有名,圆形土丘掩映在松柏丛中,站立成南门外 的一道特别的风景。坟墓为同治十二年(1873 年)地方官吏配合当地士绅所建。据碑文显示,当时“城 厢内外,尸骸遍野” ,十余年无人拾捡,墓内所葬,乃收集来的“枯骨数十担” 。引起我兴趣的是,这数 十担枯骨,有阵亡的绿营兵官军,有无辜市民,也有不少起义军将士,而墓碑上皆以“万古流芳”颂之, 以“祭扫维新” 、 “体魄长存”悼之。这种不分敌我、不问民族、不管阶级、不计尊卑贵贱,无论生前怎 样,死后都被定格在同一座坟墓里的做法,是因为白骨缠野,确实难以区分所致,还是因为本就不想区 分,一律皆视之为大清子民,同墓合
15、葬,以显示胜利者的大度仁心所致这就只好交给历史学家去研 究了。 “万人坟”不远的冈峦上,有民族小学一所,小学就建在当年都江厅通判衙门的旧址上。它三重 石阶引路,一对石狮把门,居高而立,面对碧水青山,气势仍颇为雄壮。学校前身原为厅城义学,开办 于清雍正十年(1732 年) 。当时贵州巡抚奏准办“苗疆义学” ,计划吸收苗、水等少数民族子弟入学,除 武力征服外,再施以文治教化。但义学所收实际只为城内绿营官兵子弟和外籍商贩子弟,与原来的设想 大相径庭。到咸丰五年,罗光明义军反清战事起后,义学也就停办了。至战乱结束, “万人坟”修建之时, 也恰是义学恢复之日。因此,前者恰似一部旧书的后记,而后者,则如一
16、册新著的序言了。此时义学的 学生,有厅城官兵、居民的子弟,也有附近村寨的少数民族子弟。直到后来义学被新式小学取代,学校 历史也与都江古镇一样地久长。 我们去学校参观时,适逢学生中午放学。下课的钟声在空气中敲出了层层涟漪,秋风里有淡淡桂 香弥漫。学生们正是花季少年,个个都出落得活泼可爱。他们谁是绿营官兵的子孙,谁是本地少数民族 的后裔,谁家爷爷的爷爷来自赣、湘、蜀、桂、粤,谁家奶奶的奶奶来自水、苗、瑶、侗、布依,不但 我们弄不清楚,就连他们自己也不十分明白。时代的发展,民族的融合,已如山脚下的都柳江水,只见 到它奔腾不息,而无法确知其沿途经历了多少坎坎坷坷,接纳了多少山溪流泉了。 (选自散文选刊
17、2008 年第 11期) 11 “穿过古旧的城门洞,步入老城的上江街,我们才听到了历史的短叹长吟”,这里“历史的短叹 长吟”包括那些内容?请结合全文分条概括。(6 分) 12请解释第节中“前者恰似一部旧书的后记,而后者,则如一册新著的序言了”一句的具体含 义。(6 分) 13在文章最后作者提到都柳江水,“只见到它奔腾不息,而无法确知其沿途经历了多少坎坎坷坷, 接纳了多少山溪流泉了”,这句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5 分) 14第节中,对于“万人坟”做法的原因,作者说“这就只好交给历史学家去研究了”,作者为 什么这样说?(6 分) 六、现代文阅读(二) (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517题
18、。 不差钱,就缺朋友 “人一生最痛苦的事情是人死了,钱没花掉。人一生最最痛苦的事情是人还活着,钱花没了” ,这 是 2009年春晚小品不差钱中的台词。 “钱不是问题,就缺朋友” ,这是 2009年贺岁片非诚勿扰 中秦奋的感叹。这些话语和感慨折射着现时代的社会“症候”:社会史无前例地物化,人情冷漠,人际 关系庸俗化。 现代社会作为时代症候的人际关系物化,深深遮蔽了人际交往的本真性维度。造成个体生命的生 存危机,刨去人们生存的精神之基是交际物化的危害之一。当物化关系遮蔽了人的精神维度时,人作为 物质与精神的统一体就失去平衡,甚至被肢解或摧毁。同时,交际物化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让 人感觉到“尘
19、世如同冰窟” 。人们不禁唏嘘,什么都是假的,都不可信了,甚至包括自己的爱人、父母和 朋友。交际物化也可以导致人的孤独感等心理疾病,进而导致一系列社会疾病。有研究表明,物化关系 导致人的生命内在的失衡,其为了调节失衡,很可能转化成一种社会性的破坏行为。 下面让我们从客观和主观两个层面来探究交际物化产生的原因。 物化时代的社会物化。人类拜倒在以金钱为核心的“物神”的面前。人类社会的精神空间被物质 主义的论调挤压得不能再小,人文维度被物化社会的物化现实遮蔽得严严实实。没有健康的社会,就没 有健康的人际关系。在这样的物化社会中,交际不被异化和物化实在不易。 公共领域与私人领域的重新弥合,私人空间消失。
20、在现代社会中,公私领域两分畸变为公共领域 的的无限扩大,以致侵占了原有的私人空间。私人领域也失去了原有的“感情第一”的原则。如此一来, 人用于悠游的空间被功利化的事务塞满了。人际物化危机的发生势所必然。随着私人空间的消失,时间 也宰割着人的本质性的活动,时间伦理出现异化。如果一次交往行为失去了直接的或间接的功利目的, 就是浪费生命。由此,精心计算投入产出比的物化交际形式在今天的凸显就不难理解。 社会的流动性、易变性所带来的“我是谁”的认同危机。在现代技术的作用之下,人们被抛进了 陌生的城市, “陌生化” 、 “我是谁”是生活的普遍感觉。由于没有传统的熟人社会的舆论和风俗等制约, 交际的唯一目的
21、就可能变为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除此之外,人性物化也是交际物化的原因之一。在物 欲主义、享乐主义思想的影响下,把交往的对象仅仅当作工具来满足自己的自利目的, “利”字当头,除 此之外,全是鬼话。 其实,我们觉察到和不满于这些问题并批判与考问个中缘由本身已经表明,社会物化和交际物化 危机并未弥漫于社会的每一个角落,社会昌明、交际“人化”的前景依然存在。作为物化社会中的我们 的确需要多一份清醒,多一份持存,多一份守望。只有这样,突围物化世界,摆脱物欲之壑,走出物化 时代和交际物化危机,才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节选自新周刊2009 年 2月 15日总第 293期 15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22、是(3 分) A 不差钱和非诚勿扰中的台词折射着现时代社会史无前例地物化,人性冷漠,人际关系庸 俗化的社会“症候” 。 B物化社会的物化现实把人文维度遮蔽得严严实实,人生活在这样一个被物化的社会中不被异化, 已经成为一种不可能。 C在陌生的城市里,传统的熟人社会的舆论和风俗制约的缺失,使交际的目的演变成为急功近利的 短期行为成为可能。 D作为物化社会中的我们要想摆脱难填的物欲之壑,走出物化时代和交际物化危机,必须要多一份 清醒,多一份持存,多一份守望。 16从文中看, “交际物化”有哪些危害性?(6 分) 17作为物化社会中的“孤独人群” ,我们需要持存、守望什么?请联系全文加以概括。 (6
23、分) 七、作文(70分) 18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一个微笑,花费很少,价值却很高,给的人幸福,收的人回报。一个微笑, 仅有几秒,就转瞬即逝,留下的回忆,终生美好。 ”可是,在文明进步的今天,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生 活压力的增大,有人评价说:“这是一个微笑缺失的时代 ”。 请以“微笑”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高二语文期末测试参考答案 2009.07 1C ( A ti /ti dng m ;B zi li q/j;C zh /sh chng/chung y /ji ;D mi /ju d /t jn )
24、2D(A 搭配不当“加强服务水平”应为提高服务水平;B 项成分残缺,缺少宾语的中心词,应在“开 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后补上“的新局面” ;C 项句式杂糅“目的就是为了”表述错误, “目的就是”或 者“为了” ) 3第一方面:建筑文物年久失修。(年久失修,破损严重。)第二方面:修缮审批手续繁琐。第三方面: 维修资金困难。(保护费用难以保证。)(3 分。每一方面 1分) 4我们担心他受到了传染,为了他的健康,为了您和孩子的健康,也为了他人的健康,我们只能让他暂 时住在家里,并接受我们的观察,打扰了您家的生活,很抱歉。希望得到您的理解和支持。 (6 分) (表达 对传染的担心 1分,表达隔离观察的目
25、的 2分,表示歉意 1分,跟语境连贯 1分,语言得体 1分。 ) 5B(因:于是) 6A(讲郑遨对文学的热爱和才能,不关乎品格;表现郑遨断绝世情,隐逸之志坚决;写郑遨的 生活情趣) 7B(“三人虽屡受朝廷征召,但均未出仕”于原文无据) 8 (1)他的妻子屡次写信劝他回家,郑遨总是将信件扔到火里烧掉。 (“数”1 分, “辄”1 分,句意通 顺 1分) (2)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 (“尝”1 分“信然”1 分, “不之求”1 分,句意通顺 1分) (3)高祖很尊崇他的话(或:认为他的话很重要) ,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 ,拜(他)作老师。 (“大”1 分
26、, “延”1 分,句意通顺 1分, “以为”中“以”的宾语必须翻译出来) 9.(1) “谁相问” ,用设问的语气,交代诗人的处境。 (1 分)这两句写出诗人长夜枯坐,举目无亲的孤独, 这样写更能鲜明突出诗人除夕之夜的凄苦、寂寞之情。 (2 分) (2)这两句形象地写出诗人身处异地,与家人远隔万里的难堪处境。 (1 分)其中“一年将尽” 、 “万里未 归” ,构成对比,把悠远的时间性、广漠的空间感,对照并列在一起,自有一种意绪茫茫、百感交集的情 思。 (2 分) (3)不矛盾。 (1 分)前事可悲,今复可笑。诗人“悲”的是往事不堪回首, (1 分)而这“笑”字包含 着对自我的嘲笑,也包含着对现实
27、无奈的苦笑,其中含蕴着多少对不合理现实的愤慨不平。 (1 分)这一 “悲”一“笑”极为伤感,表现诗人此时内心的寂寥与悲苦。 (1 分) 10 (1)蓦然回首;(2)只有香如故;(3)莫道不销魂;(4)十年生死两茫茫;(5)东风无力百花 残。春蚕到死丝方尽;(6)星垂平野阔;(7)景行行止 11凹陷的街身古镇只剩下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和一小段城墙遗迹了万人坟建在都江厅通判衙门 的旧址上的民族小学(每点 2分,任意三点得 6分) 12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2 分)形象生动地揭示了“万人坟”结束了都江镇一带战乱的局面, (2 分)而民族小学的兴办则开启了民族融合的新时代。 (2 分) 13作者是
28、把时代的发展和民族的融合比做“奔腾不息”的都柳江水, (2 分,或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而 它“沿途经历了多少坎坎坷坷” , “接纳了多少山溪流泉”正体现了民族团结与融合的道路上崎岖不平, 充满艰难险阻,但仍阻挡不了中华民族大家庭前进的步伐。 (2 分)结构上卒章显志,深化了主题。 (1 分) 14这种不分敌我、不问民族、不管阶级、不计尊卑贵贱死后都被定格在同一座坟墓里的做法本身就是 民族融合的象征。说明无论经历多少流血、多少牺牲、多少艰难险阻,民族团结与融合的历史潮流势不 可挡。而这些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度才能去审视,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说出这种做法的原因 2分,联系 到民族团结与融合的历史潮流
29、 2分,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2分。能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15B(文中说“在这样的物化社会中,交际不被异化和物化实在不易”并不是不存在可能性) 16遮蔽了人际交往的本真性维度造成个体生命的生存危机,刨去人们生存的精神之基。导致人 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导致人的孤独感等心理疾病,进而导致一系列社会疾病。 (每点 2分,答出 3点 得满分) 17在物化现实面前保持自己精神空间和人文维度。把持“感情第一”的原则,防止私人空间和时 间的功利化。在流动多变的社会中,约束自我,不迷失自我。保持人性不被物化,抵制物欲主义、 享乐主义思想(每点 2分,答出 3点得满分) 18作文略 附:参考译文 郑遨,字云
30、叟,滑州白马人。唐明宗祖庙名遨,所以世人以其表字相称。郑遨年少时喜好学习,文 思敏捷。唐昭宗时,郑遨考进士不中,见天下已乱,有了拂衣遁世的念头,想携妻带子和他一起归隐, 他的妻子不同意,郑遨就进少室山当了道士。他的妻子屡次写信劝他回家,郑遨总是将信件扔到火里烧 掉,后来听说妻子、儿子去世了,他大哭一声就停止了。郑遨与李振有旧交情,李振后来供职于梁国, 地位显贵,想请郑遨到梁国任职,郑遨不予考虑。后来李振获罪向南方逃匿,郑遨步行千里前往探望他, 从此以后听说这件事的人更加尊重他的德行。 这以后,郑遨听说华山有五粒松,树脂流入地下,千年以后化为药材,能去掉三尸,于是迁居到华 阴,想寻求这种药材。郑
31、遨和道士李道殷、罗隐之交情深厚,世人把他们看作三位高尚脱俗之人。郑遨 种田,罗隐之靠买药来自给自足,李道殷有钓鱼之术,只用鱼钩不用鱼饵就能钓起鱼,又能够点石成金, 郑遨曾经察验这件事,果真如此,却并不(向李道殷)探求这种道术。节度使刘遂凝多次赠给他贵重的 物品,郑遨都不接受。唐明宗时用左拾遗、晋高祖时用谏议大夫的官职征召他,都不出仕,于是赐给他 逍遥先生的称号。郑遨天福四年去世,时年七十四岁。 郑遨的节操可谓高尚了,身逢乱世而不被荣名利禄所玷辱,甚至抛妻离子而远离家乡,难道不是与 世隔绝并且十分珍爱自身品行的人么?但是郑遨喜好饮酒下棋,经常写诗文散落民间,人们大多将这些 诗文誊写在丝绢上,作为
32、珍品互相馈赠,甚至有人将他的容貌描画在屋壁之上,把玩观赏,他的踪迹虽 远离红尘但声名越来越大,与乎石门这些人真是不同啊。 与郑遨同时的还有一个叫张荐明的,是燕地人。张荐明年少时凭借儒学修养在河朔一带受到称赞, 后来离家作了道士,通晓老子、庄周的学说。高祖召见他,问“道家思想可以用来治国么?”他回答说: “道,涵盖万物奥妙而成就一家之言论,得到它的精华,安居于衽席之上就可以治理好天下。 ”高祖很尊 崇他的话(或:认为他的话很重要) ,将他请入内殿讲授道德经 ,拜他作老师。张荐明听到宫中报时 的鼓声,对高祖说:“陛下听到这鼓声了么?它的声音单一,五音十二律,鼓声不在其中,但是能调和 这些声音的却是鼓。一,是万事之本源,能坚守一的人可以治理好天下。 ”高祖认为这话很正确,赐给他 通玄先生的称号,后来没有人知道他是如何终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