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第九单元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和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框图概览线索归纳 【认读导引】 一个主题:世界各国经济体 制的创新与调整。 两条主线:资本主义国家经 济政策的调整;苏联社会主 义建设与改革。 三个重点:经济危机与罗斯 福新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苏 联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 第 20 讲 资本主义运行机制的调节 考点 1| 从“末日来临”到“走出梦魇” 世界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 2 知识整合 厘清史实 一、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1. 原因 (1) 根 本 原 因 : 资 本 主 义 制 度 的 基 本 矛 盾 , 即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社 会 化 与
2、 生 产 资 料 私 人 占 有 形 式的 矛盾。 (2) 直接原因:生产与消费的矛盾 资本家盲目扩大生产造成商品供过于求。 消费能力增长相对缓慢;农民购买力大大下降;垄断组织的兼并之风使财富越来越集中到 少数人手里。 (3) 催化剂:股市投机行为和过度的信贷消费造成了经济的虚假繁荣,加剧了矛盾。 2. 爆 发 : 1929 年 10 月 24 日,美国纽约华尔街股票市场大崩溃。 3. 特点 (1) 范围最广。 (2) 持续时间最长。 (3) 危害最大。 (4) 影响最深。 3 4. 影响 (1) 世界经济遭受严重损失,工业生产下降。工人失业,农民生活困苦。 (2) 加深了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社
3、会矛盾。 (3) 德、意、日纷纷走上法西斯道路,进一步加剧世界的紧张局势。 轻巧识记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二、罗斯福新政 1. 背景 1 1929 1933 年的经济危机给美国经济造成严重破坏。 2 胡佛政府仍坚持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加剧了经济危机。 3 民主党人罗斯福当选美国总统。 2. 措施 (1) 财政金融 通过紧急银行法 ,对全国银行进行整顿,并建立联邦储蓄保险公司,以恢复银行信 誉。 取消金本位制,让美元贬值,实行有节制的通货膨胀。 (2) 工业:通过全国工业复兴法 ,成立国家复兴管理局,指导企业制定“公平竞争法 4 规”,还调整劳资关系,以缓和劳资矛
4、盾。 (3) 农业:通过农业调整法 ,成立农业调整管理局,通过提供政府补贴、价格支持和 信 贷优惠等措施,调整农产品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 (4) 社会救济:实行以工代赈为主,政府直接救济为辅的政策,大力兴办公共工程。 (5) 社会保障:通过社会保障法案 ,逐步引导美国走上了福利国家的道路。 3. 实质:在保持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前提下,国家对资本主义经济关系进行的调整和改 革。 4. 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5. 影响 (1) 直接影响 美国经济逐渐走出低谷。 改善了公众生活状况。 有利于工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 (2) 间接影响:缓和了阶级矛盾,恢复了人们对美国国家制度的信心,使美国避
5、免走上法 5 西斯道路。 (3) 深远影响 开创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保证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仿效,资本主义世界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 代。 易误辨析 美、德、日应对经济危机的方式 各国解决经济危机的方式大致是相同的,即国家干预经济,但具体而言,美国是通过国家干 预缓解生产与销售的矛盾,恢复经济的发展与繁荣,而德、日则是将国民经济纳入军事化轨道。罗 斯福新政的实质是对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并没有改变整个资本主义制度,即实行的是“旧民主秩 序的新应用” 。 素养对接 融会贯通 素 养 1时 空 观 念 6 素 养 2史 料 实 证 ?探究 1 资本主义世界经
6、济危机 史 料 一 笔 者 认 为 , 1929 1933 年 大 危 机 在 美 国 之 所 以 特 别 严 重 是 由 于 处 于 相 对 稳 定时期那 些刺激生产迅速发展的因素已经消失:固定资本大规模更新的极盛时期已经结束, 长期以来盲目投资造成的比例失调走向了反面;世界性危机和高关税保护政策使世界市场急剧 缩小;严重的信贷危机使分期付款的办法开始失灵;农业的长期慢性危机又加深了工业危机;企 业开工不足,大量失业的经常存在则使国内市场缩小;信用危机又进一步加重了工农业生产危 机;更为重要的是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哲学和不 强化干预的政策。 黄安年 美国
7、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观述评 史料二 男人的刮胡子刀片磨了再用 孩子们捡汽水瓶到铺子里退钱,一个两分; 上面 包店排队买隔宿的面包 ( 妇女们 ) 把自己的衣服改一改给女儿穿。 虽然纽约本市 已经有 100 万人失业了,仍有无数人从邻近各州到纽约来找工作。 美 威廉 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问题 (1) 史料一主要分析了导致美国经济大危机的因素,作者特别强调了哪一因素? 7 (2) 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导致史料二中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及根源。 解读 (1) 史 料 一 主 要 反 映 了 导 致 经 济 大 危 机 出 现 和 加 剧 的 因 素 。 解 读 史 料 关 键 是 注 意 分 号
8、 的 运 用。 文中划线部分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了导致经济大危机的因素。 (2) 史料二主要反映了经济大危机的后果。解读时注意第一个句号将史料分为两层意思。 处画线部分说明了当时人们生活非常困苦。处画线部分说明了当时工人大量失业。 试答 (1) 作者重点强调了“胡佛政府在危机迅速蔓延的情况下,仍然坚持不合时宜的自由放任 哲学 和不强化干预的政策” 。 (2) 直 接 原 因 : 20 世 纪 30 年代经济大危机;根源: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 ?探究 2 罗斯福新政的评价和启示 史料一 从指导思想来看,新政改变了以往历届美国政府信奉的自由放任主义,开始大规 模干预国家经济活动。罗斯福政府先后成
9、立了民政工程署、工程兴办署、公共工程署、 全国青年总署等机构,通过这些机构耗资上百亿美元,雇佣了至少 600 万无业人口,将他们 投入到 3 万个以上的工程中。 在许多地方,那些工作的人们第一次领到工资后争先恐 后 地跑到商店,用自己赚到的钱购物。 经济危机的国家疗法 史料二 20 世纪 30 年代初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 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 问题 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罗斯福新政的影响,并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实质。 解读 (1) 史 料 一 表 明 罗 斯 福 新 政 放 弃 了 “自 由 放 任
10、”的 经 济 理 论 , 开 创 了 国 家 干 预 经 济 的 新 模 式。 关键信息表明了该模式的基本特点;说明了罗斯福新政的重要措施;以工代赈,增加就业; 反映了以工代赈既能增加就业,赈济灾民,又能增加社会消费能力,缓解经济危机。 (2) 史料二中的“获得新生” ,也是指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大规模干预经济的新模式, 推 动资本主义发展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 试答 8 影响: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恢复,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美国的社会矛盾,使美国避免在危 机形势下走上法西斯道路,维护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新模式,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新的发展。 实质:罗斯福新政是资本
11、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局部调整,有力地维护了资本主义制度。 素养 3历史解释 9 资本主义国家应对经济大危机的对策及其教训 1. 对策 (1) 提高关税:可以阻止、限制外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以尽可能地保护本国工业。 (2) 实行货币贬值:可以提高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以增加商品出口。 2. 教训 (1) 各 国 在 发 展 经 济 时 , 不 仅 要 关 注 当 前 的 直 接 效 益 , 更 要 着 眼 于 未 来 , 要 确 保 经 济 的 持 续发 展,要清醒地看到经济发展中可能存在的潜在危机,防患于未然。 (2) 政府要居安思危,要适时调整内部机制和政策。 (3) 各 国 要 注
12、意 协 调 国 际 经 济 关 系 , 削 减 贸 易 壁 垒 , 实 现 贸 易 自 由 化 。 在 经 济 区 域 化 和 经 济全 球化趋势加强的当今世界,国际合作尤其重要。 1 “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式引诱人们用手头还没有的钱买用不着的东 西 由新教伦理的节俭观让位于享乐消费观 ” 。这种享乐消费观 ( ) A. 是 20 世 纪 30 年代大危机原因之一 B. 有 利 于 扩 大 需 求 , 摆 脱 经 济 危 机 C 是 凯 恩 斯 主 义 理 论 的 实 际 应 用 D 是 解 决 当 前 欧 债 危 机 的 主 要 途 径 A “分期付款、抵押贷款、信用卡等消费方
13、式”导致过度消费是引发 20 世纪 30 年代 大危机的原因之一,故 A 项正确;材料中论述的是经济危机原因,不是摆脱方式,故 B 项错 误;凯恩斯 主义理论主张有计划消费,不是盲目消费,故 C 项错误;享乐消费观只能导致危机加剧,不可能解决当前欧 债危机,故 D项错误。 2(2018 浙江高考 ) 以“狮子”和“狐狸”见称的罗斯福,面对大危机审时度势、大胆 突破,采取“三 R”( 复兴、救济、改革 ) 行动对经济进行干预。新政的措施之一是实施“蓝鹰 运 动” , 下列选项中属于执行该措施的机构是 ( ) A 联邦银行 B 全国工业复兴署 C. 农业调整署 D 紧急救济署 B 新政措施之一的“
14、蓝鹰运动”是为了实现工业的复兴。联邦银行是对金融领域进行 10 管理的机构,故 A 项错误;全国工业复兴署是领导工业复兴的机构,故 B 项正确;农业调整署 是领导农业复兴的机构,故 C 项错误;紧急救济署是领导社会救济的机构,故 D项错误。 31933 年 5 月,美国成立了联邦紧急救济署,将救济款物迅速拨往各州,后来又将单纯 救济改为“以工代赈” 。这一变化 ( ) A 缓解了政府财政赤字的压力 B 维护了 失业群体的独立精神 C 忽略了州政府及 救济者的责任 11 2表现:大垄断集团和国家政权更紧密地结合起来,国家政权深深介入到经济的各个层 面。 3作用 (1) 一定程度上缓和了资本主义的
15、生产过剩危机和阶级矛盾,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2) 战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个经济发展和繁荣的“黄金时期” 。 易误辨析 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理解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既不是指垄断资本日益排挤中小企业,也不是指国有企业占主导 地位,而是指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加强。 D. 奠定了美国福利制度的基础 B 根据材料中“将单纯救济改为以工代赈 ”可知,这一举措可使失业者通过劳动获得报 酬,有利于维护失业者自力更生的精神和自尊心,故 B 项正确。 “以工代赈”会增加财政 支出,并不能缓解政府财政赤字的压力,故 A 项错误; C 项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 “福 利制度”的建立与社会保障立法有关,故 D
16、项错误。 4关于罗斯福新政,有人认为“新政”的一些措施是抑制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 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上述认识的出现是源于罗斯福新政 ( ) A 有悖资本主义传统经济政策 B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 C导致经济出现“滞胀 ”局面 D不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稳定 A 题 干 材 料 “抑 制 企 业 家 的 创 业 精 神 , 还 有 人 谴 责 新 政 是 披 上 自 由 主 义 外 衣 的 法 西斯 主义”体现了罗斯福采取国家干预经济的做法与传统“自由放任”的经济理念相违背, 故 A 项正确;罗斯福新政有效防止了美国法西斯的泛滥,故 B 项错误; “滞胀”是 20 世纪
17、70 年代美国乃至世界经济危机的表现,与罗斯福新政相隔太远,故 C 项错误;罗斯福新政稳 定 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发展,故 D 项错误。 考点 2| 从大发展到大变化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知识整合 厘清史实 一、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1背景 (1) 吸取经济危机的深刻教训。 (2) 受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的影响。 二、“福利国家”的出现 1. 前提:在二战后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 2. 特点 (1) 资金:由个人缴纳、企业缴纳和国家补贴三部分组成。 12 4评价 (1) 积 极 性 : 在 保 障 居 民 基 本 生 存 条 件 、 促 进 社 会 公 平 方 面 发 挥 着 重 要 的 作 用
18、 ; 有 利 于 缩 小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的稳定。 (2) 局限性:会导致政府开支的扩大,降低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易误辨析 正确认识“福利国家”的利弊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福利国家制度,有利于缓和社会矛 盾,刺激国内消费,但是导致国家财政不堪重负,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 三、经济结构的新变化 1 原 因 : 新 科 技 革 命 促 进 了 当 代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力 的 迅 猛 发 展 , 经 济 快 速 增 长 。 2表现 (1) 产业结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等主要发达国家的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中增长最快的 部门。 20 世纪 80
19、 年代后半期起,第四产业即信息产业迅猛发展。 (2) 就业结构:从事第三产业和第四产业的人数不断增加。 3趋势:经济结构日益趋向服务化、高技术化。 轻巧识记 图示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2) 种类:主要包括医疗、失业、工伤、养老保险、住房和教育保障等。 3. 实 质 : “福 利 国 家 ”制 度 是 由 政 府 对 国 民 收 入 进 行 再 分 配 的 一 种 形 式 。 素养对接 融会贯通 素养 1时空观念 13 素养 2史料实证 ?探究 1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史料一 1945 年底, ( 英国 ) 议会通过大英银行国有化法案, 1946 年开始实施煤炭工 业 国有化。 20 世纪
20、 60 年代,法国鼓励和积极推进科技进步和全民教育事业,不惜投入巨额资 金发展高科技产业和支持科学研究活动, 国家投资开办职工职业培训工作。 1949 年 1 月 5 日, 杜鲁门在提交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正式提出“公平施政”的政策纲领,把过去各种建议合并 起来,形成一个更广泛、更系统、更具体的计划。 史料二 1973 年危机以后,如果继续按照凯 14 恩斯的办法去扩大社会需求,提高经济增 长速度,减少失业,就势必会加剧通货膨胀,造成严重的物 价上涨,削弱本国商品在国际市 场上的竞争力。如果反过来实行缓和通货膨胀和控制物价上涨的紧缩 政策,又会降低经济增 长速度,增加失业人数,甚至会加速触发新的
21、经济危机。 面对这种病症,凯 恩斯主义一筹 莫展。 高德步等 世界经济史 问题 (1) 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及理论依 据。 (2) 结合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20 世纪 70 年代初西方国家经济的“病症”和各国 政府的解决办法。 解读 (1) 史 料 一 体 现 了 英 、 法 、 美 三 国 发 展 国 家 垄 断 资 本 主 义 的 措 施 , 解 读 时 注 意 总 结 三 国 措 施的 特点。由画线处可知西方国家通过国有化、大规模投资科研和教育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2) 史料二反映出 20 世纪 70 年代以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
22、滞胀”局面,这表明 凯恩 斯主义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应对经济发展模式进行重新调整。 试答 15 (1) 特 点 : 英 、 法 、 美 等 西 方 国 家 通 过 国 有 化 、 大 规 模 投 资 科 研 和 教 育 事 业 等 方 式 大 力 干 预经 济,增强经济发展的计划性,发展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理论依据:凯恩斯主义。 (2) “病症”: “滞胀” 。解决办法:各国适当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英美等国家逐渐发 展出 一种将政府干预与市场相结合的、国有制与私有制并存的“混合经济” 。 ?探究 2 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 史料一 美国社会福利活动的范围在 20 世纪中期取得了标志性的重大扩展
23、。收入保障 之 基 本计划 退休、失业和工伤的范围和覆盖率逐步上升,为越来越多的人口提供了保护, 同时也占用 了越来越多的预算。随着时光的流逝,那些原先设计为解决狭隘条件下和特定人 群的计划被放宽限制、修订并拓展到覆盖全民。与此同时,最初设定为接近最低生存标准线的援 助水平也被放宽到符合主流社会之合理标准的水平。 摘编自尼尔 吉尔伯特,特雷尔社会福利政策导论 史料二 调查表明, 早在 1990 年, 欧共体 12 国在养老金和医疗保健方面的亏空就达 7.5 万亿欧洲货币单位,相当于同年欧共体国内生产总值的 145%。 欧洲各国向人们提供的高标准的福利 是通过向企业和个人征税维持的,因此也就给企
24、业造成了沉重负担,导致其竞 争力下降,使欧洲难以和美国、日本及东南亚地区竞争。更重要的是福利国家开始违背其本来目 标,一些人看到,多工作并不能使生活改善多少,甚至还不如领取补助和失业金合算。因此, 人们的工作动机下降,形成了所谓的养懒人现象。近些年来,欧洲国家的失业率居高不下,许多 国家的失业率都在两位数以上。 摘编自钱宁主编现代社会福利思想 问题 (1) 根 据 史 料 一 、 二 并 结 合 所 学 知 识 , 概 括 西 方 “福 利 国 家 ”建 设 取 得 的 主 要 成 就 和 面 临 的主 要危机。 (2) 并谈谈你对“福利国家”制度的认识。 解读 两则史料都是有关福利制度的内容
25、。其中是西方“福利国家”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 是西方“福利国家”面临的危机。 试答 (1) 成 就 : 大 规 模 失 业 现 象 受 到 遏 制 , 民 众 的 生 活 水 平 得 到 很 大 改 善 ; 社 会 福 利 项 目 涉 及 人们 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福利覆盖的人群从一部分人扩展 16 到全民;社会保障的水平逐渐提高。危机:庞大的社会保障支出导致政府出现严重的财政危机;给 企业造成了沉重负担,使企业竞争力下降;形成“懒人”阶层,降低了人们工作的积极性;人口老 龄化进一步加剧了“福利国家”的危机。 (2) 认识:积极作用: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发展,改善劳资关系;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26、 消极影响:增加政府财政负担;滋生社会惰性。 17 素 养 3 历 史 解 释 1 战 后 资 本 主 义 国 家 对 经 济 加 强 干 预 的 方 式 及 实 质 (1) 方式 实 行 国 有 化 , 建 立 国 营 经 济 。 发 达 国 家 把 铁 路 、 电 力 等 投 资 数 额 大 、 见 效 慢 、 利 润 低 、 私人 不愿投资的基础工业、交通运输业、公用事业收归国有,同时兴办原子能、宇航等工业 企业。 制定经济计划,指导经济发展。其目的是避免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保证经济运行的有序状 态。发达国家的经济计划是指导性的,侧重对经济发展的规划和引导。 财政政策调节。扩大政府开支、政
27、府直接采购以及利用税收等财政政策调节社会生产, 也是 国家干预经济的重要手段。 (2) 实质:国家干预经济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过程中,在坚持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进行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2 “福 利 国 家 ”制 度 (1) 概 念 : “福 利 国 家 ”是 国 家 运 用 社 会 保 障 政 策 和 社 会 福 利 开 支 , 来 保 障 个 人 和 家 庭 的 最低收 入,保障其经济安全,并保证所有公民能享受到较好的社会服务。 (2) 形 成 原 因 : 20 世 纪 30 年 代 资 本 主 义 世 界 的 经 济 危 机 , 暴 露 出 资 本 主 义 制 度 的 弊 端 , 因财
28、 富分配不均而导致的社会危机威胁到资本主义制度本身。 (3) 形成过程:罗斯福新政采取的社会福利政策,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 践;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 “福利国家”的发展日渐 完备。 (4) 特点 从单纯的救济发展成为公民的社会权利,得到立法和制度的保证。 福利种类繁多,主要包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养老保险。 覆盖面广,低收入阶层受惠多。 (5) 评价 福利制度是由国家进行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形式,反映了分配领域社会化的趋势。 “福利国家”的出现使低收入阶层的生活得到 18 基本保障,缓解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福利政策的长期推
29、行使一些国家财政支出扩大,造成财政赤字,降低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 性;沉重的税务负担使企业、个人和社会不堪承受,从而造成企业后劲不足。 素养 4唯物史观 对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新变化的认识 19 1. 二 战 后 资 本 主 义 新 变 化 的 实 质 是 资 本 主 义 生 产 关 系 的 自 我 调 整 , 是 资 本 主 义 为 克 服 经 济危 机、缓和社会矛盾而进行自我调节和调整的结果。 2. 资本主义经济的新变化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和问题。 3. 资 本 主 义 之 所 以 要 主 动 地 进 行 自 我 调 节 , 既 是 利 润 最 大 化 的 需 要 , 也
30、是 为 了 与 社 会 主 义制 度进行较量而不得不采取的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借鉴社会主义的一些经验。 1 (2019 吉林百校联盟联考 ) 据统计,截至 1946 年 12 月,法国政府持股达到 50%以上 的企业从二战前的 11 家增加到 103 家。这说明当时 ( ) A 科技革命推动作用显著 B 社会经济已得到全面恢复 C 美国经济援助已见成效 D 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 D 材料“法国政府持股达到 50%以上的企业从二战前的 11 家增加到 103 家”说明当时法 国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故答案为 D 项。材料没有反映科技革命的作用,排除 A 项;B 项 在材料中体现不出来,排除;美国援
31、欧的马歇尔计划在 1948 年开始实施,排除 C 项。 2(2019 南阳一中月考 ) 经历了 20 世纪 70 年代整整十年在 “滞胀” 泥潭中的痛苦挣扎, 到 1981 年里根上台时,美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但与此同时, “国家已经做好准备,把经济政 策 彻底向右转” 。这一“右转” ( ) A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加大社会福利资金投入 D 增加国有经济的比重 A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 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经济出现“滞胀”危机;为缓解这种 危 机,美国对经济政策进行了调整,适当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出售部分国有企业,削 减社会福利支出,故 A 项正确
32、, B、C 、 D 三项错误。 3 (2018 洛阳期中 ) 下表为英国 19831984 年度税收与福利对家庭收入的影响 ( 单位: 英镑 ) 。由此可见,当时的英国 ( ) 月收入 50 80 200 儿童津贴 13 13 13 其他津贴 50.1 30.1 0 纳税 0 7.9 43.8 国民保险 4.5 7.2 18 20 实际收入 108.6 108 151.2 A. 实现了社会公平公正 B政 府财政不堪重负 C 税收过重挫 伤劳动者工作积极性D消除了贫富差 距 C 从表格数据中可以看出,收入较高的家庭纳税较多,但获得的津贴较少,收入较低 21 的家庭获得了政府大量的津贴,二者最终的
33、收入差距并不大,这种政策会导致“懒人”阶层 的出现,挫伤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C 项正确;材料仅反映出英国民众收入差距减小, A 项属 于过度推断,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政府财政的内容,排除 B 项; 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 4. 在克林顿 ( 任期: 1993 年 1 月 20 日至 2001 年 1 月 20 日 ) 的执政下,美国经历了历史上和平 时期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经济发展,迎来“新经济时代” 。这主要得益于 ( ) A 自由竞争市场调节 B 国家干预全面调控 C 紧缩货币削减开支 D 现代科学技术发展 D 根据材料中 20 世纪 90 年代以后和 “新经济时代”可知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
34、、以 信息 技术为主导” ,其根本原因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 D 项正确。 20142018 年全国卷考情统计与分析 考纲 考点 1929 1933 年资本 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二战后美国等国资本主义的 罗斯福新政 新变化 卷别 全国卷 2015社会保障 全国卷 2014 美国经济危机 2018 劳资矛盾的加 全国卷 201720 世纪 70 年代美国经 济“滞胀” 后减少国家干预经 剧 济 全国卷 考情分析 全国卷试题,核心素养立意的态势日趋明显,如考查美国历史上的劳资关系的历史理解 与时空观念的养成,关注对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等主干知识考查。本讲内容在全国卷高考 中命题率不高,但本讲内容与
35、社会热点问题联系紧密,在今后的复习中仍要关注主干知识, 注意现实热点与教材内容的衔接。 真题研练感悟考法 1考查点:经济危机的影响 (2018 全国卷 34)1929 1931 年美国部分行业工人周工资变化表 ( 单位: %) 时间 1929 1930 年 1930 1931 年 22 类别 烟煤业 12.3 19.1 金属矿业 6.6 18.3 制造业 7.2 11.3 据上表可知,当时美国 ( ) A 最低工资标准失效 B 产业结构迅速调整 C 经济危机不断加深 D 政府财政支出锐减 C 根据表格数据可知,三个行业工人的周工资在这两个时段都在下降,说明美国经济 状况持续恶化, C项符合题意
36、。规定工人工资最低标准的是 1933 年的全国工业复兴法 ,排 除 A 项;产业结构调整是罗斯福新政的举措,排除 B 项;付给工人工资的是资本家,不是政 府,材料所述现象与政府财政支出无关,排除 D 项。 2. 考查点: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政策的调整 (2017 全国卷 35)20 世 纪 70 年 代 初 , 美 国 联 邦 政 府 机 构 臃 肿 、 财 政 支 出 庞 大 。 总 统 尼克松在 咨文中呼吁,应当“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 全体人民手中。我们要使各州和地方担负更多的责任,我们将同他们分享收入” 。由此可知, 美国联邦政府试图 ( ) A 消除
37、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B 将权力下放到州政府 C 扩 大福利政策的覆盖范围 D 恢 复自由放任的传统 A 20 世 纪 70 年代初,西方国家出现经济“滞胀”现象。从材料信息看出,针对联邦政 府机构臃肿,财政支出庞大,美国政府呼吁“使权力和资源开始从华盛顿流回到州和地方, 更重要的是回到全体人民手中” , 体现了美国政府逐步调整经济政策, 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从而消除国家干预经济的弊端, A 项正确。 23 3. 考查点:社会福利与养老制度在罗斯福新政中的体现 (2015 全国卷 34)1935 年 8 月,美国国会通过法案,其中规定凡年满 65 岁的退休人 员,根据原工资水平每月可获得一定
38、数额的养老金。与该规定属于同一法案的是 ( ) A 制订公平经营章程 B 建立失业保险制度 C 提供农副产品补贴 D 规定最低工资水平 B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获得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由材料“规定凡年满 65 岁的退 休人员 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说明对工人退休后的生活保障有明确的规定,建立了社会保 障制度,故选 B 项; A、 D 两项分别是对工业生产和工人待遇的调节, C 项是对农业生产的调 24 节,故排除。 4. 考查点:经济大危机对人们心理的冲击 (2014 全国卷 34)20 世 纪 30 年 代 , 美 国 每 周 有 成 千 上 万 的 人 去 电 影 院 , 轻 歌 曼
39、舞 的 幻想型影 片备受欢迎,当红童星秀兰邓波儿通常在电影中扮演孤儿去感化富人。这一现象 ( ) A 表 明 了 新 政 已 使 全 国 重 现 繁 荣 的 景 象 B 体 现 了 民 众 身 陷 危 机 淡 定 应 对 的 精 神 C 反 映 了 民 众 逃 避 现 实 希 求 慰 藉 的 心 态 D 说 明 了 现 代 主 义 艺 术 得 到 社 会 的 认 同 C 结合时间“ 20 世纪 30 年代”及“ 孤儿”判断 A 项“重现繁荣”不符合题意; 20 世 纪 30 年代前期,经济危机严重时,美国示威游行、罢工抗议活动不断, B 项中的“淡定应对” 不符合史实;结合“幻想型影片”分析,
40、 D 项中的“现代主义艺术”不符合“ 幻想”的特点。 5. 考查点:胡佛干预经济的尝试 (2013 全国卷 31) 有些学者认为,美国总统胡佛并不是“自由放任”政策的典型代 表, 他也对经济进行了有限的干预,且为后来的罗斯福新政提供了借鉴。胡佛采取的干预措 施是 ( ) A 斡 旋 劳 资 双 方 达 成 保 持 工 资 水 平 和 不 罢 工 的 协 议 B 通 过 霍 利 斯 穆 特 法 以 提 高 关 税 和 保 护 国 内 市 场 C 发 起 自 愿 减 少 耕 地 运 动 以 维 持 农 产 品 价 格 D 成 立 复 兴 金 融 公 司 向 一 些 银 行 和 公 共 工 程 贷
41、款 D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弄清楚胡佛应对危机的举措的实质坚持“自由放任”前提下 的有限干预和罗斯福新政的内容。 A 项不是胡佛总统的措施; B 项是胡佛的措施,但后来新政 中 罗斯福并未借鉴这种做法; C项罗斯福新政是通过行政手段调整农业生产,并非 “自愿减少 耕地” ; D 项的整顿金融和兴办公共工程的做法为罗斯福新政所借鉴。 模拟精选 直击考法 1. 考查点:各国应对经济危机的经验教训 在 1929 1933 年经济危机中, 美国等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 与 1929 年相比提高了 60% 100%。美国等国的做法 ( ) A 为解决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B 有力地 刺
42、激了各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C 加剧了贸易保护主 25 义的盛行 D 客观上调节了各国的贸易纠纷, 推动经济发展 C 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与材料中“七十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 ”相符, 故 C 项正确。 26 2. 考查点:罗斯福新政对民生问题的关注 (2018 湖南长郡中学六模 ) 读下图,实线代表私人部门就业者的失业率,虚线代表全国 就 业者整体失业率。 美国 1930 1936 年失业率变化 出 现上图所示失业率差距是因为 ( ) A 全 国 工 业 复 兴 法 的 实 施 B 金 融 体 系 的 整 顿 C 农业调整法的贯彻落实 D 以工代赈的推行 D 以工代赈的推行给失业工人提
43、供工作机会,能降低失业率,从而导致全国就业者整 体失 业率低于私人部门就业者的失业率,故 D项正确。 3. 考查点:二战前后国家经济管理模式变化 下面是高德步、王珏编的世界经济史第五篇章节目录摘录。本篇论述的历史主题是 ( ) 第十七章 垄 断 第 一节 垄断的产生 第二节 并购与垄断 第三节 垄断的影响 第十八章 大危机和新政 第一节 大危机 第 二 节 危 机 的 传 导 和 扩 散 第 27 三 节 危 机 的 原 因 和 后 果 第四 节 罗斯福新政 第十九章 国际商战 第一节 自由贸易体制的解体第 二节 国际商战 第三节 垄断的影响 第二十章 世界大战与战时经济 28 年份 第一产业
44、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9 1950 年 7.0% 38.0% 55.0% 1980 年 2.5% 33.4% 64.1% 2006 年 1.0% 20.0% 79.0% A. 美国产业结构日益优化的趋势 B 美 国 制 造 业 逐 渐 走 向 衰 落 C 经 济 危 机 改 变 了 美 国 产 业 结 构 D 美 国 经 济 处 于 世 界 领 先 地 位 A 从材料可以看出,美国第三产业占 GDP的比例不断增加,第一、第二产业比例不断下降, 这说明美国产业结构呈现出日益优化的趋势,故 A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第二产业 比 例下降,但不能 体现出制造业走向衰落,故 B 项错误;从材料中看不出
45、经济危机对美国产业结构 的影响,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经济的比较,故看不出美国 经济是否处于领先地位, D项错误。 第一节 世界大战的原因和结果 第二节 苏联的战时经济 第三节 法西斯军事经济 第四节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时的实验 A. 国际经济秩序的重建 B. 市 场 经 济 国 家 的 改 革 C 计 划 管 理 体 制 的 确 立 D 自 由 市 场 经 济 的 终 结 D 经济大危机后资本主义国家采取凯恩斯主义,建立垄断资本主义,加之社会主义国 家否定市场经济,体现自由市场经济的终结,故 D 项 正 确 。 4考查点:战后西方国家产业结构的变化与调整 下表为美国三大产业占 GDP比例统计表,表中数据反映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