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一级二级安全培训试题(新员工)带答案.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4193536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5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员工一级二级安全培训试题(新员工)带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员工一级二级安全培训试题(新员工)带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员工一级二级安全培训试题(新员工)带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员工一级二级安全培训试题(新员工)带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员工一级二级安全培训试题(新员工)带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 员工一级、二级安全培训 试 题 姓名: 日期: 分数: 一、填空题:(每题 2分,共 20分) 。 1、我国的安全生产管理方针是( ) 、 ( ) 。 2、消防工作贯彻( ) 、 ( )的方针,按照政府 统一领导、部门依法监管、单位全面负责、公民积极参与的原则, 实行消防安全责任制,建立健全社会化的消防工作网络。 3、职业病防治工作坚持( ) 、 ( )的方针,建 立用人单位负责、行政机关监管、行业自律、职工参与和社会监督 的机制,实行分类管理、综合治理。 4、企业新职工上岗前必须进行三级安全教育,新员工的三级安全教 育是指( ) 、 ( ) 、 ( ) 。 5、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

2、定”第十五条中规定,生产经营单位 新上岗的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 )学时。 6、 “三不伤害”是指( ) 、 ( ) 、 ( ) 。 7、现场检修所使用的照明器具,必须使用变压后( )伏 以下的安全电压,任何电器接线,必须找( )解决。 8、燃烧三要素是指( ) 、 ( ) 、 ( ) 。 9、四种安全色中,表示禁止、停止的颜色是( )色,表 2 示指令,必须遵守的颜色是( )色。 10、常用的灭火方法有隔离法、冷却法和( )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5分,共 30分) 。 1、 安全生产法由江泽民主席于 2002年签署第七十号令予以公布, 自 2002年( )起施行。 A、

3、10 月 1日 B、11 月 1日 C、12 月 1日 2、 安全生产法立法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防止 或减少( ) ,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经济发展。 A 、生产安全事故 B、 火灾、交通事故 C、 重大、特大事故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经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2008年 10月 28日通过,自( )起施行。 A、2008 年 5月 1日 B、2009 年 5月 1日 C、2010 年 5月 1日 4、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 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 ) 、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 A、审批 B、规划 C、施工 5、任何单位或者个人

4、对( )或者安全生产( ) ,均有权 向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者举报。 A、事故隐患 违法行为 B、事故隐患 违规行为 C、安全隐患 违法行为 D、安全隐患 违规行为 6、依照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必须依法参加工伤社 会保险。工伤保险费应由( )缴纳。 A、从业人员 B、生产经营单位 C、地方财政拨款 3 7、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向从业人员如实告知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 的( ) 、防范措施以及事故应急措施。 A、危险因素 B、事故隐患 C、设备缺陷 8、从业人员对管理人员强令冒险作业的命令,应该( ) 。 A、拒绝 B、服从指挥 C、与管理人员讨价还价 9、发生危险化学品事

5、故后,应该向( )方向疏散。 A、下风 B、上风 C、顺风 10、发生化学品事故后,首先应迅速将警戒区内的无关人员( ) ,以避免人员伤亡。 A、集中 B、稳定 C、撤离 11、身上着火后,下列哪种灭火方法正确?( ) A、就地打滚 B、用手快速拍打火苗 C、迎风快跑 12、工作场所发生火灾时,应( ) 。 A、尽快乘搭电梯离开 B、按防火通道标志离开 C、各显其能, 凭自己的本事逃跑 13、发现人员触电时,应( ) ,使之脱离电源。 A、立即用手拉开触电人员 B、用绝缘物体拨开电源或触电者 C、 去找领导进行处理 14、任何电气设备在未验明无电之前,一律认为( ) 。 A、无电 B、也许有电

6、 C、有电 15、发生安全事故时,迅速拨打报警电话是:匪警( ) 、火警 ( ) 、交通事故( ) 、急救( ) 。 4 A、110、122、120、119 B、110、119、122、120 C、110、119、120、122 D、119、110、122、120 16、国家标准(GB2893-82)中规定的四种安全色是什么( ) 。 A 、红、蓝、黄、绿 B 、红、蓝、黑、绿 C、白、蓝、黄、绿 17、从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应当严格遵守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 制度和( ) ,服从管理,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防护用品。 A 、作业流程 B、 操作规程 C 、随心操作 18、推车式干粉灭火器使用时一般

7、需要( )共同操作。 A、一人 B、二人 C、三人 D、三人以上 19、 安全生产法规定,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 取得特种作业( )证书,方可上岗作业。 A、 操作资格 B、许可 C、安全 20、生产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不服从管理,违章操作,造成重大事 故,构成犯罪的应当依照刑法第一百三十四条关于( )的 规定,追究其刑事责任。 A、 工作人员失职罪 B、重大责任事故罪 C、劳动安全事故罪 三、多项选择题:(每题 3分,共 15分) 。 1、重大事故是指( ) 。 A、10 人以上 30人以下死亡 B、50 人以上 100人以下重伤 C、5000 万元以上 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8、 2、一般事故是指( ) 。 A、3 人以下死亡 B、10 人以下重伤 C、1000 万元以下直接经济 5 损失 3、事故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 。 A、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B、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 况 C、事故的简要经过 D、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 (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E、已经采取 的措施 F、其它应当报告的情况 4、生产经营单位与从业人员订立的劳动合同,应当载明有关保障从 业人员( )的事项。 A、劳动安全 B、防止职业危害 C、办理工伤社会保险 5、检查燃气灶具接口处是否漏气,下列方法不正确的是( ) 。 A、用明火 B、用肥皂水

9、C、用鼻子闻 四、判断题:(每题 1.5分,共 15分) 。 1、任何单位或个人对事故隐患或者安全生产违法行为,有权向负有 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或举报。 ( ) 2、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透明度高,传播面广、影响力大,对违反安 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有特殊的威慑作用,是一种有效的 监督方式。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挠、干预对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进 行正常的舆论监督。 ( ) 3、特种作业人员未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未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 格证书,上岗作业导致事故的,应追究生产经营单位有关人员的责 6 任。 ( ) 4、从业人员享有批评、检举控告权和拒绝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 的权利。生产经营

10、单位不得因从业人员行使上述权利而对其进行打 击报复,如:降低工资、降低福利待遇和解除劳动合同等。 ( ) 5、能引起火灾爆炸的主要火源有明火、摩擦、撞击、电气火花、静 电火花、点击火花等。 ( ) 6、企业各级干部和广大职工在生产过程中必须坚持在抓生产的同时 要抓安全。 ( ) 7、员工在工作过程中有正确佩戴和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的义务。 ( ) 8、任何单位、个人不得损坏或者擅自挪用、拆除、停用消防设施、 器材。 ( ) 9、职业病是不可避免的。 ( ) 10、为保证安全,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必须严格执行安全操 作规程,遵守劳动纪律。 ( ) 五、简答题:(每题 10分,共 20分) 。 1

11、、生产安全事故“四不放过”原则是指? 2、什么是“三不伤害” ,在生产作业过程中如何才能做到“三不伤 7 害” 。 答案: 一、填空题: 1、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2、预防为主,防消结合 3、预防为主、防治结合 4、厂级安全教育、车间级安全教育、班组级安全教育 5、24 6、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7、36 电工 8、可燃物 、氧化剂、 点火源(或温度) 9、红 蓝 10、窒息法 二、单项选择题: 1、B 2、A 3、B 4、C 5、A 6、B 7、A 8、A 9、B 10、C 11、A 12、B 13、B 14、C 15、B 16、A 17、B 18、B 19、A 20、B 三、多项选择题: 1、ABC 2、ABC 3、ABCDEF 4、ABC 5、AC 四、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 (1)事故原因未查清不放过; (2)事故责任人未受到处理不放过; (3)事故责任人和周围群众没有受到教育不放过; (4)事故制订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没有落实不放过。 2、三不伤害: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