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青岛版)五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三单元 生物的生长与繁殖 10.种子发芽了 种子发芽了这节课我合理地设置教学情境,以探究学习为核心,适时地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 猜测,设计实验方案,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逐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带着问题学习,激发探究的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但是怎样才能让学生感到有问题呢?教师必须启 发学生主动想象,去挖掘去追溯问题的源泉,使学生意识到问题的存解在。我在本节课先从学生已有的经验 出发,农民伯伯春天把种子种下,它就会发芽生长,接着揭示课题种子发芽了,围绕种子发芽你想了解那些 知识?让
2、学生提出自己想了解的问题,从学生想了解的知识中选择要研究的问题;种子发芽需要那些条件? 种子的内部构造是怎样的?这样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确定要研究的内容,即做到尊重学生,又能激发学生探 究的欲望,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2. 尊重学生体验,调动探究的积极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尊重学生的体验,引导其能够积极主动探究是科学学习的核心方式。种子里面到底 有什么呢?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教师不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鼓励学生动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种 子的构造。同样在解决种子发芽需要什么条件时,教师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选择出种子发芽 的必需的条件, 然后自己设计实验的方案,在老师的引领下分组选择不
3、同的研究内容,既有种子发芽与水的 关系,又有种子发芽与温度的关系,把种子发芽需要的几个条件分组进行设计实验方案去验证。而且整个过 程老师都是在努力为学生创设参与学习的条件和机会, 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帮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建构知识, 锻炼能力。整个过程教师真正起到了引领着、组织者的作用。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3. 悉心引导,注重探究的层次性。 本节课选取植物的种子作为探究的对象,是在学生对植物生长的认识有一定经验的基础上,重在设计及探 究实验。因此我在引导学生裁处种子发芽需要的条件有土壤、水、空气、光、温度等多个条件时,不是为其 确定,而是引导才用对比的方法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并通过师巡
4、视指导学生设计见到的对比实验表格。 然后在全班交流中在设计,先以其中一个组为范例,交流设计的实验方案是按照这样的步骤:想研究什么问 题,你们预测结果会是怎样的?你们的研究中,改变了什么条件?哪些条件是没有改变的?怎样知道改变的 条件是不是对种子发芽产生了影响?这样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由扶到放,由浅入深,使学生的个性得到 了充分的张扬,彼此的发现能 2 互相补充、完善,使探究活动层层递进。 4. 引导课外观察,体现教学的开放性。 课堂教学不是学习的终点,而是起点。种子发芽与水、空气、适宜的温度有关,而 且这项实验不是课堂上 40 分钟就能完成的,它需要 3 5 天的时间。因此在学生设计 合理的实 验方案后,鼓励学生课下像科学家那样进行详细的观察,并提醒学生做好观 察 记 录 。 这 样 就 将 课 堂 上 无 法 观 察 的 需 要 长 时 间 观 察 的 对 象 放 在 课 后 让 学 生 继 续 观 察 , 做好记录,让学生亲历 科学探究的过程,像科学家那样用科学事实,科学数据说话,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尊重证据的态度,逐步培养 学生的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