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文化管理论文精神文化建设论文:人本.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4197034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文化管理论文精神文化建设论文:人本.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学校文化管理论文精神文化建设论文:人本.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学校文化管理论文精神文化建设论文:人本.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论文发表与写作资深网站: QQ:100359168 学校文化管理论文精神文化建设论文: 人本取向的学校精神文化建设初探 摘要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建设的主旨和核心,以人为本的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精神文 化建设的核心。文章首先对学校精神文化和以人为本的学校精神文化进行阐释,然后从塑造 人本精神环境,培养人本意识;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塑造以人为本的学校形象三个方面 为构建以人为本的学校精神文化提供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学校精神文化 以人为本 作者简介武凤翔(1962- ),男,河南禹州人,华北水利水电学院水利职业学院信息工程系, 高级讲师,双学士,主要从事计算机网络应用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河

2、南 郑州 450011)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0)29-0037-02 一、学校精神文化的解释范式 “精神”一词,内涵丰富,统指人类的一切精神现象。人区别于动物的一个显著之处,就 是人有思维、有思想。因此,精神文化是人类文化的实质之所在,制度文化、行为文化、组织 文化等实质都在以不同形式体现着精神创造。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文化的深层表现形式,是 受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意识形态影响而形成的为其全部或部分师生员工所认同和遵循的 精神成果与文化观念。包含三个层面:第一是心理层面,即人的感觉、知觉、思维、想象等心 理过程和情绪、情感、气质、性格、能力

3、等思想意识层面;第二是理念层面,主要体现为学校 精神,它是学校师生员工共同表现出来的各具特色的行为方式和作风,是经过长期的积淀而形 成一个“文化效应场”,师生员工在这个“场”的作用下,自觉或不自觉地形成一种道德规范、 行为准则等;第三个层面是学校形象 ,学校形象也称为学校品牌,它是一所学校区别于其他学 校的标志,良好的学校品牌形象可以为学校创造发展契机,以得到社会的支持、家长的信任和 师生的认同。它可以优化学校自下而上与发展的空间,形成无形的精神财富。 二、学校精神文化的人本内涵 第一次从人的角度讨论“精神文化”,如德国文化教育学派的思想家。狄尔泰的生命 哲学、斯普兰格的文化陶冶论,等等。斯普

4、兰格曾解释了之所以要以人为起点理解文化的本 质,是因为文化对人的精神生命有不可或缺的意义。他认为,学校文化的价值在于“唤醒生命” ,而不在于传递知识。 “教育之根和文化之根的寻求,只能通过人的灵魂的唤醒才能实现。 ”因 而,学校精神文化的研究,离开了人的存在,任何文化的思考都没有真正的教育价值,以人为中 心的时代呼唤人本精神。人本精神是一种提倡关怀人、尊重人和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和价 值观,其主要内容是重视人的生存环境、人的价值与尊严、情感生活、生命体验和道德理想。 现代学校文化建设提倡“以人为本”,就是要坚持学校的发展依托教师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 个性全面发展,将“以人为本”融入学校教育教学活

5、动和各项教育管理活动之中。 三、学校精神文化的人本建设路径 以人为本的学校精神文化建设中,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精神环境,只有在一个良好的精 神环境内,全校师生才能形成统一的价值观念;其次,办学理念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办学理念上, 是否以人为本直接决定着办学的成败;第三,学校形象主要是校风、学风、校容、校貌的综合 体现,它是代表学校精神文化是否以人为本的一个重要标志。因此,学校文化建设能否体现以 人为本,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一) 塑造人本精神环境,培养人本意识 1.树立学校“人本共同体”的价值观念。学校师生员工共同生活、生长在同一个环境 内,这个环境就是一个共同体。这个环境的隐性因素

6、,如办学理念、环境氛围等都会潜在的影 响学校师生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因此,构建一个“以人为本”的学校共同体,是学校师生 论文发表与写作资深网站: QQ:100359168 员工共生的一个精神场域,是全体师生员工所认可和实践的一种综合追求,它指导、制约和统 率着学校内部各种群体价值和形形色色的个人价值观。只有树立了学校的“人本共同体”, 才能使学校师生员工树立起对学校整体发展的信念,在促使学校的发展目标成为师生员工的 共同抱负的同时,也促使学校的每个个体都能超越自我思维、进行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2.培养以人为本的道德意识。何谓道德意识?有学者将意识视为“个体生命活力的象 征是个体在知识、理性、

7、情感、实践等多个层面上生发,在教育过程和人生历练中形成 的应对社会、自然和人生的一种综合能力系统是个体安身立命、直面生活的一种品质、 状态和境界” 。道德意识不是以单纯的文字符号的逻辑转换为主的思维活动,而是跨越时空 的、积极自觉的、整体性的、直觉意识的道德实践与创造活动。当一个人具有较高的道德 意识时,就会在面对和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的各种利益关系时,尤其是面对艰难 的道德抉择时,穿透迷雾而表现出一种平淡恬静、从容自如的睿智。当有了道德时,便有了有 德和缺德人的分别。当有了较高的道德意识时,也便开始了“高尚”与“庸俗” 、 “平凡”与 “卓越”的差异。 如果校长树立以人为本的道德意

8、识,就会在管理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实施以人为本的 管理理念、管理方式,在对待教师和学生上,就能真正设身处地地想教师所想、思学生所思, 也才能切实理解教师的疾苦,解决教师的困难,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让教师有了以人为本的 道德意识,教师在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时,就会站到其他教师的立场上替他人着想。教师在对 待学生上,也就不会因为升学的压力、功课的紧迫性而“无情”地扼杀学生的天分。学生有 了人本道德意识,便懂得了互相帮助,避免了恶性学习竞争,就能理解生命的价值,珍爱生命,珍 惜体验,认真对待人生的每一个经历。即使平日难以驯服,学习一塌糊涂者,也会体会到身边 的亲戚、朋友、同学、教师们为他们所付出的努力和

9、辛苦,也便学会了体谅、理解和关心他 人,也便不会为自己的个人趣愿而想当然地做一些事。 (二) 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指导办学者如何办学的一种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它决定了学 校的办学方向和发展进程。它来源于办学者对教育活动的理性思考。 “以人为本”的办学 理念更要以学生为本。一是要以学生的个性为本,二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这就要求教育 工作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能力 水平设计教育目标、选择教学内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使其得到发展。 1.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是被动、消极的,而是以强烈的求知欲,主动 积极地

10、探索社会和自然界的规律性。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而不是 刻意地把学生束缚在一定的轨道上,按照固有的方式、事先预定的规则运行,更多的是运用间 接的、不做明确规定的指导方式,围绕问题的主题引导学生找到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出路。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学生的个性差异有两层含义:一是承认学生的发展存在差异性, 教学就是要找到每个学生发展的起点,使学生在其原有的发展基础上,达到发展的最优化。二 是学生发展的独特性,学生的智能是多元的,除了智力能力外,还有言语、操作、音乐、身体 动觉、交往能力等。因此,教育者应根据学生的不同能力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3.让学生经历生命体验。

11、 “体验是人的生命存在的方式,也是人追求生命意义、实现生 命价值、焕发生命活力、走向生命超越的方式。体验是生命在活动过程中产生的内在感受、 主观经验和深刻情感,生命通过体验感知自我,认知他人,解读生活;生命通过体验获得意义,升 华情感,净化灵魂。 ”人的有意识的生命存在就是其自身生命的表现、生命活力的释放和生 命体验的获得。人的生命怎么表现自己、体验自己,他就怎么样生存。生命存在取决于自己 的表现、自己的能力,更取决于自己的体验。因此,教学活动不仅仅是学习的过程,还应是生 命体验的过程,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形成乐观的精神,体现强烈主体意识的积极心态,是其 论文发表与写作资深网站: QQ:10

12、0359168 走向成功的重要基石;失败的体验 ,是其经受磨砺的必然之路,只有经历过失败的体验,才能在 成功之后体会到成功的来之不易。 (三)塑造以人为本的学校形象 所谓学校形象,是社会公众按照一定的标准和要求,对一所学校的校容、校貌、校风、 教风、学风给予的整体看法或综合评价,是学校外在和内涵的统一,是学校物质、精神和文化 的统一。良好的学校形象是当代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无形资产,良好的学校形象能够使一所学 校获得良好的社会效应、较高的社会认同,最终会收到由社会效应转化而来的“无形”的社 会回报。另一方面,良好的学校形象还可以产生强烈的学校向心力。学校的良好形象赋予学 校师生员工的是崇高的荣誉感

13、,可以使他们在社会上深切地感受到由于学校形象而给自己带 来的荣耀,进一步增强对学校的凝聚力。在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的背景下,学校的形 象设计体现“以人为本”,是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在校风的培育方面,校长在领导作风上,要切实关心师生员工,领导角色应从“官本位” 向“服务本位”转变。学校领导只有正确地进行自我角色的服务性定位,才能够建立正确的 权力观,正确地使用权力。学校领导的行为一方面要为学生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学 生的学习和发展服务;另一方面 ,就是要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尤其是良好的心理环境, 为教师个人的发展提供保证,为学校的发展服务。学校领导只有这样认识自己的

14、角色,才能努 力为师生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尽量避免师生产生压抑感和挫折感,以促进教师发展 来体现自身的价值。教师在教学作风上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改变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 式,切实考虑到每个学生发展的特点,尊重爱护每个学生,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的特点和智能 发挥出来。同时,教师与教师之间也要注重合作与交流,相互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 教风。学生在学风上要互相学习,相互帮助,相互理解,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校貌的设计上,校园雕塑的设计要注重代表学校形象的、在学校建设的历史上有重 要意义的人物。没有楷模的学校文化是不完备的文化,是难以传播和传递的文化。楷模是一 面旗帜,指引大

15、家前进,如果缺少了这面旗帜,大家就会觉得失落,没有了目标。多数成功的学 校都有自己楷模式人物,即使学校不存在了,学校文化依然存在。楷模式人物是一种精神,这 种精神一直激励着师生员工开拓进取,激励学生不断争取更优异的成绩。在校园环境的建设 上,无论是自然环境的选择还是物理环境和社会环境的设计,都要体现人性化的内涵。 参考文献 1史华楠,周文建.校园文化学M. 北京: 北京医科大学、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联合出版社, 1993. 2赵中建.学校文化M. 上海: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薛晓阳.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新视野J. 教育研究,2003(3). 4邹进.现代德国文化教育学派M. 太原: 山西教育出版社,1992. 5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意识及意识型教师J. 教育研究 ,2005(2). 6张茂聪.道德意识: 生命的激扬与飞跃J.教育研究,2005(11). 7杨春芳.学校精神文化的价值取向及建设策略J. 天津教育 ,2006(3). 8刘济良.论生命体验与生命教育A.河南省第 21 届青年教育年会论文编辑委员会.生 命教育集C.新乡:牧野出版社,2006. 9吴乔.学校形象与内涵发展J. 北京教育,2005(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