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人教新课标)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教学参考 第一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3.浓浓乡土情 风味小吃味自佳 -临海 临海的风味小吃是临海历史的折射。不同历史时期的吃法也不一样。同一个蕃薯, 解放前是穷苦百姓的“半年粮” ,家家户户都得吃;城里人称为“杂粮” ,不过几分钱 一 斤,吃法也随便,熬起来一大镬,一半水一半蕃薯,能填饱肚子就行,既多又贱! 如 今 , 这 杂 粮 让 精 米 细 食 取 代 , 蕃 薯 变 得 少 而 又 奇 了 , 且 不 说 每 斤 要 卖 到 八 毛 至 一 元 , 就是烧起来也十分讲究。 有出于怀旧心理的,有出于讲求营养搭配的,有出于返朴归 真、回归自然的,吃法
2、就大不一样了。野荠菜 (田荠 )、马头兰、孟菜、苦丁菜、石莲、乌糯、木宅 (方言音 zh )子等野生植物也经历了同样的历史,这些“野食”过去是贫穷 人家的家常菜,如今都成了宴席上的 珍品佳肴。过去是“烧熟了就吃” ,不要求什么, 现在要讲究色、香、味、形、器的饮 食美学了。 入夜,假如你漫步在青石板铺就的小街,就会听见一声声不紧不慢的单调沉闷的敲 梆声, “笃笃! ”, 请不要误会这是打更人在敲梆, 而是临城解放前就有的馄饨担子。 在以往, 不管老人和孩子,听到这“笃笃”的声音,就知道卖馄饨的老人步履艰 难地挑着担子,蹒跚地过来了。 “买馄饨 。 ”担子停了下来,孩子递上七分钱,卖者总 利索地
3、在一个碗子里放进 少量白开水,将煮熟的馄饨撩进碗里,然后用猪肉丝、鸡汤 和冬笋丝加韭菜盖在上头,谓之 “浇头” 。这就 是临海的风味馄饨。 假 如 你 徜 佯 在 紫 阳 街 的 白 塔 桥 附 近 , 你 也 会 看 到 有 一 大 堆 人 就 在 街 头 的 小 摊 边 , 每 人一把小凳,零乱地坐 着,享受着豆面碎和面结的鲜美。把豆面浸在水里,待其发涨 至发白时,再放在锅里烧煮,同时放进猪肉丸(圆) 、小油泡,有时放在肉汤或鸡汤中 煮,味道 特好。一种用千层包裹已调好料的精肉,再用粽树叶捆扎起来,这就是“面 结 ”。 把 它 与 豆 面 碎 一 起 烧 煮 。 如 在 街 头 或 屋 檐
4、 下 的 小 摊 上 买 上 一 碗 豆 面 碎 加 面 结 , 配 上葱辣味精,不但鲜美香热, 而且令人生出些许旧时风情,幻化出昔日的无限韵味。 家乡的老街 家乡有座南门古街,历经数百年风雨的老街屋宇已很残破,几经政府修缮,仍存有修旧如旧“之貌,实 在是民心工程!在我看来非常亲切,因为她代表高邮这座城市过去的辉煌。如果唯一仅存的古街再得不到保 护的话,高邮的历史只能从照片里寻找啦。因为她还代表 2 了这个城市的文化,就像北京的胡同,上海的弄堂一样。 进入老街, 配合着两边古香古色建筑和高大的牌坊仿佛时间一下子倒退几百年似的。老街里存有一座目前全 国规模最大,保存较完整的古驿站,位于南门大街馆
5、驿巷内, 3 明洪武八年开设 ( 1375 年) , 是京杭大运河旁一处重要的水马驿站。 不知不觉发展成了 一个 国保级文物,古玩的交易市场。驿内的文物和史料,向游人展示了中华民族三千 年的邮驿文明史。 来这里的游人大部分是老年人,每个人的脸上都刻满沧桑,像我这样的年龄很鲜见的。他们到这里未必是 进行交易,大部分人只是在这仅存的没有钢筋水泥的地方寻找自己过去的影子罢了。现在商店很难买的东西 在这里经常能发现。早期老辈人用过的东西保存的依然崭新如前,古色古香,让人怀旧。 苍茫岁月,无怨无悔。追逐时尚,自觉再也力不从心了。惋惜之余,也开始喜欢品味人生。以前的豪气, 激情都好象溶在岁月的涟漪里,再也
6、抓不住,只留下惆怅。有人说怀旧是衰老的表现,其实我感觉怀旧是人 们以新的生活感受唤醒旧日的情感,而在无限温暖的回忆中蕴涵对生活更真挚的渴望。 走出老街,望着街面的高楼大厦和匆匆而过都市人的身影,眼前的一切又把我拉回了这个现实的社会,明 天还要上班,还要挣钱,看来我离真正轻松的玩味人生的年龄还早着呢。 家乡的老屋 我出生于福建省顺昌县的一个小山村里,属于闽北地区。 小 山 村 是 畲 族 聚 居 区 , 那 儿 的 村 民 全 都 姓 雷 或 姓 兰 , 我 们 家 族 是 唯 一 的 汉 族 及 外 姓 , 我到现在也不知道爷爷 辈为什么要迁到这儿。小山村分为上场与下场,上场全是畲族 人,下场
7、一排房子住着我家、大伯家、堂哥家、 堂姐家、姑姑家、表哥家共六家人。 我家由爸爸妈妈和三兄弟组成,我最小。 全村的房子都是一个模式的木制瓦房,墙也是木板拼成的,地面就是夯实后的土。房屋分为两层,下层为灶 间、饭桌、卧室,上层堆放做农活的工具、谷物杂粮等。我 们三兄弟到外地读初中的时候,爸爸就在上层隔了 一大间房子给我们三兄弟住,让我 们 回 家 时 可 以 在 房 间 里 读 书 学 习 。 这 种 房 屋 冬 暖 夏 凉 , 就 是 老 鼠 、 蚂 蚁 和 蟑 螂 特 别 多 。 我们毕业后,爸爸才把地面铺成了水泥地面。 我家紧依着竹山而建。每到冬春时节,山上就会有很多竹笋冒出地面。有时家里
8、突然来客人了,妈妈做饭 时寻思着菜不够,就会叫我们到山上挖竹笋来做一道菜,很方便。爸爸在山上种了桃子、李子、梨、枇杷、 杨梅、柿子、桔子等果树,到了开花或结果的季节,远远看去一片鲜艳的花或沉甸甸的果实,很是好看,当 然,我们很少吃水果,那是要拿去换钱交学费的。 屋顶密密铺着瓦片,经常会破,或者铺得不密实,下雨时就会漏水,我们就会拿出脸盆之类的东西接水, 听雨水滴滴答答地落到盆里。听爸爸说曾经一次刮大风,全村一半以上的屋子的瓦片都被吹没了,我家也没 能幸免。不过,从我记事开始到现在, 老屋还没出现过大的损害。 4 小时候放学回家,最喜欢的游戏有三个:把家里的蟑螂打死了,放在屋角落蚂蚁窝不远处,看
9、小蚂蚁带出 一大队的蚂蚁来搬蟑螂,有时候看烦了,就取一大盆开水浇下去,把蚂蚁烫死;或者到山上,爬上相邻的几 根竹子,把它们茂盛的枝编在一起做成竹枝椅,可以坐在上面荡着玩;妈妈做好晚饭后一声喊,小伙伴们立 马散伙,都飞快地冲到自家饭桌上,快快吃完饭又一起继续玩捉迷藏的游戏,从这家躲到那家,从那家找到 这家,很热闹。 家 乡 的 老 屋 陪 伴 着 我 们 长 大 。 后 来 到 外 地 读 书 , 只 有 每 年 寒 暑 假 我 们 才 会 回 到 老 屋 。 毕业后三兄弟都到城市 工作,把爸妈也接出来了,我们就没再回去过,因为那儿太偏, 路上来回的时间就会把假期消耗光。不过,爸 妈和我们聊天的
10、时候不时会说到老屋, 说起在那儿生活的一些片段,谈论家乡的变化,还经常给老邻居们打打 电话,隔一两 年还会回去看看老屋,看看老邻居。 近日出差刚到家,正和爸爸闲聊暴雨天气,就接到家乡打来的电话,说连日暴雨, 老屋背靠着的山发生了滑 坡,把老屋埋没了,堂姐夫受伤,被村民从土里救出来,那 儿电、通讯、道路已全部中断,打听不到进一步的 消息。爸爸一听就很着急,嚷着要 赶回去看看,妈妈在旁边不停落泪。我只是不停安慰二老,也不知道该怎么 办。后来 我在网上看到一则消息,“记者 2005 年 6 月 21 日 晚 间 获 悉 , 福 建 省 南 平 市 顺 昌 县 由 于 连续 4 天遭受暴雨及大暴雨的袭
11、击,人员财产损失目前在该市 10 个县、市、区中最为 严重。 ” 等情况好转后,就让爸妈回去看看,不知道老屋成什么样子了,我也不知道有没有 足够的假期陪二老一起 回去。爸爸这几天不停地叹息: “那是我们家的根哪。 ” 老屋, 别了。别了,老屋。 家乡的生老礼俗 满月 孩子出生够一个月叫“满月” ,又称“出月”。满月日由家长给小孩起名,来贺亲友送给小孩手镯、脚箝、 襁褓、衫、裤、裙、帽等礼品,婴儿剃胎发,穿着新衣帽拜祭 祖先。主人家将煮制的姜醋和红鸡蛋赠送亲友。中午设宴款待亲朋,称“满月酒” 。 生日 小孩子过生日,吃熟鸡蛋。男子结婚后第一个生日叫“初生日” 。是日家备喜宴,制作茶果拜祭 祖先。
12、岳父母派人送给女婿长裤、鞋袜、碗筷、猪鱼肉等。民间祝寿, “男 不做十,女不做九” , 男女 年逢四十均不做大生日,忌“四”与“死”谐音。凡年届七 十、八十、九十岁数做生日叫拜大寿,过百岁生日叫 “期颐” ,大寿辰前一天,儿孙、媳妇、女婿等面捏“寿桃” 、 “长 寿挂面”或粉丝,做“福如东海、寿比南山”寿幛, 谓之“暖寿” 。寿辰,寿公或寿婆晨起梳妆,始行拜寿仪式,堂 悬“寿屏” ,高燃“寿烛”儿女、亲友登堂致贺,晚设“寿筵” ,食 有寿面、万寿果(木瓜)蚝豉、发菜等, 5 寓意长寿发财。 20 世纪 80 年代后,寿庆多酒楼举办,平常生日,以蛋糕示贺。 家乡方言 我 的 家 乡 珠 海 位
13、于 广 东 省 东 南 部 , 平 时 说 话 以 粤 语 为 主 , 少 部 份 村 落 所 说 的 “土 话 ” 也是粤语转变过来,用 粤语和村子里的人也能对上话,互相沟通能明白对方说什么。 粤语也称白话,粤语是一种方言,它本身就是汉 语的组成部分,有研究指出,它保留 了古汉语的诸多成分,是古汉语的活化石,据说白话发源于封开,讲白话 的汉人先祖 大都是秦汉时由中原迁徙到封开。 现在珠海不仅上了年纪的本地老人和小孩子会说地道的白话,就连来广东工作或生活的外地人也说得蛮好, 不过初来乍道的外地人常会因为这里方言闹出如“唔知 母鸡”的笑话。 家乡老屋 漫步在老家,这是个在秀美的青山绿水中,隐隐约
14、约的一个古朴雅致小村,在这里你会感受到与繁华的大都 市一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氛围,那里的小街、那里的老屋、那 里的人,还有家家户户门边晾晒的咸鱼干、菜干, 不禁让你忘却是自己是身在珠海。 这 里 没 有 车 水 马 龙 的 景 象 , 老 人 们 摇 着 大 蒲 扇 在 门 边 乘 凉 , 或 齐 齐 围 着 聊 天 或 打 麻 将 , 他们眼睛里透着平静与安详,仿佛老屋的一切都还和他们小时候一样,什么都没有改 变。 放眼望去,北山坡的溪水蜿蜒地从小村前流过 村里古树婆娑,古树掩影下的 房 屋几乎全是古色生香的清代民居,且保存完好,令前来采访的记者赞叹不已。 步入老家,我仿佛步入了上一个世纪,仿佛
15、步入了某处拍摄电影的外景地,那种诗 意、那种古雅、那种随处可见岁月斑驳的痕迹,令人不由得不惊喜。 这里的老屋有的有好几百年了的历史,我的小村是是一个有点来历的村子,村子背东向西,有南北闸门和南 北炮楼。北闸门横梁上刻有“北环紫极”四个大字;南门上刻有“南控澳” , 第三字无法辨认;闸门上都留有 枪炮眼,南北闸门分别为进入会同村 的两 处入口。进入闸门就是南北炮楼了,北炮楼楼高四层,楼身刻有 “云飞”二字, 炮楼正面墙上还悬挂著一只西洋钟,因年代久远,钟的指针已经和钟面锈蚀在一起, 时间在这 里确确实实成为永恒的时间了。 老屋的在建筑上是非常讲究,可圈可点之处颇多,说“雕栏玉砌”是二点也不过分 的,屋檐、门楣、窗格上精美的装饰图案及雕花触目皆是,古雅之气扑 面而来。不少 房 屋木门上都装有成对年代久远的铜锁,既可以用来叩门也可以用 来锁门。村内的房屋均为上等青砖所建,墙是 那种双层夹墙,有几处房屋墙身破 损了,夹墙裸露在外, 6 里有一处祠堂,一面墙上有精美的镂空图案,另一墙壁不显眼处嵌有一青石板,上刻有“同治七年”字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