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目录 1.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1 1.1 社会因素 1 1.2 家庭环境因素 1 1.3 校园环境因素 2 1.3.1 环境、角色变化引起心理不适应 2 1.3.2 学习、就业带来的压力 2 1.3.3 人际关系的影响 3 1.3.4 不健康的校园文化的影响 3 1.4 网络环境因素 3 1.5 自身因素 4 1.6 大学心理教育的滞后 4 2. 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4 2.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4 2.2 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管理 5 2.3 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 5 2.4 建立长效救助机制 6 2.5 推广阅读治疗 6 3. 结语 .6 参考文献 7 0 大学生心理问题
2、成因及对策分析 【摘要】 当前,大学生面临着学业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和人际关系等压力,进而引发的心理 问题逐渐增多,影响了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心理健康问 题产生的因素,并对此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关键字】 大学生 心理问题 原因 对策 1.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成因 1.1 社会因素 当今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生存、就业等环境日益严峻,作为在这种 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将来走入社会势必会面临这些现实而又残酷 的问题。再加上近十多年来我国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毕业生人数连 年攀升,许 多大学生面临着毕业即失业的局面,即使找到工作的学生, 许多也是频频跳槽,众多
3、的不确定性使得在校生对未来的生存状态存在 着恐慌。一些学生甚至自暴自弃,整日无所事事,丧失了努力的方向。加 之长期以来,人们所遵从的价值理念都是以利益为核心,这种急功近利 的思想也影响到了大学生。 1他们崇尚的是一步到位的理想工作和 优越 的学习环境,稍遇挫折就逃避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久而久之,便形成 了心理问题的积累。 1.2 家庭环境因素 家庭对于一个人的成长起着重要的影响作用。一个人对于客观事 物的认识往往是从家庭环境、家长的言谈举止开始的。不同的家庭教育 与影响产生的结果是截然不同的。对子女教育严格的家庭,家长对子女 的成长特别关心,望子成龙心切。对孩子学习抓得很紧,对于子女的其 他兴
4、趣、爱 好不予支持,缺乏沟通, 经常用命令、指责的方式强迫孩子做 1 事情,这样的孩子上了大学以后,往往很难自立,适应社会较慢,在人际 交往中,他们表现得懦弱,缺乏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父母对子女百依 百顺过分溺爱,害怕孩子受挫折,这样的大学生依赖性强,缺乏同情心, 遇到挫折便不知所措,缺乏自制能力。父母对子女行为放任不管,很少 约束,这样的大学生常以自我为中心,缺少家庭教养,不懂得尊重他人, 比较任性,很难适应集体生活。此外, 还有一些家庭因父母感情不合或 离异等原因,造成孩子性格暴躁、心理压抑、自卑等不良心理反应。 1.3 校园环境因素 1.3.1 环境、角色变化引起心理不适应 到了大学以后
5、,以往生活由父母包办的状况被独立生活的方式所 代,这种变 化使部分大学生感到极不适应,依赖性和独立性的反差和矛 盾造成了他们对新生活感到迷茫、恐惧。加之大学生学习内容复杂、难 度大,学习 方法与中学时代变化很大,促使部分学生对新事物产生紧张 情绪,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 2同时,大学里 竞争激烈,学生的素质、能 力差距很大,这也容易造成学生产生心理落差,产生自卑。 1.3.2 学习、就业带来的压力 许多学生在高中是学生中的佼佼者,到了大学,这种优势变得不 再明显,学 习中的竞争激烈,部分学生由于没有拿到奖学金。得不到“ 三 好学生”而自 责, 怀疑自己,甚至自暴自弃。就 业的压力带给在校大学生
6、的心理负担随着社会竞争的越来越激烈而逐渐加重,部分学生对就业产 生了恐惧心理,有的学生几次求职失败后。便痛不欲生,怀疑自己的能 力,对前途悲 观失望,有的甚至轻生。 2 1.3.3 人际关系的影响 人际关系已成为当前大学校园里极为敏感的问题。不少大学生为 此处于矛盾之中。部分大学生自我封闭,不信任他人,有的大学生缺乏 人际交往的经验和技巧,所以常常处于紧张、孤立的境地,还有的大学 生处于冷漠、疏远的人际关系中,致使心情焦虑,有损身心键康。 1.3.4 不健康的校园文化的影响 当前社会的部分不良现象也辐射到大学校园,使原本文明、高雅 的大学校园文化也滋生了不健康的内容。校园里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盲目
7、 追求新潮热,部分学生热衷于网吧、牌桌、酒桌,流连于花前月下,考试 作弊、弄虚作假现象也屡见不鲜。这些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 健康。 1.4 网络环境因素 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发展,它已走进了每一个大学生的生活。 网络作为一把双刃剑,它在给青年学生带来益处的同时,也带来了负面 影响。部分大学生疏于学业,沉湎于网络的虚拟世,脱离了现实环境及 现实的人和事物。网络成为其逃避现实的理想港湾,他们不与人交流, 自我封闭, 对现实的人和事漠不关心。整日陷在网络的虚幻世界里,极 容易使其人格产生变异,影响正常的认知、情感和心理定位,甚至导致 人格的分裂。 1.5 自身因素 大学生人格方面的缺失也是导
8、致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一个重要 原因。所谓 人格缺陷是指相对于正常人格的一种边缘化或亚健康状态。 大学生处在一个敏感的年龄阶段,一方面,他们生理上基本发育成熟, 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另一方面他们的心智尚未健全,对人 3 生、对社会的认知处于相对初期阶段,今后的发展方向还存在诸多不确 定因素。 3正是这一年龄特征与心理缺陷的 结合, 导致许多大学生在面 对棘手的问题时,不能以一个成熟者的心态去应对。还有一部分学生, 最初选择专业时,没有根据个人情况进行详细分析,进入大学后,对所 学专业不感兴趣,沉迷玩乐,荒废了学业。 1.6 大学心理教育的滞后 近些年来,各高校都非常注重大学生心理方面
9、出现的各类问题, 并设有专门的心理咨询机构。但是,由于学生数量众多,而师资力量相 对有限,加之一些思想有问题的学生不愿主动去说明情况,所以,他们 的问题并未得到及时地关注和解决。除此之外,这些心理咨询机构还存 在着滞后性,许多学生的心理问题当被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比较严重的阶 段,加大了解决问题的难度,没有充分发挥预防的效果。 2. 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2.1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在校学习期间,校园文化对他们的影响至关重要。要积极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高雅的校园氛围,开展商品位、高 质量、高参与率的文体活动。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群体的凝聚力,产生集 体荣誉感,而且会使每一位
10、学生在参与活动中身心得到愉悦和放松,心 灵得到教育和启迪、净化。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作用很大。优美的环境 可以促进人的心理健康,重视学校环境优化、美化,加强校园景观建设, 通过具有时代感、艺术感的校园景观建设,对学生身心健康起到润物无 声的作用。建设优良的校风、学风、教 风,使学生置身于其中,陶冶情操, 净化心灵,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积极的心理品质,促进大学生协调发展。 4 2.2 加强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和网络管理 网络心理健康就是大学生在上网过程中能始终保持良好的心态、 稳定的情绪,能正确判断网络的虚拟空间与现实世界的区别。学校应通 过正面教育,积极利用网络阵地,开设网络心理健康教育课,设置心理 健
11、康教育网页,有针对性地开展网络心理健康专题讲座。以此构建全方 位、多层次、多角度的宣传教育体系,引 导大学生认识到沉溺于网络对 自己心理和行为产生的消极影响。并加强日常管理,对学生的“ 泡陶吧” 等现象进行控制,力争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2.3 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 对大学形成正确的认识,对自己的发展方向有明确的目标。表现 在学习上就是有积极的反思自省意识,能够科学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 对学习的成败能进行正确的归因;生活上能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抱有 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既有远 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大学生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 一的人格,做到自
12、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 虚伪,勇敢而不鲁莽,灵活而不油滑;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正直的作风、 谦虚开朗的性格。 2.4 建立长效救助机制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补救措施应该从新生入学时人手。首先建立新 生档案,新生档案包括新生心理咨询档案、新生基本情况档案。通过新 生档案可以基本了解学生的心理情况以及家庭情况,为今后的工作奠定 基础。其次建立特殊群体的关注机制,定期进行心理沟通,力争将心理 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最后建立心理问题预案,对于出现心理问题的同 5 学,及时与家长沟通,及时与有关心理咨询机构和心理医疗机构沟通, 使得学生可以及时得到救助。 2.5 推广阅读治疗 大量研
13、究表明,图书具有安抚、镇痛的作用,可以成为营造良好心 情、松弛精神紧张的工具;也可成为激励培养人的意志,促进人们养成坚 强的意志品格的工具。 4长期以来,人们利用 阅读疗法,通过读书来排遣 心中忐忑不安的思绪和焦虑,提高自己的情绪,增强自己的意志。阅读 疗法的这种“ 自疗作用 ”是其作为一种社会现 象和医治手段长期存在的 理由和基础。大学是青年成长的关键时期,大学生在此阶段形成他们成 熟的人生观、价 值观、世界观, 为进入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因此,图书 馆要积极开展阅读疗法服务,不但能为大学生调适和化解心理障碍,而 且为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提供充足“养分 ”。 3. 结语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
14、群体,所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是多种多 样的,这其中包括自身矛盾、家庭矛盾、学 业矛盾和社会矛盾。所以说, 大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学生一方面具有 一定的心理优越感,同时在内心深处又存在着迷茫和困惑,尤其是当他 们发现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或自身的努力得不到回报时,不良情绪的蔓延 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心理问题。因此,在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应当更 多的给予他们关心和支持,要真正站在他们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将大学 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只有多方力量共同努力,才能 促进大学生在成长求学的道路上和谐、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6 1 杨 倩 . 大学生心理问题成因及对策分析D. 青春岁月 2012(1) 2 郝 丽红 .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因素及对策研究D. 教育探索 2006(4) 3 周 姗姗 . 大学生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途径D. 时代经贸 2011(29) 4 曾 晓 珊. 大学生心理问题阅读治疗的探讨D. 图书馆建设 20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