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于网络环境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进入 21 世纪,以多媒体和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正在引发人类历史上的一场革命。作为 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两个核心动力,互联网和教育将深刻地改变一个民族的历史和命运,改变一个国家、 企业、个人在未来时代的竞争力。信息社会的来临使我们的教育别无选择,不抓住机遇就会被历史的巨浪 冲走。为了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为了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我们必须跨上网络快车。 在网络环境中,教育信息的显示呈多媒体化,教学信息组织成超文本形式,教学过程具有较强的交 互性,教育信息的传递呈网络化、智能化,这使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更具魅力,教学模式也与传统教学有 了
2、巨大的不同,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探索网络环境下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教学 改革和教育技术面临的最重要的课题。而信息技术教育将是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学科 的建设与发展是核心,所以探索一种以培养现代人为目标的新型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将成为我们的首 要任务。 一、 网络环境下的教学 随着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的日臻成熟,现代教育技术已悄然向第三阶段网络教学 (WebBased Instruction,即 WBI)过渡,我们认为教学的网络化、多媒体化是现代教育的一大特征, 网络教学代表了现代教育的一个发展方向。 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一种教学方式。计算机网络系
3、统由服务器、教师主机和学生工作 站联接而成。教师通过主机控制整个网络的每一个终端,与学生进行交互会话,学生在自己的计算机前接 受教师的指导进行学习。教学活动中,学生利用计算机的交互功能,首先在局域网(如校园网)与教师、 其他学生进行交流,若教学资源不能满足要求,则可进入 Internet 网,以寻求更多的资源或信息。 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也与电教、CAI 存在本质的区别,先进的教学理念预 示着它强大的生命力。网络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师的中心地位;突出 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媒体从原来作为教师的演
4、示工具,转变为学生的认知工具;考虑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真正落实了因人施教的教学原则。 二、 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 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它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中小学生的信息素养。 1988 年全美国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制定了学生学习的九大信息素养标准:能够有效地 和高效地获取信息;能够熟练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能探求与个人兴 趣有关的信息;能欣赏作品和其他对信息进行创造性表达的内容;能力争在信息查询和知识创新中做得最 好;能认识信息对民主化社会的重要性;能履行与信息和信息技术相关的符合伦理道德的行为规范;能积 极参与
5、活动来探求和创建信息。我们认为,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基本内涵恰恰就是信息处理能力,对信息 工具的掌握,包括计算机、网络的操作等是中小学生信息素养的基础。 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课程有着自己的特点: 体现学生主体性、主动性与认知发展水平,学生 是学习的主体,特别是信息技术中有关技能的学习更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其他课程比较而言,信息技 术课程有更大的主动发挥的余地;再有,信息技术课程要体现出不同学段的目标和内容与其认知发展水平 相对应。 实践性,即教学上要求学生手脑并用,注重操作训练,在课程设计时应加强“做中学”“学 中做”等实践环节。 课程的整合性,信息技术课程在教学内容上要求与其他学科整合; 信
6、息化和网 络化,学习是一个信息处理的过程,学习者是信息的处理者,那么学习者就要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 这就是信息化社会对现代教育的另一个挑战:学习者应具备一定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处理能力是指恰当 地选择信息工具,主动地利用信息资源,有效地采集信息、加工信息、发布信息等处理信息的基本能力, 因此,培养学生信息意识和网上信息的获取、发布和处理能力是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目标; 创造性, 这是信息技术课教学的基本要求和本质反映。 三、 信息技术课程模式的转变 过去,在一些学校中由于教学观念等认识上的误区,人们往往把中小学计算机教育与计算机职业技 能培训等同起来,把计算机作为纯粹的学习内容或学习目的,结
7、果使中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变成了计算机 课(打字课、程序设计课或 Internet 培训课)。现在,随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任务从单一的学科知识的 学习转向学生信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我们要改变原先那种过分强调学科体系、脱离时代和社会发展 状况的课程体系,探索以课程整合为基本理念、以网络教学为手段、以信息技术为认知工具、以各学科知 识的学习过程为载体、以培养学生信息技术素养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为目的的新型课程模式。 1.信息技术课程与其他学科之间的整合。将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以其他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作 为载体,从而达到学习信息技术和培养综合能力的目的。一方面要注意适应其他学科的需要和发展趋势。
8、 比如,在当前,实用性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方向,小学低年级学生就开始学习初步的几何知识、统计知 识等。统计图是分析、整理信息的重要工具,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就要在不增加学生负担的前提下尽量安排 这方面的知识。另一方面,其他学科知识是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如 Word 文字处理的综合学习,一般采 用让学生制作板报、自我介绍等方式进行,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写作能力和一定的整体审美能力,因此在安 排整合的“任务”时,除了要考虑 Word 软件本身的功能及难易度外,还要考虑到语文、美术学习的进度, 至少要在语文课、美术课给学生打下初步的识字、阅读、写作基础和审美基础之后,再安排这类综合任务。 在当前国家和社会普
9、遍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精简课程的大环境下,为了加强学生信息素养的培 养,教育部要求在近期分阶段地开设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这必将带来课时分配的矛盾,加强各学科之间 的整合,强调课程整合,应该是解决这个矛盾的一个重要途径。 2.在加大对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基础上,我们对信息技术课程进行了专门研究,将与其他学科联系 密切的内容进行细化。提议由其他学科教师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提出整合思路,完成信息技术和本学科 的教学任务。例如,我市立新中学进行的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整合实验。首先师生先针对课题内容进行教 学分析,提出各种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考察和网络调查研究,并将各项调查结果存入微机。学 生使用
10、文字编辑软件进行文字编辑,或使用 EXCEL 软件分析处理各项数据制成柱状图、线性分析图等,最 后由学生将自己整个调查结果制成演示文稿或网页,进行小组内交流,并将优秀的作品以电子邮件的形式 发布到网上与网友进行研讨。通过此次实验,使学生在学习扩充生物知识的同时掌握了各项微机操作,使 学生原本感觉遥远神秘的网络空间成为他们遨游知识的海洋,教师们运用网络操作微机的水平也大大提高, 也不再感觉到计算机与各学科整合是遥不可及的了。再如初中美术第 2 册第 4 课和第 5 课学习绘画的视 平线与视点,平行透视与成角透视,学习这两课时让学生利用微机绘画出“近大远小”的透视现象 和变化规律,绘画出平行透视和
11、成角透视中的“主点”和“余点”。第 2 册第 14 课、15 课、16 课是花 草的写生变化、15 动物的装饰变化、16 人物的变形设计,通过图形设计,由自然形态向几何 装饰形态变象的过程的剖析,使学生了解对自然物进行艺术再造的诸多变象手段以及为特定工艺设计意图 的实现而进行的图形变并过程,从而为学生简单的设计尝试提供明晰的思路。 康成中学在学校校园网开通之后,利用校园网资源,通过指导学生建设学生特长网站,在网站建设 中让学生掌握网络的基础知识和网页制作知识,以及校园网的日常简单维护知识,拓宽了特长生的培养渠 道。 3.信息技术课程内各模块知识之间的整合。信息技术课程各模块知识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12、,一些模块 的知识自成体系。比如,图画处理和文字处理两个模块,如果仅从专业学习的角度考虑,他们之间没有什 么联系,学生可以分别独立地学会两种工具的使用。但是从解决现实问题方面考虑,经常需要结合图像和 文字两种信息载体来描述一个活动或制作一个作品,通过“剪贴板”综合使用多个软件,使表述更生动、 清晰,也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 开展课题研究,实施课题带动计划 1.多媒体情景教学实验研究。借助网络多媒体资源,将文字教材按照课程标准图形、文本、声音的 形式播放出来,使枯燥、难懂的内容生动、直观、有趣,便于学生接受、理解。基于这一设想,我们在鼓 励教师利用教育城域网资源,开展情境教学实验。如
13、康成中学的王秀芳老师在教学初中地理地球的运动 一节时,利用动画的地理课件使地球运动真正的“动”了起来。讲地球的公转时,先让地球绕太阳公转一 周,让学生慢慢观察、细细体味;然后在转到春分点时让画面静止,让学生看此时的太阳高度(阳光直射 在赤道);然后再让地球转到夏至,此时太阳光直射 23.5 N。夏至至秋分,秋分至冬至,这样形成四季 的变化。通过这一幕幕动画与声音的组合,学生在轻松、有趣的心境中真正体验了地球的运动,也克服了 这一系列抽象性难点的教学,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 2.“一人一机”网络教学研究。东关小学是我市建设校园网较早的学校之一,在 1999 年就建设了 ELEARNING 电子课
14、堂,率先开展了“一人一机”的语文“四结合”实验。他们把小学语文的识字教学、 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与计算机的汉字输入、多媒体的情境教学相结合,在电脑作文、网络阅读等方面逐步 形成了新的教学模式。教育资讯网开通后,他们在教育教学上又做了很大的改进。教师将教学设计网页化, 每个教学设计分成四部分, 教案推荐(从教育城域网上下载的适合不同层次学习需要的优秀教案); 辅学资料(学习方法、学科人物故事、多媒体资料、互连网资源网站等); 分层练习与检测; 教 师教案。上课时,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浏览相关内容,进行网上练习,也可以通过网页教案中挂接的相关 网站上网自主浏览学习,归纳总结。教师的备课不再是简单的设计
15、“教案”,而是设计网络课件,内容丰 富,通俗易懂,并配有相应的多媒体视听材料、相应的网络资源。开展“一人一机”网络教学实验,由最 初的一个班,发展到现在的四个学校的十个班,由语文扩展到数学、英语、地理、生物、化学等多个学科。 网络环境下,师生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教师不再只是管理学生的师长,更重要的是成为学生自 主学习、自主探究的指导者、引路人、帮助者。师生之间成了完成学习目标的合作者。 3.研究性学习的研究。1999 年底,高密市全面开设研究性课程。2000 年 8 月,高密市成立康成少 年科学院。以学生申请与评测答辩相结合的办法,从全市聘任六十名学生为院士,开展系列课题研究活动, 取得了一
16、定的成果。康成中学的信息技术学习研究小组,依托校园网,建起了“英语学习”、“小荷尖尖” 、“奥林匹克”等学生特长网站。在网站的建设过程中,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也完成了信息技 术和学科知识的学习。2001 年,市教科院又在城域教育网上开辟了研究性学习支持网康成科学研究 院。内容有研究专辑(供研究人员积累、发布课题资料)、资源部(提供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题 资料,介绍开展课题研究的方法)、情报部(通报国内外研究性学习的最新动态)、头脑风暴(推荐能够 激活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的素材,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从 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交流中心(供
17、研究人员发布初期研究成果)等,为研究性学习提供网上 支持。 高密市开发区是农业部批复的优质肉牛皮埃蒙特牛繁殖基地。初三生物教师在教学遗传和变异 时,给学生布置了这样一个课后作业:利用 4 6 周的时间完成“调查关于有利变异与提高良种牛的经济 效益的问题”。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用到 INTERNET 获取各种关于良种牛经济效益的信息,需 要把搜寻信息整理成相关的数据,用常见表格、折线图、条形图、圆图表、绘画文字等分析和解释所查找 的信息,把各类数据在表格或图表中表示出来,还要将研究成果以演示文稿的形式发布,同时还可以通过 E-MAIL 将信息发送给网友,交流关于良种牛的经济效益的有关数据
18、和信息。 调查结束后,教师发现学生掌握各种各样的信息技术手段:计算机、投影设备、扫描仪、因特网互 联、打印机、多媒体软件、字表处理软件、因特网浏览器、百科全书 CD 光盘、电子邮件收发等的使用方 法。参加调查的娄晓芳同学对生物课老师说:“老师,完成这个作业,学到的信息技术知识比我前两年在 课堂上学到的还要多,我现在感到计算机不再那么难学了,原来在我脑中一塌糊涂的 CPU、超级链接、查 询与下载、动画设置等等都迎刃而解了,这次活动对我太重要了。” 五、 基于网络背景下的课程教材开发 教材是课程改革的中心和基础,教材结构应反映出时代特点。信息技术课程教材是在综合考虑信息 技术本身的特点以及学生认知
19、规律和心理发展水平的前提下,将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操作联系起来 的整体。在新型信息技术课程中,信息技术既是学习的任务,更是学习的认知工具,教材的内容和结构设 计要基于网络背景的理念,帮助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综合能力,为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 具有实践能力的人才服务。 1“任务驱动与网络教学”的教材体系,以活动项目为中心安排教材结构。一是网络教学使交互 式学习成为可能,师生之间在教学中以一种交互的方式呈现信息,学生在网络中不仅接受,同时也在表达, 这就要求在组织教材时要有利于师生间和学习间的交流,有利于进行协同式学习;二是要注意新知识从其 他学科知识或现实生活问题中引入,使学生借助
20、这些有实际背景的问题,激发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加深 对所学的信息技术知识的认识和理解;三是信息技术作为一门工具性学科,还应安排一些联系实际、具有 时代特征的综合性任务和实践作业,通过网络和其他各种途径获取信息,使用信息技术来处理分析信息, 在活动中学会与人交流、协作完成任务,以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意识, 使学生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逐步培养。 2“多任务与主题化”的设计要求。信息技术课的网络教学,相当的一部分内容是在其他学科知 识的背景下完成的,这些学科的知识也就是一个个在网络教学中的主题。主题化网络教学就是在相应的知 识主题下,完
21、成一个个主题带来的大量任务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的过程。这实际上是一种 探究性学习,教材中要设计通过 INTERNET 等体现出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对于同一个教学知识点,可以有 许多个与其整合的不同学科和问题的“任务”,并且这些“任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各个学校的特色、教 师的特长的不同而不断变化。在教材编制中可以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方式,通过配套光盘、链接网址等 方法提供“多个任务”及相应的信息,供教师选择适合自己情况的“任务”进行教学。同时,积极鼓励教 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各自的情况,吸纳最先进、最新鲜的内容,自己创设相应的“任务”来完成所定的 教学要求,甚至调整教学顺序和进度,使之
22、更符合学生的学习要求。 3加强各模块内容的渗透和综合。要将一些基本知识、基本操作渗透到具体的应用环境中来进行 教学。比如,将文件和目录的概念、文件存取等结合到画图、文字处理等软件中,以循序渐进、螺旋上升 的原则安排教学,不要过于强调系统性、模块化。同时,根据任务的要求,甚至特意设计活动项目,引导 学生利用多个软件、多个模块知识的结合来解决问题,这既符合信息技术的特点,又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创 新能力和多角度思维能力。 4教材内容的现代性。要充分考虑当今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趋势,在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安排 上体现这一趋势,尤其要求每位学生都要了解或掌握一定的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但这只是教材现代性 的
23、一个方面。信息技术课程还要适应素质教育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通过在教材中创设综合性、现代性的 “任务”,让学生在学习信息技术的同时,了解到一些当今社会、自然、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5趣味性、学生主体性原则。学习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起着巨大的内驱作用。 同时,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材的表达形式要图文并茂、生动 活泼,并通过配套的多媒体光盘中的学习软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尽管目前基于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还处在摸索阶段,但是已经对传统教育思想、教学观念产 生巨大冲击,并已向人们展现出未来教育体制与教学模式具有何等诱人的前景。 (作者:山东省高密市教科院 刘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