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小学生养成教育论文: 论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 摘 要 礼仪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古今中外都非常重 视。在借鉴分析中国礼仪教育传统与西方体谅德育、道德认知发展等德育模式的基础上,华 景小学提出“优雅华景人”的教育模式,面向学生生活,重视实践中的道德情感体验,注意创 设优雅的教育文化氛围,促进了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 关键词 礼仪;道德教育 ;德育模式; 优雅华景人 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面貌和文明水准的标志。讲究礼仪是少年儿童应有的 品德修养,它不仅关系到每个少年儿童自身形象的完善和身心健康的发展,也关系到民族素质 的提高。小学阶段是学生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
2、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增长知识、接收道德 品质教育的最佳时期。因此,注重对少年儿童进行文明礼仪的养成教育,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培 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已成为所有教育机构和每位教育工作者重要 的职责之一。同时,也形成了不少各具特色的礼仪教育模式。 我们认为,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不仅包括礼仪知识的传授、 行为习惯的培养,更需要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因此,我们提出建设礼仪的校园文化,在优雅 的教育文化中促进小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 一、礼仪教育的内涵与现实困境 1.礼仪教育的内涵 礼仪既是一种外显的行为,也是一种内在的素质;同时 ,礼仪既是一种人际交往中的道德
3、 规范,也是一种人际交往的艺术修养。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明礼仪教育就不仅仅是一种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也不仅仅是道德知 识的说教,而是包括了从道德认知、习惯培养到素质养成的完整体系,它是一种素养、一种人 格的教育,是道德教育的核心。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洛克认为,礼仪教育是培养绅士的必要途 径,是儿童成长的稳固根基,也是教师修养的首要内容。 2.国内外礼仪教育的开展情况 目前,国内外教育界对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已经达成共识,把礼仪教育视 作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重要内容,并都提出了礼仪教育的具体目标与内容。如新加坡的 礼仪教育侧重于有为文化修养与勤劳、努力、合作;日本设立了“道德时间表”
4、 、 “友爱课”; 韩 国则十分重视国格教育,推崇中国传统儒家思想,以人为本,尊师爱生,注重培养学生的礼仪礼 貌;美国重在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与公民意识 ,中小学开设有公民教育课,培养学生如何适应 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 欧洲国家的道德教育多通过宗教、历史、社会等方面对学生进 行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求受教育者正直、尊重他人、尊重法律,具有良好品质。 而在我国,传统上就一直非常重视礼仪教育,“克己复礼” 、 “尊师重道”是儒家的重要诉 求,“礼仪教育”被儒家作为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改革开放以后,教育部门日益重视中 小学生的常规教育,倡导开展“五讲四美三热爱”活动,其实质也是社会主义新时期的礼
5、仪教 育。2010 年,中共中央颁布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指出,“开展必要的礼仪、礼节、 礼貌活动,对规范人们的言行举止,有着重要的作用” 。礼仪教育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许 多学校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当前中小学礼仪教育面临的困境 如同我国中小学德育面临着实效性低的困境一样,礼仪教育也面临着理论滞后、内容陈 旧、形式呆板、效率低下的问题。 (1)礼仪教育的理论研究比较滞后 虽然说礼仪教育是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有着两千年的历史,但是,我国在中小学开展礼 仪教育的同时,理论研究仍然比较滞后。这存在两方面的误区。一些人认为,中国从古至今, 不知多少思想家、教育家用精辟的语言
6、论述了礼仪教育的重要性,完全没有必要再进行理论 研究;另一些人认为,礼仪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重在实践,没有必要进行理论 研究。 不管是哪种认识,都影响了礼仪教育的理论研究。古圣先贤固然有着大量的论述,但多从 “礼仪”的重要性来进行,更多是从伦理的角度来谈,而缺乏必要的科学探讨。因此,很多学 校在开展礼仪教育的时候,目的性、科学性、系统性都不够,缺乏理论的指导,缺乏科学的操 作方法和训练手段,难以激发学生的情感,效果很不理想。 (2)礼仪教育的内容比较陈旧,形式比较呆板,效果也不明显 根据笔者的了解,大部分学校所开展的礼仪教育,基本上就是传统德育里面的常规教育, 只是换了一个“传统
7、而又时髦”的“马甲” 。也有一些学校,更是把“礼仪教育”的范围仅 仅局限为社交场合的一些礼仪知识教育。虽然这样去狭义理解“礼仪教育”并没有错,但是 却大大限制了礼仪教育的丰富性与活泼性,同时也就影响到了实效性。 而在开展礼仪教育的过程中,很多学校不太注意教育的形式与方法,很容易陷入两种简单 而错误的做法:一是进行单纯的说教 ,例如请礼仪专家进行讲座,组织大家一起看有关礼仪教 育的录像,学习不同场合的礼仪知识;二是进行简单的行为训练,动员班主任、少先队等资源, 加强常规的检查,希望通过简单而直接的督促检查就能够训练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 实现“礼仪教育”的目标。进行礼仪知识的传授,加强常规
8、检查,都是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方 式,但如果只是这样简单地处理,效果将会非常有限。 二、礼仪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的道德教育理念 礼仪教育属于德育的范畴,与德育关系十分密切。 “至善仁德诚于中,德相威仪形于外”, 礼仪教育要有实效,就一定要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高度着眼,要从道德教育的整体思考出发,要 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注重实效。 1.中国德育的历史传统:注重人的精神成长 我国的道德教育早在春秋战国时代就已经有学者涉及了,并从一开始就确立了一个历史 传统,那就是注重人的精神成长。中国传统伦理道德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主流,它从人与自我 的关系,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国家、民族的关系三个
9、方面强调了人的道德规范;后 人把孔子、孟子等儒家先贤所倡导的伦理道德归纳概括为“仁、义、礼、智、信”这几个 方面,以规范人的发展。综观儒家的众多论述,特别强调“人的精神成长”,大学云:“欲 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 2.西方现代德育的核心理念:人本主义 自 20 世纪四五十年代以来,人本主义心理学逐渐兴起,渐至成为西方当代心理学的主流, 并深刻地影响到社会的各个方面,首当其冲的就是教育。20 世纪以来,在人本主义的影响下, 西方出现了众多的道德教育模式,都强调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尊重“学生主体”,着力提高道 德教育的实效性。 (1
10、)英国的体谅德育模式 20 世纪 70 年代,英国学校道德教育家彼得麦克菲尔及其同事创立体谅德育模式,编写 了德育教材生命线(Life-line) 及教师参考用书学会关心 (Learning to Care)。体谅模 式吸收了人本主义思想,同时又接受了行为主义的社会制约理论和实践,从学生的需要出发, 以情感教育为指导思想,重新确立了学校德育的基础和原则。彼得麦克菲尔认为,学会关心 的德育模式之所以促进学生道德发展,关键是它凝聚着全部的道德知识力量,而道德必然靠理 解和领会,而不是靠教授。因此,该模式以学生学会关心他人、体谅他人,发展利他主义观念 为理论基点,致力于发展“教学生如何关心” 。麦克
11、菲尔所倡导的这个德育模式在诸多德育 理论中独树一帜,使道德教育贴近生活,具有很强的课堂操作性和实效性,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2)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道德认知发展模式是美国心理学家劳伦斯柯尔伯格(Lawrance Kohlberg)等人创建的 一种德育模式。这个模式强调德育教育的关键在于发展学生认知判断的能力。柯尔伯格假 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是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不断发展,道德教育的目的就在于促进 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与行为的一致性。要求根据儿童已有的发展水平确定教育内容, 创造机会让学生接触和思考高于其一个阶段的道德理由和道德推理方式,造成学生认知失衡, 引导学生在寻求新的认知平衡之中不
12、断地提高道德判断水平。在实践操作中,该模式主要是 通过道德两难问题的辩论来发展学生的道德认知判断能力。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 揭示了社会规范内化为儿童自身道德标准的过程中的规律: 行为结果的反馈在内化的初始阶 段起着关键性作用,而社会期望则在内化的中后期起着决定性影响。道德认知发展模式启发 我们,在礼仪教育过程中必须注重对儿童的道德行为作出及时反应,并强化家长、老师对儿童 的道德期望。 (3)价值澄清模式 价值澄清模式是 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道德教育理论家路易斯拉斯(Louis Raths)、梅里 尔哈明(Merrill Harmin)、西德尼西蒙(Sidney Simon)等人所
13、倡导的道德价值观教育模式, 是指“使受教育者通过价值评价和选择的学习,获得最合适和清晰的个人价值观的一种道德 教育模式” 。他们认为,现代生活的步调和复杂性使学生的价值观陷入混乱的境地,帮助学生 正视各种影响,从而树立自己的价值观是学校的重要责任。其核心是在于学生(儿童) 根据其 经验自由决定其价值观,目的是建构最适合个人的价值观,而德育过程是促使人们对自己和整 个社会的价值观作出充分自由和深思熟虑的反应的澄清过程。此模式突显德育中学生的主 体性,尊重学生,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和社会现实问题,具有实效性和操作性,同样体现了人本 主义教育思想。 (4)社会学习模式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Al
14、bert Bandura,1977)提出社会学习理论。它着眼于观 察学习和自我调节在引发人的行为中的作用,重视人的行为和环境的相互作用。社会学习论 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儿童道德行为、道德判断是通过社会学习获得的,同 样也可通过社会学习加以改变。道德教育应从人的人格形成出发,要关心人格的整体性。社 会学习模式强调教学中的德育意义,例如师生互动的道德因素、教师的人格形象等;重视潜在 课程的作用,尤其是校园文化的熏陶;强调榜样对品德的作用 ;重视环境、行为和人的交互作 用,主张德育应当引导学生把获得的认识付诸行动,在改变环境的实践中发展道德水平。 3.苏联的集体教育模式 苏联的教
15、育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开展的,其道德教育模式与西方道德教育存在着 明显的差异,最为有名的就是集体教育模式。 该模式是由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理论家马卡连柯创立的。马卡连柯认为,教育工作的 主要方式是集体教育:“在集体中 ,通过集体,为了集体。 ”每一个个体,应是有一个共同的奋斗 目标、有统一的行动、有组织纪律的社会有机体。马卡连柯还分析了儿童集体形成的阶段, 提出了平行教育影响原则,指出教师应以集体为教育对象,通过集体并在集体中教育和影响个 人。同时,他也提出了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马卡连柯认为:“我的基本教育原 则永远是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说实在,在我们
16、的辩证法里,这 两者是一个东西:对我们不尊重的人 ,不可能提出更多的要求。当我们对一个人提出很多要求 的时候,在这种要求里也就包含着对个人的尊重,因为我们向他提出了要求,正因为他完成了 我们的要求,所以我们才尊重他。 ” 三、 “优雅华景人”教育模式的内涵与实践 1.“优雅华景人”教育模式的内涵 (1)“优雅华景人”的提出 华景小学位于广州市新的城市中心区,学生中独生子女占九成以上,这些学生容易以“自 我为中心”,再加上传统价值观的缺失,普遍缺乏礼仪常识与良好的礼仪习惯,不善于温和谦 让,不善于与周围的人交往,有时过分强调个性与自由而忽视集体与他人。社区居民整体素质 虽然比较高,但仍有不少家长
17、重智轻德,认为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了,忽略了对孩子文明礼仪 的教育。因此,学校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有鉴于此,华景小学在办学之初就提出明确的办学目标:建设现代化的优质社区学校,培 养具有现代文明的优雅华景人,为学生的终身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十几年来,学校秉持“优 雅华景人”这一理念,并为此目标孜孜以求,努力“把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师生”,让 “学校充满勃勃的生机”(叶澜教授语 )。 (2)“优雅华景人”教育模式的内涵 “优雅华景人”是我们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的共识,是学校道德教育与品牌建设的方向,也 是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最终目的。 经过多年的实践研究,“优雅华景人”教育模式具有了丰富的内涵。从
18、本质来说,“优雅 华景人”教育模式就是一种富有华景小学特色的素质教育实施方式,也就是通过开展富有实 效性的文明礼仪教育,培养“精神富有、文明优雅”的“华景小绅士”和“华景小淑女”,为 学生的终身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从其目标来看,“优雅华景人”就是我们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开展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让 华景小学的学生具有一种“优雅”的素质,更好地适应现代化、城市化的社会生活。具体来 讲,“优雅”的素质可以从三个层次来阐述。首先是在行为习惯层面,学生应能够做到遵法守 纪、文明有礼、举止优雅;其次是在社会生活层面 ,学生应表现出自信大方、热爱生活、奉献 社会;第三是在精神生活层面 ,学生应该珍爱生命、
19、热爱学习、追求高雅。 而从其实施途径来说,“优雅”不仅仅是结果,也是教育过程中的一种特质。我们从学生 的生活实际出发,通过显性与隐性的课程来推进礼仪教育,开展丰富而鲜活的教育实践活动, 在全校营造一种优雅的教育文化氛围,从而促进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培养其优雅的素质。整 个教育过程,就是学生优雅素质形成的过程。 2. “优雅华景人”教育模式的实践体系 (1)面向生活开发礼仪教育课程体系,让礼仪教育回归真实 美国哲学家、教育家杜威曾经说过:“道德同存在的事实性密切相关,而不是同脱离实际 的理想、目的和责任相关。作为道德基础的事实,来源于人们相互之间的密切合作,来源于人 们在愿望、信仰、满足和不满的
20、生活中相互关联的活动结果。 ”陶行知先生在我们的信条 中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 ” 他在实际生活是我们的指南针中强调:“我们 的真正指南针只是实际生活。实际生活向我们供给无穷的问题,要求不断地解决。我们朝着 实际生活走,大致不至于迷路。 ”他还说过:“好生活是好教育; 坏生活是坏教育;高尚的生活 是高尚的教育;下流的生活是下流的教育 ;合理的生活是合理的教育 ;不合理的生活是不合理 的教育;有目的的生活是有目的的教育 ;无目的的生活是无目的的教育。 ” “优雅华景人”教育模式特别强调道德教育的生活性,面向学生的生活开发礼仪教育课 程体系,制订了华景小学“淑女、绅士”礼仪手册 。该礼仪
21、手册是华景小学开展礼仪教 育的校本教材,包括“功德篇” 、 “礼貌篇”共 17 大项 61 条,内容非常具体,也很真实,涵括了 学生生活细节的方方面面。事实证明,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细节着手去培养,不仅让学 生的礼仪养成有章可循,而且让学生与家长觉得非常真实,非常有效,自觉配合,效果良好。 (2)以实践为基础开展礼仪教育活动,让礼仪教育保持鲜活 在道德教育过程中,中外专家学者都特别重视“实践活动”,强调个体在实践中的“体验” 。柯尔伯格指出:“灌输既不是教授道德的方法 ,也不是一种道德的教学方法。 ”苏联著名教 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 ,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
22、时候, 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 ”美国心理学 家格伦说:“没有感情的变化 ,就没有认识上的变化” 。陶行知先生说过: “行是知之始,知是 行之成。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有行动之勇敢,才是真知的收获。 ” “优雅华景人”教育模式十分重视通过丰富多采的实践体验活动来促进学生文明礼仪 的养成。这些实践活动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是依托于少先队组织开展的实践活动, 第二是学校有计划开展的各类德育主题实践活动。 少先队是每一个学生都参与并认同的社会群体,队员通过参与学校的各项日程管理与学 习活动,在这片沃土中学习,养成文明礼仪。学校少先队组织
23、成立了各种各样的自主管理组织,队 员们通过自荐和竞选成为“华景小校长” 、大队委、中队委、文明引导员、图书管理员,承 担了学校很大部分的常规管理活动。通过这样的自主管理活动,这些队员培养了自信,形成了 自律; 更多的少先队员则在他们的引导下不断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文明礼仪得以养成。 此外,少先队员还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社会实践社团。在教师的指导下,各类社团每 学期均开展丰富多采的社团活动,每个学生都获得了锻炼的机会。学校的每一个指导教师都 很清楚,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只是开展社团活动的一个目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则是要在社团活 动中进行文明礼仪教育。每一次社团活动,都是一次行为习惯的训练,都是一次
24、情感的体验。 如华景小学礼仪队,经常受邀参加一些大型活动,孩子们在庄重、热烈的氛围中经受锻炼,表 现日益自信大方、彬彬有礼。 每学年,学校也定期组织各类大型主题实践活动,包括“悦读”(校园读书节) 、 “唱响” (校园艺术节) 、 “墨香”( 校园书信节) 、 “律动”(学校体育节 )、 “爱助”(慈善献爱心活动)、 “交流”( 校际交流活动)、 “探究”(科技与实践节) 、 “绿韵”( 绿色校园创建活动)等。同样, 组织这样的大型实践活动,一方面是要给孩子提供更丰富的成长平台,另一方面就是要在这样 的实践活动中去训练和检验孩子的文明礼仪,丰富他们的道德体验。 (3)着力创造学校优雅教育文化氛
25、围,让礼仪教育润物无声 教育文化环境对于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影响,“孟母三迁”就是最典型的实践案例。心 理学与教育学的研究也印证了这一点。 “优雅华景人”教育模式最大的特色就是特别强调 “优雅”的教育文化氛围对于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一,我们尊重每一个人,重视每一个人的作用,在学校营造一种和谐、宽容的成长氛围, 努力发掘每个孩子的优势与潜能。华景小学的核心价值观是: 每个人都是重要的,每个人都可 以发挥作用,每个人都可以带来变化。我们倡导:教育不是给予孩子我们所拥有的而是发掘他 们自己所拥有的,让孩子在爱、接纳、欣赏与关怀中成长,发掘潜能,建立自信。同时让孩子 在一生中拥有不断提高自己、发展自
26、己的内在动力,从而拥有快乐、积极的人生。丰富的实 践活动,也是为不同的孩子营造适合自己的成长平台,努力展现每一个孩子的特长。 第二,重视发展性评价、多元评价,关注孩子的个性发展。除了传统的“三好学生”奖励,我 们还设立了“十星单项奖”与“华景之星”,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时还会组织评选“最佳表 现奖”,努力为每个孩子都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同时,我们高度注重过程评价,每月组织 “自我评价、同学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期末再进行总评,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 生多感受成功,用成功的喜悦强化学生的文明礼仪。 第三,建设学习型课堂,减轻过重的学习负担,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宽裕的空间。我们提倡, 向课堂要效率
27、,把课余时间还给学生。在华景小学,没有教师拖堂,也没有课后补习,每天保证 一个小时的活动时间,下午五点钟全校师生基本上都放学回家,家庭作业一个小时左右肯定全 部完成。正因为给足学生充裕的时间与空间,师生关系和谐,学生心理负担轻,也有更多的时 间与空间去发展个性特长,也有利于优雅素质的养成。 第四,不断提高教师素质,言传身教。华景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很高,关爱学生,好学肯 钻研,教育教学质量高。在此基础上,学校不断改进管理,把教师礼仪纳入到师德建设与校本 培训中来,要求华景的教师都做到“态度友善、兴趣广泛、仪表良好、以身立教”,着力打造 一支儒雅的教师队伍,为学生起到了很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第五
28、,注意学校环境文化的建设,自然雅致,让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之中受到熏陶。走 进华景小学,绿树成荫,视野清新自然,感觉非常舒服。而在校园内外、楼梯各处都是温馨的 画面与提示语,让每一个学生都时时受到启迪。 礼仪是道德的核心范畴,礼仪教育是促进学生健全人格发展与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 在中小学开展礼仪教育很有必要。华景小学“优雅华景人”的教育模式,面向学生生活,重视 实践中的道德情感体验,注意创设优雅的教育文化氛围,很好地促进了学生文明礼仪的养成。 参考文献 1胡国枢.生活教育理论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 浙江教育出版社 ,1991. 2江畅.走向优雅生存21 世纪中国社会价值选择研究 M.中国社会
29、科学出版社, 2004. 3王希尧.人本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与现实意义J. 教育科学研究 ,2001(11). 4 郑子娜.论现代人本主义教育思想及其对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影响D.保存地点:福 建师范大学,2006. 5 张丽萍 ,鲁增贤.人本主义教育及其与创新教育的整合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 学版),2001(1). 6 李文政 . 借鉴与创新 西方德育理论对我国德育模式建构之启示J. 继续教育研 究,2008(10). 7 邹绍清 ,方开学. 论西方价值澄清德育模式及其对我国学校等于的启示J. 教育探索, 2006(11). 8 冯增俊. 道德教育的体谅模式述评J.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92(2). 9 李霞,范勇.德育理念研究综述J. 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 10 文明礼仪G.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11 江安琼.素质教育中构建中小学德育活动教育模式探究 D.2001. 12 廖滨.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小学德育新模式研究D.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