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谈人生.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4202108 上传时间:2019-10-03 格式:DOC 页数:281 大小:6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季羡林谈人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81页
季羡林谈人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81页
季羡林谈人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81页
季羡林谈人生.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81页
季羡林谈人生.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目 录 希望在你们身上 漫谈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人生之美 三论人生 禅趣人生 一寸光阴不可轻 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 成功 虎年抒怀 新年抒怀 一个老知识分子的心声 我写我 陈寅恪先生的爱国主义 清塘荷韵 漫谈伦理道德 尊师重道 谈礼貌 满招损,谦受益 谦虚与虚伪 容忍 知足知不足 有为有不为 论压力 假若我再上一次大学 开卷有益 我最喜爱的书 广通声气 博采众长 抓住一个问题终生不放 没有新意,不要写文章 我的考证 谈翻译 研究、创作与翻译并举 实话实说 学术良心或学术道德 学习吐火罗文 十年回顾 关于天人合一思想的再思考 千禧感言 赋得永久的悔 爱情 温馨,家庭不可或缺的气氛 追梦 人间自

2、有真情在 迈耶一家 我的老师们 怀念乔木 我记忆中的老舍先生 哭冯至先生 回忆陈寅恪先生 记张岱年先生 站在胡适之先生墓前 梦萦未名湖 怀念西府海棠 二月兰 夹竹桃 马缨花 神奇的丝瓜 听雨 不完满才是人生 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 走运与倒霉 毁誉 世态炎凉 牛棚杂忆缘起 老少之间 八十述怀 九十述怀 老年谈老 养生无术是有术 我的心是一面镜子 后记季羡林散文之美 希望在你们身上 人类社会的进步,有如运动场上的接力赛。老年人跑第一棒,中年人跑第二棒, 青年人跑第三棒。各有各的长度,各有各的任务,互相协调,共同努力,以期获得 最后胜利。这里面并没有高低之分,而只有前后之别。老年人不必“倚老卖老”,

3、青年人也不必“倚少卖少”。老年人当然先走,青年人也会变老。如此循环往复, 流转不息。这是宇宙和人世间的永恒规律,谁也改变不了一丝一毫。所谓社会的进 步,就寓于其中。 中国古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像我这样年届耄耋的老 朽,当然已是“旧人”。我们可以说是已经交了棒,看你们年轻人奋勇向前了。但 是我们虽无棒在手,也绝不会停下不走,“坐以待毙”;我们仍然要焚膏继晷,献 上自己的余力,跟中青年人同心协力,把我们国家的事情办好。 我说的这一番道理,迹近老生常谈,然而却是真理。人世间的真理都是明白易 懂的。可是,芸芸众生,花花世界,浑浑噩噩者居多,而明明白白者实少。你们青 年人感觉锐敏,

4、英气蓬勃,首先应该认识这个真理。要想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 观,也必须从这里开始。换句话说就是,要认清自己在人类社会进化的漫漫长河中 的地位。人类的前途要由你们来决定,祖国的前途要由你们来创造。这就是你们青 年人的责任。千万不要把人生观和价值观当做一个哲学命题来讨论,徒托空谈,无 补实际。一切人生观和价值观,离开了这个责任感,都是空谈。 那么,我作为一个老人,要对你们说些什么座右铭呢?你们想要从我这里学些 什么经验呢?我没有多少哲理,我也讨厌说些空话、废话、假话、大话。我一无灵 丹妙药,二无锦囊妙计。我只有一点明白易懂简单朴素、迹近老生常谈又确实是真 理的道理。我引一首宋代大儒朱子的诗: 少年

5、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明白易懂,用不着解释。这首诗的关键有二:一是要学习,二是要惜寸阴。朱 子心目中的“学”,同我们的当然不会完全一样。这个道理也用不着多加解释,只 要心里明白就行。至于爱惜光阴,更是易懂。然而真正能实行者,却不多见。 这就是一个耄耋老人对你们的肺腑之谈。 青年们,好自为之。世界是你们的。 年月日 漫谈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当我还是一个青年大学生的时候,报刊杂志上曾刮起一阵讨论人生的意义与价 值的微风,文章写了一些,议论也发表了一通。我看过一些文章,但自己并没有参 加进去。原因是,有的文章不知所云,我看不懂。更重要的是,我认为这种讨论本

6、 身就无意义,无价值,不如实实在在地干几件事好。 时光流逝,一转眼,自己已经到了望九之年,活得远远超过了我的预算。有人 认为长寿是福,我看也不尽然,人活得太久了,对人生的种种相,众生的种种相, 看得透透彻彻,反而鼓舞时少,叹息时多。远不如早一点离开人世这个是非之地, 落一个耳根清净。 那么,长寿就一点好处都没有吗?也不是的。这对了解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会 有一些好处的。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对世界上绝大多数人来说,人生一无意义,二无价值。他 们也从来不考虑这样的哲学问题。走运时,手里攥满了钞票,白天两顿美食城,晚 上一趟卡拉,玩一点小权术,耍一点小聪明,甚至恣睢骄横,飞扬跋扈,昏昏 沉沉,浑浑噩噩

7、,等到钻入了骨灰盒,也不明白自己为什么活这一生。 其中不走运的则穷困潦倒,终日为衣食奔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即使日子 还能过得去的,不愁衣食,能够温饱,然也终日忙忙碌碌,被困于名缰,被缚于利 锁。同样是昏昏沉沉,浑浑噩噩,不知道为什么活这一生。 对这样的芸芸众生,人生的意义与价值从何处谈起呢?我自己也属于芸芸众生 之列,也难免浑浑噩噩,并不比任何人高一丝一毫。如果想勉强找一点区别的话, 那也是有的:我,当然还有一些别的人,对人生有一些想法,动过一点脑筋,而且 自认这些想法是有点道理的。 我有些什么想法呢?话要说得远一点。当今世界上战火纷飞,人欲横流,“黄 钟毁弃,瓦釜雷鸣”,是一个十分不安定

8、的时代。但是,对于人类的前途,我始终 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相信,不管还要经过多少艰难曲折,不管还要经历多少时间, 人类总会越变越好的,人类大同之域绝不会仅仅是一个空洞的理想。但是,想要达 到这个目的,必须经过无数代人的共同努力。有如接力赛,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一 段路程要跑。又如一条链子,是由许多环组成的,每一环从本身来看,只不过是微 末不足道的一点东西;但是没有这一点东西,链子就组不成。在人类社会发展的长 河中,我们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任务,而且是绝非可有可无的。如果说人生有意义 与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这里。 但是,这个道理在人类社会中只有少数有识之士才能理解。鲁迅先生所称之 “中国的脊梁

9、”,指的就是这种人。对于那些肚子里吃满了肯德基、麦当劳、比萨 饼,到头来终不过是浑浑噩噩的人来说,有如夏虫不足以语冰,这些道理是没法谈 的。他们无法理解自己对人类发展所应当承担的责任。 话说到这里,我想把上面说的意思简短扼要地归纳一下:如果人生真有意义与 价值的话,其意义与价值就在于对人类发展的承上启下、承先启后的责任感。 年月日 人生之美 本书的作者池田大作名誉会长,译者卞立强教授,以及本书一开头就提到的常 书鸿先生,都是我的朋友。我同他们的友谊,有的已经超过了年,至少也有十 几二十年了,都可以算是老朋友了。我尊敬他们,我钦佩他们,我喜爱他们,常以 此为乐。 池田大作名誉会长的著作,只要有汉

10、文译本(这些译本往往就出自卞立强教授 之手),我几乎都读过。现在又读了他的人生箴言。可以说是在旧的了解的基 础上,又增添了新的了解。在旧的钦佩的基础上,又增添了新的钦佩,我更以此为 乐。 评断一本书的好与坏有什么标准呢?这可能因人而异。但是,我个人认为,客 观的能为一般人都接受的标准还是有的。归纳起来,约略有以下几项:一本书能鼓 励人前进呢,抑或拉人倒退?一本书能给人以乐观精神呢,抑或使人悲观?一本书 能增加人的智慧呢,抑或增强人的愚蠢?一本书能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呢,抑或降低? 一本书能增强人的伦理道德水平呢,抑或压低?一本书能给人以力量呢,抑或使人 软弱?一本书能激励人向困难作斗争呢,抑或让人

11、向困难低头?一本书能给人以高 尚的美感享受呢,抑或给人以低级下流的愉快?类似的标准还能举出一些来,但是, 我觉得,上面这一些也就够了。统而言之,能达到问题的前一半的,就是好书。若 只能与后一半相合,这就是坏书。 拿上面这些标准来衡量池田大作先生的人生箴言,读了这一本书,谁都会 承认,它能鼓励人前进;它能给人以乐观精神;它能增加人的智慧;它能提高人的 精神境界;它能增强人的伦理道德水平;它能给人以力量;它能鼓励人向困难作斗 争;它能给人以高尚的美感享受。总之,在人生的道路上,它能帮助人明辨善与恶, 明辨是与非;它能帮助人找到正确的道路,而不致迷失方向。 因此,我的结论只能是:这是一本好书。 如果

12、有人认为我在上面讲得太空洞,不够具体,我不妨说得具体一点,并且从 书中举出几个例子来。书中许多精辟的话,洋溢着作者的睿智和机敏。作者是日本 蜚声国际的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宗教活动家。在他那波澜壮阔的一生中,通过自 己的眼睛和心灵,观察人生,体验人生,终于参透了人生,达到了圆融无碍的境界。 书中的话就是从他深邃的心灵中撒出来的珠玉,句句闪耀着光芒。读这样的书,真 好像是走入七宝楼台,发现到处是奇珍异宝,拣不胜拣。又好像是行在山阴道上, 令人应接不暇。本书“一、人生”中的第一段话,就值得我们细细地玩味:“我认 为人生中不能没有爽朗的笑声。”第二段话:“我希望能在真正的自我中,始终保 持不断创造新事

13、物的创造性和为人们为社会作出贡献的社会性。”这是多么积极的 人生态度,真可以振聋发聩!我自己已经到了耄耋之年,我特别欣赏这一段话: “老的美,老而美这恐怕是比人生的任何时期的美都要尊贵的美。老年或 晚年,是人生的秋天。要说它的美,我觉得那是一种霜叶的美。”我读了以后,陡 然觉得自己真“美”起来了,心里又溢满了青春的活力。这样精彩的话,书中到处 都是,我不再做文抄公了。读者自己去寻找吧。 现在正是秋天。红于二月花的霜叶就在我的窗外。案头上正摆着这一部书的译 稿。我这个霜叶般的老年人,举头看红叶,低头读华章,心旷神怡,衰颓的暮气一 扫而光,提笔写了这一篇短序,真不知老之已至矣。 年月日 三论人生

14、三论人生 造化小儿对禽兽和人类似乎有点区别对待的意思。它给你生存的本能,同时又 遏制这种本能,方法或者手法颇多。制造一个对立面似乎就是手法之一,比如制造 了老鼠,又制造它的天敌猫。 对于人类,它似乎有点优待。它先赋予人类思想(动物有没有思想和语言是一 个有争论的问题),又赋予人类良知良能。关于人类本性,我在上面已经谈到。我 不大相信什么良知,什么“恻隐之心,人皆有之”,但是我又无从反驳。古人说: “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几希”者,极少极少之谓也。即使是极少极少, 总还是有的。我个人胡思乱想,我觉得,在对待生物的生存、温饱、发展的本能的 态度上,就存在着一点点“几希”。 我们观察老虎、狮子

15、等猛兽,饿了就要吃别的动物,包括人在内。它们绝没有 什么恻隐之心,绝没有什么良知。吃的时候,它们也绝不会像人吃人的时候那样, 有时还会捏造一些我必须吃你的道理,做好“思想工作”。它们只是吃开了,吃饱 为止。人类则有所不同。人与人当然也不会完全一样。有的人确实能够遏制自己的 求生的本能,表现出一定的良知和一定的恻隐之心。古往今来的许多仁人志士,都 是这方面的好榜样。他们为什么能为国捐躯?为什么能为了救别人而牺牲自己的性 命?鲁迅先生所说的“中国的脊梁”,就是这样的人。孟子所谓的“浩然之气”, 只有这样的人能有。禽兽中是绝不会有什么“脊梁”,有什么“浩然之气”的,这 就叫做“几希”。 但是人也不能

16、一概而论,有的人能够做到,有的人就做不到。像曹操说:“宁 要我负天下人,不要天下人负我!”他怎能做到这一步呢? 说到这里,就涉及伦理道德问题。我没有研究过伦理学,不知道怎样给道德下 定义。我认为,能为国家,为人民,为他人着想而遏制自己的本性的,就是有道德 的人。能够百分之六十为他人着想,百分之四十为自己着想,他就是一个及格的好 人。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好,道德水平越高。百分之百,所谓“毫不利己, 专门利人”的人是绝无仅有。反之,为自己着想而不为他人着想的百分比,越高越 坏。到了曹操那样,就算是坏到了顶。毫不利人,专门利己的人,普天之下倒是不 老少的。说这话,有点泄气。无奈这是事实,我有什么

17、办法? 年月日 禅趣人生 我的人生感悟 禅趣人生 浙江人民出版社的杨女士给我来信,说要编辑一套“禅趣人生”丛书,“内容 可包括佛禅与人生的方方面面”。“我们希望通过当代学者对于人生的一种哲学思 考,给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给被大众文化淹溺着的当今 读书界、文化界留一小块净土,也为今天人文精神的重建尽一份努力。”无疑,这 些都是极其美妙的想法,有意义,有价值,我毫无保留地赞成和拥护。 但是,我却没有立即回信。原因绝不是我倨傲不恭,妄自尊大,而是因为我感 到这任务过分重大,我惶恐觳觫,不敢贸然应命。其中还掺杂着一点自知之明和偏 见。我生无慧根,对于哲学和义理之类的东西,不感兴趣

18、。特别是禅学,我更感到 头痛。少一半是因为我看不懂。我总觉得这一套东西恍兮惚兮,杳冥无迹。禅学家 常用“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来作比喻,比喻是生动恰当的。然而困难也即在其中。 既然无迹可寻,我们还寻什么呢?庄子所说得鱼忘筌,得意忘言。我在这里实在是 不知道何所得,又何所忘,古今中外,关于禅学的论著可谓多矣。我也确实读了不 少。但是,说一句老实话,我还没有看到任何书、任何人能把“禅”说清楚的。 也许妙就妙在说不清楚。一说清楚,即落言筌。一落言筌,则情趣尽失。这种 审美境界和思想境界,西方人是无法理解的。他们对任何东西都要求分析、分析、 再分析。而据我个人的看法,分析只是人的思维方式之一,此外还有综

19、合的思维方 式,这是我们东方人所特有,至少是所擅长的。我现在正在读苗东升和刘华杰的 混沌学纵横谈。“混沌学”是一个新兴的但有无限前途的学科。我曾多次劝人 们,特别是年轻人,注意“模糊学”和“混沌学”,现在有了这样一本书,我说话 也有了根据,而且理直气壮了。我先从这本书里引一段话:“以精确的观察、实验 和逻辑论证为基本方法的传统科学研究,在进入人的感觉远远无法达到的现象领域 之后,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为在这些现象领域中,仅仅靠实验、抽象、逻辑 推理来探索自然奥秘的做法行不通了,需要将理性与直觉结合起来。对于认识尺度 过小或过大的对象,直觉的顿悟、整体的把握十分重要。”这些想法,我曾有过。 我

20、看了这一本书以后,实如空谷足音。对于中国的“禅”,是否也可以从这里“切 入”(我也学着使用一个新名词),去理解,去掌握?目前我还说不清楚。 话扯得远了,我还是“书归正传”吧!我在上面基本上谈的是“自知之明”。 现在再来谈一谈“偏见”。我的“偏见”主要是针对哲学的,针对“义理”的。我 上面已经说过,我对此不感兴趣。我的脑袋呆板,我喜欢摸得着看得见的东西,也 就是实实在在的东西。哲学这东西太玄乎,太圆融无碍,宛如天马行空。而且公说 公有理,婆说婆有理。今天这样说,有理;明天那样说,又有理。有的哲学家观察 宇宙、人生和社会,时有非常深刻、机敏的意见,令我叹服。但是,据说真正的大 哲学家必须自成体系。

21、体系不成,必须追求。一旦体系形成,则既不圆融,也不无 碍,而是捉襟见肘,削足适履。这一套东西我玩不了。因此,在旧时代三大学科体 系:义理、辞章、考据中,我偏爱后二者,而不敢碰前者。这全是天分所限,并不 是对义理有什么微词。 以上就是我的基本心理状态。 现在杨女士却对我垂青,要我作“哲学思考”,侈谈“禅趣”,我焉得不诚惶 诚恐呢?这就是我把来信搁置不答的真正原因。我的如意算盘是,我稍搁置,杨女 士担当编辑重任,时间一久,就会把此事忘掉,我就可以逍遥自在了。 然而事实却大出我意料,她不但没有忘掉,而且打来长途电话,直捣黄龙,令 我无所逃于天地之间。我有点惭愧,又有点惶恐。但是,心里想的却是:按既定

22、方 针办。我连忙解释,说我写惯了考据文章。关于“禅”,我只写过一篇东西,而且 是被赶上了架才写的,当然属于“野狐”一类。我对她说了许多话,实际上却是 “居心不良”,想推掉了事,还我一个逍遥自在身。 可是我万万没有想到,正当我颇为得意的时候,杨女士的长途电话又来了,而 且还是两次。昔者刘先主三顾茅庐,躬请卧龙先生出山,共图霸业。藐予小子,焉 敢望卧龙先生项背!三请而仍拒,岂不是太不识相了吗?我痛自谴责,要下决心认 真对待此事了。我拟了一个初步选目。过后自己一看,觉得好笑,选的仍然多是考 据的东西。我大概已经病入膏肓,脑袋瓜变成了花岗岩,已经快到不可救药的程度 了。于是决心改弦更张,又得我多年的助

23、手李铮先生之助,终于选成了现在这个样 子。这里面不能说没有涉及禅趣,也不能说没有涉及人生。但是,把这些文章综合 起来看,我自己的印象是一碗京海杂烩。可这种东西为什么竟然敢拿出来给人看呢? 自己“藏拙”不是更好吗?我的回答是:我在任何文章中讲的都是真话,我不讲半 句谎话。而且我已经到了耄耋之年,一生并不是老走阳光大道,独木小桥我也走过 不少。因此,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我都尝了个够。发为文章,也许 对读者,特别是青年读者,不无帮助。这就是我斗胆拿出来的原因。倘若读者 不管是老中青年真正能从我在长达八十多年对生活的感悟中学到一点有益的东 西,那我就十分满意了。至于杨女士来信中提到的那一些

24、想法或者要求,我能否满 足或者满足到什么程度,那就只好请杨女士自己来下判断了。是为序。 年月日于北大燕园 (此文为人生絮语一书序言) 一寸光阴不可轻 中华乃文章大国,北大为人文渊薮,二者实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倘机缘巧遇, 则北大必能成为产生文学家的摇篮。五四运动时期是一个具体的例证,最近几十年 来又是一个鲜明的例证。在这两个时期的中国文坛上,北大人灿若列星。这一个事 实我想人们都会承认的。 最近若干年来,我实在忙得厉害,像年代那样在教书和搞行政工作之余还 能有余裕的时间读点当时的文学作品的“黄金时代”一去不复返了。不过,幸而我 还不能算是一个懒汉,在“内忧”、“外患”的罅隙里,我总要挤出点时间来

25、,读 一点北大青年学生的作品。校刊上发表的文学作品,我几乎都看。前不久我读 到北大往事,这是北大、三个年代的青年回忆和写北大的文章。 其中有些篇思想新鲜活泼,文笔清新俊逸,真使我耳目为之一新。中国古人说: “雏凤清于老凤声。”我如果大家允许我也在其中滥竽一席的话和我们这 些“老凤”,真不能不向你们这一批“雏凤”投过去羡慕和敬佩的眼光了。 但是,中国古人又说:“满招损,谦受益。”我希望你们能够认真体会这两句 话的含义。“倚老卖老”固不足取,“倚少卖少”也同样是值得青年人警惕的。 天下万事万物,发展永无穷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老子天下第一”的想 法是绝对错误的。你们对我们老祖宗遗留下来的浩如烟

26、海的文学作品必须有深刻的 了解。最好能背诵几百首旧诗词和几十篇古文,让它们随时含蕴于你们心中,低吟 于你们口头。这对于你们的文学创作和人文素质的提高,都会有极大的好处。不管 你们现在或将来是教书、研究、经商、从政,或者是专业作家,都是如此,概莫能 外。对外国的优秀文学作品,也必实下一番工夫,简练揣摩。这对你们的文学修养 是绝不可少的。如果能做到这一步,则你们必然能融会中西,贯通古今,创造出更 新更美的作品。 宋代大儒朱子有一首诗,我觉得很有针对性,很有意义,我现在抄给大家: 少年易老学难成, 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 阶前梧叶已秋声。 这一首诗,不但对青年有教育意义,对我们老年人也同

27、样有教育意义。文字明 白如画,用不着过多的解释。光阴,对青年和老年,都是转瞬即逝,必须爱惜。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是我们古人留给我们的两句意义深刻的 话。 你们现在是处在“燕园幽梦”中,你们面前是一条阳关大道,是一条铺满了鲜 花的阳关大道。你们要在这条大道上走上年,年,年,或者更多的年, 为人民,为人类做出出类拔萃的贡献。但愿你们永不忘记这一场燕园梦,永远记住 自己是一个北大人,一个值得骄傲的北大人,这个名称会带给你们美丽的回忆,带 给你们无量的勇气,带给你们奇妙的智慧,带给你们悠远的憧憬。有了这些东西, 你们就会自强不息,无往不利,不会虚度此生。这是我的希望,也是我的信念。

28、 年月日 勤奋、天才(才能)与机遇 人类的才能,每个人都有所不同,这是大家都看到的事实,不能不承认的,但 是有一种特殊的才能一般人称之为“天才”。有没有“天才”呢?似乎还有点争论, 有点看法的不同。“文化大革命”期间,有一度曾大批“天才”,但其时所批“天 才”,似乎与我现在讨论的“天才”不是一回事。根据我六七十年来的观察和思考, 有“天才”是否定不了的,特别在音乐和绘画方面。你能说贝多芬、莫扎特不是音 乐天才吗?即使不谈“天才”,只谈才能,人与人之间也是相差十分悬殊的。就拿 教梵文来说,在同一个班上,一年教下来,学习好的学生能够教学习差的而有余。 有的学生就是一辈子也跳不过梵文这个龙门。这情形

29、我在国内外都见到过。 拿做学问来说,天才与勤奋的关系究竟如何呢?有人说“九十九分勤奋,一分 神来(属于天才的范畴)”。我认为,这个百分比应该纠正一下。七八十分的勤奋, 二三十分的天才(才能),我觉得更符合实际一点。我丝毫也没有贬低勤奋的意思。 无论干哪一行的,没有勤奋,一事无成。我只是感到,如果没有才能而只靠勤奋, 一个人发展的极限是有限度的。 现在,我来谈一谈天才、勤奋与机遇的关系问题。我记得六十多年前在清华大 学读西洋文学时,读过一首英国诗人的诗,题目大概是叫 “乡村墓地哀歌()”。诗的内容,时隔半个多世纪,全都忘了,只有 一句还记得:“在墓地埋着可能有莎士比亚。”意思是指,有莎士比亚天才

30、的人, 老死穷乡僻壤间。换句话说,他没有得到“机遇”,天才白白浪费了。上面讲的可 能有张冠李戴的可能;如果有的话,请大家原谅。 总之,我认为,“机遇”(在一般人嘴里可能叫做“命运”)是无法否认的。 一个人一辈子做事,读书,不管是干什么,其中都有“机遇”的成分。我自己就是 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如果“机遇”不垂青,我至今还恐怕是一个识字不多的贫农, 也许早已离开了世界。我不是“王半仙”或“张铁嘴”,我不会算卦、相面,我不 想来解释这一个“机遇”问题,那是超出我的能力的事。 年 成功 什么叫成功?顺手拿来一本现代汉语词典,上面写道:“成功:获得预期 的结果”,言简意赅,明白之至。 但是,谈到“预期”,

31、则错综复杂,纷纭混乱。人人每时每刻每日每月都有大 小不同的预期,有的成功,有的失败,总之是无法界定,也无法分类,我们不去谈 它。 我在这里只谈成功,特别是成功之道。这又是一个极大的题目,我却只是小做。 积七八十年之经验,我得到了下面这个公式: 天资勤奋机遇成功 “天资”,我本来想用“天才”;但天才是个稀见现象,其中不少是“偏才”, 所以我弃而不用,改用“天资”,大家一看就明白。这个公式实在是过分简单化了, 但其中的含义是清楚的。搞得太烦琐,反而不容易说清楚。 谈到天资,首先必须承认,人与人之间天资是不相同的,这是一个事实,谁也 否定不掉。十年浩劫中,自命天才的人居然号召大批天才,葫芦里卖的是什

32、么药, 至今不解。到了今天,学术界和文艺界自命天才的人颇不稀见,我除了羡慕这些人 “自我感觉过分良好”外,不敢赞一词。对于自己的天资,我看,还是客观一点好, 实事求是一点好。 至于勤奋,一向为古人所赞扬。囊萤、映雪、悬梁、刺股等故事流传了千百年, 家喻户晓。韩文公的“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更为读书人所向往。如果 不勤奋,则天资再高也毫无用处。事理至明,无待饶舌。 谈到机遇,往往为人所忽视。它其实是存在的,而且有时候影响极大。就以我 自己为例,如果清华不派我到德国去留学,则我的一生完全不会像现在这个样子。 把成功的三个条件拿来分析一下,天资是由“天”来决定的,我们无能为力。 机遇是不期而

33、来的,我们也无能为力。只有勤奋一项完全是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 必须在这一项上狠下工夫。在这里,古人的教导也多得很。还是先举韩文公。他说: “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这两句话是大家都熟悉的。 王静安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 阑珊处。此第三境也。”静安先生第一境写的是预期。第二境写的是勤奋。第三 境写的是成功。其中没有写天资和机遇。我不敢说,这是他的疏漏,因为写的角度 不同。但是,我认为,补上天资与机遇,似更为全面。我

34、希望,大家都能拿出“衣 带渐宽终不悔”的精神来从事做学问或干事业,这是成功的必由之路。 年月日 虎年抒怀 真没有想到,一转瞬间,自己竟已到了望九之年。前几年,初进入耄耋之年时, 对光阴之荏苒,时序之飘逸,还颇有点“逝者如斯夫”之感。到最近二三年来,对 时间的流逝,神经似乎已经麻痹了,即使是到了新年或旧年,原来觉得旧年的最后 一天和新年的第一天,其间宛若有极深的鸿沟,仿佛天不是一个颜色,地不是一个 状态,自己憬然醒悟:要从头开始了,要重新“做人”了;现在则觉得虽然是“一 元复始”,但“万象”并没有“更新”,今天同昨天完完全全一模一样,自己除了 长了一岁之外,没有感到有丝毫变化。什么“八十述怀”之

35、类的文字,再也写不出, 因为实在无“怀”可“述”了。 但是,到了今天,时序正由大牛变成老虎,也许是由于老虎给我的印象特深, 几年来对时间淡漠的心情,一变而为对时间的关注,“天增岁月人增寿”,我又增 了一年寿。我陡然觉得,这一年实在是非同小可,它告诉我,我明确无误地是增加 了一岁。李白诗:“高堂明镜悲白发”,我很少照镜子,头顶上的白色是我感觉到 的,而不是我亲眼看到的,白色仿佛有了重量,沉甸甸地压在我的头上。至于脸上 的皱纹,则我连感觉都没有,我想也不去想它。 不管我的感觉怎样,反正我已经老了,这是一个丝毫也不容怀疑的事实。我已 经老到了超过我的计划,超过我的期望。我父亲和母亲都只活了四十多岁,

36、我原来 的第一本账是活到岁。据说人的寿限是遗传的,我绝不会活得超过父母太多。 然而,五六十年,倏尔而过。六十还甲子,那时刚从牛棚里放出来,无暇考虑年龄。 孔子的七十三,孟子的八十四,也如电光石火,一闪即逝。我已经忘记了原来的计 划,只有预算,而没有决算,这实是与法律手续不合。可是再一转瞬,我已经变成 了今天的我,已经是孑然一翁矣。按照洋办法,明年应该庆米寿了。 我活过的年是短是长呢?从人的寿命来说,是够长的了。俗话说:“人生 七十古来稀”,我已经过了古稀之年岁,难道还能不算长吗?从另一个观点上 来看,它也够长的。这个想法我从来没有过,我也从来没有见任何中外文人学士有 过。是我“天才的火花”一闪

37、,闪出来这一个“平凡的真理”。现在,世界文明古 国的中国的历史充其量不过说到了年,而我活的时间竟达到了年 的五十分之一,你能说还不够长吗?遥想年前,人类可能从树上下来已经 有些时候了,早就发明了火,能够使用工具,玩出了许多花样,自称为“万物之灵” 。可是,从今天看来,花样毕竟有限,当时所谓“天上宫阙”,可能就是指的月亮, 原是可望而不可即的。可是今天人类已经登上了月球。原来笼罩在月宫上的一团神 秘的迷雾,今天已经大白于天下了。人世沧桑,不可谓不大,而在这漫长的 年中,我竟占了将近一百年,难道还能说不够长吗? 人类的两只眼睛长在脸上,不长在后脑勺上,只能向前看,想要向后看,必须 回头转身。但是,

38、在我回忆时,我是能向后看的。我看到的是一条极其漫长的隐在 云雾中的道路,起点是山东的一个僻远的小村庄。从那里出发,我走到了济南,走 到了北京,又走到迢迢万里的德国和瑞士。这一条路始终跟在我的身后,或者毋宁 说被我拖在身后。在国外待了十年多以后,我又拖着这一条路,或者说这一条路拖 着我重又回到了我亲爱的祖国。然后,在几十年之内,我的双足又踏遍了亚洲的、 非洲的以及欧洲的许多国家,我行动的轨迹当然又变成了路。这一条路一寸也没有 断过,它有时曲曲折折,坎坎坷坷,有时又顺顺利利,痛痛快快,在现在的一瞬间, 它就终止在我的脚下。但是,我知道,只要我一抬腿,这一条路立即就会开始延伸, 一直延伸到那一个长满

39、了野百合花的地方。什么时候延伸到那里,我不知道,但是 看来还不会就到的。 近几年来,我读中外学术史和文学史,我有一个还没有听说别人有过的习惯: 我先不管这些灿如流星的学者和诗人们的学术造诣,什么人民性,什么艺术性,这 性,那性,我都置之不理,我先看他们的生卒年月。结果我有了一个令人吃惊的发 现:他们绝大多数活的年龄都不大,一般都是、岁。那少数著名的 夭折的诗人,比如中国的李长吉,英国的雪莱和济慈等暂且不谈。活过古稀之年的 真的不多。我年轻时知道德国伟大诗人歌德活了岁,印度伟大的诗人泰戈尔活 了岁,英国的萧伯纳、俄罗斯的托尔斯泰都活到超过了岁,当时大为赞叹 和羡慕。我连追赶他们,步他们后尘的念头

40、,一点也没有,几乎认为那无疑是“天 方夜谭”。然而,正如我在上面说过的那样,曾几何时,蓦回头,那一条极长极长 的用我的双脚踩成的路,竟把我拖到了眼前。我大吃一惊:我今天的年龄早已超过 了他们。我从灵魂深处感到一阵震颤。 我现在的心情是一方面觉得自己还年轻,在北大教授的年龄排名榜上,我离开 状元、榜眼,还有一大截,我至多排在名以后。而且,我还说过到八宝山去的 路上,我绝不“加塞”。然而,在另一方面,我真觉得自己活得太久了,太累了。 几十年的老友不时有人会突然离开了人间,这种“后死者”的滋味是极难忍受的。 而且意内和意外的工作,以及不虞的荣誉,纷至沓来。有时候一天接待六七起来访 者和采访者。我好像

41、成了医院里的主治大夫,吃饭的那一间大房子成了候诊室,来 访的求诊者呼名鱼贯入诊。我还成了照相的道具,“审问”采访的对象,排班轮流 同我照相。我最怕摄影者那一声棒喝:“笑一笑!”同老友照相,我由衷地含笑。 但对某一些素昧平生的人,我笑得起来吗?这让我想到电视剧瞧这一家子中那 个假笑或苦笑镜头,心中觳觫不安。 每天还有成捆成包的信件报刊。来信的人几乎遍布全国,男女老少都有。信的 内容五花八门,匪夷所思,我简直成了无所不能、无所不知的圣人、神人。我的一 位老友在他的文中说:“季羡林有信必复。”这真让我吃了苦头,我不想让老友 “食言”,自己又写不了那么多信,只有乞灵于我的一位多年的助手,还有我的学 生

42、,请他们代复,这样才勉强过关。我曾向我的助手说,从今以后再不接受采访, 再不答应当什么“主编”、“顾问”,再不写字了。然而话声还没有落地,又来了。 来了,再三斟酌,哪一个也拒绝不了,只好自食其言,委曲求全。 这就是我产生矛盾心情的根源。我非常忆念十年浩劫中“不可接触者”的生活, 那时候除了有时被批斗一下以外,实在很逍遥自在。走在路上,同谁也不打招呼, 谁也不同我打招呼,谁也不会怪我,我也不怪任何人。我现在常常想到庄子的话: “大块劳我以生,息我以死。”这是真正的见道之言。 我现在有时候真想到死。请大家千万不要误会,我绝不会自杀,不必对我严加 戒备。人人都是怕死的,我对于死却并不怎样害怕。在年,

43、我被“老佛爷” 抄了家,头顶上戴的帽子之多之大,令人一看就胆战心惊。我一时想不开,制定了 自杀的计划,口袋里装满了安眠药水和药片。我是“资产阶级反动权威”,我只能 采用资产阶级的自杀方式,绝不能采用封建主义的自杀方式,比如跳水、上吊、跳 楼之类。我选择好了自杀的地方,那地方是在圆明园芦苇丛中,轻易不会被人发现 的。大概等到秋后割芦苇时我才能被发现,那时我的尸体恐怕已经腐烂得不像样子 了。想到这里,我的心能不震动吗?但是我死前的心情却异常平静,我把仅有的一 点钱交给婶母和德华,意思是让她们苟延残喘地活下去。然后我正想跳墙逃走时, 雄赳赳的红卫兵踹门进来,押解我到大饭厅去批斗。批斗不是好事,然而却

44、救了我 一条命。提前批斗的原因是想打我的威风,因为我对“老佛爷”手下那一批喽啰态 度“恶劣”。总之,我已到过死亡的边缘上,离死亡的距离间不容发。我知道死前 的感觉如何,我觉得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因此,从那以后,我认为,死并不可怕, 而我能活到今天,多活的这几十年都是白捡的。多活一天,就是白捡一天。我还有 一个教训:对恶人或坏人,态度一定要“恶劣”。态度和蔼会导致死亡,态度恶劣 则能救命。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如果说有什么优点的话,那就是我比较勤奋。我一生没有 敢偷过懒。一直到今天,我每天仍然必须工作七八个小时。碰巧有一天我没有读书 或写作,我在夜间往往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痛责自己虚度一天。曹操有一首

45、著名的 诗:“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我对此诗是非常欣赏的。我 的毛病是忘乎所以,忘记了自己的年龄。我的所作所为,是“老骥伏枥,志在万里” 。我仿佛像英国人所说的。我好像还不知道有多少年好活,脑筋 里还不知道有多少读书计划,有多少写作计划好作。一个老年人忘记了自己的年龄, 一方面可以说是好事。另一方面,则只能说是坏事。这简直近于头脑发昏,头脑一 发昏,就敢于无所不为。前两年,我从一米八高的窗台上跳下,就是一个好例子, 朋友们都替我捏一把“后”汗,我自己也不禁后怕不已。 就这样,我现在的心情是经常在矛盾中,一方面觉得自己活得太久了,太累了, 一方面又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一方面也常

46、提到死,一方面又觉得自己并不怕死,死 亡离开自己还颇远。可是矛盾的结果,后者往往占了上风。 在中国“古代诗人”中,苏东坡是我最喜欢者之一。记得十几岁作诗谜时,我 采用的就是苏东坡全集。虽然不全懂,但糊里糊涂地翻了一遍。最近一两年来, 又特爱苏东坡的词,我能够背诵不少首。我独爱其中一首浣溪沙。题目是“游 蕲水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原文是: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东坡问:“谁道人生无再少?”我答曰:“我道人生有再少。”我现在就有 “再少”的感觉。这是我的现身说法。但是,我的“再少”在我的内心中似乎还是 有条件的:

47、吃饭为了活着,但是活着不是为了吃饭,而是为了工作。如果活着只是 为了吃饭,还不如不活为佳。值此新年来临之际,我现在虔心祝愿我们全国安定团 结,国泰民安。我祝愿全世界不再像现在这样乱糟糟的,狼烟四起,五洲震荡。祝 福自己,虎年大吉。 年月日旧历元旦前夕 新年抒怀 除夕之夜,半夜醒来,一看表,是一点半钟,心里轻轻地一颤:又过去一年了。 小的时候,总希望时光快快流逝,盼过节,盼过年,盼迅速长大成人。然而, 时光却偏偏好像停滞不前,小小的心灵里溢满了忿忿不平之气。 但是,一过中年,人生之车好像是从高坡上滑下,时光流逝得像电光一般。它 不饶人,不了解人的心情,愣是狂奔不已。一转眼间,“两岸猿声蹄不住,轻

48、舟已 过万重山”,滑过了花甲,滑过了古稀,少数幸运者或者什么者,滑到了耄耋之年。 人到了这个境界,对时光的流逝更加敏感。年轻的时候考虑问题是以年计,以月计。 到了此时,是以日计,以小时计了。 我是一个幸运者或者什么者,眼前正处在耄耋之年。我的心情不同于青年,也 不同于中年,纷纭万端,绝不是三两句就能说清楚的。我自己也理不出一个头绪来。 过去的一年,可以说是我一生最辉煌的年份之一。求全之毁根本没有,不虞之 誉却多得不得了,压到我身上,使我无法消化,使我感到沉重。有一些称号,初戴 到头上时,自己都感到吃惊,感到很不习惯。就在除夕的前一天,也就是前天,在 解放后第一次全国性国家图书奖会议上,在改革开

49、放以来十几年的,包括文理法农 工医以及军事等等方面的五十一万多种图书中,在中宣部和财政部的关怀和新闻出 版署的直接领导下,经过全国七十多位专家的认真细致的评审,共评出国家图书奖 种。只要看一看这个比例数字,就能够了解获奖之困难。我自始至终参加了评 选工作。至于自己同获奖有份,一开始时,我连做梦都没有梦到。然而结果我却有 两部书获奖。在小组会上,我曾要求撤出我那一本书,评委不同意。我只能以不投 自己的票的办法来处理此事。对这个结果,要说自己不高兴,那是矫情,那是虚伪, 为我所不取。我更多地感觉到的是惶恐不安,感觉到惭愧。许多非常有价值的图书, 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评上,自己却一再滥竽。这也算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幸运吧。 我在这里还要补上一句:在旧年的最后一天的光明日报上,我读到老友邓广铭 教授对我的评价,我也是既感且愧。 我过去曾多次说到,自己向无大志,我的志是一步步提高的,有如水涨船高。 自己绝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