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心理学案例之蛛丝马迹.doc

上传人:hw****26 文档编号:4206333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心理学案例之蛛丝马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实验心理学案例之蛛丝马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实验心理学案例之蛛丝马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实验心理学案例之蛛丝马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蛛丝马迹如何成为甄别谎言的高手 1 引言 甄别谎言的能力在生活中起着重要作用。警察和海关人员在每日例行的工作中都要使 用这种能力;而在其他职业中,虽然甄别谎言不是生死攸关的大事,但不管怎么说,我们 都希望自己能成功地甄别谎言,尤其是事关紧要的时候,比如,我们总希望自己能够鉴别 出房地产中间商、汽车经销商以及其他重要角色言语中的虚实。然而近乎所有的心理学研 究都显示,甄别谎言能力是一项不稳定的特质。当我们处在不同的情境中或是甄别来自不 同个体的谎言时,我们甄别的准确度可能很高也可能很差(Kraut ,1978 ,1980) 。 2 问题提出 如果一个说谎者处于情绪紧张的状态下,他的情绪引起的面部

2、表情可能出卖他自己。 保罗爱克曼(Ekman)和其合作者们在 1971 年的一项研究中宣称,情绪能够被跨文化识 别。 爱克曼(1985 )据此推理出,高风险谎言(谎言被揭穿时会给说谎者带来消极后果的 谎言)可能会与能被很多人识别的情绪面部表情相随出现。从而认为可从捕捉面部表情细 节来甄别说谎与否。过去心理学研究调查了微小谎言的甄别,但研究者并未在说谎者身上 发现有何异样。其中,研究者的助手充当说谎者,说一些无关紧要的谎言,让参与者予以 鉴别。爱克曼认为这类低风险谎言不容易伴随强烈的情绪,因此更难鉴别。如果这种观点 正确,可为谎言甄别在不同情境下的不一致性给予解释。相较于面部表情,微小谎言更容

3、易通过言语动作进行甄别。艾克曼猜想,言语说谎比带着纯粹强烈的情绪说谎容易得多。 弗兰克和爱克曼(1997)进行了精心设计来探索这些问题。 3 刺激材料 研究的第一步是录像带的设计,此录像带将要展示一些说高风险谎言和说真话的人。 在本实验中, “参与者”专指协助创设刺激材料的人, “观察着”指那些观看材料并提供结 果数据的人。因为爱克曼认为伴随高风险谎言出现的面部表情很难被伪造,所以实验刺激 材料的创设过程需要将人们置于他们确实想使谎言被人所相信的情境中。 3.1 刺激材料的创设 录像带创设过程涉及 20 名 18-20 岁的来自旧金山男性参与者;他们被告知实验后会获 得每小时 10 美元的报酬

4、,但也可能得到更多的金钱。第一个设计场景叫做“犯罪情境” , 模拟偷钱过程:独处实验室时从公事包的一个信封中取走 50 美元。他们知道这不是真正的 犯罪,而是研究者设计好的“丢钱” ,同时,若他们不取,其他参与者也会去这样做。在这 个角色扮演过程中,有部分参与者拿了钱而另一部分没有。而且参与者们相信,研究者无 法确定“小偷”是他们还是“其他参与者” 。 然后,所有参与者都要求否认他们曾取过钱,同时被告知: 选择取走钱并成功使审讯者相信他是无辜的,就可将这 50 美元据为己有。 选择取走钱,但谎言被识破,将失掉“偷”来的 50 美元及所有实验报酬。 选择不动那 50 美元并使审讯者相信,获得实验

5、报酬再额外得 10 美元。 选择不取钱,但一旦审讯者怀疑他们真实的否认,他也将得不到任何报酬。 这样,实验者就认为创设出了一种高风险的说谎情境一个成功的说谎者可以得到相 当可观的报酬。 之后,所有参与者被分别带入一间狭小的审讯室,介绍给声称是测谎专家的的审讯者, 并清楚告诉参与者,研究者已经发现钱被取走但不知道谁干的,所以让审讯者找出“小偷” 。 参与者要被问及一张打印清单上的 20 各问题,约 5-7 分钟。 审讯之后审讯者离开,研究者回来介绍第二个场景。 同样的参与者还需要经历第二个场景“观点情境” ,此时他们既可说谎也可说实话。 研究者给参与者一个关于许多社会争议问题的态度问卷,要求他们

6、据自己感受强度对问题 进行 7 级评分。然后挑选出最受争议的问题(如死刑、公共场合禁止吸烟等) ,让参与者报 告其观点。参与者可以选择是否说谎,并且约有 2 分钟的时间来考虑其要说的内容。报酬 方式和前一情境一样。被相信说真话者得到 10 美元额外报酬;成功说谎者得到 50 美元额 外补贴,其他情况将无分文收获。研究者要求所有参与者声明他们在描述其观念时是诚实 的。约 2 分钟后,审讯者回来讯问另外 20 各问题,内容大致同前。 完成这些步骤后,参与者回答一份用于调查他们是否怀疑研究、说服审讯者相信他时的 感受以及对判定为说谎者后恐惧程度的问卷。完成之后,研究者向参与者宣布实验结束; 并告知审

7、讯者对每个情境中说谎与否的判断情况,依事先承诺支付额外奖金。但同时,给 那些因被判定为说谎者而不能得到报酬的人按招募时允诺的每小时 10 美元支付其报酬。最 后告知实验目的并宣布解散。 两盘录像带分别展示两种情境中被审讯的人在问及前 6 个问题时的表现。经过多次剪 辑,得到每盘录像带只包括五个诚实的人和五个说谎的人,且每盘带子展现的参与者都只 出现一次,而对于观点情境的带子,则是将一些回答真假参半的具体问题跳出来使用。 3.1 风险的验证 为确定高风险情境伴随着情绪的出现,他们专门训练了一位评分者对两种录像剪辑的 最终版本中的情绪表现打分。这位评分者利用“面部动作编码系统” (FACS)进行评

8、分 (Ekman&Friesen,1978) 。研究者预测高风险者会表现出恐惧(害怕被抓住)和厌恶(厌 恶自己说谎)这两种情绪相关的面部肌肉运动模式。将两盘录像带分数结合分析,评分者 发现 90%的参与者是基于面部和恐惧、厌恶肌肉运动模式正确判断出说谎者,70% 说真话 者因无上述线索而被识别。另一经过相同训练的评分者对全部录像的 20%评分,作为信度 检验。结果显示,一致性达 76%。 这些人是否出现了与情绪相关的面部表情,证实了两件重要的事情: (1 ) 说谎者确实处在高风险的情境下,因为他们表现了强烈情绪的体验征兆。 (2 ) 比起说真话的人来说,高风险说话者确实在面部表情上出现了可观察

9、的差异。 至此,弗兰克和爱克曼能据此能够继续追踪其首要研究问题:假设是对这些差异做出 反应,普通人在甄别高风险谎言上的可信度有多高?他们假设一些人的此项能力总是比另 一些人强,情况允许,可对此准确度的总体水平做出预测。 4 研究一 4.1 判断程序 研究者招募 49(男性 17,女性 32)名来自旧金山州立大学的观察者,要求他们通过 观察录像带甄别谎言,并因此而得到课程学分。每名观察者与其他 7-10 名观察者组成小组 一起观看录像带,同时被告知他们将会看到一桩案件而被审讯的 10 个人及因对当前争议问 题观点而被审问的 10 个人,这些人中有 1/4 到 3/4 的人都在说谎,看完所有观察者

10、的表现 后,观察者在一张表格上判断每个被审讯者是“诚实”还是“说谎” 。甄别谎言能力操作性 定义为判断正确。评定完毕之后采用 5 点量表让观察者对自己甄别别人说谎能力进行自评, 然后宣布实验结束。其中有一个观察者没有遵循实验指导,退出本实验。 4.2 研究一的结果 观察者准确度分数是将其正确判断的个数相加而得。高准确度者为正确率超过 60%者, 低准确度组为正确率低于 50%者。各情境中高、低分观察者的数量见表 1. 表 1 研究 1 中每种情境下得到高分和低分的观察者数量 观点情境得分 高 低 高 21 6犯罪情境得分 低 9 12 总结有如下结果: (1 )如表所示,犯罪情景中高分者也容易

11、在观点情境中得到高分,同样趋势在低分者 身上看出。 (2 )一位观察者在两种情境中表现存在显著的正相关(r=0.48,p0.001) 。观察者在 观点情境中的准确度范围是 10%到 90%,在犯罪情境中是 10%到 80%。这些数据可说明甄 别普通谎言和高风险谎言的差异。其他一些心理学所关注的谎言不是高风险谎言,所以这 些研究中很少出现准确度超过 60%的情况(DePaulo,Zuckerman,&Rosenthal,1980) 。观 察者性别以及录像呈现的顺序对实验结果均无影响。 (3 )观察者在预先和事后甄别能力的信息评定与实际甄别能力无任何相关。就实际的 谎言甄别而言,人们并不知道自己以

12、前的表现及将要做出的表现是好是坏。 5 研究二 5.1 程序 研究二试图证明:擅长识别面部表情的观察者同样擅于甄别高风险的谎言。另外,实 验 2 是实验 1 的重复研究 观察者:圣何塞州立大学本科生 30 名,13 男,17 女。过程同研究一,观察者在看录 像带后判断参与者“诚实”或“说谎” ,然后进行判断情绪面部表情的准确度测验,叫做 “微格表情测验” (Microexpression test) ,从而确定观察者识别情绪及所包含面部表情的能 力。并据此确定高、低分组,标准同研究 1. 5.2 结果 表 2 研究 2 中每种情境下得到高分和低分的观察者数量 观点情境得分 高 低 高 15 4

13、犯罪情境得分 低 4 7 研究发现,观点情景与犯罪情景中谎言甄别能力显著相关(r=0.31,p0.05) 。微格表 情测验中成功情绪识别与犯罪情景中成功谎言甄别显著相关(r=0.34,p0.04) 。微格表情 测验中成功情绪识别与观点情景录像中成功谎言甄别正相关,但未达统计学显著 (r=0.20,p=0.15) 6 讨论和结论 两项研究的结果表明,甄别谎言的能力也许不会因为谎言的不同而发生变化,但是, 这很可能是一项更具有一般性的性质,而且一些人具有这一特质,而另一些人不具备。通 过面部表情准确或者情绪的能力似乎与这种甄别谎言的能力有关,可能是其主成份,但因 为仅为相关系数,不能下因果结论。 同时据此可设想找到一群不擅于情绪识别的人,随机分 2 组,然后对其中一组进行情 绪识别训练,然后安排谎言识别任务探究两组在训练前后有无差异。 同时,弗兰克和爱克曼仍然指出,谎言甄别包括其他一系列技术和能力,因本研究中 显著相关都处在中度水平,在 0.30 到 0.40 之间,虽有一定的预测力,显然还有其他未知因 素能在谎言甄别中起着重要作用。 另外,弗兰克和爱克曼认为本结果可应用高风险谎言甄别,总结为于两种不同方法: 一是通过面部表情的情绪识别训练。二是使一些人相信自己是谎言甄别高手,让他们从事 这项工作一节省训练项目所需投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