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的雨一等奖导学案.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4207505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昆明的雨一等奖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昆明的雨一等奖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昆明的雨一等奖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昆明的雨一等奖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昆明的雨一等奖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昆明的雨 教学目标: 1.通过默读全文,找出文中叙写的雨季中的景、事、物、人,体会课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以及从“凡人小事”发现美的独特眼光。 3.体会作者对昆明真切的想念,理解作者淡泊从容的人生态度。 重点: 1.通过默读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中所写的昆明雨季的特点。 2.通过朗读,体会文章平淡质朴、如话家常的语言风格,以及从“凡人小事”发现美的独特眼光。 难点: 体会作者对昆明真切的怀念,理解作者冲和平淡、淡泊从容的人生态度。 材料一文章的缘起: 昆明被称作春城,这里四季如春、繁花似锦,一到雨季,绵绵细雨下下停停,停停下下,明亮、丰满,让人

2、舒服,使人动情,1939 年开始,汪曾祺在西南联大中文系学习,在这里生活学习了七年,走遍了昆明的大街小巷、 遇到了终身难忘的良师益友,四十多年后,汪曾祺还对这个地方念念不忘,于 1984 年写下了这篇散文昆明的雨 。 一、初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给加点的字注音 青头菌( ) 鲜腴( ) 篱笆( ) 鸡枞( ) 黄焖鸡( ) 扳尖( ) 炽红( ) 缅桂( ) 绿釉( ) 密匝匝( ) 2、单选题:昆明雨的特点( ) A.丰满、饱和、旺盛 B. 蒙蒙、毛毛、绵绵 C. 倾盆、滂沱、瓢泼 D.苦雨、冻雨、雪雨 3、多选题:文章题目虽然是昆明的雨,可是对于雨的描写却并不多,而是写了雨季中的景、

3、事、物、人,请找出 来( ) A.仙人掌、各种菌、杨梅 B.为宁坤作画,小酒店喝酒 C.卖杨梅的苗族女孩 D.送缅桂花的房东 材料二学法指导: 文章段落的作用,解题思路和方法归纳 1.段落的作用:从结构上看;从内容上看) 2.结构:(先确认指定段落在行文中的位置。 ) 开头:(1)统领全篇, (2)引起下文,为下文做铺垫,(3)营造氛围, (4 )开篇点题, (5)设置悬念,引起读者 阅读的兴趣。 中间:(1)单独成段,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2)处于段末,起总结上文引起下文的作 用。 (3)对比反衬。 (4)伏笔铺垫 。 (5)总领全段(或部分) 结尾:(1)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

4、。 (2)总结全文, (3)篇末点题, (4)深化主题, (5 )引人深思, 给人启迪,令人回味。 3.内容: 概括段意(方法:抄原句、提取重组、自己概括) ,联系主旨情感。 4.答题格式:结构(包括表现手法)+ 内容(表现什么内容,抒发什么感情) 二、再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题目为“昆明的雨” ,文章开篇为什么要描述给宁坤的画呢? 2、课文第 3 段和第 12 段,作者 都只有一句“我想念昆明的雨” ,想一想这两段在文中什么作用呢? 材料三 背景材料: 1957 年, “反右斗争”开始后,他因这篇短文受到批评,但并未划定为右派。 1958 年夏,被补划为右派,下放张家口沙岭子农业科学研

5、究所劳动。 1960 年,汪曾祺被摘掉右派帽子,结束劳动,暂留农科所协助工作。 1961 年春,农科所让汪曾祺到设在沽源的马铃薯研究站画一套马铃薯图谱,可惜画稿毁于“文革”中。 1966 年“文革”开始后不久,汪曾祺即因“右派”问题被关进“牛棚” ,但 1968 年迅速获得“解放” 。 汪曾祺推崇世说新语 、 水经注 ,学习古代散文大家归有光、张岱,现代作家鲁迅、周作人、朱自清,自 成一家。其为人,不管在什么环境下,永远不消沉沮丧,无机心,少俗虑,终其一生,在慌乱的世界里,做一个 不慌不忙的人。 他的散文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也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平淡质朴,娓娓道来,如话家常。他以个人化的 细

6、小琐屑的题材,使“日常生活审美化” ,纠偏了那种集体的“宏大叙事” ;以平淡、含蓄节制的叙述,暴露了滥 情的、夸饰的文风之矫情,让人重温曾经消逝的古典主义的名士风散文的魅力,从而折射出中国当代散文的空洞、 浮夸、虚假、病态,让真与美、让日常生活、让恬淡与雍容回归散文,让散文走出“千人一面,千部一腔” ,功不 可没。 汪曾祺一生经历了无数苦难和挫折,受过各种不公正待遇,尽管如此,他始终保持平静旷达的心态,并且创 造了积极乐观诗意的文学人生。贾平凹在一首诗中这样评价汪曾祺:“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贾平凹评) 三、三读课文,完成下列问题。 1、汪曾祺的语言风格多是文字简洁精练却内容隽永多味,请

7、分析下面的两个句子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1)卖杨梅的都是苗族女孩子,戴一顶小花帽子,穿着扳尖的绣了满帮花的鞋,坐在人家阶石的 一角,不时吆唤 一声:“卖杨梅 ”,声音娇娇的。她们的声音使得昆明雨季的空气更加柔和了。 (2)酒店有几只鸡,都把脑袋反插在翅膀下面,一只脚着地,一动也不动地在檐下站着。 2、作者在第段满怀深情地说:“四十年后,我还忘不了那天的情味。 ”那天有什么“情味”让作者忘不了呢? 在你的生活中,也有这样“忘不了的情味”吧?试写出来,50 字左右。提示:沈从文曾告诉他的学生这 世界或有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小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

8、它。精致,结实,对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庙供奉的是“人性” 。汪曾祺在西南联大曾师从 沈从文,他们师徒二人对人情和人性的赞美一脉相承。 紫穗槐 在戴了“右派分子“的帽子以后,我曾经被发到西山种树。在石多土少的山头用镢头刨坑。实际上是在石头上硬 凿出一个一个的树坑来,再把凿碎的砂石填入,用九齿耙搂平。山上寸土寸金,树坑就山势而凿,大小形状不拘。 这是个非常重的活。我成了“右派“后所从事的劳动,以修十三陵水库和这次西山种树的活最重。那真是玩了命。 一早,就上山,带两个干馒头、一块大腌萝卜。顿顿吃大腌萝卜,这不是个事。已经是秋天了,山上的酸枣熟 了,我们摘酸枣吃。草里有蝈蝈,烧蝈蝈

9、吃!蝈蝈得是三尾的,腹大,多子。一会儿就能捉半土筐。点一把火,把 蝈蝈往火里一倒,劈劈剥剥,熟了。咬一口大腌萝卜,嚼半个烧蝈蝈,就馒头,香啊。人不管走到哪一步,总得 找点乐子,想一点办法,老是愁眉苦脸的,干吗呢! 我们刨了坑,放着,当时不种,得到明年开了春,再种。据说要种的是紫穗槐。 紫穗槐我认识,枝叶近似槐树,抽条甚长,初夏开紫花,花似紫藤而颜色较紫藤深,花穗较小,瓣亦稍小。风摇 紫穗,姗姗可爱。 紫穗槐的枝叶皆可为饲料,牲口爱吃,上膘。条可编筐。 刨了约二十多天树坑,我就告别西山八大处回原单位等候处理,从此再也没有上过山。不知道我们刨的那些坑里 种上紫穗槐了没有。再见,紫穗槐!再见,大腌萝

10、卜!再见,蝈蝈! 【交流点拨】 “情味”有:雨引起的淡淡之乡愁,也有雨中美景令人陶醉之闲适、幽静、恬淡之感。(写作:略) 【交流点拨】作者对昆明的爱是深沉的,寄托感情的载体越小,越显得爱得醇厚,仙人 掌、青头菌、牛肝菌等各类菌子,杨梅、缅桂花等作为承载感情的载体,都具有非凡的 意义,它们共同昭示了汪老散文 的“凡人小事”之类,共同彰显着汪老对昆明对生活的 热爱, 生活中的美存在于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中,作者用善于发现美的眼睛捕捉到了它 们, 然后携来入文,遂成美文。 【交流点拨】用“戴” “穿” “坐” “吆唤”一系列的动词,对苗族女孩子进行了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和外貌描写等,用卖花女孩的娇美情

11、态衬托出昆明雨季的柔美,抒发作者对昆 明的喜爱,怀念之情。 作者是一个善于观察生活环境的人,也是一个对所生活的地方饱含深情的人,正因如此,在离开昆明多年以后, 汪曾祺还能写下这样细腻优美如诗如画的的文字,我们在这个城市生活这么多年,有没有我们印象深刻的景、物、 事和人呢?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去发现这些司空见惯的事物所蕴含的浓浓情怀,也来给我们生活的地方写一段文字 呢?比如龙岗的云,龙岗的雨,龙岗的秋,龙岗的味道,龙岗的声音。 青头菌(jn) 鲜腴 (y) 篱笆(l b) 鸡枞 (zng) 黄焖鸡 (mn) 扳尖(bn) 炽红(ch ) 缅桂(mi n) 绿釉(y u) 密匝 匝(z) 【交流点拨】画中所画的是昆明雨季特有的现象与产物,突出昆明多雨的特点;为 下文作铺垫,引出下文对“昆明的雨”的描述;吸引读者,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交流点拨】第 3 段从内容上看点明了文章的中心,表达了作者对昆明雨季的深切怀念 的感情;从结构上看,这句独立成段的句子承接上文的画面介绍,引出下文“我想念昆 明的雨”的缘由的抒写。第 12 段从内容上看深化主题,表达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想念 之情;从结构上看,照应前方第 3 段内容,收束全文,使结构更加完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