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的东莞 “缺工”阵痛.doc

上传人:11****ws 文档编号:4207866 上传时间:2019-10-04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转型期的东莞 “缺工”阵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转型期的东莞 “缺工”阵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转型期的东莞 “缺工”阵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转型期的东莞 “缺工”阵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1 转型期的东莞 “缺工”阵痛 文/ Lacky “春江水暖鸭先知” ,位于中国对外开放最前沿的东莞,也第一时间感受到 了中国经济复苏的好处。伴随着出口市场的回暖,莞企终于熬过了缺订单的苦 日子,但“缺工”的困扰也随之而来。企业使出加薪等手段,仍无法摆脱“用 人荒” 。 另一方面,在本地人长期不愿意就业的情势下,受东莞市有关方面“回乡 创业”政策、产业转型以及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外来务工者大量离开,而 期待着的“中高级人才”并未如愿前来,导致东莞人才结构出现真空。如此, 不仅产业转型因缺乏动力而受阻,现有的低端制造业和租赁经济也将无以为继, 长达 30 余年的高速增长亦将停滞。 “双转型”战

2、略提出之初,很多人都担心,万一转型不成功导致产业链断 裂,东莞将面临“空心化”危险。而如今,由于人才结构真空化趋势越发明显, 产业空心化之势恐将无法避免,整个城市亦有可能沦为“空城” 。 去年没订单,今年没人 “去年有人没订单,今年有订单却没人。 ”2010 年 4 月 10 日, 华夏时报 以用工荒或致珠三角现企业倒闭潮为题,报道东莞的“用人荒”问题。文 章称, “保守估计,该镇区(指虎门,笔者注)缺工达到 5 万人。 ”而东莞现有 32 个镇街,有人据此推断出:“东莞缺工百万” 。 官方则一直试图“纠正”外界的揣测。3 月 1 日,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在 该市党政班子联席会议上“权威发布”:

3、东莞用工缺口近 20 万人,其中普工缺 口占 80%,技工缺口占 20%。 民间与官方各执一词,企业则继续为“招不到人”发愁。早先时候,笔者 曾多次到寮步、塘厦、厚街等地的企业走访,老板们纷纷诉苦, “别说技术工了, 连普工都招不到。 ” 2006 年下半年,东莞提出经济社会“双转型”战略。当时很多人都担心, 万一转型不成功导致产业链断裂,东莞将面临产业“空心化”的危险,整个城 2 市也有可能沦为“空城” 。借用后来很流行的“腾笼换鸟”理论来打比方,就是 “把原来那只鸟赶走了,又没有别的鸟飞进来,这样笼子就空了。 ” 2007 年年底,金融危机爆发,并在 2008 年全面波及实体经济。由于出口

4、 市场萎缩,拿不到订单的莞企只能减产或停工。然而,中国经济的复苏速度之 快出乎许多人的意料,2009 年初,一些企业的订单已经应接不暇,开工不足成 为老板们新的心病。 本地人不就业,外地人走了 老板们忽然发现,普工和技术工都很难招。 “本地人不愿意进厂,外地人又走了,自然招不到人了。 ”清溪某公司负责 招聘的王先生一脸的无奈。 据称,在东莞,由于租赁经济发达,本地人多半以收房租和集体分红为生, 就业意愿不强。无论是镇里的工厂,还是中心城区的写字楼,外地人已经成为 东莞职场的主力军。早在 2008 年 4 月,东莞市劳动局局长祁达宏便表示, “东 莞的就业形势不太乐观。例如电信、银行,目前几乎

5、90%都不是户籍人口。 ”他 建议,一些政府机关的后勤岗位按一定比例安置户籍人员就业。 事实上,为帮助本地人就业,东莞市已经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和措施。例 如,东莞市有关部门每年都会举办高校毕业生就业供需见面会,参会的皆为东 莞理工学院、广东医学院、东莞南博职业技术学院这些本地高校,而它们都以 本地生源为主。很多用人单位都打出了“本地生源”或“户籍生优先”等户籍 限制牌,其招聘摊位前却鲜有人问津。 调查显示,莞籍失业人员有近六成不愿就业,形成自愿失业状态。据分析, 莞籍失业人员整体就业意愿不强,主要是就业观念和择业意识没有转变过来, 存在就业期望值过高、眼高手低等问题。因思想守旧,且对职业要求过

6、于挑剔, 其宁愿失业也不愿进厂工作。本地大中专毕业生往往只愿意进机关当公务员, 若无法如愿便宁愿赋闲家中。 而东莞市有关方面“推动新莞人回乡创业 ”的政策,则催生了另一个问 题:外地人走了。 2007 年 1 月的中共东莞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要推动新莞人“回乡创业” 。但迅即而来的金融风暴,让外地人似已不必由东莞官方“推动” ,便自行离开。 3 那段时间,东莞东火车站平均每天有近万人离莞,其中 80%以上均为 2030 岁 的青年人。 如果说普通务工者“回乡创业”还是东莞官方的期待, “中高级人才”的离 开则让东莞政企各界都措手不及。 转型期的阵痛 其实,对外来人口设立较高的准入门槛,只留下

7、“中高级人才” ,而将普通 务工者拒之门外,东莞并非孤例。在多个城市的“居住证转户籍”政策中,均 通过职称、纳税及参保年限等条款对申请者的资质给予诸多限制。因此,当莞 企为“缺工”发愁时,政府却不会简单地降低准入门槛了事。 2008 年 4 月,东莞市人事局副局长莫达兴声称,未来东莞人才发展将侧重 建立培养人才基地,以培养“高层人才”为主。为此,有关方面提出了人才版 的“腾笼换鸟” 。用东莞市人大常委梁佳沂的话说, “不能等到传统产业和工人 们走了,而新的产业还没到来。或者新的来了,老的没退,结果新的没地方呆, 形成尴尬。 ” 据称,随着低端制造企业的转移,低端的产业工人也将离开东莞。而他们

8、离开后腾出工作岗位,中高级人才必将争相前来投奔。然而,现实却和他们开 了个不小的玩笑。 诚然,高新技术产业与现代服务业要想在东莞落地生根,需要充足的土地 等资源,因此迁离低端制造企业以腾出资源不无合理之处。但中高级人才与普 通务工者本属不同的职业层次,在职场上并不存在直接竞争。前者的到来,无 需以后者腾出工作岗位为前提。因此,东莞在人才战略上并不需要“腾笼换鸟” 。 实际上,与工作岗位多寡相比,中高级人才更关注一个城市的软环境。 一种观点认为,这与东莞的区位劣势有关。东莞夹在广州、深圳之间,与 它们相比,东莞对中高级人才的吸引力明显不足。除了待遇较低、发展空间不 大,东莞的工作生活软环境也无法

9、满足“中产阶级”和“白领”们的要求。 在松山湖,这一点体现得尤为明显。园区内自然环境优美,又有政策扶持, 这也吸引了华为等大企业争相进驻。但几年过去了,园区发展却犹如“温吞水” 。 2008 年 10 月,笔者曾前往园区内的广东华南工业设计院采访,该院院长杨向 东教授一语道破天机:“附近连个吃饭的地方都没有。 ” 4 如果说本地人素质与能力达不到要求,还可以用培训加以解决,要想吸引 外地中高级人才,则只能从提升城市的软环境着手。有关人士提出,广州、深 圳的工资高,东莞也可以给;但那里竞争激烈、房价又高,如果东莞能在安家 条件和发展空间上给出更优惠的政策,相信可以吸引到更多人才的目光。 但一转眼

10、两年多过去了,莞企仍然无法招到传说中的“高层人才” 。而受 “回乡创业”政策及金融危机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普通务工者亦大量离莞, “缺 工”已成为东莞的燃眉之急。 专家分析,产业转型与人才“升级”是相辅相成的:产业不转型,就吸引 不到中高级人才;但缺乏中高级人才,产业转型又该如何推进?在产业结构真 空化趋势越发明显的今天,一方面,由于缺乏中高级人才,无法为企业转型提 供充足动力,产业转型将受阻乃至失败;另一方面,由于普通务工者已离莞, 而在金融危机“保增长”的压力下转型暂缓,加之无法舍弃东莞已经发育成熟 的产业链等原因,原有低端制造企业并未大量迁移,如今莞企即因招工难而导 致开工不足,现有的低端制造业和租赁经济将无以为继,长达 30 余年的高速增 长亦将停滞。长此以往,东莞产业空心化之势将无法避免,整个城市也将沦为 一座“空城”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文档资料库 > 策划方案

Copyright © 2018-2021 Wenke99.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工信部备案号浙ICP备20026746号-2  

公安局备案号:浙公网安备33038302330469号

本站为C2C交文档易平台,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卖给下载用户,本站只是网络服务中间平台,所有原创文档下载所得归上传人所有,若您发现上传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立刻联系网站客服并提供证据,平台将在3个工作日内予以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