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脾囊肿的超声诊断及鉴别 【关键词】脾脏寄生虫性囊肿 脾脏非寄生虫性囊肿 发病原因 临 床表现 超声探测方法、正常脾脏声像图、正常值 超声诊断 鉴别 【内容摘要】脾脏囊中相对较少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依据其发病机制将 其分为寄生虫性囊肿和非寄生虫性囊肿。B 超能够很容易的评价脾的形态和大 小,能获得清晰地脾断面图像,它常作为脾脏囊肿的首选检查,多表现为边界 清楚的囊性占位,内为无回声暗区;本病需要和脾脓肿、胰腺假性囊肿、脾脏 囊性淋巴瘤鉴别。目的:报道 9 例脾囊肿的诊治经验。方法:采用病例统计分 析的方法,从超声的角度描述了脾囊肿的表现及脾囊肿的鉴别诊断。结果:8 例真性囊肿,l 例假性囊肿
2、。脾囊肿的临床表现不特异,多因左上腹肿块就诊, B 超、CT 扫描有诊断价值。8 例行脾切除术,1 例行保留大部分脾脏的囊肿切除。 结论:超声检查能为脾脏疾病提供丰富的诊断信息,并可根据脾脏声像图的改 变辅助肝脏和其他疾病的诊断。 【正 文】脾脏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左上腹部,第 911 肋间腋前线至腋 后线之间,上极在脊柱左侧 24cm 处。呈长椭圆形,分为膈面与脏面。膈面光 滑隆起,紧贴膈肌与侧胸壁;脏面向内凹陷,其内下方与胃底相邻,其下方与 左肾和结肠脾曲靠近。中部为脾门,有血管和神经出入,组成脾蒂。胰尾常抵 达脾门附近。脾动脉沿胰腺上缘迂曲行走至脾门附近处分成 47 个分支进入脾 脏
3、,脾动脉直径约 45mm,进入脾实质后分为前支及后支。脾静脉在脾动脉下 后方,在脾门处由 36 个较大分支静脉汇合而成,沿胰腺上后方行走,呈轻度 弯曲状,直径约 58mm。 正常脾脏长约 1012cm,宽 68cm,厚 34cm,在肋缘下摸不到。 其主要生理功能有: (1)储存血液,调节循环血量。平静状态下脾脏储存血液。剧烈运动或情绪激 动时,脾脏收缩,将血液排入血循环,以增加血容量和浓度。 (2)生成单核细胞和淋巴细胞,特别是在部分急性传染病的 发病期,脾脏肿大,具有吞噬作用,能消灭细菌并产生抗体,增加机体免疫力。 (3)破坏衰老红细胞,释放出胆红素,并将分解出的铁质储存于脾内,调节铁 代谢
4、。 (4)调节骨髓造血功能,维持血细胞的平衡。 1.临床资料: 本组 9 例,男 3 例,女 6 例.年龄 1262 岁。7 例以左上腹肿块就诊,2 例无症 状。经体检 B 超发现脾脏囊性占位。病史最短者 3 个月,最长者 7 年。术中见 7 例为单房囊肿,2 例为多房性囊肿。囊液性状 2 例为水样透明液,5 例为淡黄 色浆液,2 例为咖啡样粘稠液。囊液量最少者 450ml,最多者 2500ml。8 例行脾 切除,l 例行保留脾脏的囊肿切除术。病理报告 6 例为单纯性内皮囊肿,2 例为 表皮样囊肿。l 例为假性囊肿,全部病人手术后经过良好,无并发症,均近期 出院。 2.讨论分析: (一)发病原
5、因 1.寄生虫性囊肿由棘球绦虫属的包虫囊构成,由幼虫经血进入脾内发育生 长成寄生虫性囊肿,囊内壁无衬覆上皮,囊内含寄生虫虫体或虫卵及坏死组织, 2%的棘球蚴病中可有脾包虫囊肿,常与肝、肺棘球蚴病并存,在我国北方畜牧 地区可见。 2.非寄生虫性囊肿包括真性和假性囊肿 (1)真性囊肿:有表皮样囊肿、皮样囊肿、血管和淋巴管囊肿等,它与假性 囊肿的区别在于囊内壁被覆扁平、立方或柱状上皮。其中表皮样囊肿多见于青 年,常为单发性,最大直径可达 31cm,囊内液体多达 4000ml,色质浓稠,为淡 红色或褐色,可有胆固醇结晶;病理形态可见,囊内壁衬以鳞状上皮,基底膜平 整,无表皮钉突,无皮肤附属器。而表皮样
6、囊肿来源不明,可能为胚胎期胃背 侧系膜或中肾管的细胞误入脾内发育而成;其病理所见囊壁内衬鳞状上皮及附属 器,为皮肤全层结构,可有神经组织及骨组织等,囊内可有白细胞、脂肪小体 和胆固醇结晶。 (2)假性囊肿:较真性囊肿多见,约占非寄生虫囊肿的 80%,囊肿多为单房 性,可有外伤史,囊肿可以很大,囊壁无内皮细胞被覆。 (二)临床表现 寄生虫脾囊肿以中青年多见,非寄生虫性脾囊肿以青少年多见;小的囊肿可 无临床症状,常在体检 B 超时发现,但囊肿块增大压迫和刺激邻近脏器时,才 产生器官受压症状,以左上腹不适或隐痛最多见,有时亦可累及脐周或放射至 右肩及左腰背部;如果压迫胃肠道,可有腹胀或消化不良、便秘
7、等。 脾脏表皮样囊肿患者大多无临床症状,常因健康体检或在其他疾病进行 检查时偶然发现。少数患者就诊时发现腹部肿块,触之紧张,可有痛感,略有 弹性,可活动,吸气时也可移位 (三)超声探测方法、正常脾脏声像图、正常值 B 超能够很容易的评价脾的形态和大小,能获得清晰地脾断面图像,它常 作为脾脏囊肿的首选检查。检查前一般不需特殊准备,但饱餐后胃体积增大可 能影响脾的位置,因此患者要求空腹检查。在进行检查时通常采用右侧卧位。 探测方法:患者右侧卧位或仰卧位,左手举起放于头部,使肋间距离增宽,将 探头置于左侧腋前线至腋后线间的第 711 肋间逐一进行斜切,观察脾脏的结 构及大小。此外,也可将探头置于左侧
8、肋缘下向前正中线及脐部方向探查,以 观察脾脏肿大的范围。 正常脾脏的肋间斜切声像图呈新月形,包膜薄而光滑,外侧缘呈向外突的 弧形,内侧缘中部向内凹陷,为脾门。脾门区可见脾静脉的管状无回声区。脾 动脉较细常显示不清。正常脾实质呈均匀细小的点状回声,回声较低,一般稍 低于正常肝组织的回声。 脾脏的测量及正常值: (1)长度:即脾上极最高点至脾下极最低点间的距离,正常值范围为 812cm。 (2)厚度:即脾门至脾门对侧缘最大的切线距离,正常值范围不超过 4cm。 (3)宽度:为垂直于长轴切面上的最大横径,正常值范围为 57cm。 (五)脾囊肿的超声表现: 脾实质内见圆形、椭圆形无回声区,囊壁光滑,后
9、方回声增强;囊肿较大 可致脾脏外形不规则;多囊脾为脾实质内多个大小不等的囊腔,分布较密集。 常合并多囊肝,多囊肾;假性囊肿内可见光带分隔,弥漫细点状回声。 (六)鉴别诊断 本病需要和脾脓肿、胰腺假性囊肿、脾脏囊性淋巴管瘤鉴别。(1)脾脓肿: 少见,常继发于全身性感染,也可由邻近脏器直接或经淋巴道感染。超声表现: 脾脏肿大;初期:病灶边界不清,内部回声不均质;中期:脓肿液化坏死后表 现为无回声区,内可见光点、光带及光团,周边有强回声带环绕;抗炎治疗后 异常回声区逐渐缩小。(2)胰腺假性囊肿侵入脾脏内可于包虫病相仿,出现分 割,当伴有出血和感染时,其内可有点状回声,但胰腺假性囊肿多有急性或慢 性胰
10、腺炎病史;脾脏囊性淋巴管瘤一般无症状可单发也可多发,囊壁薄,其内 可见肿大淋巴结。往往脾包虫囊肿与肝包虫囊肿并存而囊性淋巴管瘤者肝脏一 般不受累,Casoni 实验阴性。 【参考文献】 1. 夏园园主编.超声诊断技术.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2.于三新主编.功能诊断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3夏园园主编.超声诊断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 4.袁光华,张武,简文豪主编.超声诊断基础与检查规范.第一版.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1 5. 王育德.脾脏的外科疾病.普外临床.1989.4:286289 6.吴阶平.裘法祖主编.黄家驷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6.13 241327